砸出牛頓「萬有引力」的那棵蘋果樹,有望在上海繁衍生長。
牛頓因蘋果從樹上墜落而產生有關萬有引力的靈感,是科學史上的一個傳奇故事,在英國林肯郡伍爾斯索普莊園的這株蘋果樹也因此而聲名大振。10月21日,牛頓基金(上海)頒證暨「牛頓蘋果樹」揭幕儀式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伍爾斯索普莊園裡的蘋果樹枝條在2015年3月遠渡重洋來到上海,目前已經嫁接成功,並在科學會堂的溫室裡進行展出,將來待它長大後將正式落戶在這裡。
牛頓在伍爾斯索普莊園度過了9年童年時光,牛頓蘋果樹又名肯特郡之花。相傳,當年牛頓就是站在書房的窗臺前,思考著困擾他多日的三稜鏡折射率,看到院子裡有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忽然思維跳躍悟到了萬裡引力的存在,牛頓本人也曾多次提及,萬有引力定律是受蘋果掉落啟發。
2014年夏天,以楊福家院士為代表的上海科學家們發起提議:「把聞名世界的牛頓蘋果樹引種到上海科學會堂,傳遞科學創新精神」。
牛頓蘋果樹作為英國國家級文物,歸屬英國國家信託基金會管理。在英國駐滬總領館文化領事的積極推動下,上海市科協與英國國家信託基金會取得聯繫,表達了希望引進牛頓蘋果樹的真誠願望。基金會回復,同意剪枝嫁接到上海的蘋果樹上,並誠摯邀請科協代表赴英國林肯郡伍爾斯索普莊園剪枝。
2015年3月,取自英國林肯郡伍爾斯索普莊園的5根蘋果樹枝條從浦東國際機場入關,當晚在上海首席園藝師操作下成功嫁接。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為了讓生活在溫帶的蘋果樹適應上海的亞熱帶氣候,辰山植物園的科研團隊頗費了一番工夫,修剪的5枝21個芽點,成果率在95%以上。嫁接後的牛頓蘋果樹,在辰山國家級隔離試種基地裡茁壯成長,目前已經長成了六棵小樹苗。
10月21日下午,其中的一棵「牛頓蘋果樹苗」在科學會堂大草坪亮相,引起了眾人圍觀。展示結束後,它將回到辰山國家級隔離試種基地。
園藝工作人員透露,蘋果樹將在合適的時機再正式落戶上海科學會堂,為其增添科學和人文的氣息。據預計,牛頓蘋果樹苗最快有望於兩三年後結出青蘋果,口感如何還不得而知。
在牛頓蘋果樹亮相的同時,旨在提高上海本地科研人員國際化能力和水平的牛頓基金(上海)培訓項目也落地上海。
牛頓基金(上海)項目啟動以來,上海有253名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交申請,其中博士學位候選人166人,國家級科研獎項獲得者95人,「揚帆」、「晨光」、「飛翔」計劃獲得者29人。經單位推薦和專家評審,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20名青年才俊獲得首期培訓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