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於艾大白行記(ID: adabai_journal)
人最想認識的是自己,但最難的也是認知自己。為什麼人很難認知自我?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可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卻大同小異,因為我們有著固有的模式來應對。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談一談如何使用冰山理論,去認知行為下面的真實自我。冰山理論最早由弗洛伊德於1895年提出。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於無意識的。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無(潛)意識三個層次,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前意識和無意識,對人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意識即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有邏輯性、時空規定性和現實性。前意識雖不能即刻回想起來,但經過努力可以進入意識領域的主觀經驗。無意識(潛意識)是原始的衝動和各種本能、通過遺傳得到的人類早期經驗以及個人遺忘了的童年時期的經驗和創傷性經驗、不合倫理的各種欲望和感情。 意識只佔5%以內,剩下的95%屬於前意識和無意識。 此後,榮格提出了集體潛意識,對佛洛伊德的冰山理論做了進一步的延伸。集體潛意識產生於全人類具有的共同經驗,它的內容對於所有人類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到20世紀中,美國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薩提亞,在家庭治療基礎上提出了自成體系的冰山理論。根據薩提亞的理論,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薩提亞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在人的行為和應對方式的表象下面,依次有「感受」、「感受的感受(為什麼有這種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己(我是誰?)」等根源問題。薩提亞冰山的獨到之處是把根源問題細分,能讓我們沿著七個步驟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在與人溝通時,很少有人會去察覺溝通下面的冰山。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冰山,透過每一個行為,我們可以去看一看自己內在的感受、期待、觀點、渴望、和自我價值。舉個例子,一個妻子看到丈夫把髒襪子隨處亂丟很生氣,開始對丈夫進行指責:「我都說過多少次了,要放到髒衣簍,你怎麼整天就知道亂扔!」還是說自己是想控制他,讓他聽我的,從而證明他重視我、認同我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可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卻大同小異,因為我們有著固有的模式來應對。覺察,永遠是改變的第一步。發生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如何應對的。通過不斷練習,不斷了解自我的冰山:我使用了怎樣的應對姿態來應對事件?事件發生時我的感受是什麼?我對自己感受的感受和觀點是什麼?事件發生時我有什麼想法和觀點?事件發生時,我對自己、對他人、以及他人對我的期待是什麼?當時的情況下,我內心的需要和渴望是什麼?我認可自己的自我價值嗎?通過不斷練習,當我們能夠從不同的視角、更高的視角來看自己的行為、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而當我們可以不同的視角、更高的視角來看待發生的一切,轉化就會發生,固有的模式就會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就會自然地產生。Hi,親愛的馨友們
上馨心理開通視頻號了
韓老師指路
點擊視頻每天學點心理學~
快來關注我們,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吧~
艾大白,曾求學於英國,後從事海外營銷多年。現為教師,娃媽。愛旅行,愛讀書,愛心理學,熱衷於用文字記錄內在成長和教育感悟。本文來自:艾大白行記(ID: adabai_journal)
上馨心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是珠三角第一家專業從事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社會公益的綜合心理機構。
上馨配備有專業資深的服務團隊,擁有心理諮詢師、心理測評師、心理培訓師、職業測評師、EAP專員等上百位專業人才,專注於每個服務環節、專心於每個服務對象、專業於每個服務項目,為同行業的首選合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