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歆磊:蘇寧併購家樂福是零售市場必然走向 | 洞見

2022-01-15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

6月23日,蘇寧易購宣布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新聞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中國零售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

對此,SAIF市場營銷學教授、副院長陳歆磊與研究員李嘉怡受邀為FT中文網撰稿,分享觀點,「中國零售業隨著網際網路紅利降低已進入整合階段,線上佔主導地位,而全世界範圍監管機構也開始行動,將最終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6月23日,蘇寧易購宣布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東,家樂福集團持股比例將降至20%。這一公告著實讓人出乎意料——早在2018年1月,騰訊與永輝就宣布將對家樂福中國達成了股權投資意向書。就當眾人認為將家樂福這一標的納入囊中者必然是騰訊系之時,蘇寧易購「截胡」了。

但從蘇寧易購的角度來看,其與家樂福在基因上並不相符。蘇寧以電器起家——1990年成立的第一家蘇寧是一家空調專營店,在此後的近20年內,蘇寧都以3C為主營。直到2009年,蘇寧才逐漸拓展非3C品類,包括百貨、圖書、母嬰等。雖然一直在向前邁進——上線網上超市、鋪設蘇寧小店(便利店)、布局「蘇鮮生」生鮮超市,但雜貨與快消一直是蘇寧全品類發展的短板。對於雜貨(尤其是線下實體店),蘇寧並沒有什麼經驗。從3C、到線上超市到便利店,再到現在的大型超商,蘇寧的業態布局各不相同且存在較大差異,如何在收購家樂福後開展有效整合,仍需時間來檢驗。

本質上,這個事件反映的既是阿里與騰訊兩大派系之間的較量,也是零售市場的必然走向。在2015年的《滑鼠與大象的舞蹈》一文中,我們就提出將來線上流量成本會越來越高,最終線上線下會走向複合渠道的觀點。近年來中美零售市場的發展也正是如此。不過美國零售市場內都是大玩家,各商家各自為營進行複合渠道發展:線上店努力往線下走,例如亞馬遜開實體書店、開Amazon Go便利店、收購Wholefoods;線下店努力發展線上,如Target收購Grand Junction與科技初創公司Shipt,以便開展線上訂單當天派送服務務、Walmart推出線上訂單店內取貨服務以及當天送貨上門業務,派送由優步及其他眾包交付公司合作完成,最短三小時送達,服務範圍從六個都市區擴展到100多個,最終計劃覆蓋超過40%的美國家庭。美國實體零售較快適應了電商的衝擊並與之同步發展。

中國市場的故事則不同,國內的實體零售非常脆弱。雖然線下零售對線上的衝擊無力反擊,但是伴隨著流量成本逐漸升高,線上也開始尋求新的出路——走入線下打造複合渠道。主要戰略有二:其一,尋找大型標的進行入股、收購,如永輝、大潤發的共同特點都是「想發展線上卻屢屢受挫」,因此與電商一拍即合。其二,O2O,中國市場有大量無法逐一收購的社區小店,而這些店常年存在設備落後、進貨不規範且昂貴、獲客難等問題,因此通過線上導流的形式不僅可以幫助小店改善經營,同時也能夠將其納入版圖,例如市面上見到的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以及美團、餓了麼等平臺中的小商家。

幾年前的資本市場並不看好蘇寧與阿里、京東與永輝的聯手,消息一出收購方的股價都在跌——2015年8月7日京東宣布持股10%入股永輝,當日京東股價下跌-2.26%,後一交易日又下跌-6.27%;2015年8月10日,阿里宣布入股蘇寧,次日阿里巴巴股價下跌-3.89%,後一日又下跌-5.12%。但當Amazon收購Wholefoods時,資本市場卻出現了正面反饋——2017年6月16日,Amazon宣布收購Wholefoods,當日Amazon股價上漲2.45%,次日上漲0.75%;此外,這樁交易導致了美國其他超商企業股價嚴重下跌,6月16日,Target股價下跌-5.14%、沃爾瑪股價下跌-4.65%、Costco股價下跌-7.19%、Kroger股價下跌-9.24%。

為什麼會有這種改變?究其原因在於資本市場終於明白零售是不會賺大錢的,成熟市場如美國的零售利潤一般不高於4%。因此現在做零售的目的就是為了鋪設基礎架構以獲取場景和數據,然後找機會進行變現,比如通過金融等渠道。所以,現在是各大巨頭跑馬圈地的時期——騰迅系在線上有京東,線下中資有永輝、外資有沃爾瑪,阿里版圖內線上有淘寶、蘇寧,線下中資有高鑫零售,卻缺乏外資企業。從這個角度出發,筆者認為騰訊系將家樂福「讓」給阿里系或許是一個失誤。

前陣子有消息傳出,包括阿里、騰訊在內的至少8家企業準備對麥德龍(Metro)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如果其中一方成功收購,那麼失敗一方則很可能又要去尋找另一個類似標的。結合前兩天日本高島屋百貨也要退出中國的新聞,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下去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顯然,早期的電商所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其毀滅的價值。但是到了網際網路的後半場,這個答案變得不再那麼確定。如果中高端的商場全被電商幹掉,消費者到哪裡去尋找那種購物的體驗呢?這個就像早年的AMAZON衝擊了全美著名的零售書店Barnes & Noble後,人們才發現失去的不僅僅是個書店,而是免費的圖書館和周末全家休憩的樂園。

所有這些故事裡面政府始終是個缺失的角色。

筆者以為,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應該是政府出手的時候了,而《電商法》的出臺可以看做是第一步。下面政府應該做的事情,具體來說有幾點。一是,出臺政策鼓勵線下零售商的整合。可以先鼓勵成立區域性的連鎖零售商,再鼓勵整合成全國性的零售商。二是,對垂直電商實施政策支持。在一個合理的經濟結構裡,垂直電商應該是主要的參與者。三是,對平臺進行監管,核心在品控和反壟斷。這些論點筆者過去幾年一直在講,最早可參考《中國零售業何去何從》一文,這裡就不贅述了。

總之,蘇寧併購家樂福只是市場發展一個必然的步驟而已。現在的中國零售業就如所預測的,隨著網際網路紅利的降低,市場已經進入整合階段,其中佔主導的是線上。而全世界範圍政府的監管機構也終於開始行動起來,將最終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內容來源 | FT中文網

相關焦點

  • 蘇寧收購家樂福的背後,奕善軟體看到的是蘇寧對全場景零售業態的野心
    正是在這個特殊的市場環境中,蘇寧易購與家樂福的戰略結合就是順勢而為的一種商業結合效應,蘇寧易購和家樂福,作為老牌電商平臺和實體零售巨頭的代表,看似在兩條完全不相關的軌道發展,他們兩個的結合看似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 家樂福整合加速, 蘇寧易購大快消零售進入快速增長期
    2019年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 意在解決蘇寧進軍大快消零售的關鍵一環,即進一步完善智慧零售的全場景、全品類布局。今年以來,蘇寧易購加快了整合家樂福業務步伐。今年5月,蘇寧家樂福供應鏈全面接入蘇寧小店,通過店倉一體化建設完成家樂福與蘇寧小店的打通,大快消供應鏈整合獲得初步成效。
  • 家樂福的嘆息!洋品牌零售的中國之路
    【核心觀點】1、蘇寧易購集團收購了國際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巨頭零售企業——家樂福,它以小吃大,收購大巨頭家樂福,成為了一個非常厲害的企業。2、蘇寧易購2018年的銷售額達到了3300多億,而家樂福才474億,它越經營越虧,無法再經營下去了。
  • 拿下家樂福,張近東的全場景零售,還缺哪一塊兒
    事實上,蘇寧方面一再強調:零售行業變化由三種力量來決定的,其一是技術;其二是供給;其三是費者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同時,這三個關鍵點均圍繞著優化效率與服務體驗進行。蘇寧的種種動作正是以此為出發點。從決定擁抱網際網路開始,張近東就意識到,從「+網際網路」到「網際網路+」,線下門店的網際網路化是該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那麼家樂福又是在蘇寧的智慧零售中扮演什麼角色?
  • 蘇寧易購完成收購家樂福80%股權的交割
    記者 | 趙曉娟從發起收購到完成交割,歷時3個多月,蘇寧易購終於將家樂福順利收入囊中。9月27日早間,蘇寧易購(002024.SZ)發布公告稱,已經完成收購家樂福中國的股權交割手續。自此,家樂福中國正式進入「蘇寧時代」。
  • 家樂福怎麼了,中國業務賣給蘇寧,外國業務也要被加拿大企業收購了?
    合作:Xiaofu_Lu家樂福是法國超市連鎖巨頭,近年來在法國國內市佔流失,遭到法國超市Leclerc和德國折扣零售商Lidl和Aldi的市場侵蝕;而家樂福拓展國際市場,海外市場擴張成果好壞參半。兩年前,家樂福把在中國事業80%的股權出售給蘇寧集團,已經正式退出了中國市場。
  • 家樂福48億「賣身」蘇寧易購:躺著賺錢的時代已過!
    本次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會進一步完善全場景、全品類布局,構建線上線下智慧零售渠道,增強在大快消品類的市場競爭力。 你還記得上一次逛家樂福是什麼時候嗎?大概很多人都不記得了吧。家樂福一度是中國商超市場風光無兩的大贏家,作為大賣場模式的鼻祖、歐洲第一大零售商,家樂福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後,坐擁廣闊的市場,鮮有競爭對手的衝擊,家樂福中國盡享先驅者帶來的紅利。
  • 從萬達百貨到家樂福,賣方看中的是蘇寧什麼能力
    傳統零售無疑正在迎來新的拐點,而大潤發、迪亞中國、萬達百貨及家樂福紛紛投身網際網路公司背後意味著傳統零售行業實現轉型、破局的路徑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即藉助開放生態成為最有效、最低成本的「自救」方式。
  • 蘇寧入主家樂福7個月後,家樂福第一家新店即將開業
    它是蘇寧入主家樂福後的第一家新開門店,是家樂福第一家精品超市,也是第一家入駐蘇寧易購廣場的超市業態。蘇寧家樂福目前在中國擁有209大賣場,24家便利店,精品超市的業態暫時空白。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均GDP不斷增加,新中產階層悄然崛起,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 【每日要訊】蘇寧將在200家家樂福開出電器店中店;宜家2019財年零售銷售額達367億歐元
    9月25日,英格卡集團公布2019財年宜家零售銷售額達到367億歐元,2018財年為348億歐元,按固定匯率,這代表銷售額相比上一財年增長5.0%。此增長主要來源於宜家在本財年中進行的多項投資,包括在多個城市開設新的宜家商場、加強建設送貨網絡、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數位化發展的投資。
  • 剛剛,家樂福賣給蘇寧了!!!
    供應鏈落後在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之前,家樂福根本沒有自己的供應系統,一直是由供貨商將貨品直接送達店面,並且家樂福並沒有對優質上遊企業進行併購或者參股而產生供應鏈協同。 相比之下,永輝當時在生鮮供應鏈端通過買斷、直採等方式,積累了自己在生鮮上的供應渠道與鏈條,並把這樣的做法延伸至其他商品品類。
  • 家樂福要姓「蘇」了?在中國失利外,其它地區市場也遭遇不順!官網顯示:家樂福在哈爾濱目前有7家門店!
    編者按:繼阿里入股大潤發,騰訊聯手永輝後,新零售和傳統商超的「聯姻」還在繼續。6月23日,蘇寧易購宣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 全文共1079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15秒。△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6月23日下午,蘇寧易購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家樂福集團持股比例降至20%。這是繼今年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易購再次對線下零售資源發起進攻。
  • 剛剛登上《新聞聯播》頭條的家樂福,張近東未來零售方案的重要拼圖
    王桂琴口中「新的數據」正是來自蘇寧研發的數位化零售管理系統。2019年9月27日,蘇寧易購正式完成對家樂福中國的股權收購。當天,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公布了家樂福「五大升級戰略」,「數位化改造」是其中的第一條,也是蘇寧對家樂福升級改造的「第一步」。  作為全球知名的線下大賣場,家樂福成功的數位化改造,也正是《新聞聯播》此次關注的焦點。
  • 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 新三板上這20家公司或受影響
    正文  新三板報消息,6月23日晚間,上市公司蘇寧易購(002024.SZ)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集團籤訂《股份購買協議》,擬出資48億人民幣或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  據悉,家樂福集團成立於1959年,是全球領先的零售集團,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 家樂福48億賤賣給蘇寧,那些全線崩盤的跨國公司,都犯了同一個錯
    4月15日,亞馬遜宣布退出中國;5月7日,甲骨文中國區大規模裁員,啟動撤離倒計時;6月23日,家樂福宣布以48億人民幣清盤中國市場;這些在中國混不下去的跨國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重磅:家樂福賤賣!當一家跨國公司在中國越來越沒存在感的時候,就是它末日來臨的前奏。
  • 零售業大變遷: 本土巨頭崛起,併購整合加速
    蔡天樂見證了中國零售產業從最初的雜貨店到標準超市,從第一代百貨店到如今的購物中心、會員店等細分業態的發展。和他一樣,這20年以來,很多零售業者都看到了中國加入WTO後零售市場的變遷,從幾大外資零售巨頭進入中國市場,佔據大量市場份額,到如今本土零售企業崛起並收購了不少國際零售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業務。20年間中國零售產業飛速發展,不斷迭代創新。
  • 蘇寧打呆仗
    張近東解釋說,這是一條包攬線上線下以及零售服務的雲商之路。也的確如此,在此之前,粗略地劃分,零售業只有線下和線上兩種獨立的形態,兩者並未走向融合,更別說融合成功了。這就註定了,蘇寧雲商之路是一條前無古人、孤獨的道路。為了在這條路上走得紮實堅定,蘇寧啟動了完整的轉型戰略。
  • 蘇寧日報|家樂福重塑「一站式購齊」商業定位;蘇寧金融與新網銀行就「數字供應鏈金融」深度合作;蘇寧易購招募客服「百曉生」
    每天3分鐘,速覽蘇寧一天要聞 9月17日星期四,農曆八月初一2019年9月27日,蘇寧易購正式完成對家樂福中國的收購
  • 中國商超進化史:隱藏在併購潮中的大江大河
    以商超為代表的零售行業,收購案例接踵不斷,數量多、金額高是其主要特徵。中國商超的進化史,實質上是一部各大玩家的併購史,擴大規模、發展新業態、補足短板、規劃戰略則成為資本遊戲的一部分。以商超為代表的零售行業,收購案例接踵不斷,數量多、金額高是其主要特徵。
  • 【重磅】解密蘇寧易購2019年財報 大快消板塊突破 全渠道智慧零售「加速度」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東曉騰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虎東表示,供應鏈這種前後端的協同和時效性的要求滿足,在目前這個市場對於快消品零售助推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因此蘇寧大快消能夠快速「崛起」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尤其是在2019年通過整合家樂福、萬達百貨等方式,之前家樂福和萬達百貨的前期運營能力也能夠被蘇寧借鑑,本身其運營基礎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