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傳多次「要涼」的人人影視字幕組,
真的與大眾告別了。
2月3日中午,「警民直通車上海」公眾號對外發布消息稱,1月1日至今,上海市公安機關累計破獲侵權假冒類案件110餘起,涉案金額4億餘元,保護了160餘個中外品牌的合法權益。破獲案件中,就涉及廣受關注的「人人影視字幕組」網站,抓獲嫌疑人14人、涉案金額1600餘萬元。
早在今年1月初,就有網友在豆瓣發文稱,人人影視將被永久下架。不過隨後不久,人人影視資深翻譯灰灰(微博名「灰灰是菇涼」)就在微博上發布「不信謠不傳謠」,對該消息表示否定。
有法律從業者分析,人人影視被查,其利用盜版影視作品盈利是重要原因。為了規避法律風險,很多字幕組都將自己定位為「影視劇愛好者的交流論壇」,並且在資源裡註明「愛好者交流所用」、「不作商用」等免責聲明。但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智慧財產權律師遊雲庭表示,「是不是收費或者商用都不是免責的條件,如果版權人追究的話,都至少構成民事侵權。」
雖然根據《著作權法》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字幕組的大範圍傳播行為並不包含在其中,因此,字幕組在片頭做的免責聲明其實無效。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歡慶表示:「這個案件中,最後要去定罪的並不是字幕組的翻譯行為,實際上要去處理的是在網際網路上下載後的網絡傳播行為。即使沒有翻譯字幕,這種網絡傳播行為也是典型的侵權行為,這才是關鍵。」
據了解,人人影視的收入主要分為三塊,分別是會員收入、廣告收入及出售硬碟。此外,官網顯示,人人影視同時從事商業翻譯合作、詞典等業務。
人人影視最早出售硬碟是在2011年。當時正值字幕組成立五周年,人人影視推出了「團購硬碟」活動,出售儲存有影視資源的硬碟,定價分別為699元、1399元、1980元三檔。2017年,人人影視再次發布售賣硬碟的信息,並根據硬碟容量的大小和內容資源推出7種銷售方案,根據包含資源的多少,價格從3000元至2.5萬元之間不等。
2017年8月,人人影視發布微博自曝出現資金問題,稱因研發客戶端,儲備資金所剩無幾,希望網友下載與註冊一款遊戲,幫助獲得推廣費。2018年3月,人人影視通過官方微博宣布嘗試接受數字貨幣捐款,從而減輕客戶端的帶寬壓力和開發支出壓力,並在官網附上了接受捐款的比特幣、以太坊和比特幣錢包的地址。有資深用戶回憶,「捐贈200元能獲得無限VIP,享有APP、TV端無限在線觀看權,和免廣告權。」
「字幕組商業模式問題很大。」遊雲庭說道,「未經許可翻譯並發布字幕侵犯了版權人的翻譯權,這個是民事侵權。如果把字幕和影片一起發布則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被起訴要賠錢。如果收費下載或者開會員的,收入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觸犯刑法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發行其文字、音像、計算機軟體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獨佔出版權的圖書,未經製作者許可複製發行其製作的音像製品,製作、展覽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