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OSI七層協議

2021-02-15 根究FPGA

本系列對OSI七層協議進行講解和介紹,在接下來的系列中更新其在乙太網中的具體應用。

OSI七層協議概念OSI即Open System Interconnect(開放式系統互聯),一般稱為OSI參考模型,定義了網絡的7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OSI參考模型,採用了分層結構技術,把一個網絡系統分成若干層,每一層都去實現不同的功能,每一層的功能都以協議形式正規描述,協議規定了某層同遠方一個對等層通信所使用的一套規則加約定,每一層向相鄰的上層提供一套確定的服務,並且使用與之相鄰的下層所提供的服務。從概念上來講,每一層都與一個遠方對等通信層通信,但實際上該層所產生的協議信息單元,是藉助於相鄰的下層所提供的服務傳送的。因此,對等層之間的通信稱為虛擬通信。從主機和網絡的角度看,OSI可分為兩層,主機和網絡:

是參考模型的最底層,是網絡通信傳輸介質,由連接不同節點的電纜與設備共同構成,主要功能是: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負責處理數據傳輸並監控數據出錯率,以便於數據流的透明傳輸。也就是定義一個點對點傳輸的直鏈,承載比特流的傳輸,其數據傳輸的單位是比特。七層參考模型的第二層,其功能是: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基礎上,在通信的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傳輸以「幀Frame」為單位的數據包。協議:ARP (這個很重要哦~~~廣播就是通過ARP協議實現的)參考模型的第三層,主要功能是為數據在節點之間傳輸創建邏輯鏈路,通過路由選擇算法為分組轉發數據最恰當的路徑。協議:IP (IP和UDP、TCP要區別開,IP位於網絡層!)數據到達網絡層的時候叫做數據包,也就是說同網段的終端進行交互的時候,交換機_會查MAC地址表互相訪問。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務,處理數據包錯誤、數據包次序,其他一些關鍵傳輸問題,傳輸層向上層屏蔽了下層數據通信的細節。主要功能是負責維護兩個節點之間的傳輸連接,以便確保點到點傳輸不中斷,以及管理數據交換等功能。主要功能是:用於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法,主要包括數據格式變換、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恢復等功能。是參考模型的最高層,主要功能為:為應用軟體提供了很多服務,比如文件服務、資料庫服務等。

                        ~~感謝閱讀~~周末愉快

相關焦點

  • 白話 OSI 七層網絡模型
    無論網絡的規模和複雜度如何,你都可以通過學習 OSI 模型和七層網絡來理解所有在計算機網絡中發生的事情。什麼是 OSI 模型?OSI 模型由七層網絡組成。首先,層(layer)是什麼? (to)|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Anyone |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要牢記:雖然某些技術(比如協議)在邏輯上比起其它層來說可能「屬於」某一層,但並非所有的技術都完全契合 OSI 模型中的單個層。
  • OSI七層協議和TCP/IP四層協議
    TCP/IP不是一個協議,而是一個協議族的統稱。裡面包括了IP協議,IMCP協議,TCP協議,以及我們更加熟悉的http、ftp、pop3協議等等。電腦有了這些,就好像學會了外語一樣,就可以和其他的計算機終端做自由的交流了。TCP/IP協議分層           TCP/IP協議族按照層次由上到下,層層包裝。
  • OSI七層協議模型、TCP/IP四層模型
    OSI七層模型各層分別有哪些協議及它們的功能 在網際網路中實際使用的是TCP/IP參考模型。
  • OSI七層模型
    IP網絡的基本結構一、IP網絡的典型結構骨幹網:是整個Internet的核心,需要連接上一級的城域網,對骨幹設備的要求也是極高的1、高可靠性2、靈活性和可擴展性3、平坦化(扁平化)4、QoS合理的規劃5、可運營可管理OSI七層模型
  • OSI七層模型各層知識解析
    希望能夠對準入門的盆友們起到一定幫助本期對OSI七層模型各層功能是進行解析而不是剖析,畢竟時間有限,深度剖析的話需要很大篇幅的進行描述,這裡不是筆者懶,而是我覺得對於準入門的盆友來說,了解這些知識點足矣。
  • 圖解:常用網絡通信協議結構圖、OSI七層模型數據封裝/拆封
    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絡互連的七層框架(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即ISO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在這一框架下進一步詳細規定了每一層的功能,以實現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互操作性和應用的可移植性。
  • 網絡OSI七層模型這樣理解
    之前我們曾多次了解到網絡方面的技術知識,但學習網絡不得不知網絡七層的應用,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下這網絡七層的實際作用
  • 【分享】為你講解 OSI 七層模型
    OSI 七層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從下到上七層模型功能及其代表協議:物理層(Physical) :規定了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該層為上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物理媒體。Bit,比特。
  • OSI七層模型(網絡之最基礎)
    (1)OSI七層模型OSI中的層
  • 計算機網絡之OSI七層模型知識學習!
    如此多的結構又優點也有缺點,不同體系之間的計算機無法實現互聯互通,於是乎,ISO於1977年推出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OSI七層模型。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就在於,你可以達到全球所有計算機的互聯互通,但是由於網際網路早於OSI七層模型全球商用標準普及之前就已覆蓋全世界,因此最終出現了TCP/IP協議,四層模型不僅可以完全普及化,同時也利於商業市場化,從商業層面而言,四層模型才是成功的。
  • 網絡七層協議—從物理層到傳輸層的抽象
    Linux 的網絡 I/O 完全是基於「網絡七層協議」而設計的,內核空間包含了從物理層到傳輸層。所以要想搞清 Linux 網絡 I/O 的結構,需要講清楚「網絡七層協議」。本篇文章作為學習 Linux 網絡 I/O 的結構及網絡 I/O 中的零拷貝相關原理的儲備知識,討論的重點在於「網絡七層協議」對網絡 I/O 的限制以及每一層對上一層提供的抽象,而不在於討論協議本身。
  • 教你巧記OSI七層網絡模型(個人總結)
    作者:cmyh 投稿發布https://blog.csdn.net/cmyh100/article/details/82768804 網絡七層協議
  • 網絡七層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表示層數據的表示、安全、壓縮。(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併到了應用層)格式有,JPEG、ASCll、EBCDIC、加密格式等會話層建立、管理、終止會話。(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併到了應用層)對應主機進程,指本地主機與遠程主機正在進行的會話傳輸層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埠號,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
  • 網絡七層協議的通俗理解
    理解了這些協議,就理解了網際網路的原理。網際網路的實現,分成好幾層。每一層都有自己的功能,就像建築物一樣,每一層都靠下一層支持。用戶接觸到的,只是最上面的一層,根本沒有感覺到下面的層。要理解網際網路,必須從最下層開始,自下而上理解每一層的功能。如何分層有不同的模型,有的模型分七層,有的分四層。我覺得,把網際網路分成五層,比較容易解釋。
  • 每一層的職責、包含哪些協議?」
    大白:如果一層不夠那就加兩層吧!「為了更好地去了解網絡分層,我們先來看一個雖然失敗,但是卻提供了很多不錯的理論基礎的OSI七層模型。」02 OSI七層模型OSI七層模型的大體結構以及每一層提供的功能如下。「每一層都專注做一件事情,並且每一層都需要使用下一層提供的功能比如傳輸層需要使用網絡層提供的路有和尋址功能,這樣傳輸層才知道把數據傳輸到哪裡去。」
  • 【乾貨】網絡知識梳理--OSI七層網絡與TCP/IP五層網絡架構及二層/三層網絡
    層數應足夠多,以避免不同的功能混雜在同一層中,但也不能太多,否則體系結構會過於龐大同一層中的各網絡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結構,具有同樣的功能。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接口(可以是邏輯接口)進行通信。七層結構中的每一層使用下一層提供的服務,並且向其上層提供服務。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 【技術乾貨】網絡知識梳理--OSI七層網絡與TCP/IP五層網絡架構及二層/三層網絡
    作為一個合格的運維人員,一定要熟悉掌握OSI七層網絡和TCP/IP五層網絡結構知識。廢話不多說!下面就逐一展開對這兩個網絡架構知識的說明。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縮寫,意為開放式系統互聯。
  • 四層、七層負載均衡的區別
    四層負載均衡四層負載均衡工作在OSI模型的傳輸層,由於在傳輸層,只有TCP/UDP協議,這兩種協議中除了包含源IP、目標IP以外,還包含源埠號及目的埠號。四層負載均衡伺服器在接受到客戶端請求後,以後通過修改數據包的地址信息(IP+埠號)將流量轉發到應用伺服器。
  • 網絡層協議
    一、網絡層的功能和設備功能:是為了在不同的網絡之間轉發數據192.168.1.1和192.168.2.1不在同一網絡中
  • 網絡協議從入門到上癮--初識Scapy
    網際網路的核心是一系列協議,總稱為「網際網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