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握了初步的問題解決理念和工具之後,你就能夠用一些具體的工具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但是,當解決問題這個話題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面對的不再只是一些具體、明確的問題場景(例如,明確的任務、明確的 KPI、明確的問題狀態),而是更模糊和更複雜的問題場景(諸如攻克一個業務難點、尋找一個業務模式、創造一個全新的想法)的時候,僅僅使用具體的工具去解決問題只能把你局限在既有的方法下得出一些常規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要打破常規,突破既有方法的限制,找到革命性的手段解決更複雜的問題,就需要更高階的思維模式。掌握以下兩種思維模式將極大提升你的獨立思考能力、突破常規的能力,擴展解決問題的思維廣度。
(1)跨界思維模式。
(2)批判性思維模式。
當然,這兩種思維模式同樣是由大量的專業理論構成的,我僅給出一些引子讓你認識到兩種思維模式的基本原理,以便你在實操過程中找到一些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6.1 跨界思維
我相信你對跨界思維並不陌生,如今科技、商業甚至社會學領域都在提跨界思維。人類文明經歷了幾百年的爆發式發展,從最開始的基礎學科衍生出了越來越細化和專業的知識體系,在每個領域的知識發展得越來越專業的同時,領域與領域之間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人類面對的問題非常複雜,很難單獨依靠一個具體的專業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很多專業領域的發展也都遇到了既定思路下的一些瓶頸。所以,回歸知識的本質,探討跨領域融合,借鑑完全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思路解決問題的跨界思維開始逐漸流行,尤其在對綜合技能要求較高的科技和商業領域特別明顯。在緒論中提到的跨界思維代表作《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雖然並不是專門講述跨界思維的,而是講述商業和投資的,但是全書不斷出現的跨界思維實際上就是主人公查理·芒格馳騁商場,能夠作為巴菲特導師的核心能力。
由此可知,跨界思維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跨界思維為各種專業領域的問題解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突破既有方法,廣泛的借鑑,回歸本質找到規則和趨勢之下的原理,找到另闢蹊徑的有效解決方案。
最廣為人知的跨界思維案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便於你理解跨界思維):在生產肥皂的時候會存在空肥皂盒的問題,肥皂廠商常規的解決思路是研發自動檢測空盒的機器人,而具有跨界思維的人能夠借鑑農民曬麥子(把麥子揚到空中用風把空麥殼吹走)的方法找到用吹風機剔除空盒的辦法。
在活動運營的實際工作場景中跨界思維也有普遍的運用。例如,借鑑傳統民間娛樂項目形成的互動遊戲,借鑑傳統分銷模式形成的分銷模式,借鑑傳統超市收銀臺陳列形成的頁面動線等。
如何將跨界思維帶入日常的業務思考中,真正地掌握跨界思維?下面我們先回歸跨界思維的本質做一些分析。
跨界思維的本質是什麼?人們對不同領域的跨界思維有不同的解讀,通過大量的跨界思維理論研究,跨界思維基本上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的跨界思維融合了不同領域的既有方法解決問題。這個層次的跨界思維提供的是一種從問題的表象中尋找跨行業的近似解決方案,並從跨行業的近似解決方案中提取有效的方法整合成新的解決方案的辦法。這個層次的跨界思維常用於一些創造性的工作,例如在 2.3 節中介紹的換境創意方法。你可以思考一個完全不同領域的從業者(例如,從網際網路領域到傳統商業領域)在表象層面如何解決一個類似的問題(例如,借鑑兩元店的統一定價和洗腦口號營造划算的營銷氛圍)。簡單來說,第一個層次的跨界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尋找解決問題工具的思路。
第二個層次的跨界思維強調讓知識回歸本質,學習各個領域的底層通用知識,從本質層面解決問題。這個層次的跨界思維將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從表面(方法和工具)帶入知識本質和原理的層面。如上所闡述,人類文明產生的各種知識就像一棵不斷生長的大樹,不斷地有新的知識從現有的知識體系中長出枝幹,再冒出更多分支的葉子(就像從產品經理的各種方法論中衍生出了運營崗位的各種方法論)。當你真的研究一個領域知識的本質時,你往往會發現很多道理都是通的。就像做生意和做產品,最終要面對的都是那幾個基礎的用戶心理學原理。當你能夠從底層和本質中思考一個問題時,你就會不再受到既定方法和模式的限制。例如,在你思考一個促銷活動為何效果不好時,表象的思考讓你優化頁面動線和資源投放,而本質的思考讓你真正理解用戶的心理(心理學本質知識的跨界)到底是什麼,如何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購物慾望,這也許能幫助你大膽地創造出限時 2 小時搶購的促銷模式。
第三個層次的跨界思維倡導將人類文明的兩大分支進行融合創造,這兩個分支有很多名稱,常見的是感性與理性、藝術與科技、直覺與邏輯。一直以來這兩個分支都在主導著完全不相干的領域,藝術家和程式設計師永遠無法在酒後暢聊,因為感性和理性在人類大腦中是兩套截然不同的運作模式,故其各自主導的知識體系在一開始就分成了兩個分支。而就結果而言,兩個分支的融合創造出的無數偉大作品(如 iPod)已經在冥冥之中暗示,人類文明的兩個分支也許最終會回歸統一。當科技和方法論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我們不需要再創造更多的工具,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由機器完成,這個時候人類的價值和未來的增長點也許就是藝術。活動運營應該怎麼理解這個層次的跨界思維?不管你是文科出身還是理科出身,你都要學習另外一個領域的知識,這樣你的作品才能夠既嚴謹、有效(第1章中介紹了如何嚴謹地拆解項目目標以保證達成的有效性),又能感動用戶(你的文案和設計能夠真正地讓用戶感到有趣、感動、衝動)。這些內容我們會在後續再專項介紹,在這裡先理解第三個層次的跨界思維邏輯即可。
基於以上概念,我們要能夠掌握不同層次的跨界思維,並且應用到實際的工作場景中。
6.1.1 掌握第一個層次的跨界思維
方法顯而易見,接觸、觀察和思考更多行業的案例,不要為自己設定太多的限制,任何行業和任何場景的問題解決方案都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你解決問題、思考的素材。接觸和觀察容易理解,思考部分需要形成一定的分析一個行業解決方案的習慣,在產品思維中介紹的演繹/推演和正/逆向的思維模式可以在這裡幫助到你。你要觀察房地產行業是如何引導客戶完成成交的、觀察娛樂行業是如何讓用戶欲罷不能的、觀察粉絲經濟行業是如何運作管理龐大的粉絲群體的。在掌握了大量的跨界案例之後,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只需要一些諸如 2.3 節中介紹的換境工具就可以。
6.1.2 掌握第二個層次的跨界思維
首先,你需要具備回歸本質思考的能力,在面對任何複雜的問題場景和任何複雜的知識時,你都不要被表象的因素所限制,要思考引起這個問題的本質原理到底是什麼(也許一個執行混亂、團隊各自為戰的項目本質上缺乏統一的考核體系拆解),要理解一個知識體系的背後核心邏輯是什麼(研發知識雖然極其複雜,但是通過前文我們知道其實就是數據的調用和運算兩個基本過程)。
然後,基於這個能力,你要開始廣泛地學習跨學科的底層知識(在有些理論體系中叫通用知識),不需要去學習過多後人創造的各種複雜的分支理論。你真正需要學會的是經濟學背後的運作原理是什麼、統計學最基本的幾個模型是如何運作的、各種複雜的市場和營銷手段其實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哪幾個基本心理。
在掌握了這些底層知識之後,你需要構建自己的基礎知識庫,這些基礎知識庫能夠基本覆蓋你會面對的所有問題場景(例如,怎麼影響一個人、怎麼從數據中挖掘信息、怎麼通過成本分攤實現贏利)。當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你只需要基於對應的通用知識(並不會限制你解決問題的方法)附加即刻檢索的工具或者專家的力量就可以得出極具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例如,當你面對一個效果不佳的促銷活動時,你如果掌握了基礎的消費者心理學原理,你就會知道原來是你的促銷呈現模式沒有讓用戶感知到價格的優惠力度。所以,你能夠得出的解決方案就不再是無目的地更換頁面模板,而能夠基於最基本的讓用戶感知優惠力度的問題創造更多有效的手段(比如,在基礎的消費心理學裡面介紹過的,通過性能接近但是價格大幅拉高的商品營造主打商品的實惠)。
這裡補充一個題外的案例:為什麼總會有一些學生花很少的時間學習但是考試成績很好,智商是一個方面的原因,但是現在有一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認可的理論能夠更恰當地解釋這個問題。從這些學生的學習習慣中找到的共同點是,這些學生都擅於將知識回歸本質,構建自己的底層知識體系,他們會思考微積分到底為什麼被發明出來、為什麼會產生作用。在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之後,剩下的就只是一些解題技巧(解決方案)的沉澱而已(而恰巧這些學生也擅於將解題技巧歸類總結,形成簡單、有效的解題技巧類型庫以便隨時調用)。
6.1.3 掌握第三個層次的跨界思維
這個層次的跨界思維關係到活動運營的一個終極問題:如何做出既有效又感人的作品,這個話題我們在後續部分再展開詳述。
6.1.4 如何構建有效的底層知識體系
我以個人的活動運營能力模型為例提供一個參考模板:
(1)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你需要理解人類的生物本性的共通心理規則,以便回歸本質思考如何影響一個人,甚至將其運用到職場中。
(2)基本的數學原理:你需要理解數據統計的原理是如何產生作用的,理解一些基本的數據分析原理(如回歸分析、概率分析),以便回歸本質思考如何從數據中挖掘有效的信息。
(3)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你需要理解經濟學中資源和信息是如何交換、如何產生落差、如何產生價值的,以便回歸本質思考如何進行資源的整合併創造能夠產生價值的業務模式。
(4)基本的消費學和傳播學原理:你需要理解消費和傳播這兩個過程產生的原理是什麼,以便更合理、有效地運用紛繁複雜的營銷手段。
(5)基本的美學原理:你需要理解基本的美學規則、黃金比例、一個設計師是基於哪些基本準則讓視覺呈現協調性的,以便創造具備基本美感的作品。
(6)基本的研發原理:你需要理解代碼是如何運行的(見第 4 章),以便策劃可實現和成本更低的方案。
(7)拓展了解更多歷史、生物、化學、物理的基本邏輯:你需要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行的,雖然這些並不能直接對你的工作起作用但是這些通識的知識往往會在關鍵時候產生作用。
從個人經驗來看,你只需要快速閱讀每個領域的 2~3 本書(建議以讀書筆記的形式整理和強化關鍵點),就能夠在日常工作中產生實際效果。
當然,對通用知識庫不斷深入學習能夠使你的基礎知識體系不斷地提升到更高層次。
6.2 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常見於抨擊教育體制的文章中,在各國教育體系論證中都在頻繁地討論這個概念。究其原因,以傳授知識為基本模式的全球通用教育體系更強調學習和使用既定的知識。當然,這個模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要不然不會有那麼多人討論這麼多年的批判性思維卻始終無法撼動傳統教育的地位。
為什麼傳授知識的模式會帶來批判性思維的缺失,這就涉及批判性思維的定義。首先,批判性思維並不是要教你做一個「槓精」,讓你帶著批判的眼光批判任何事物。一種廣為認可的批判性思維是指在理解一個知識點、得出一個結論的時候並不是第一時間接受和認可,而是思考背後支撐這個知識點、結論的本質是什麼,是否邏輯嚴密且可靠,從這樣的思考中得出更有效的,屬於自已的方法論。
這樣的一種思維模式帶來的一個顯著的好處是,能夠幫助人們在既有的知識中再次論證和演化出更加正確或者有效的理論,在既定的結論中以更加理性、客觀的視角論證以得出更加可靠的結論。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往往能夠不隨錯誤的大流(你是否還記得我們說過的群體決策往往會有無意識),客觀、理性、嚴謹、審慎地對待事物。當然,在很多創造出非凡作品、逆勢博利、力排眾議,最終成功的故事中一定都有批判性思維的作用。
6.2.1 批判性思維如何幫助解決問題
基於以上的概念,批判性思維和之前介紹的跨界思維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完整的更高階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和能力。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獨立思考,論證既定結論,挑戰既有方法,找到真正有效和最正確的答案。在批判性思維搭建出的框架之下,跨界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突破常規,找到更具突破性的解決方案。這就是真正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運營具體的工作場景下,批判性思維可以有以下用途:為什麼一個促銷活動的品牌模塊一定是一個大圖加一句促銷文案?圖片和文案各自起到了什麼作用?是否有更符合我的目標用戶的更加有效的模塊組織形式?為什麼一個傳播活動一定要用發紅包的模式做?之前是否驗證過發紅包模式的傳播效率是最高的?這個專題活動的目標用戶是否能夠接受這個模式?為什麼達成季度銷售指標的任務只能通過「砸資源」做賣場來實現?「砸資源」的形式是否能夠最大效率地引入流量?是否有比賣場更有效的承接形式?你甚至可以思考為什麼領導要在這個時間點做一次促銷活動,背後的業務訴求是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是更適合做用戶積累還是做用戶變現。
顯而易見,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活動運營在常規的工作中找到新的可突破空間(例如,是否能夠探索出更加有效的一套賣場交互形式),對既定的方法進行有效的論證找到更接近最佳答案的方案,站在更高的層面思考一個業務的投入有效性。因為活動運營很容易陷入在有限的時間內套用既定的方法論,倉促而形式化地完成一個形式化的指令,所以批判性思維是幫助活動運營與其他人拉開差距的一種非常關鍵的思維模式。
6.2.2 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理解批判性思維的概念不難,但是掌握它並不容易。因為批判性思維不僅是一種思維習慣,還是一種嚴謹、有邏輯框架的工具。這就是為什麼批判性思維總被放入教育體系的層面探討。在此,我們對批判性思維的本質做一些拆解,然後從中得出一些基本的可著手的批判性思維工具模型。
如前文所述,批判性思維並不是簡單的「批判」,而是有一套嚴密的邏輯框架,批判性思維的主要構成元素如下:
(1)本質探求。批判性思維首先強調挖掘「本質」的過程,要在表象之下挖掘事物的本質,要從一個知識中挖掘出底層知識(例如,教你用大圖匹配文案做素材圖的知識背後的底層知識是人們更傾向於閱讀圖片從中得出信息和情感感知),要從一個成型的系統中挖掘出系統運作的原理(例如,一個短視頻的排序算法原理是通過加大好友視頻的分值讓我看到更多好友的視頻,以提升互動的可能性),要從一個事物的各種表面現象中高度總結和提煉出本質概念(例如,一個不尊重他人、喜歡搶話、說話總是讓人不舒服的人其實就是同理心差和情商低),要從一個結論中倒推出原因(例如,領導安排做季度專題活動的目的是讓用戶感知到平臺的商品種類豐富度)。挖掘本質的過程可以讓我們從事物的本質思考,剝離掉表象信息的幹擾,得出真正有效的近似正確答案的方案,做有效、正確的事情。例如,對於素材圖的案例,如果你理解了使用圖片的本質意義是什麼,你就會知道應該使用能夠傳遞信息的圖片(例如,是傳遞風格和態度的廣告圖還是傳遞產品特性的細節圖)而不會無目的地找一張看著很好看的圖片。
(2)邏輯性構建。批判性思維其次強調追求事物的邏輯性構建,不得出沒有來源的結論,不做沒有原因的事情,不相信沒有邏輯的道理。對於任何既定的結論、方案、信息,我們都要嘗試構建其中的邏輯性。如何邏輯性思考我們在第 4 章中介紹過,我們可以使用演繹或者歸納去構建邏輯性,可以讓結論、方案、信息更有邏輯性。兩種典型的案例:【演繹】因為某季度競爭對手推廣很用力一所以他們讓用戶感知到了更實惠的商品價格一所以我們被搶走了很多用戶一所以我們需要向用戶證明我們具有更豐富的商品庫和更實惠的價格一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綜合的專題活動以合適的促銷力度有針對性地覆蓋用戶,讓他們感知到以上兩點。【歸納】因為我們在這個領域中優勢明顯,有可行的規避方案可以規避我們的劣勢,市場空白意味著機會眾多,競爭對手不具備我們所有的資源和規模優勢,對我們的威脅不大,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點以這樣的方法切入這個市場是合理的。
(3)可靠性驗證。你將你的結論、方案、信息進行邏輯性構建後,並不意味著邏輯性是可靠的(也許其中有錯誤的推論或者信息)。所以,批判性思維再次強調的是對任何邏輯結構的可靠性驗證:針對是非的問題(例如,A 工具的轉化率比 B 工具的轉化率高)要追求答案的確定性(例如,以往大量的案例證明了這個結論);針對模糊性的問題(例如,這次的專題活動是否能夠達成指標)要追求對答案概率的評估(例如,根據資源量級、轉化率的拆解知道這次活動達標的概率為 60%,所以你需要為另外 40%的失敗可能性準備備選方案)。對於評估演繹類的邏輯,你要考慮「因為一所以」之間的可靠性,如果並不是一個確切的結論,也要掌握每個「因為一所以」之間的大概概率,這樣你才能夠評估出整個邏輯的可靠性。對於評估歸納類的邏輯,你需要考慮每一個歸納元素與共性結論(例如,以上案例的每一個元素都得出你切入這個市場是可行的)之間的邏輯可靠性,是是非還是概率評估?由此而成的整體可靠性是什麼?我們在 3.1 節中介紹了 SWOT 分析方法,你不要把它只當作 PPT 模板用,而要讓它實際產生效用。SWOT 分析方法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窮舉模板幫助你不遺漏和關注到應該關注的信息,而只有批判性思維在其中起到作用才能真正讓這個分析方法產生作用,否則 SWOT 分析方法或者任何一種分析工具確實只是一種讓你的 PPT 看上去更專業的模板。
以上三個部分構成了批判性思維的基本結構。接下來,我們還需要從兩個方面對這個基本結構進行完善:
(1)窮舉思考。你要不斷地問自己「還有嗎」,通過連續性的自問或者問他,將那些並不顯而易見的因素挖掘乾淨,掌握事物的真正全貌,避免遺漏。3.1節中介紹的各種問題分析工具都是給我們提供一個窮舉的路徑,我們應該考慮關鍵的因素有哪些。我們在粗的工具框架下要真正有效地不斷窮界,更需要具備窮舉思考的意識。
(2)逆向思考。你要不斷地問自己「真的嗎」,通過連續的逆向思考問題,從整體和細節再次驗證整個批判性思維結構的可靠性。我們在 1.4 節中提到的「十問十答」工具(在項目方案成型後問自己連續的十個或者更多逆向思考問題,直到這十個問題都能有可靠的答案並且你再也問不出更多的問題)即是一種逼迫自己逆向思考的工具。
6.2.3 如何掌握並有效地提升批判性思維
雖然批判性思維確實是一種需要到教育體系層面培養的習慣,但是其實掌握和練習批判性思維並不難,你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掌握批判性思維模板(以上介紹)。
(2)嘗試在你認為需要使用批判性思維思考的場景下,用寫下來的形式做一次批判性思維的記錄。
(3)本質思考:寫下事物的表象,一一對應羅列表象之下的本質是什麼,如果有無法對應的表象就說明還沒有挖掘到其本質或者對表象的解讀本身有誤,用這個模板逼迫自己進行本質思考。
本質思考的常見類型(案例如上部分)如下:
①一個知識背後的更底層知識。思考創造這個新知識的人是基於什麼更底層的知識創造出來新知識的。
②一個系統的運作原理。思考是哪些元素組合在一起,由什麼樣的運作邏輯生產出系統的。
③一個現象產生的原因。思考產生一個現象背後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4)邏輯構建:使用演繹、歸納或者邏輯樹(以上兩種邏輯的綜合使用)將所有原理和表象進行串聯,通過一個完整的邏輯圖掌握一個事物的全貌。
(5)可靠性驗證:驗證邏輯圖中每一個原理和表象之間作用的可靠性,標註可靠性的概率評估(例如,是 100%還是 50%),通過細節的概率評估得出整個邏輯的整體概率評估。
(6)窮舉思考和逆向思考:使用「十問十答」的工具逼迫自己再次從兩個角度完善整個邏輯圖。
以上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完成一次完整的批判性思考,用思考的結論指導日常工作更有效的落地。你需要不斷地使用和感知批判性思維的作用,然後再通過日常練習讓批判性思維形成你的習慣。
前文反覆介紹過,將知識內化為能力或者習慣的唯一路徑就是練習,而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寫日記/周記(時間再長就記不住了),你可以每天基於自己的實際工作在日記裡問自己四個問題來引導自己形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
(1)我今天接觸的關鍵信息、結論或者知識的本質是什麼?
(2)從本質來看,我今天接觸的信息、結論或者知識是不是有可以挑戰的點?
(3)我有沒有刻意地使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思考?
(4)經過批判性思考,我今天真正學到的知識、得出的結論、了解到的信息實際上是什麼樣的?
每天的記錄不用太複雜、太詳盡,你只需要基本回顧就可以,關鍵要感知批判性思維幫助你在既有知識的基礎上獨立思考並形成自己的知識後能夠認知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如果配合以上的方法,你就能逐漸成為一個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我相信你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感受到批判性思維帶來的利好。
這就是批判性思維的全貌,其實並不複雜,關鍵在於使用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