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量子位「MEET 2020智能未來大會」成功舉辦,圍繞「新價值、新邊界、新格局」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百度副總裁景鯤等15位頂級產業領袖現場進行了分享、縱論和思辨探討。
2020年,黑天鵝來襲,加之經濟環境、國際利益糾葛的影響,AI行業面臨無數新挑戰。
如今,我們期待的2021年即將來臨。是時候,給智能產業一個重新解構剖析的機會了!
因此,「MEET 2021智能未來大會」再度啟航,將繼續攜手智能科技產業、科研、投資界領袖嘉賓,於2020年12月16日與大家線下見面。也期待關注智能產業的你,與數百位從業者一起參會,預見智能科技新未來。
大會將涵蓋5G、新基建、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教育、新零售、金融、文娛等多個行業,圍繞年度主題—重啟·重塑·重構,與演講嘉賓、參會者共同探討未來智能產業發展之路。
主題:重啟·重塑·重構作為行業觀察者,這是量子位的三大行業洞察和期待。
第一個關鍵詞:重啟
突如其來的疫情,愈加變幻的地緣政治,我們既定的生活、工作和認知都已經被改變。
對醫療健康的關注,線上會議、遠程協作的工作方式,數位化與自動化的進展…… 都隨著疫情之後的「重啟」,有了更強的驅動力。
所以「重啟」還在哪些方面發生?重啟如何改變我們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
第二個關鍵詞:重塑
生活、工作方式在改變,企業內部結構也面臨「重塑」。新形勢下,業務形態和結構如何調整?生產、製造與交付流程等如何最大限度「重塑」?
業務、流程在變革,工作形式和大環境在變化,組織又該經歷怎樣的變革,才能適應新常態?
第三個關鍵詞:重構
企業面臨重塑,行業格局也在變革衝擊下「重構」。作為落地中的AI等前沿技術,技術模式、商業模式急需重構,以建立更深厚的競爭壁壘;政治環境的改變、內循環的需求,對供應鏈提出新要求。
此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新機遇,科技產業的格局,將迎來怎樣的「重構」?
一切因2020黑天鵝開始,一切將在2021迎來改變。這也是量子位對於這場盛會的期待。
確認出席嘉賓目前,已有十餘位嘉賓確認參加大會並帶來主題演講。我們堅信,本次大會不僅能為參會者帶來學習機會、開拓視野,更能創造線下交流的舞臺,促進行業交流、合作共贏,進一步推動中國AI向前發展。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於2009年創立創新工場,專注於科技創新型的投資理念與最前沿的技術趨勢。曾擔任谷歌中國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擔任微軟全球副總裁期間開創了微軟亞洲研究院,並曾服務於蘋果、SGI等知名科技企業。
他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13影響全球100位年度人物之一,獲得《Wired連線》本世紀推動科技全球25位標杆人物、2018亞洲商界領袖獎等殊榮。
尹浩,中國科學院院士。通信網絡領域專家,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衛星通信和物聯網技術。
尹浩院士長期從事通信網絡理論方法研究、體系結構設計和技術應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和國防重點科研與工程建設項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崔寶秋,小米集團副總裁,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創立並管理人工智慧與雲平臺團隊,為小米所有業務提供平臺性技術支撐,並主導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一技術變革主線。
崔寶秋博士現在所負責的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將重點強化技術文化和工程師文化,著力提升集團的技術方向決策,加大技術人才招聘、培養、任命和激勵,帶領公司探索未來技術趨勢。
夏華夏,美團副總裁、首席科學家、AI平臺總裁。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理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發展與合作委員會副理事長,2020年青年北京學者。
夏博士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博士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曾先後任職於谷歌美國總部、百度等企業。
李笛,小冰公司執行長。他領導一支分布在多個國家的全球團隊,負責人工智慧小冰框架系統的技術研發、產品革新及商業落地,主持公司的日常經營、行政和業務活動。
李笛畢業於清華大學,曾任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常務副院長、微軟小冰全球總經理及微軟Bing搜尋引擎亞洲區總經理。
歐陽曄,亞信科技CTO、高級副總裁。美國通信業最早致力於通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領域研究的科學家之一,美國第一大移動通信運營商威瑞森電信(Verizon)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Fellow 。
歐陽曄在多個國際標準、技術、工業和學術組織任職。獲得2017年度美國傑出亞裔工程師大獎、2018-19年度TMForum電信業未來數字領袖大獎、IEEE國際大數據會議最佳論文獎等獎項。
謝丹銘,愛奇藝副總裁。畢業於復旦大學,曾任職英特爾並在P2P網絡、人機互動、視覺計算等方面主導了諸多創新工作,擁有多年的一線技術研發和大型團隊管理經驗,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安全和創新等領域有深入的研究。
謝丹銘就職於愛奇藝後主要聚焦於AI,雲服務和創新應用孵化。致力於追求先進技術與產業應用結合,通過技術創新為愛奇藝的業務做深度賦能。
劉軍,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AI&HPC 產品線總經理。長期從事人工智慧和高性能計算產業創新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參與編著《高效能計算機系統設計與應用》、《超算競賽導引》、《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on the Intel® Xeon Phi™》等專著。參與全球最大規模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的SDP科學數據處理工作組。發起組織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人工智慧計算大會AICC。
馬原,澎思科技創始人兼CEO,AIoT生態平臺首席設計師。致力於將澎思打造為全球領先的AIoT普惠生態平臺,驅動尖端AI技術向普惠性的智能服務持續進化,推動AI產業化落地進程。
曾任職於曠視,創建並負責智能安防業務,主導研發國內第一套動態人臉識別系統。2016年,其承擔的人臉識別研究項目被公安部列入年度全國科技成果推廣計劃,成為公安行業第一個人臉識別全國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熊謝剛,容聯雲通訊CPO。在通信和呼叫中心領域有超過16年的市場經營,曾任CISCO中國協作通信產品和WEBEX產品技術總監、AVAYA公司大中華區CTO、工信部國家呼叫中心標準委員會專家組特聘專家。
唐傑,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系副主任,獲傑青。研究人工智慧、認知圖譜、數據挖掘、社交網絡和機器學習。發表論文300餘篇,引用16000餘次,獲ACM SIGKDD Test-of-Time Award(十年最佳論文)。
唐傑主持研發了研究者社會網絡挖掘系統AMiner。擔任IEEE T. on Big Data、AI OPEN主編以及WWW』21、CIKM』16、WSDM』15的PC Chair。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人工智慧學會一等獎、KDD傑出貢獻獎。
邀請中嘉賓除了上述確認出席嘉賓,更多AI領域的資深從業者、學者專家,也在陸續溝通確認中。
參會報名會議時間:2020年12月16日,9:00-17:00
會議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金隅喜來登酒店3層
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報名,早鳥票即將售罄,掃碼搶佔席位:
榜單發布2018年起,量子位發起了「中國人工智慧年度評選」,如今已經成為AI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評選之一。
現在,「2020中國人工智慧年度評選」已啟動報名,將從公司、人物、產品、社區等維度,推出升級版榜單,並在MEET 2021大會上正式發布。
今年,我們將繼續堅持權威性、公信力、專業性的核心價值,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並邀請行業內知名專家參與監督,必將為關注AI的朋友交出一份值得參考的答卷。
評選報名截止於11月20日,歡迎各領域AI企業報名。具體評選標準、參選方式,請參見報名申請表:
期待更多優秀AI企業、媒體、投資機構參與、合作。有合作意向的小夥伴可以聯繫量子位:
商務合作:
微信:quxin_summer
郵箱:quxin@qbitai.com
媒體合作:
微信:T13701238717
郵箱:liming@qbitai.com
↙點擊閱讀原文,即刻鎖定席位!
一鍵三連「分享」、「點讚」和「在看」
科技前沿進展日日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