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論:認知真實的自己

2021-02-19 上馨心理

本文轉載於艾大白行記(ID: adabai_journal)

人最想認識的是自己,但最難的也是認知自己。為什麼人很難認知自我?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可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卻大同小異,因為我們有著固有的模式來應對。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談一談如何使用冰山理論,去認知行為下面的真實自我。冰山理論最早由弗洛伊德於1895年提出。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於無意識的。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無(潛)意識三個層次,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前意識和無意識,對人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意識即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有邏輯性、時空規定性和現實性。前意識雖不能即刻回想起來,但經過努力可以進入意識領域的主觀經驗。無意識(潛意識)是原始的衝動和各種本能、通過遺傳得到的人類早期經驗以及個人遺忘了的童年時期的經驗和創傷性經驗、不合倫理的各種欲望和感情。       意識只佔5%以內,剩下的95%屬於前意識和無意識。 此後,榮格提出了集體潛意識,對佛洛伊德的冰山理論做了進一步的延伸。集體潛意識產生於全人類具有的共同經驗,它的內容對於所有人類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到20世紀中,美國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薩提亞,在家庭治療基礎上提出了自成體系的冰山理論。根據薩提亞的理論,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薩提亞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在人的行為和應對方式的表象下面,依次有「感受」、「感受的感受(為什麼有這種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己(我是誰?)」等根源問題。薩提亞冰山的獨到之處是把根源問題細分,能讓我們沿著七個步驟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在與人溝通時,很少有人會去察覺溝通下面的冰山。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冰山,透過每一個行為,我們可以去看一看自己內在的感受、期待、觀點、渴望、和自我價值。舉個例子,一個妻子看到丈夫把髒襪子隨處亂丟很生氣,開始對丈夫進行指責:「我都說過多少次了,要放到髒衣簍,你怎麼整天就知道亂扔!」還是說自己是想控制他,讓他聽我的,從而證明他重視我、認同我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可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卻大同小異,因為我們有著固有的模式來應對。覺察,永遠是改變的第一步。發生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如何應對的。通過不斷練習,不斷了解自我的冰山:我使用了怎樣的應對姿態來應對事件?事件發生時我的感受是什麼?我對自己感受的感受和觀點是什麼?事件發生時我有什麼想法和觀點?事件發生時,我對自己、對他人、以及他人對我的期待是什麼?當時的情況下,我內心的需要和渴望是什麼?我認可自己的自我價值嗎?通過不斷練習,當我們能夠從不同的視角、更高的視角來看自己的行為、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而當我們可以不同的視角、更高的視角來看待發生的一切,轉化就會發生,固有的模式就會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就會自然地產生。

Hi,親愛的馨友們

上馨心理開通視頻號了

韓老師指路

點擊視頻每天學點心理學~

快來關注我們,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吧~

艾大白,曾求學於英國,後從事海外營銷多年。現為教師,娃媽。愛旅行,愛讀書,愛心理學,熱衷於用文字記錄內在成長和教育感悟。本文來自:艾大白行記(ID: adabai_journal)


上馨心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是珠三角第一家專業從事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社會公益的綜合心理機構。

上馨配備有專業資深的服務團隊,擁有心理諮詢師、心理測評師、心理培訓師、職業測評師、EAP專員等上百位專業人才,專注於每個服務環節、專心於每個服務對象、專業於每個服務項目,為同行業的首選合作機構。

相關焦點

  • 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認知體系
    這裡將會以產品經理素質能力模型為例,和各位分享冰山模型,以及冰山之下的部分,將會對大家分析自我有較大幫助。冰山模型是最早誕生於心理學,是一種心理學理論,1895 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合作發表《歇斯底裡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論」誕生。
  • 冰山理論:讓設計更加深入人心
    在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他的夥伴布洛伊爾合作發表了《歇斯底裡研究》,該研究是冰山理論的原型,理論形容,「人的意識就好像冰山浮在海面上可見的小部分,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動卻是隱藏在水下更多的部分 ,它隱藏在心理的深層,無法靠清醒的意識感知到。」
  • 認識自己的潛意識冰山
    在一開始我們被賦予生命,作為自己的嚮導,共同創造發生的事情。你的生活發生改變通常是有希望的,因為你可以常常學到新知。 02   如何探索冰山?每一個事件都有一座冰山,當事件發生時,我們行為背後的冰山是什麼樣子的呢?
  • 冰山模型及其隱藏的奧秘
    考察這些方面的東西,每個管理者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管理學界及心理學有著一些測量手段,但往往複雜不易採用或效果不夠準確。 能力素質其實給出了「人」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冰山模型從根本上揭示出工業社會是如何發展的,前提是所處的時代能夠把冰山模型解構到什麼程度,因為冰山模型並非讓人一目了然,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冰山模型形象的反映出人類在工業時代的價值創造活動特點,對「人」的認知從「冰山之上」一直到「冰山之下」,人類也從1.0時代逐步邁向4.0時代。
  • 冰山理論——林文採Satir第一天
    然後講了兩個例子來幫助我們理解冰山的意義,冰山的用法。 第一個是一個15歲的孩子和爸爸之間的事情 【此處刪除了案例部分】 把這個例子和前面的六層一一對應,除了三四以外,都很順利。 第二個故事是夫妻之間的,講的是一種比較普遍的,但是衝突比較嚴重的夫妻。
  • 了解「冰山底下的內心」:OH卡探究你的潛意識
    投射是一種認知,移情是一種情緒,二者是各自獨立但會互相影響的心理過程,在現實中投射與移情往往相伴隨。當參與者在詮釋自己從牌卡上所看到的內容時,會運用到移情和投射,跟牌卡產生聯繫,用牌卡折射出自己的內心。
  • 成長型思維:比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認知坐標
    身邊很多人為什麼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焦慮,其原因就是我們每天接收到太多「雜亂無章」的信息了,很多人開始被自己的各種雜念和欲望控制著。人人都覺得自己就差一個機會,都相信自己可以一夜暴富,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人的雜念和欲望越慎重,就會對垃圾快樂上癮,就越看不到真實的世界。面對複雜且動態的外部世界,如何形成對自我和外界的理性認識,是我們每個人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 被稱為「大一統」的理論,解釋了宇宙本質,內容顛覆認知
    人類在物理領域,已經很久沒有重大的突破出現了,這並不代表人類科學止步,我們的科學技術一直在高速發展,只不過沒有出現甚至重大突破,比如發現引力,發現宇宙的誕生等等這樣世紀性的發現,每一位科學家都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 我們根據自己對「真實」的信仰、準則、認知型塑生命,然後困在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裡,困於自己的認知之中
    咱們思考一下這點,因為許多心理學家跟哲學家相信我們跟墨丘利烏斯一樣,我們根據自己對「真實」的信仰、準則、認知型塑生命,然後困在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裡,意即:我們困於自己的認知之中。各位也許都聽說過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的不確定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這個原理說明了觀察的行為本身也會影響被觀察的實驗。
  • 楊蓓:禪與satir的一致性——十牛圖與冰山的對話
    這次我特地挑了「冰山」,她的理論裡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花俏的東西,可是我特別鍾愛這個「冰山」。我為什麼鍾愛「冰山」呢,後來我發現我在那個年代真的要做一些家族治療的話,是不容易的,除非是在醫院裡才比較有機會做,其他機會其實不多。
  • 視頻地理|南極冰山和北極冰山的差異
    海洋生物學家對脫離南極洲的成千上萬座冰山有了更為積極的看法,這些漂浮在海面、寒氣襲人、有種荒涼之美的巨大冰塊原來是生物活動的「熱點」。而且,至少從理論上說,它們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的積聚。據美國《時代》周刊報導,加利福尼亞州莫斯蘭丁市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的肯尼思·史密斯領導的一個科研小組研究了威德爾海分別長2公裡和21公裡的兩座冰山。威德爾海在南極洲與南大西洋之間,靠近阿根廷南端。
  • 當老公的泰坦尼克撞上我的冰山
    感受:喜悅、興奮、著迷、憤怒、傷害、恐懼、憂傷等感受的感受:對感受的決定觀點:信念、假設、預設立場、認知期待:對自己的、對他人的、來自他人的渴望:這是人類共有的,被愛、被認可、被接納、自由、安全感、有價值等自我:生命力、靈性、核心、本質(我是)當我第一次走進薩提亞工作坊時,我的一大困惑是:如何改變老公吼孩子
  • 馬克新書《紅藥丸藍藥丸:另類真實中的認知困境》上架
    由馬克撰寫,美國南方出版社在美出版的《紅藥丸藍藥丸:另類真實中的認知困境》本周出版。
  • 網際網路暗黑冰山下的技術戰事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新技術自然而然地影響到了「暗黑冰山」下的正邪之戰,也給這場普通人看不到的戰事帶來了不一樣的發展。 技術讓黑產再次「升級」? 一場無聲的技術戰爭 如果黑產帶來的壓力只會有增無減,人們對風控的技術發展,甚至理念認知就需要在更大程度上進行升級。
  • 大學生如何迅速提升自我認知?
    如果把人比作一部手機,認知是人的底層作業系統,能力只是上面的一個個app。其實很有意思的是:倒回18年,創投圈最火的詞彙是「混沌」,中歐教授李善友創立的混沌大學把混沌理論推向最高峰,講究的是看起來沒有關聯的事情,在系統的放大作用下,會對宇宙的另一部分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 品牌 王川:現在的小米只是冰山一角
    文|安小慧「哈哈,又99元到手。」 「 現在的小米只是冰山一角 」 然而,跟大眾的邏輯抗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王川所要對抗的是中國人對國貨的總體認知。 不久前,雷軍說出小米2025年上市的言論,給出的理由便是「小米需要得到用戶發自心底的信任,需要至少十五年的時間」。
  • 我的冰山總裁老婆[葉雄楊心怡](正版,免費)讀
    可雖然鯨魚油比普通燈油耐燒,那也不可能燃燒上千年啊,這完全是違背了我們的認知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可是隨著燈油的持續燃燒,帝陵中的氧氣逐漸被消耗殆盡,而帝陵本身又是個封閉空間,沒有外部空氣流進來,所以到了後面,長明燈自己就熄滅了。Tulung ing basa, langgampun sing nggawe diolah dolanan sing alik.Panjenengan wong, piye yo, ngenehi?
  • 10 條足以改變世界觀的震撼理論
    3. 唯心主義 (Idealist Philosophy) 喬治·貝克萊,這位唯心主義之父聲稱萬物是存在於人們頭腦中的一個想法。貝克萊發現有些同事也不認同他的理論。據說一位反對者曾閉上自己的眼睛踢石頭,對貝克萊說:「看,我證偽了你的理論。」
  • 新媒體環境下的理論嬗變【傳播理論合集】
    在網絡傳播中人們往往容易坦露真實的自我,這會更加促使人們即使在與別人意見不一致時,仍表明自己獨特的見解。第三種:認為「沉默的螺旋」在網絡傳播中仍然發揮作用,只是作用方式發生了改變。3.網絡發言匿名性所帶來的安全感瓦解著「被孤立的恐懼」,人們可以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中更加真實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氣候不再是限制發言的重要因素。總而言之,新媒體背景下,信源的多元化、受眾的多向互動、網絡發言的匿名性都對傳統的「沉默的螺旋」理論提出了挑戰,其理論根基隨著新的傳播環境的改變而變得不再適用。
  • 貝曼博士對「個人內在冰山」的解讀
    我說明一下為什麼用「冰山」而不用「金字塔」。因為我和Dr.Maria.Gomori以前都住在溫尼柏格,到過那裡的人就會了解了,冰山是我們熟悉的意象,就像主角在農場長大,牛馬這些動物是他熟知的意象,所以,我們發展出這個美妙的冰山隱喻。薩提亞諮詢師會問很多問題,你可以用冰山的架構來看她問的是針對哪個層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