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效果:
將iCloud所有原始照片和視頻保存到群暉指定位置並按日期建立文件夾。
當然,如果是雲端愛好者,之後還可以利用群暉的 Cloud Sync 套件將照片備份到其他雲服務商,可以做到金屋藏嬌狡兔三窟。
前提:
部署步驟:
在群暉中安裝Docker
Docker 註冊表中搜索 Ubuntu,我安裝了第一個。
2. 設置Docker
在「映像」中啟用這個 Docker,直接點擊「高級設置」,其他設置如下:
這裡我同時備份了2個iCloud帳號,在群暉和Ubuntu分別配置了不同的路徑相對應,可以一次備份全家各用戶的相片(此處高能,謹慎使用)。
如果沒有更多需要,後面幾個選項可不用填寫,點擊下一步,然後點擊應用啟動這個Docker。
3. 安裝備份軟體並設置自動備份
進入「終端機」,輸入命令
#install Python3apt-get update && apt-get -y install python3#timezoneapt-get update && apt-get -y install tzdatatzdata //選擇時區#or tzselect //選擇時區
#install icloudpdpip3 install icloudpd運行下列代碼查看運行結果:
/usr/local/bin/icloudpd -d /mnt --username=<iCloud帳號> --password=<iCloud密碼> --recent 200 --auto-delete/mnt :就是要下載的地址;
--recent 200 :下載最近的200張,第一次運行可以不設置,則會下載所有 iCloud 照片,進行全量備份;
--auto-delete :會檢測iCloud端已經刪除的相片,然後在備份庫中也刪除。
二次驗證也沒有問題,命令行會詢問二次驗證方式,可以在命令行輸入對應的數字選擇驗證簡訊或者輸入屏幕上的驗證碼,並且驗證通過可以復用很久。
若首次備份成功,則可建立一個腳本 backup.sh:
#!/bin/bashpgrep -f icloudpd && echo "icloudpd is already running." && exit/usr/local/bin/icloudpd -d /mnt/ --username=<iCloud帳號> --password=<iCloud密碼>--recent 200 --auto-delete如果需要備份多個帳戶,可以複製幾個.sh文件,裡面填上對應的帳號就可以了。
crontab -e0 */2 * * * /root/backup.sh >> /root/icloud_backup.log 2>&1
上面的定時規則是每2小時同步一次,同步結果輸出到 icloud_backup.log。
如果有多個帳號,可以參考如下設置:
#每7小時啟動一次0 */7 * * * /root/backup1.sh >> /root/1.log 2>&1#每1天啟動一次0 1* * * /root/backup2.sh >> /root/2.log 2>&1#cron運行狀態管理service cron start | stop| status| restart | reload | force-reload備份後的文件會以年-月-日的文件夾形式下載到你的群暉文件夾中。
後記:
其實已經有了原生Docker版的icloudpd,只是本人配置在群暉上運行還沒成功,日後穩定運行可以再分享一次。
雖然 上雲已是主流,
但 請相信我,
世上本沒有雲,
有的 只是隔壁老王們的電腦。
參考文檔: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736951
https://post.smzdm.com/p/apze2lg2/
Maverick 出品
歡迎分享,收藏,點讚 和點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