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會為推動航天事業的發展繼續努力,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一段中,主人公兩兄弟在因緣際會下見證了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從而在心中種下了星辰大海的徵途夢想。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對於每一位航天人來說,只要一想到那一刻,仍然心潮澎湃。
2019年2月20日下午3點30分,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燈光璀璨,暖意融融。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說:
你們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奧秘上建立的卓越功勳,對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奮鬥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具有重要示範意義。祖國和人民感謝你們。
每一次航天事業上的一小步,都見證著人類科技史上的一大步,支撐著這項偉大事業的,是無數個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鬥中成就夢想的航天英雄。
這一次,我們採訪了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總研究師——顏安,一位為航天事業披荊斬棘的「女戰士」,也是一位因為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家人而心懷愧疚的媽媽。
在採訪現場,顏安輕輕地展開了十七所寫給她女兒的一封信:
寶貝你好,你的媽媽是一名航天人,她的工作是探索浩瀚無垠的太空,但是你可能會抱怨。
她好像一直都很忙碌,很辛苦,常常會忽略你細膩的心思、真摯的感情。
在這裡我們替她說一聲「對不起」,因為她是一名航天人,這一點讓她無比驕傲。
……
讀信時的她,語氣溫軟,窗外的日光照進來,使得鏡頭下的顏安看起來格外柔和。
平凡女孩的航天夢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顏安從小生活在「三線廠」,父輩們都是搞「三線建設」的,「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說法時時縈繞耳畔,在這種耳濡目染下,「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奉獻一生」的種子,就這樣在這個女孩的心中扎了根。
如今已經從事20年航天事業的顏安,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奧秘的徵途中,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嚴慎細實」這四個字,這個科技創新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高科技行業,顏安片刻不敢鬆懈,對事業始終懷抱著敬畏之心。
在做科研工作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接踵而至,但短暫的迷茫期過後,就會收穫到迎刃而解的欣喜。
雖然行業不同,但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相似的狀況:
剛開始做新的事情時,總是百廢待興,走上正軌後依然會碰到瓶頸,需要更有經驗的人來傳道授業解惑,需要整個團隊一起努力去找到問題的最優答案。
科研工作中總避免不了會遇到一些問題,但航天有一個特別好的傳統:傳幫帶。
有這樣一群「大熊貓」式的航天老專家,會在年輕一代的航天工作者遇到困惑和迷茫的時候給予很大的幫助。
就像顏安說的那樣:
我一直覺得自己挺幸運,在這樣一個集體裡,身邊有這麼一群人,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都不會覺得孤單,因為有大家在。
從一個青澀懵懂的小女孩,到可以承接國家航天科研重要工作的女戰士,這顆「航天夢」的小小種子,終於在這片名為「中國航天」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選擇那個你現階段最想成為的角色
隨著女性在工作中發揮的價值已經越來越被社會認可,更多現代女性傾向於選擇獨立、自主、在工作中發揮自我價值的生活方式。
作為航天人,又作為母親,她是怎麼做的呢?顏安微微停頓了一下之後回答:
說實話很難平衡,大部分時候,如果家裡沒有急事,還是以工作為重。
像假期我們家孩子晚上有課外班,連續15天接和送算下來一共30次,我就送過一次,送過去了匆匆趕回單位加班。所以一般情況下,還是以工作為重。
但是我們單位會定期組織職工運動會、各種親子活動,家屬都可以參加,既能讓我們每個人有更多的機會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也能讓我們身邊最親的人對我們的航天事業有更深刻的認識,還是挺人性化的。
所以,幹航天雖然很苦,但是也很溫暖。
看著顏安臉上無比滿足和幸福的神情,我們的心也逐步被融化了。
你可以選擇在自己的職場裡叱吒風雲,也可以選擇與家人溫暖相依,但選擇的標準是——選擇那個你現階段最想成為的角色。
不要憂慮、不要躊躇,要像英雄一樣無所畏懼、所向披靡。
而那些站在你身後的人,會理解並尊重你的選擇,因為那是你現階段最想看到的自己。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
浩瀚無垠的宇宙,在普通人眼中或許顯得無法觸及。但在航天人眼中卻是一片滿溢浪漫的星空。
中國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這63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腳步從未停歇。
從嫦娥奔月到敦煌飛天,自強不息的飛天攬月之夢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便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東方紅響徹天空、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宮對接。這些成就無不震驚世界。
提起中國航天,人們自然會想到錢學森。
1955年11月25日,當陳賡問錢學森「我們能不能自己造成火箭飛彈」時,錢學森不假思索又擲地有聲地回答:有什麼不能的?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一樣能造得出來!
如果問每一個航天人,他們為什麼選擇航天,得到的大概都是這樣的回答:
因為想擺脫屈辱的昨天,保衛祖國的明天;因為我們曾白手起家、步履維艱;因為中華兒女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
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被太多良莠不齊的新聞剝奪了耳目,被太多喧囂的信息混淆了試聽,而忽略了那些更應該去關注的東西。
科學家應該被關注,科技上每一小步的前進都應該被銘記。
因為我們的時代是成就偉業、造就人才的時代,我們的事業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為堅實基礎的事業。
我們問顏安:「你希望自己有生之年祖國的航天事業可以發展到什麼樣的階段?」
顏安的回答中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
我希望能夠看到咱們中國航天在國際舞臺上成為技術的領跑人。
通過這個答案,我們仿佛看到了那些閃閃發光的瞬間:
試驗成功時,流淚的不只是航天人,還有無數個我們在為他們振臂高呼。
十七所寫給顏安女兒的信中最後提到:
你的媽媽是一個非常能幹的人,有了她的付出,我們國家才會變得無比強大,這要感謝你的媽媽,還要感謝無數個像你媽媽一樣的人。
所以請不要埋怨她,請對她的忙碌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吧,希望你健康、開心、正直、善良的長大,像你的媽媽一樣,成為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每一位在家庭與事業中努力尋找平衡的女性都應該被溫柔以待,每一次披荊斬棘後的飛躍與榮耀都值得被歡呼、被矚目。
這一刻,顏安的目光更加堅毅:
我們一定會為推動航天事業的發展繼續努力,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看青年榜樣,習青年力量。由@共青團中央 和十點視頻聯合發起的中國首檔青年精神價值紀錄片「青年100計劃」,將梳理當代中國青年的氣質,弘揚愛國、敬業、創新、奉獻、向上向善的精神,記錄100位科技、文化、基層一線軍人、警察、文藝、體育、音樂等領域的青年榜樣典型。第三季將邀請國際鋼琴大使郎朗、作家南派三叔、中國香港功夫演員向佐、公益明星黃曉明、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總研究師顏安、奧運冠軍丁寧、演員杜江、青年演員張一山、中國女足隊長吳海燕等各行各業嘉賓,講述自己不一樣的青年態度和背後的夢想與榮光,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