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淘寶臺灣在官網發出一份「淘寶臺灣營運計劃調整公告」。
稱經慎重評估後,決定於10月15日11時起,陸續關閉淘寶臺灣平臺下單等前臺功能,平臺其他服務 (如:電子錢包提領、官方物流、客服中心等)仍持續運作至今年12月31日,隨後正式下線。
圖源:環球網
淘寶臺灣(克雷達臺灣分公司)在聲明中指出,2019年開始在島內服務以來,受到消費者、入駐賣家及合作夥伴的支持,也持續積極努力的溝通和探索新的發展可能性。
但經本公司慎重諸多評估後,考量市場環境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忍痛決議於今年12月31日23:59正式停止在臺灣的營運。
圖源:看看新聞
淘寶臺灣平臺自今日上午11:00起,關閉平臺下單、賣家入駐與商品上架等功能,並全力協助賣方儘速履行已成立的交易訂單,同步保障消費者與賣家雙方的權益。
從現在開始到12月底前,將會專注在處理消費者訂單退款以及後續的金流、物流服務。
圖源:環球網
「(島內)網民哀嚎:商品被迫下架,倒店潮要來了」
臺當局自賣自誇的時候,島內網友早已議論紛紛。綜合臺灣「中時電子報」、「聯合報」8月24日報導,許多籤約的臺灣商家商品將被迫下架,牽連甚廣。
目前「淘寶臺灣」與商家的合約期間為一年,但企業賣家平臺經營首年須保留新臺幣2萬元貨款於平臺帳戶內,個人賣家平臺經營首年則無需繳納保證金。
個人賣家免抽成、企業賣家最低2%抽成,跨境商品擁有超過2000萬種品項。先前港商淘寶申請增資新臺幣3000萬元,設置臺灣淘寶與天貓等電商平臺,但遭到了臺當局的駁回。
圖源:觀察者網
淘寶臺灣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品牌授權英商克雷達投資臺灣分公司營運,其中包括商城的B2C模式以及個人賣家的C2C模式。
報導稱,淘寶臺灣去年10月才在臺灣開站,目前站上商品數量約3000多萬項。
去年雙11檔期過後,淘寶臺灣下載量突破200萬,且穩定成長中,每月業績成長幅度約有15%~20%左右,穩定向上。
淘寶臺灣表示,停止營運之後,旗下員工將陸續離職,且將會妥善安排員工後續就業協助,並提供履歷健檢與履歷轉介的諮詢,且與多家知名專業的人力顧問公司合作,分享合適的相關職缺。
圖源:海峽導報
「不到一年就宣布關閉,我們也很錯愕!」淘寶臺灣員工表示,這項決定是公司董事會決定的,員工也已經與公司討論未來補償事宜。
據道,繼大陸新媒體平臺「愛奇藝」等,被臺當局祭出「愛奇藝條款」,禁止在島內運營後,再把目標鎖定網絡電商「淘寶」。
此前據《人民日報》報導,民進黨當局8月24日宣布,認定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臺灣」為陸資,對其處以41萬元新臺幣罰款,限期6個月撤回投資或「改正」。
對此,有島內網友稱對自己並沒有影響,因為可以照樣在大陸淘寶買東西,只是臺灣又少了工作機會。
↓↓↓
圖源:環球網
還有島內網友問,民進黨當局這麼怕陸資,要不要查下有多少人去大陸投資、工作?還有人問陸資不能在臺做生意,那臺資為何可以在大陸做生意?
↓↓↓
圖源:環球網
淘寶在臺灣的業務,不僅方便千萬臺灣老百姓,更給臺灣的中小電商提供了進貨渠道和良性競爭,繁榮臺灣電商業,提升島內服務業水平。
島內媒體指出,阿里巴巴如果能在臺設公司,用臺灣的員工,採購臺灣的商品,或提供平臺給臺灣廠商賣商品到大陸,這是幫忙提振臺灣經濟,一味地怕陸資,丟掉臺灣的機會,最終是害了臺灣。
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專門在兩岸間斷路、挖坑、築牆。
這種小鼻子小眼的損人利己,改變不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大勢,只會壓縮臺灣的發展空間,斷送臺灣的發展機遇,損害臺灣民眾的利益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