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正式開始測評之前,大吼一句:
在廣州,點都德應該算得上是老網紅了,甚至在沒有網絡的時候,它就已經紅了。
近些年來,點都德更是把分店擴張到廣州的各個角落,還發展到了其他不少城市。
再憑藉網絡的宣傳,前來打卡的新老客人就更加絡繹不絕了。
作為一個虛假廣州人,對味道和服務沒啥特殊要求,嘆早茶總是隨意地就近找一家茶樓,而最近的點都德又離家四公裡,顯然太遠了。
再加上我對點都德一到飯點就排長隊的特點早有耳聞,於是很遺憾,在廣州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從來沒吃過點都德。
為了今後能夠更好地偽裝成地頭蛇,我決定勇敢地嘗試一下。
選擇一個工作日的大清早,我帶著媽媽和外婆打卡位於盤福路的點都德。
這次只有三個人吃,胃容量又有限,只能精挑細選,篩出最想吃的一些菜。
最後一共點了八個菜,包括三個人的茶位費,一番優惠操作下來,花了203¥。
話不多說,開始測評。
▲平平無奇的外表
以往嘆早茶從來不會主動點小籠包的,因為潛意識裡總覺得小籠包應該去包郵區吃。
但衝著薑汁,我把名額給它了。
▲皮薄餡大汁多
遵循「先開窗後喝湯」原則,咬開一個小口,皮兒很薄。
湯汁還不少,肉餡也給得很足,可以稱得上是皮薄餡大了。
第一口沒有吃出姜味,但吃到後面越吃越辣,薑汁小籠包名副其實。
▲冰激凌慕斯質感
我有些後悔點這個,不是因為不好吃,而是因為它真的太普通了,普通到我可以看透它的本質。
簡單來講就是牛油果和養樂多的味道,自己榨牛油果酸奶加吉利丁片做成慕斯不香嘛?
我感覺我為了一個所謂的季節限定浪費了一個選菜名額。
▲味覺和觸覺體驗十分豐富
一份十件,每一件都很袖珍。
腸粉皮薄軟糯,金莎炸得酥脆而不油膩,蝦仁也夠多夠新鮮,推薦蘸花生醬,味覺體驗一下子就變得豐富了。
但對於這道菜我心情複雜。金莎海蝦紅米腸在點都德發家,所以我對它期望值特別高。
在此之前,我吃過其他家的同款產品,相比之下,點都德家的紅米腸沒有出彩之處,只能說中規中矩,各方面都達標而已。
▲相比之下擺盤粗糙
名字聽起來有些獵奇,但非常吸引我,因為只憑名字我就可以構想它的味道和口感了,點它只是為了驗證我猜得對不對。
▲看著有點膩但吃著很好
結果非常驚喜:撻底類似一觸即碎的曲奇餅乾的質感,盛放的是熟三文魚,頂上一層厚厚的沙拉醬。
沙拉醬掩蓋了熟三文魚的腥味,青芥又稍稍中和了沙拉醬厚重的膩。
它不僅完全符合我的猜測,吃起來還非常美味。當然不排除我對它的好評源自我對它包含的元素的偏愛。
▲擺盤考究
點都德的蝦餃是招牌菜,但我從來沒有吃過參湯蝦餃,所以多花了3¥點了這個花裡胡哨的蝦餃。
雖然聲稱每個顏色蝦餃味道有所區別,但恕我嘴拙,沒吃出半點區別。
▲晶瑩剔透的皮兒
蝦餃本身完全符合我對蝦餃的期待。
餃子皮晶瑩剔透,第一口咬下去稍嫌皮厚,但吃到中間,至少兩顆大蝦仁同時在嘴裡爆開。
這時就覺得餃子皮的厚度拿捏得恰到好處:一邊是爽脆彈牙的大蝦仁,一邊是軟糯又有嚼勁的水晶皮。
▲飽滿足料的大蝦仁兒
唯一的敗筆或許是泡蝦餃的參湯,我沒搞懂它意義何在:味道怪怪的,沒有起到什麼實質性的點睛之筆的作用,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提高價格的噱頭。
下次我還是老老實實選擇傳統的蝦餃吧。
▲金黃的皮兒,粉色的蝦,橘紅色的蟹子……配色滿分
燒賣很大一個,頂部是一顆完整的蝦仁,上面撒了一些蟹子;裡面包的是滿滿的肉餡。
▲夾的時候把皮撕破了
蝦仁肉質Q彈,肉餡是軟爛的肉糜和緊實的肉塊混合而成的,口感很豐富,吃起來也很香。不愧是招牌,推薦!
▲粥類不太好拍,但可以看出料很多
這個是點都德的特色菜,在一般的快餐店和粥鋪不太容易吃得到,縱觀廣州,做芋頭粥的店也不太多。
粥是廣府粥,米水交融;芋頭粒煲得很爛,入口即化但還不至於溶進粥裡;石螺和淡菜的鮮味完全煮進了粥裡,增添了粥的風味。
▲小別致真東西~
這是點都德的春季限定。可能我從它的名字對它的猜測和它本尊的出入有點大。
我想像中的它:XO醬風味雪白的鮮嫩銀魚,伴隨著菜苗的清香。
實際上的它:略老的菜苗的纖維質感,伴隨著若有若無的XO醬味。
▲看似翠綠實則有點老的菜苗
它最成功的部分是餃子皮,應該是蝦餃同款餃子皮。而且我發現季節限定很容易收我智商稅。
隨意一些的茶樓有時只提供散裝茶葉,一衝就是一大壺茶,但點都德上的是茶包。
桌面上有一套簡易的功夫茶茶具,可以自助泡茶。
大廳的茶都是這個價位,自帶茶葉也同樣要收6¥/位的茶位費。
服務態度無法客觀評價,因為到店的時候才剛開門營業,加上特殊時期,出來吃飯的人不多,整個大堂食客寥寥無幾,這種情況下談服務態度沒有參考價值。
對於外地的朋友,
我是推薦點都德的,
推薦理由如下:
常規的茶點點都德都有提供,而且水準合格(腦洞大開的創新菜不在此列)。
在這裡,「合格」不是批評它勉強可以,而是表揚它符合「好吃的廣東點心」的標準。
雖然並非所有菜都能達到頂級好吃的程度,但在我吃過的茶點中算是平均水準之上,可以說絕對不會給廣東點心丟人。
換言之,對於沒嘆過早茶的朋友,可以選擇點都德來作為早茶初體驗。
如果覺得各種類型的點心當中沒一個好吃的,只能說明你和廣東點心八字不合,××居和××鵝的早茶也都不必專門打卡了。
點都德時不時就搞創新,推出點季節限定產品或者聯名產品。
之前和×茶聯名推出了黑糖波波叉燒包和波波蛋撻;最近又出了幾款春季限定。
嘗試了幾款新品之後,我發現所謂新品不過是老元素的堆砌或重新排列組合,如果老元素合心意,新品一般也不會踩雷。
作為經典創新菜的金莎海蝦紅米腸,就是一個老元素的再創造:傳統吃法「腸粉裹油條」+經典搭配「鮮蝦腸粉」。
但拔草新品切忌過於沉迷於自己的想像,畢竟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點單的時候,建議結合自己的喜好,而不是一味圖新鮮。
同時,也應該相信,傳統產品之所以常駐菜單是不無道理的。
點都德的出品是對得起價格的,同款產品比××居和××鵝便宜。
再加上常規折扣、時段折扣、節日折扣、提前關注公眾號領的單品半價券,如果不是專挑最貴的點,人均70¥可以吃得很好了。
雖然稱不上平價,但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適合預算不高的朋友打卡。
點都德以越秀區為源點向周圍擴散,幾乎覆蓋全廣州,連偏遠農村白雲區都能夠擁有一家點都德!
所以來廣州旅遊,無論轉悠到廣州哪個角落,想打卡點都德都不會太困難。
但有個小小的bug,就是個別菜品只在個別門店有售,比如翠玉海苔腸只在花城大道店出現,盤福路店和流花店都沒有。
縱然點都德具有上述優點,對於外地朋友,我還是要強調,點都德是打卡早茶的合適選擇之一,卻並不是唯一。
如果有本地朋友向你隆重推薦其他的茶樓而不是點都德,而你又恰恰對點都德沒有什麼執念,我建議選擇相信地頭蛇。畢竟平靚正的茶樓在廣州多了去了。
如果心心念念想吃點都德,但因為特殊原因沒能實現,也不必為一次廣州之行感到遺憾。畢竟廣州的美食這麼多,在廣州生活一輩子都不一定都能吃一遍,如果因為這個感到遺憾,那這輩子豈不是充滿了遺憾?
對於本地朋友,
我認為,
在家附近找一家大早上就有阿叔排隊的茶樓,
或許又香又便宜。
(我承認很多時候香是因為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