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假肢廠記事:八條腿裡,只有三條是真腿

2022-01-20 人間後視鏡

 

張有道在快手一共發過144條視頻,最火的那條獲得了兩萬五千贊。視頻中是四個笑容燦爛的男人在齊步走,特別的地方在於,八條腿裡只有三條是真腿,其餘五條是假肢。評論區裡有人誇,這短短幾步走得「光芒萬丈」。

 

黑龍江人張有道今年31歲,是一名做過六年假肢的老技師。2011年因為車禍,他的右腿大腿根往下只剩了八公分。剛剛截肢的時候,他經受著肉體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只有摸著另一條好腿時,心情能稍稍平復。

 

為了生計,張有道開過奶茶店、養過豬、賣過保險、踩過縫紉機當服裝工人。幾經嘗試,他偶然進入假肢行業成為一名技師。

 

在快手上還有不少像張有道一樣的殘疾人,他們拍視頻講述自己安裝假肢後的日常。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如何騎自行車、如何攀巖.但這樣的展示來得並不容易,失去一部分身體後的人生重建過程艱難而漫長,他們要找回的不僅是身體和自信、還有尊嚴、情感和價值。

 

九月底的長春秋意襲人。早上7:30,張有道從宿舍床上爬起,第一件事是把矽膠套套在右腿根上,再拎起假肢的「接受腔」直接插入,站起身後張有道感覺大腿根有些緊,這是因為肌肉放鬆了一晚上,不大會就適應了。

 

他已經穿了十年假肢。頭七年,他用最普通的穿戴方式——用絲綢布或者易拉寶套在腿上,把腿部肌肉向下拉,用肌肉把接受腔填滿,把氣壓閥門安裝上,一般最短五分鐘左右,有時候還得重新穿,最近這三年才用上膠套。

 

穿戴假肢,上午和下午會的感受有明顯的差別,上午皮膚幹,又漲又麻,下午捂出汗了,人體排汗燃燒脂肪導致肌肉萎縮,腿上會感到輕鬆起來。簡單吃一口早飯後,張有道步行到一樓之隔的辦公樓打卡上班。

 

張有道所在的公司叫「長春光明假肢廠」,位於長春西站區,面積在1500平左右。他是技術主任,手下有六位學徒和兩個業務員。

 

第一項工作,先到教室裡瞅瞅今日參加訓練的患者們假肢是否穿戴正確了,挨個問:「有沒有走路不舒服的地方?」再去製作假肢的車間轉悠一圈後,張有道回到自己辦公桌,如果有患者不舒服,就會來辦公室找他,他就幫忙指導操作。

🟧 剛裝上假肢的患者在進行訓練。圖源快手光明張有道(ID:Yrk16534509111)

 

假肢廠主營業務一是矯正器,二是假肢。矯正器分固定類和校正類。固定類為術後或術前使用,矯正類用於康複目的,患有小兒麻痺症、腦癱症的小孩用得多些。固定類的成品比較多,不用定製部件,矯正類需要手工定製,也比較貴。

 

假肢則種類很多,例如大腿、小腿、胳膊、手,「從頭到腳哪都能做」,還有足託、小腿支具等。製作做多的假肢就是手、腿。有的廠家還可以做義眼、義耳,但它們屬於裝飾品,不具備功能性。

 

張有道很少和患者深聊到底如何失去身體的一部分的,也不問截肢前的生活,「揭傷疤不好」。但有許多患者願意主動嘮嘮。有位50多歲的大姐,本來是病理性右腿截肢,結果出了醫療事故,醫生把左腿給截了,發現截錯了又給右腿截了。來張有道這兒裝假肢時,還一直在跟醫院打官司。還有一位受電擊傷的小夥子,失去了兩條胳膊和條腿。張有道為他做了機電手和小腿,能滿足正常生活的需求。

 

在農機、車貨、玉米收割機上出事的人也多,「有的人在撿苞米,往收割機裡倒苞米,結果順著胳膊也攪進去了,還有玉米脫粒機被苞米塞住了,就用腳往下踹,勁兒使大了。」

 

張有道也會幫患者做康復訓練,「小腿截完肢之後,筋自動縮回來了嘛。所以說有的也會導致膝關節伸不直。」

 

在他的快手視頻中,經常出現一間教室——一間200平米的四四方方的屋子,一面牆都是鏡子,有四組槓長六米,每組間隔80公分的銀色訓練槓,專為歲數大或體力弱的人設計,用來輔助平衡、保證安全,最多能同時訓練7個人,患者們用雙手扶著兩邊的訓練槓行走。 

 

「適應最快的第一天就能走,拄著小手杖在室外溜達,不用再扶著訓練槓練了,慢的也有三四個月才適應的。」

  

他僅有的一場直播是「直播取膜」,他在視頻中給粉絲講解什麼時候可以考慮做假肢了,他覺得越早越好,一般傷口癒合結痂就可以。因為此時還保留走路的肌肉記憶,學習使用假肢會相對順利。

🟧 小腿直播取膜的現場。圖源快手光明張有道(ID:Yrk16534509111)

 

每個人使用假肢的情況不同,假肢壽命也是因人而異。國家《下肢假肢通用件》(GB 14723-2008)標準要求,下肢假肢的假腳、關節的強度要求是國內產品出廠合格的載荷值是100萬次,國際產品出廠合格的載荷值是300萬次。如果一個使用國內產品的殘疾人每天步行2000步,則可以使用1.37年。

 

但張有道說,近些年假肢材料升級,比如關節處普遍使用鈦合金、鈦鎂合金、碳纖維,腳板普遍使用聚氨酯、高彈尼龍、高分子等材料,替代二十年前用鐵腿、皮革、甚至木頭製作的普通機械關節, 「如果加上保養得好,一條假肢正常使用十多年都不成問題。」 

 

 

1990年,張有道出生在黑龍江省綏化市肇東市。從小他就是個好動的孩子。在他的印象中,小時候上學回來就是玩。

 

「唯一那所小學就在我們村子旁邊,天天走著上學。「他和小夥伴們每天在1000米的土路上奔跑、玩耍、冬天打「出溜滑「——眼睛瞅準平滑、結實的冰面,一條腿在前、一條腿在後,衝刺,一下滑出好遠。

 

另一項娛樂是爬樹。村裡有的是護屯林,家門口也有樹,張有道的「最強戰績「是爬過十多米的大樹,手腳並用,像小猴一樣靈活。

 

上了初中,張有道獲得了人生第一輛二八自行車。一米四五身高的張有道,雙手扶著車把站立,雙腳像裝了小馬達,蹬上車就跑,每天騎行12公裡往返學校和家。

 

張有道的父母都是本分農民,他們對兒子的最高期待,也只是讀幾年書,學個手藝,「在農村有個手藝養活家人,就挺不錯了。「

 

「我是很安逸的一個人,野心沒有那麼大」,張有道說。

 

15、16歲時,張有道輟學了,他學了兩三年木匠,和一個比他大了兩歲女孩訂了婚,每天掙六十塊錢。2019年,他又到浙江一家貨站打工。稱重、搬貨,一年一萬五,吃喝都供著。

 

「有人拉來貨,我們挨個數、每一箱進行測量。」測量完,張有道再把貨物搬上車。最重抬起過一百斤的貨。

 

2011年秋天,21歲的張有道結束了一段只持續了短短一年半的婚姻,他心情低落,離開家鄉肇東市,到天津一家貨站當調度員,在天津和霸州兩地運輸。

 

「過完年剛乾了三個多月,五一勞動節放假,我就出事兒了。」

 

五一假期,貨站給工人們放了假,但貨積壓較多。老闆和張有道商量:「你也不回家,咱倆出去送趟貨吧。」

 

事故發生在晚上十點多,送貨返程的路上。

 

車子還沒離開霸州很遠,張有道靠在副駕上睡著了。等他再睜開眼睛,人已經躺在地上了。

 

從只能過兩臺車的國道上,一輛半掛卡車違章停靠。張有道乘坐的七米長的一體車,一頭撞上半掛的後鬥上。

 

張有道昏迷了半個多小時。醒來時他感到「渾身都是血了,下半身幾乎沒知覺了,我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他的第一個念頭是「活著,不能閉眼睛。」

 

老闆攔住一輛車,往車上抱他時,張有道心裡一涼,右腿直悠蕩著,他清醒地意識到,「腿保不住了!」在去霸州市醫院的路上,張有道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他和司機說:「你還等紅燈呢?人命關天,你還差這兩個罰款錢嗎,開車闖紅燈吧!「

 

張有道連夜被轉送到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301總醫院,這裡的骨科排全國第三。他得到和霸州第四醫院一樣的宣判——截肢。

 

截肢後,他的傷口反覆感染,有一陣傷口甚至沒有被縫合,就那麼晾著,碘伏、鹽水整日反覆澆上去,他形容見到醫生進門是每日最恐怖的時刻。即便這樣,也阻止不了殘肢處的潰爛。前前後後一共做了四次手術,每一次都要拆線,再截去一段右腿。 「我現在都不敢想那時候怎麼挺過來的。」 最後一次,他和主刀醫生說:「大夫,再截就截沒了,想想辦法吧。」

 

最後張有道的右腿從大腿根往下,一共只剩八公分,特別短。

 

住院的3個月,張有道白天疼得顧不上想任何事,一到晚上就把頭蒙進被子裡哭。母親每天都為他按摩,娘兒倆都會不自覺去摸他另一條好腿,「只有摸到它,心裡才能得勁兒一點」。

 

住院期間,貨站老闆來看望過他,支付了十多萬醫療費用後不久就把貨站兌出去了,人也跑了。

 

截肢後沒幾天,張有道病房中來了兩男一女,他們是假肢廠的銷售,總在醫院「蹲點」,能第一時間獲知患者信息。張有道一點也不排斥,他想儘快康復,往前看,「我早想到了,指定要安假肢了。」女銷售為他講解了假肢相關的關節、技術,一套假肢花費將五萬塊錢。「南方人,說話都好聽,我們現在一直還有聯繫呢。」

 

第一次套上直徑20釐米、和膚色接近的假肢「肌肉腔」, 張有道感覺「特別難受,有點發熱」。他在假肢廠訓練了一個月,「有人推著你,接送吃飯。訓練時指導你,教你怎麼穿、怎麼脫。流程跟我現在的工作是一樣的」。 

 

但重新站立、走路,張有道沒有特別開心,「假肢畢竟是假的,怎麼可能當真的使?但最起碼能走了」。一次下雨,他不方便出門,朋友們抬著他出去,一人抱著腦袋、一人提著腿,帶他出去吃飯、嘮嗑。但「見到別人又跑又跳的,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右腿沒了,嘴還是要吃飯,生活還要繼續。

 

大手術後,張有道的身體比較虛,啥都幹不動,一動一身汗,想幫母親擦地都做不到。術後第三年,他才在縣裡學校門口開了個冷飲吧店,學做奶茶、果汁還有沙冰、咖啡,但生意不太好,賠了幾萬塊錢。2014年,他又在家養豬。

 

一袋子飼料一百斤,張有道背不動,就和母親一人一抬一頭。豬圈一米多高,只能母親收拾,他邁不進去。「裡面有豬來回動,怕碰著,圈裡面還有豬糞,地太滑。「

 

養豬又幹賠了。「貴的時候抓的豬,便宜的時候賣的」。

 

禍不單行。緊接著,張有道的父母到俄羅斯打工讓人給騙了,「我母親本來是挺胖的人,回來時瘦得脫像了。」

  

最後是張有道一個開服裝廠的親戚,收留他在廠子裡踩縫紉機、做褲子。服裝廠為哈爾濱有名的馬克威服裝批發市場供貨。每天中午接到訂單,第二天早上碼貨發車,工人們經常通宵、活少的時候也要幹到半夜12點。

 

新型縫紉機是電動的,他用好的那條腿踩踏板,假肢放在一邊。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塊錢。13個工人中,還有一位50多歲的男人也是殘障人,長短腿。但因為截完肢後用一條腿走路,壓力本就大,長時間坐著也對脊椎有很大壓力,後來他要靠吃鎮痛片來緩解腰疼,得扶著縫紉機才能起身。

 

張有道的身高有一米七多,皮膚白,長相端正,外貌條件不錯。截完肢後,他認識了個女網友,兩人談了兩三年,感情很好。但談到見家長,女孩就退縮了,不願意和父母說,男友缺了一條腿。

  

「少了一條腿,爬高特別費勁,下雨天基本都出不去。上個地扒個苞米、收拾園子啥的,穿假肢幹的磕磕絆絆的,本身家裡沒多少活兒,時間一長也就不用你了。」

 

一條腿沒了,張有道覺得仿佛自己的人生軌道也走上下坡路,「幹啥賠啥,生活沒有順的地方。」

 

張有道再次尋思「遠點走」,找一份適合的工作。

 

 

25歲以前的張有道,對工作的理解僅是「幹活、掙錢就完事了」,沒想過要找什麼意義。六年來,他通過這份假肢技師的工作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 假肢廠技師在幫助患者進行康復練習。圖源快手光明張有道(ID:Yrk16534509111)

 

2015年,張有道在招聘網站看到一家假肢廠招學徒工,打電話諮詢。

 

「這個行業的圈子大還不算大,小也不小,一打聽在的假肢都知道了。」入職後總經理和他開玩笑:「一開始我以為你是哪家來的臥底。

 

進入假肢廠後,張有道先 「跟著師傅屁股後面,動手幹點零碎活兒」。他從學徒工幹起,最常幹的活是調試矯正器的足託兒,就是腳底板上連到小腿肚子勒著小腿的部分。然後他用了5年,從技術員、技術組長一路成長為技術主任。「做技術組長的時候,要管好技術這一塊工作。升到主任,就涉及各方面管理了。」

 

做假肢的工具會用到噴槍、烤箱、打磨機等工具,「你像碰壞手、拉個口子、燙壞一塊,是常有的事兒」。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步驟,就是製作肌肉腔和對線。

 

製作肌肉腔,要先檢查患者的殘肢狀態,給殘肢纏上保鮮膜,用石膏繃帶取形製作模型,修正、試穿後,再用樹脂板材貼合模型做出肌肉腔,打磨後再試穿再調試。

 

 「對線」,即依據人體力學,調整好殘肢和假腿之間的角度。「在人體骨骼上,大腿骨骼是往內收的,小腿是往外展的,每有人是羅圈腿,K形腿,O形腿……個人體中線不一樣,殘肢方向也不一樣。」

 

初裝者,即第一次佩戴假肢的人,來到假肢廠學習站立、適應穿戴就需要三四天時間。要像嬰兒一樣重新學習站立、走路。習慣穿假肢站立後,就要練習邁步、踢腿,教患者控制力度,「如果前面有東西,踢不出去腳尖刮到地了就摔倒了。」

 

「有的患者體力弱的、歲數大的,訓練起來特別費勁,有的不聽話,我一轉眼轉個身偷摸走兩步,都沒有調整好,特別容易出現磕碰。」

 

有的患者對於假肢作用期待太高,難免產生失望情緒。

 

有位上臂截肢的患者說想裝機電手臂,「上臂截肢功能性特別低,就起到裝飾的作用,不像小臂還來回動,這動不動有啥用呢?沒必要畫蛇添足,都不如戴著美容手。」張有道一番實話並沒有贏得客戶,反而把這一單生意聊黃了。

 

去年十一月的一天,有位60多歲的患者來工廠辦公室找到張有道,一見面就要下跪。

 

這位患者小腿截肢,早年膝蓋還受過傷,有黃膜炎,張有道為他製作了四五版肌肉腔,均不合適,練習使用的過程也十分艱難,患者擔心張有道不管他了,跑到車間,想求張有道別放棄他。「他特別想走路,求讓我好好給他弄。」

 

患者站起來的願望如此強烈,他感受到這份工作帶來的沉甸甸的責任。重新站起來後,患者給每一位技師都拎來一條煙,還專門做了錦旗。張有道卻感覺「受之有愧」, 「做好是最基本的事,本來就是我們的責任。」

 

他的視頻中出現過一位七十多的老爺子,在拐杖輔助下調整步態。一開始家屬要求要走得跟正常人沒區別,還不能拄手杖,還得美觀,不行就要退錢。「人的步態要根據身體素質、年紀、還有關節的好壞,假肢沒有那麼多功能」。

 

截肢後殘肢一直處於放鬆狀態,剛開始佩戴肌肉腔,束縛、出汗都會卡得難受。學習過程中,也會有很多人想放棄。

 

今年夏天,他曾接待過一位大腿、小腿截肢的患者。患者小腿伸不直,還需要兩人同時攙扶往前走。大太陽下面,患者練得汗流浹背的,半袖背後溼透了,特別辛苦,而且練習中反覆受挫,患者心態崩了,他用手把假肢扯下來,扔得遠遠的,人也跌躺在地上。

 

「靠父母『啃老』啥時候是個頭啊?穿上假肢重新站起來,步入社會,也會更有尊嚴一些。我要哄著他們,幫他們積極起來」張有道說。

🟧 張有道的快手帳號

 

患者一般會和假肢廠和技術員保持長期關係,哪裡不對勁及時聯繫技術員幫助調整。「我有時候也會跟患者聊天,問問感受還行嗎?最近咋樣?在哪幹活呢?」

 

殘疾人來裝假肢的原因都很強烈、很具體,「幹點活、掙點錢、家溜達溜達,哄哄孩子」大部分人是為了生活,不想再被家裡人照顧。

 

張有道在朋友圈見到過,一個小腿截肢的患者裝完假肢後,到南方工地當包工頭,「一年掙二十來萬,挺不錯的。」 

 

張有道還幫助過一位特殊患者——一位殘疾了四十多年的大爺第一次裝假肢。對方早就習慣拄拐,大腦中邁步的意識全忘掉了,教起來特別費勁,中途多次提出過放棄。

 

張有道和大爺反覆溝通、引導家人一起鼓勵他,還破例在下班之後把假肢留給大爺繼續練習。

 

三個月後,大爺終於「畢業」,他也完成了心願,拄著拐上臺參加女兒的婚禮。

 

在「光明張有道」的快手帳號中,經常有他佩戴著假肢奔跑、騎車、攀巖的視頻,配文總是「自由」、「夢想」、「輕功」這樣的字眼,

 

 

我國現有殘疾人大約8296萬,佔總人口的7%,平均15個人就有1個。

 

假肢行業有三分之一從業者是殘障人士,殘疾人在這工作沒有歧視,更能找到歸屬感,殘疾人服務殘疾人也會更有成就感。還有一個重要考量,是殘疾人業務員可以為患者就地展示,也更容易獲得信任。

 

而假肢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是既要懂產品、也要懂如何指導殘疾人,「腦瓜聰明的人不想幹,腦瓜笨的人還幹不了。招人難,想留人才也難。」這也是假肢行業用人困境。

 

張有道觸過一些實習大學生,衝勁很足,想在假肢行業安心學習,但掙的工資又令他們難以安於現狀。還有人害怕接觸殘疾人,也不會考慮這行。

 

在長春,全國有名的連鎖假肢企業的門店就有七八家,非連鎖的也不少。張有道粗略統計過,長春市一年新增截肢患者在兩百左右,「刨掉裝不起的,同行競爭」,張有道作為主管,每月收入五六千塊,但業務局限在一處,很難擴大了。

 

張有道希望,未來假肢成本能再降低些,讓所有患者都裝得起,科技更發達一些。

 

他認識的人裡,真正用快手短視頻「打開局面」的是老闆張凱。

 

張凱也是一名殘疾人,兩條腿都是假肢。他小時候上學交通不方便,家門前有個火車道,每天有拉媒的老火車開過。火車速度慢,張凱追火車、跳上去,到了學校附近再跳下來。一次跳車時他掉到車輪下面,雙腿壓斷了。

 

張凱「知名度挺高」,算是假肢行業裡的網紅。張有道最初也是從網上認識他。張凱過去和多家假肢廠合作,他在快手上發關於假肢的視頻,有患者向他諮詢,再推薦給合適的廠家。

 

2019年,張有道在快手發了幾條視頻後,開始有人私信諮詢張有道假肢的事,「聊來聊去,真有人大老遠地過來找你。」張有道玩快手兩三年,他不算勤奮的視頻博主,偶爾發一兩條。即便如此,也有六七個殘疾人是從快手上找到他安裝上假肢,最遠有一回,一個殘疾人從瀋陽到哈爾濱找他。

 

一開始張有道穿著假肢出門感覺,「每個人都盯著他看,很磕磣」,他不想讓路人看,想儘早地逃離,裝看不見,低頭走過去,但心裡還是不得勁兒。

 

現在不一樣了「隨便看」,張有道每天出門假肢就在外面露著,成為技術員、拍視頻,都讓他換了個心態,「有人看你的時候,一定在想這小夥子穿著假肢也能走這麼好。」

 

「對自己也有信心了,你們正常人怎麼活,我也能。」

 

更重要的是,「我就是一個殘疾人,現在服務於更多殘疾人,讓他們站起來重回社會,這是最大的意義」。

 

21歲以前,張有道是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孩子,雖然年紀小外出務工,但父母並不會整日惦記。倒是截肢後外出頭幾年,父母不放心起來,經常電話追蹤,甚至比十多歲時還要寵愛他。

 

現在這份「寵愛」一年比一年少了。最近幾年,父母有事才來電話,如果沒什麼事,要張有道打回去才能和父母說上話。

 

「又回歸正軌了」,張有道輕鬆地說,在電話那頭笑起來。


相關焦點

  • 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等等,一隻青蛙幾條腿?
    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多少人的乘法入門就是這樣開始的?實際上,從3.75億年前泥盆紀出現的提克塔利克魚(Tiktaalik roseae)開始,之後所有的兩棲、爬行、鳥類和哺乳類無不是依照這種模式構建它們的身體的,即便是偶有蚓螈、蛇和鯨這樣的例外,也只不過是把某些肢體給縮小或者變形了而已。
  • 假肢公司請定位好自己的位置,讓客戶明明白白消費
    大部分假肢公司是為假肢需求者提供接受腔定製根據殘友殘肢情況用假肢零部件為客戶組裝假肢為客戶穿戴假肢進行康復訓練等假肢銷售為什麼很多殘友會誤認為假肢公司就是假肢廠?一殘友的主觀意識以為給我安裝假肢的肯定就是生產假肢的
  • 為動物朋友設計的3D列印假肢
    仿生寵物項目的使命是為需要的寵物提供假肢。坎帕納於2002年開始從事假肢工作,為人類開發矯形和假肢裝置。然而,在2004年,當他被要求幫助治療一隻黑色拉布拉多犬時,坎帕納受到啟發,將自己的事業轉向了動物護理。這一決定促成了動物矯形護理公司的成立,該公司迄今已治療了近20000隻動物。
  • 老人與山:無腿登山者夏伯渝的珠峰徵途
    還有的路,又窄又陡,沿著山脊網上,只有20〜30釐米寬,稍微踩錯,兩邊就是萬丈深淵。最難的是主攀登路線到C5營地之間一段路。C5營地海拔8400米,是為防止他假肢磨腿特設,此前他未路過。路上有一段小路,窄而斜,上下起伏,中間只拉著一根繩。夏伯渝只有用彎曲幅度有限的假肢,挨著試探腳底巖石。這段僅有20米的路,他走了半個小時。「其他困難我都知道,這個從沒見過。」
  • 足式機器人:「機器人」不如「機器狗」,為何兩條腿不如四條腿?| WRC 2018
    足式機器人有所不同,無論是幾條腿,一般足式機器人在走路的時候往往都是按兩足方式行走,但是即使足式機器人能夠很好地捕捉到環境信息,如何告訴機器人的腿怎麼動還是關鍵問題。例如雙足機器人到底是先邁左腿還是邁右腿仍是個問題,因而足式機器人的腿部設計很關鍵,必須要能夠實現智能化。
  • 選擇假肢公司的誤區,假肢公司不代表就是生產假肢的
    大家好,今天我們聊一聊假肢公司。
  • 這些習慣影響寶寶腿發育,尤其是穿這兩種鞋
    為了這雙大直腿啊,家長們從寶寶出生時就開始操心上了。娃睡著了,大人還時不時把娃的雙腿捋直併攏;有的地方甚至給新生兒綁腿、蠟燭包;還有說尿不溼會讓娃O型腿,千方百計不給戴的……這些謠言糕媽已經diss了無數遍, 其實呢,娃的腿型發育會經歷幾個階段:娃在媽媽肚子裡蜷縮那麼久,出生後幾乎都是「青蛙腿」,很正常。
  • 王者榮耀:在鏡像模式下,雲中君擁有了三條腿,伽羅成了慘叫雞!
    聽說雲中君擁有了三條腿,伽羅成了慘叫雞!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見識下吧。第一,雲中君照鏡子之後,長發飛揚根根直立,就連長長的鬍子也違反地心引力向上飄揚,將面容遮擋的幾乎看不清,他有氣無力的耷拉著兩隻手,腰身也餓細了,盈盈不足一握。老了的雲中君原來長這個樣子嗎?感覺不會愛了。
  • 講真!腦控假肢,才是截肢患者的「升級」福音
    對一些截肢者來說,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取決於他們能否有效和可靠地繞過大腦和假肢之間斷裂的通路。強大的 # 腦機接口 ,可以幫助這些人恢復行動能力。IBM澳大利亞研究院憑藉其開創性的腦機接口,正在開發一種利用完整的運動皮層來控制機器人假肢的系統。
  • 長有1000條腿的害蟲,全身覆蓋盔甲的遠古幽靈生物
    2018-10-14 15:07:05 來源: 海曄娛樂 舉報   巨型馬陸有750條腿
  • 我魚缸裡有八條泰國虎魚,快來嫉妒我!
    貴的真貴,便宜的真醜。如果有人說他的魚缸裡有八條泰國虎魚,你是該羨慕呢?還是該嫉妒呢?不廢話,開課啦!本文適合大中型熱帶魚玩家,也適合熱愛生活的你。預計閱讀3分鐘。 如果 有人說它魚缸裡 有八條泰國虎 趕快找他借錢 別謝我土豪的標配,有錢人的寵物,別懷疑,就是泰國虎。泰國虎特別簡單,就兩個特點:特別好看,特別貴。
  • 交通事故假肢費用如何鑑定
    有些交通事故嚴重的,會造成受害人傷殘,受害人的補償包括傷殘賠償金,那麼交通事故假肢費用要怎樣鑑定?小編整理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交通事故假肢費用如何鑑定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需要假肢的,假肢費用是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準計算。
  • 為什麼只有恐龍和人用兩條腿走路 | 混亂博物館
    是的,恐龍、袋鼠、企鵝甚至穿山甲,它們兩條腿走路的理由都比人類「正當」多了。-文字稿-乍一看整個標題你可能不服,但事情真的是這樣,至少幾乎是這樣:以兩條腿邁步前進為常態,在哺乳動物中就只有人類和大穿山甲,袋鼠什麼的都是雙足跳躍;鳥類雖然也是雙足行走
  • 當年沒人要,如今萬人搶 抖音帶火了義烏這款「光腿神器」
    原來,這個秋天有一種名為「光腿神器」的打底襪,在潮流人士之間「病毒式傳播」。「我們是生產方,發貨源頭,大的批發單8月份就在做了。『雙11』前那半個月最忙了,廠裡八成的生產線都在做這個。」義烏黛娜莎襪業負責人莫靜傑告訴記者。
  • 如何找到靠譜的假肢公司???
    >很多人不知怎麼選擇靠譜的假肢公司,肢乎通過與1000+位肢友的交流,發現大家存在對假肢公司有很多誤區。於是整合了一篇關於初選假肢的常識普及,原文可點擊閱讀《如何避開選擇假肢的黑洞,找到適合自己的假肢》...文中重點提到,選擇假肢公司重點評估他的技術團隊。可是怎麼評估呢?
  • 長春廣播電視臺 無線長春APP直播 創造不一樣的2017
    作為長春廣播電視臺網際網路節目主要發展方向。直播組遵從臺裡章程和領導意見,認真完成每次直播任務是我們責任和目標。按照臺裡各部門相關流程,盡一切辦法做好直播報批工作。請示主管部門領導報備審批。審核直播內容合法性,政治性,可直播整體流程清晰。做到事前踏查,事後總結。    長春廣播電視臺無線長春APP雪狼直播2017年度共計完成直播113場。
  • 通知:長春又一大波區域停水停電,其中可能就有你家!
    小編發現,接下來長春這些區域又要停電了!,行行樂樂城,吉林大學第二醫院;中環道臺俯小區,富貴居高層小區,中環十二區小區,電信局家屬小區,五馬路小區等居民停電,吉林信達金都置業有限公司,吉林省中合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長春市長源熱力有限責任公司(天誠熱力),省婦女兒童發展中心,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長春分公司,歐亞益民商廈(奧特萊絲),聖雅大酒店,長春市鼎豐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房屋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