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牽頭者,也是城市運行的「基石」。因此,打造「智慧政務」對智慧城市建設而言格外重要。同時,在國家「新基建」的浪潮下,政務服務也將進一步向數位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智慧政務是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通過監測整合、分析、智能響應,實現各職能部門的各種資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業務辦理和管理效率,同時加強職能監管,使政府更加廉潔、勤政、務實,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並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企業和公眾建立個良好的城市生活環境。
隨著網際網路的產生,人類開始了繼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後的第三次產業革命,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日益產生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進入新時代,隨著電子政務的快速發展,以「智慧政務」為標誌的新一代電子政務應運而生。如何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推動和促進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方式創新,已經成為實現政府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和主要手段。為更好更快推動智慧政務的普及,國家出臺了鼓勵智慧政務建設的政策。
2015年國家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切入點是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以期提高居民和企業辦事的便利度和效率。此後,國家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電子政務和網際網路+政務。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電子政務取得了較大進展。2018年中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當前電子政務正向智慧政務轉型,國家大力支持下,未來智慧政務大有可為。
近幾年,各級政府積極推進政務服務與民生領域信息化應用,在線政務服務日趨成熟,業務辦理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更多人民群眾享受到政府部門的貼心服務。
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共有政府網站14474個,其中國務院部門及其內設、垂直管理機構共有政府網站912個,省級及以下行政單位共有政府網站13562個。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6.94億,較2018年底增長76.3%,佔網民整體的76.8%。
建設更高質量的「網際網路+政務」還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頸」。各地各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中,因應用技術、操作流程、信息代碼等方面存在差異,此外,電子政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也滯後於形勢發展。專家建議,加快制定國家電子政務服務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政務數據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互認融通共享,儘快建成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平臺。
一、智慧政務不能僅靠政府一家來做,要調動社會力量,特別是網際網路、大數據等企業開展深度合作;
二、必須堅持用戶「需求導向」,建立政府管理與用戶體驗之間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消除政府服務供給與用戶需求之間的鴻溝;
三、智慧政務必須要依靠大數據技術來實現。通過對大數據和多維分析,可以準確地掌握政府服務的過程動態和公眾需求,做出智能的決策和服務;
四、我國智慧政務系統中有大量國外廠商生產的設備,其中操作的系統、資料庫和CPU等大多是國外廠商生產,所以,做好信息安全防護工作關係到國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運轉。
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經濟領域的持續、高速發展,為智慧政務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人才儲備和建設經驗。當前,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正引領新-輪科技創新,技術變革所產生的驅動力促使政府利用「網際網路+」的思維重新定義和定位「政務」,推動智慧政務向縱深發展。
來源:國脈電子政務網、中商情報網、知識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