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風雲三號E星首批高精度、多波段太陽圖像正式發布

2021-12-21 中國氣象數據

風雲三號E星太陽極紫外圖像。圖/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9月2日,「黎明星」風雲三號E星首批高精度、多波段太陽圖像正式向外界發布!這批圖像展現了太陽大氣不同層次、不同位置的物理狀態,人們可以據此更好監測和預報太陽的活動水平。此項功能也是風雲三號E星的特色之一。

此次對外發布觀測圖像的主題為「黎明星看太陽」,包括:太陽X射線極紫外成像儀觀測的極紫外圖像及多天動畫、X射線圖像、太陽輻照度光譜儀觀測的紫外--短波紅外波段的精細光譜輻射強度。

太陽是地球天氣氣候和空間環境變化的驅動源,外部結構分三層,從裡向外依次是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人們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層,而最直接影響地球環境的是日冕層。監測太陽活動,捕捉太陽爆發過程,可以為更準確的空間天氣預報提供重要的科學數據。

風雲三號E星太陽X射線圖像。圖/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風雲三號E星上搭載的太陽X射線極紫外成像儀是我國第一臺空間太陽望遠鏡,也是國際上首臺具有X射線和極紫外兩個波段的太陽成像儀。觀測數據用於監測太陽日冕活動,捕捉太陽風暴爆發過程,預報地球空間電磁場和帶電粒子變化,預警太陽活動對航天航空、通信導航、電網和石油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影響。

太陽輻照度光譜儀是我國第一臺空間對日全能譜高光譜觀測儀器,監測太陽入射地球的能量微小變化,包含豐富的太陽光譜精細結構,對精密監測地球氣候系統能量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風雲三號E星太陽光譜精細結構。圖/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那麼,問題來了!

太陽是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它不僅影響地球的天氣和氣候,也是所有空間天氣現象的「始作俑者」。而空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也是氣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風雲三號E星的太陽監測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從地球上「看」太陽,只能看到太陽可見光,直接影響地球空間環境的X射線和極紫外波段的光會被地球大氣吸收,而無法在地面上觀測到。但衛星不受日照時間、天氣條件和大氣幹擾限制,能夠全天時、全天候、全譜段地監測太陽的「一舉一動」。  

來自太陽的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爆發現象,會影響地球的磁場和電離層,可能會干擾人造衛星、影響導航定位精度、導致無線電通信中斷、甚至可能引起電網故障而導致大範圍停電。此外,在載人太空飛行器飛行、運行,以及航天員出艙等活動中,空間天氣都會對其安全產生影響。

因此,我們需要時刻關注太陽活動,捕捉太陽爆發過程,為更準確的空間天氣預報提供重要科學數據。

開展空間天氣監測是風雲三號E星的主要任務之一,它裝載了太陽X射線和極紫外成像儀、太陽輻照度光譜儀等6臺可以用於空間天氣業務的儀器。

目前我國主要利用國外衛星資料監測太陽風暴,預報預警太陽爆發現象等,為相關用戶提供空間天氣保障服務。風雲三號E星X射線和極紫外成像儀投入業務運行後,可以為當前業務提供自主可控的觀測數據,擺脫對國外資料的依賴。此外,觀測資料還可為我國空間天氣數值預報模式提供研發和檢驗的數據支撐。

太陽X射線-極紫外波段成像儀(Solar X-ray Extreme Ultraviolet Imager)簡稱X-EUV成像儀。太陽和地球一樣也具有大氣,太陽最外層的大氣叫做日冕,日冕由於溫度很高通常在極紫外和X射線等波段進行觀測。

從太空中拍攝到的太陽X射線和極紫外圖像,可以用於觀測太陽最外層大氣——日冕中的各種活動現象。就像我們要關注地球的大氣內部活動一樣,這樣才能讓預報員更加及時、準確地預報空間天氣。

X射線可以比極紫外波段看到更加高溫的日冕氣體;極紫外波段則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暗條、冕洞等溫度較低的特徵。通過將兩個不同波段觀測數據結合起來,可以更全面有效地監視太陽爆發現象。

02:55

7月5日7時28分,被譽為開啟新徵程的「黎明星」風雲三號E星搭乘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據悉,風雲三號E星上搭載了11臺遙感儀器,可實現對三維大氣、洋面風場、夜間微光、太陽和電離層等多種要素的監測,將增強天氣氣候、大氣環境和空間天氣監測分析能力。目前,已有10臺儀器順利開機。風雲三號E星在軌測試工作已於7月23日正式開始,預計2021年底完成衛星系統測試工作並交付使用。目前,風雲三號E星已與風雲三號C星和D星組網運行,我國也因此成為國際上唯一同時擁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條軌道氣象衛星組網觀測能力的國家,同時也提高了數據自主率。風雲三號E星的「上新計劃」仍在進行!預計,9月底,中國氣象局還將發布「黎明星看地球」之大氣動力、熱力場圖像;10月底,發布「黎明星看地球」之微光、紅外圖像和高光譜圖像;12月底,發布黎明星首套圖冊。敬請關注!



來源 | 中國氣象報社

編輯 | 中國氣象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亮

中亞乾旱區的這個乾濕變化很重要!

回望1998年大洪水,偉大抗洪精神熠熠閃光

為什麼說東北冷渦是四季天氣系統的「常客」?

東北冷渦還有哪些「冷」知識?


相關焦點

  • 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
    2017年2月27日,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獲取的首批圖像與數據。此舉表明,風雲四號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標誌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成功實現了升級換代。
  • 我國第一臺空間太陽望遠鏡公布太陽照片,可預測空間天氣 | 環球科學要聞
    風雲三號E星太陽極紫外圖像。(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在地面上對太陽進行觀測,會受到日照時間、天氣條件和大氣幹擾的限制,並且地球大氣會吸收直接影響地球空間環境的X射線和極紫外波段輻射,因此需要在太空中對太陽進行觀測。「黎明星」風雲三號E星裝備的太陽X射線和極紫外成像儀是我國第一臺空間太陽望遠鏡,也是國際上首臺具有X射線和極紫外兩個波段的太陽成像儀。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背後的哈工大人
    2018年11月30日,在風雲二號H星正式交付儀式上,中國氣象局、國防科工局共同向孫家棟頒發了「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2012年1月13日,風雲二號F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2003年,年僅37歲的他,擔任「風雲三號」的副總設計師。2006年,他擔任「風雲三號」的總設計師。2008年,「風雲三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2009年,董瑤海又開始設計「風雲四號」。
  • 中國氣象衛星傳回拍攝到太陽圖像,將擺脫國外控制!
    中國氣象衛星風雲三號E星「黎明星」傳回了拍攝到的太陽的圖像。這次拍攝到的太陽的圖像,採用的是我們國家首臺太陽X射線極紫外線成像儀,它就像是一個空間太陽望遠鏡一樣,可以看清楚太陽的樣子。並且由於風雲三E星「黎明星」所在的位置是在地球的晨昏軌道線上,有一面是一直面對太陽的,所以它可以,24小時全天候的對太陽進行監測,不受到大氣和天氣的幹擾,能為我們提供準確的天氣預報。
  • 來來來,有了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你也可以看懂衛星雲圖
    道德於心  文明於行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9月25日正式交付用戶投入使用,對於提高我國航天、氣象事業的水平和國際地位具有重大意義。此次微信啟動頁展示的風雲四號雲圖,不僅是對我國科技成果的一次獻禮,同時也是一次」網際網路+「,在氣象領域的應用,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微信平臺享受真正智慧、便捷的氣象服務。右圖為微信開機畫面更換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圖像之後的效果風雲四號衛星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填補了三項國際空白。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家族再添新「星」!
    搭載10臺先進的遙感儀器,「風雲三號D」星突破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創造了多個「首次」與「領先」。這顆被寄予厚望的新星,作為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家族的新成員,將以中國精度洞悉全球風雲變幻。我國已分別於2008年、2010年和2013年成功發射了「風雲三號」A星、B星和C星三顆衛星。
  • 風雲二號G星傳來迄今最清晰的可見光雲圖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近日成功獲取風雲二 號G星第一張可見光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 從風雲二號A星到H星!在3萬6千公裡之外「凝視」地球是一種什麼感受?
    6月5日21時07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風雲二號H星搭乘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甚至能「捕捉」閃電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白國龍、李國利)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
  • 抗霧霾的眼睛「風雲四號」:全球先進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一覽
    上周,我國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01星成功發射。在同一個地球靜止軌道上,它將和許多主要國家的靜止軌道衛星成為「鄰居」。▲風雲四號01星12月11日0時11分04秒,我國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01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遙42」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氣象衛星「三世同堂」遙測神州風雲
    「風雲四號」A星,在軌測試階段就已成為今年汛期氣象服務不可或缺的「保障者」,其提供的連續高清遙感圖像成為氣象預報業務的重要支撐。這也意味著,在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資料進入數值預報、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雙星加密觀測的基礎上,今年汛期我國氣象衛星已實現「三世同堂」攜手遙測神州風雲。去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A星成功發射。
  • 風雲四號的國際「小夥伴們」!全球先進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一覽
    「風雲四號」01星成功發射了。在同一個地球靜止軌道上,它將和許多主要國家的靜止軌道衛星成為「鄰居」。
  • VIEWpoint丨有效評估風雲三號(FY-3)氣象衛星探測儀器,進一步提高數值天氣預報能力
    作為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的一部分,風雲三號(FY-3)極軌氣象衛星包括四顆衛星,即風雲三號01星(FY-3A),風雲三號02星(FY-3B),風雲三號03星(FY-3C)和風雲三號04星(FY-3D), 共裝載11臺高性能的有效載荷探測儀器[1]。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作為觀測數據的重要來源,主要應用於數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災害監測,以及各種專業活動(航空,海洋等)。
  • 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工程最後一顆星成功發射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遙感衛星,共有3個批次,其中03批衛星於2006年立項開啟研製,風雲二號H星為03批的第三顆業務應用衛星,入軌後命名為H星。風雲二號衛星總指揮李海生介紹,風雲二號H星主要功能與03批的前兩顆衛星一致,但卻是風雲二號所有衛星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穩定的衛星。風雲二號總設計師曹亮透露,相對於G星,H星共有15項技術狀態得到改進提升。
  • 砥礪奮進的五年(八)|氣象衛星「三世同堂」遙測神州風雲
    」衛星大家族的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在軌測試階段就已成為今年汛期氣象服務不可或缺的「保障者」,其提供的連續高清遙感圖像成為氣象預報業務的重要支撐。這也意味著,在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資料進入數值預報、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雙星加密觀測的基礎上,今年汛期我國氣象衛星已實現「三世同堂」攜手遙測神州風雲。  去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A星成功發射。
  • 【重磅】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天氣應用平臺及其應用
    風雲四號A 星配備的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AGRI),可每15 分鐘對東半球掃描一次,最快可以每1 分鐘生成一次區域觀測圖像。其通道數量為14 個,最高空間解析度達到500m,近紅外波段和紅外波段的解析度為1000m、2000m 和4000m。
  • 風雲二號: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進化之路」知多難?
    6月5日21時07分,我國風雲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新華社上海6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5日21時07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最後一顆衛星——風雲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人類拍到迄今最清晰的太陽照片 竟然像個爆米花?
    丹尼爾∙凱∙伊農奕太陽望遠鏡口徑4米,由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美國國家太陽天文臺研製和運行,歷經20年、耗資3.44億美金。伊農奕太陽望遠鏡去年12月「開光」,剛剛睜開巨眼的它正以從未有過的精細度觀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