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尼比魯行星並不存在 沒有任何確實證據可以證明第十行星的存在

2021-02-15 騰訊太空

尼比魯(英文名稱Nibiru,中文又音譯尼比努、尼比汝,尼比魯這一名稱較為廣泛。)上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Zecharia Sitchin發掘了6000年前的蘇美爾文明遺蹟,並發現了一張雕刻在石板上的星圖,上面標有十二個天體,除了古代人類就能觀測到日、月、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本身之外,還有古代人類不可能發現的天王星,海王星的存在,還剩下的一顆則是連現代人類都沒能發現的星球,因此他就提出了「太陽系內還有一顆沒有被發現的大型行星」這一假說。

 尼比魯行星:第十行星即將到來,第三次世界核大戰將會爆發

尼比魯行星已經進入了太陽系,即將與地球相撞,人類有可能會進入激烈的熱核戰爭時期。消息一出震驚全球!

一位非常熱衷於第十行星的研究人員確定地宣稱,被稱為苦惱星球或第十行星的神秘尼比魯行星目前已經進入並鎖定在了金星軌道。尼比魯行星在聖經的名字是苦惱星球。

這位研究人員是丹尼爾·曼森,他在推特上公布了他的奇異理論,該理論宣稱,尼比魯行星及地球目前的運行軌道將導致兩顆行星在2018年5月發生碰撞。

尼比魯行星是一個位於太陽系邊緣之外的理論行星系,散布恐怖威脅論的人認為,尼比魯行星正朝著地球飛過來。

上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發掘了6000年前的蘇美爾文明遺蹟,發現了一張雕刻在石板上的星圖,上面標有十二個天體,除了古代人類就能觀測到日、月、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本身之外,還有古代人類不可能發現的天王星,海王星的存在,還剩下的一顆則是連現代人類都沒能發現的星球,因此考古學家就提出了「太陽系內還有一顆沒有被發現的大型行星」這一假說。

蘇美人在數千年前有這樣的記載:就像命運的安排,在一次的軌道交會中,尼比魯走得如此接近以至於它的一個衛星撞上了地球,地球分裂成兩半,分裂後較大的一塊及它的主要衛星在撞擊後跑到了金星與火星之間,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地球,而另一塊則分裂成無數塊,成為蘇美人記錄中的「錘打成的手鐲」,散布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天文學家感到訝異,蘇美人是如何知道小行星帶的?蘇美人連地球如何形成也知道?

在尼比魯假說中,尼比魯行星的橢圓形公轉運行軌道的長軸遠長於短軸,在長軸最遠端時比冥王星距離太陽還遠,而在短軸最接近太陽時能到達地球附近,公轉周期是3600年。瑪雅的「太陽記」預言尼比魯行星運行周期為5000-30000年。

因為違反星體間的引力定律,這個假設並不被一般的科學體系所承認,但卻有很多人根據該假說做出21世紀的某一年尼比魯將光臨地球的推論,最著名的說法是2003年、2012年、2085年這三個推論。

科幻作品中也紛紛使用尼比魯作為「災難之星」,編造出尼比魯行星接近地球時就是世界末日的假說。

而根據天文界比較有力的說法,所謂尼比魯行星只是土星、木星之間的小行星群錯被蘇美爾人當做一顆大型行星。

尼比魯行星運行軌道

災難論者認為,這顆行星就像流氓一樣,會給地球帶來世界末日,它的引力波會給地球帶來滅頂之災,導致地球磁場反轉,引發地震及火山爆發。

曼森先生說:「我認為,苦惱星球目前處在金星軌道,地球正在圍繞著該行星運行。」

「尼比魯行星正從下方飛上來,飛行軌跡與地球軌道面呈32度角。地球所處的位置在距離太陽的最遠端。」

他還畫出了一個非常初略的地球環繞太陽飛行的草圖,來說明他的這些奇怪的說法。

在曼森先生的草圖中,尼比魯行星已經飛過了水星,太陽正位於金星的背後。

「2018年5月,地球將運行到尼比魯行星的附近。」第十行星研究人員丹尼爾·曼森說。

但曼森先生認為,在天地大衝撞發生之前,地球就會被核戰爭的地獄之火吞滅。

曼森先生令人不安地預測說,世界金融體系將會崩潰,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爆發,之後,苦惱星球將會撞擊地球。

該研究人員還宣稱,全世界最近火山活動事件高發,尼比魯行星正隱藏在太陽背後,這兩個事情是有關係的。

尼比魯行星:這位第十行星研究人員稱,苦惱星球目前已經在金星軌道飛行

他說:「我認為,今年還不會發生行星撞擊。但我確定是2018年,但請記住,有兩件事情將會帶來和尼比魯行星一樣的災難。」

「這兩間事情必將在尼比魯行星與地球相交前發生。」

「首先,國際金融體系將會崩潰。其次,第三次世界大戰——熱核戰爭將會爆發。」

但是,很多人對這種災難說法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質疑人士說,之前就有人宣稱尼比魯行星將在2017年9月23日及10月20日撞擊地球,現在什麼都沒有發生呀!

2012年,有人宣稱尼比魯行星這顆流氓星球將會帶來世界末日,還數次引發了人們的恐慌。

據陰謀論家大衛·米德聲稱,日全食只是尼比魯星人帶給地球的預示,災難行星尼比魯將於9月23日撞擊地球,米德的猜測來自於聖經中的第13章第9段和第10段。

聖經中記載:在這天耶和華會重新降臨地球,並且他這次的降臨帶來的則是死亡和災難,這是一個末日的倒計時,他將他的憤怒發洩到地球上。米德聲稱,科學家在早期就得知了這個消息:最詳細的解釋就是,災難行星尼比魯即將返回地球,而在它返回之前,會出現日全食現象,並且尼比魯將於9月23日撞擊地球。

事實上,尼比魯行星理論只是一個精心編排的網絡騙局,越傳越廣直至難以收拾。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告誡大家,尼比魯行星並不存在,沒有任何確實證據可以證明第十行星的存在。

 

尼比魯行星:有人說第十行星這個流氓行星系正朝著地球飛過來

NASA首席科學家戴維·莫裡森博士說:「從來就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尼比魯行星的存在。 」

「沒有照片、沒有追蹤數據、沒有天文觀測依據,什麼都沒有。」

「我能非常肯定地告訴大家,尼比魯行星及第十行星均不存在,所謂的撞擊地球也不會發生。」

「首先,如果有一顆行星飛進了內部太陽系正朝著地球飛過來,那麼,這顆行星應當早已位於火星軌道之內,它在太陽的照耀下將會非常明亮,用肉眼就能觀察到。如果尼比魯行星真存在的話,我們所有人都能夠輕易地觀測到它。但到目前為止,誰都沒有看見過。」

來源http://www.express.co.uk

譯者:朱川

責編:鍾天意 何彥達

相關焦點

  • 超級地球:「第九大行星」存在嗎?
    顯然並不是這樣:在《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分析報告裡,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康斯坦丁·巴蒂金和麥克·布朗稱,他們所提出的是證明一個巨大的、未被發現的行星存在的有力間接證據,這個行星也許有地球的十倍大,在離冥王星軌道更遠的太陽系外圍的黑暗中運行。科學家們通過少數能觀測到的小型星體中,一部分的運行軌道產生的異常,才推斷出它的存在。
  • 第九大行星在哪裡?它是否存在?
    如果它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應該很大很遙遠。但是——依舊是理論上來說——有它存在的依據(也有它不存在的依據),對於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來說,對它的搜尋已經持續了幾年。兩名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聲稱已掌握堅實的理論依據,證明第九大行星沿著一個奇異的、極其狹長的軌道運行。然而,最近一些天文學家根據他們的數據做出了其他解釋,認為並不一定是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證明。
  • 第九大行星存在新證據:質量地球十倍軌道奇異
    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是一月初發現該行星的科學家之一。他前不久發推特稱,他已經找到了進一步的證據,能證明該行星的存在。 這顆巨大的行星藏身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質量是地球的十倍,屬於與天王星和海王星類似的氣態行星。
  • 第九大行星存在新證據!它是地球質量的十倍,軌道也很詭異......
    布朗(Mike Brown)是一月初發現該行星的科學家之一。他前不久發推特稱,他已經找到了進一步的證據,能證明該行星的存在自從今年初發現神秘的「第九大行星」以來,科學家就一直在尋找能證實該行星存在的證據。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Brown)是一月初發現該行星的科學家之一。他前不久發推特稱,他已經找到了進一步的證據,能證明該行星的存在。
  • NASA首席科學家質疑太陽系第9大行星存在(圖)
    這顆新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有關報告在《天文學雜誌》發表。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這顆行星,仍沒有直接觀察到它。這行星質量約是冥王星的5千倍,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屬氣態,類似天王星和海王星。行星天文學教授布朗說,它將是真正的第9大行星。
  • Caltech發現證實太陽系第9顆行星存在的證據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今年初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潛在著第9顆行星,目前,科學家表示現已發現證實太陽系第9顆行星存在的證據。
  •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嗎?
    確認還需更多證據鄭永春介紹,這只是一個計算模型得出的結論,這顆行星是否存在還要看觀測證據。「這顆未知行星距離太陽十分遙遠,行星表面反射的太陽光極其微弱,看起來就像黑屋子中的一顆煤球,極難發現。科學家們寄希望於2021年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大麥哲倫望遠鏡建成時,或許有可能觀測到這顆未知行星。」鄭永春指出。
  • 人類發現第一個證據:證明Trappist-1宜居行星很可能存在水
    就在8月31日,科學家又公布了兩項新發現:①這個系外恆星遠比我們太陽年齡古老;②發現第一個證據:證明TRAPPIST-1宜居地球很可能存在水。根據這個道理,科學家就可以逐步破解:相距40光年之遙的TRAPPIST-1七顆超級地球的諸多信息。比如發現液態水的存在證據。
  • 科學家:太陽系「X行星」或真的存在 但碰撞威脅純屬杞人憂天
    從宇宙角度來講,這個神秘的鄰居住在「太陽系城鎮」的邊緣,遠沒有「弄亂地球上的草坪」的本事。(圖自:ESO / Tom Ruen / nagualdesign)周三的時候,加州大學行星天體物理學家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現有五種不同的觀測證據表明,太陽系中有『九號行星』的存在」 。
  • 冥王星被降格後,太陽系第九大行星「X」存在嗎?太陽系內會有微型黑洞?
    ,它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嗎? 如果按照冥王星的條件也能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那麼,還有很多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同樣也符合條件,這樣太陽系的行星數量將會大大增加。 最關鍵的一點來了,根據蘇美爾石板記錄的神話說,太陽系有12顆星,而第12顆星就是尼比魯(Nibiru)星球,這些石板文字中記載了太陽系的誕生,人類的誕生,地球月球的誕生還有尼比魯的誕生。據說地球被擁有橢圓形軌道的尼比魯撞擊後碎了,才變成了現在這樣而碎片變成了圍繞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蘇美爾稱為手鐲)。
  •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一群科學家認為所謂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並非冥王星,而是一個更大質量的行星)是通過並不具備代表性的數據推測出來的,他們正在挑戰其存在的基礎。
  • 古代阿努那奇的故鄉——尼比魯
    布朗和巴蒂金稱之為第九大行星。但是讓我們不要忘記我們太陽系中一些最重要的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這一切都是從一個想法開始的。有趣的是,不為人知的行星遠離太陽的想法並不新鮮。事實上,這種說法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並鼓勵了冥王星和海王星的發現。說到「看不見的」星球,Batygin說:「我試著不要對我的結果信以為真。保持懷疑的眼光是很重要的。
  • 蘇美爾神話記載的「尼比魯」,會是科學家一直尋找的X行星嗎?
    根據《地球編年史》的作者西琴先生對於蘇美爾文明出土泥板的解讀,蘇美爾人所信奉的神「阿努納奇」來自於一個叫做尼比魯的星球。這顆尼比魯的星球每3600年會進入太陽系一次,而阿努納奇們就是趁著這個檔口來到了地球。 如果尼比魯這顆星球真的存在,且真的是每3600年進入太陽系一次的話,那麼這顆星球的質量一定非常大,這才足以支撐3600年的公轉周期而不被拋出太陽系。
  • 【再見冥王星】天文學家發現第九大行星存在證據
    ,天文學家因此猜測這個行星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天文學家因此猜測太陽系邊緣、可能有一顆運行軌道極端橢圓和長、可能比地球大至少15倍的行星,這也就是常被科學家稱之為可能存在的「第九行星」(Planet Nine)或「X星」(Planet X)。
  • 又吵起來了,太陽系真有第九大行星?天文學家:還有一顆隱形行星
    這個問題並非是建立在冥王星的基礎上,而是科學家們一直在爭吵,太陽系邊緣是否存在一顆質量至少為地球5倍的隱形行星,也就是說太陽系之中除了冥王星之外,還有一顆隱形行星,一旦這個被證實了,那麼意味著我們太陽系還會再次出現九大行星的局面,如今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些證據,但是還不足以完全證明有第9顆繞太陽運行的行星。
  • X行星的討論
    主要問題--什麼是主流媒體沒有告訴我們的。任何記錄或解釋古代天災論的研究報告,為什麼在缺乏檢查精神的前提下,卻以這些記錄或解釋是不正確的為結論。據報導,早在2016年1月,兩位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就已經發現了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去除冥王星),並向外界提供了真實證據。
  • ​尼比魯(Nibiru行星)
    SF作品中也紛紛使用尼比魯作為「災難之星」,編造出「Nibiru接近地球時就是世界末日」的假說,於是Nibiru也就成了和Vulcan齊名的假想行星。而根據天文界比較有力的說法,所謂第十二天體尼比魯只是土木星之間的小行星群錯被蘇美爾人當做一顆大型行星。傳說
  • 第九大行星
    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康斯坦丁·巴特金和邁克·布朗表示,他們找到了強有力的間接證據,證明有一顆質量大約10倍於地球的巨大行星正運行在冥王星之外的太陽系外層空間。他們是通過觀測到的少量小天體軌道的反常現象推斷出這個結論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行星形成和行星動力學家格雷格·勞克林說:「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為一件事如此激動過了。」
  • 科學家發現第九大行星的「確鑿證據」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今年初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潛在著第9顆行星,目前,科學家表示現已發現證實太陽系第9顆行星存在的證據。  今年1月份宣布該發現的科學家之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表示,現已發現支持該行星存在的證據。一顆隱藏的巨大氣態行星被認為存在於太陽系邊緣,其質量是地球的10倍以上,它的體積接近於海王星或者天王星。  上周,布朗發布推文圖片顯示最新發現一顆古怪的柯伊伯帶天體(KBO),他寫道:「嗨!
  • 太陽繫到底存在第九大行星嗎?
    後來隨著更多這類軌道的小天體被發現,Batygin和Brown通過分析這些軌道,基於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他們認為在太陽系的外圍遠離冥王星的地方存在一顆軌道扁長的巨大行星,這個星球的引力可以解釋這些柯伊伯帶小天體的獨特軌道 (見下圖)。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10倍,它的軌道比海王星的軌道遠了大約20倍,它圍繞太陽一圈大約需要10,000至20,000地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