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培育和探索,全球物聯網正從碎片化、孤立化應用為主的起步階段邁入「重點聚焦、跨界融合、集成創新」的新階段,市場快速啟動, 在諸多鄰域加速滲透,物聯網正處於大規模爆發式增長的前夜。 不同行業和不同類型的物聯網應用的普及和逐漸成熟推動物聯網的發展進入萬物互聯的新時代,可穿戴設備、智能家電、自動駕駛汽車、智慧機器人等,數以百億計的新設備將接入網絡,預計到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260億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9萬億美元。到2018年,全球車聯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歐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5%,2018年全球智能製造及智能工廠相關市場規模將達2500億美元。
物聯網工程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電子技術、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邊緣科學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應用型學科。專業立足於信息大類知識培養體系,注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應用創新能力培養。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研究從感知層(包括傳感器、射頻識別、核心控制等) 到網絡層(包括傳感網絡、通信系統、計算機網絡等) 再到以面向產業和行業應用的應用層相關的理論和工程應用問題,重點突出實踐能力和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能適應物聯網工程所涉及的多學科發展需求的新型創新人才,為我國以物聯網和傳感網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術新興產業發展輸送急需的科研、管理、生產等人才。
緊貼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思路
我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申報建設就是為了適應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高素質物聯網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及地方行業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我校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就是以社會需求為目標,無論在專業申報還是在本專業人才培養實施方案的制定過程中,物聯網專業教師團隊從國家戰略需求、地方及行業應用需求出發,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進行了較全面、深入的調研; 同時,對社會需求進行動態監測,使培養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動態變化。
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在實時了解社會對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邀請物聯網技術研發企業工程師、高校相關專業教學專家、高年級相關專業學生參與制定該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得人才培養方案更加科學合理; 同時,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既考慮了社會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兼顧了該專業學生畢業後繼續深造從事科學研究的需求,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既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也加強了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既具備較強的應用開發能力也具備較寬厚的基礎理論知識。
開放的實驗實訓平臺
學校重點建設物聯網工程專業,投資300多萬建設了保障物聯網教學需要的傳感器實驗平臺、網絡安全實驗平臺、物聯網綜合實訓平臺、雲計算實驗平臺、智能家居綜合實訓平臺、智能交通實訓平臺等,在實驗實訓平臺的建設中,採用了與以往不同的建設思路,所有平臺均以工程應用為背景,並且採用開放的建設思路。基於以工程應用為背景的實驗實訓平臺,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開發能力,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術能更好地和社會需求接軌,能很快適用畢業後所從事的實際技術工作的要求。
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對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需要特別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除了提供校內良好的實驗實訓環境以外,本專業聯合了國內多家知名計算機及物聯技術研發公司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機制。
畢業後能從事物聯網技術研究方面的工作,又可以從事物聯網技術應用、維護等,既具有較強的實踐工作能力又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的物聯網技術人才。能夠在信息領域、科研部門從事物聯網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也能勝任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地質災害監測、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中的應用工作。學生畢業後也可攻讀計算機、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方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