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國界?呵呵。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
然而現在,IEEE被曝對華為說不。
最新曝光的相關郵件要求,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人。
接下來,華為相關的投稿、文章、會議贊助,以及分支協會職務,可能都會受到關聯影響。
難怪有網友驚呼:
原來知識都是有國界的,原來世界上最大的學術組織是只屬於一個國家,原來吃相可以那麼難看!歷史會記住這一刻!
因為華為領先
「美國沒有做出來的,我們做出來了,怎麼去偷美國沒有的技術。他們偷我們技術的可能性更大。正是因為我們領先了才打我們。」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彭博TV專訪時表示。
5月27日下,華為心聲社群發表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彭博TV專訪時的全文。專訪主要圍繞智慧財產權、競品蘋果以及華為的目標等方面進行了互動。
報導稱,任正非在就智慧財產權方面回答問題時,語氣顯得有些藐視,他表示:美國都沒有做出來的,我們已經做出來了,怎麼去偷美國,正是因為領先了才打我們。此外,任正非還很謙虛的稱,「蘋果是我們的老師,它在前面領著前進。作為一個學生,決不會反對老師。」
當談到華為接下來的目標時,任正非表示,「我們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華為是非上市公司,不追求數量增大,也不追求利潤高低,存活下來就不錯了。」
請用中文進行學術創作!
時代在召喚!
魔戒譯者朱學恆:
開始象徵文明開化的語言是拉丁文,然後大航海時代是西班牙文,然後民主啟蒙時期是法文。二十世紀初期的時候,德文還是物理科學界最先進的語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先用德文寫的,然後才翻譯成英文。
中文讓中國人學習科學更有效率
第一,母語的知識閱讀和吸收絕對比較有效率,所以母語的知識數量少,代表的是學習者必須普遍性的花上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和理解(當然還包括查字典和誤解其中意義的時間成本),從而排擠了開發新技術、研究新理論的時間。而相對於使用英文者,中文為母語的我們顯然背負了比較沉重的學習原罪——而原因則是母語知識的數量遜色於他種語言。
中文科學化讓階層不再固化
學習英文的代價大
更有可能別人封鎖你接觸英文資料
比如這次的IEEE封鎖華為
第二,外國語的學習和精通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的。即使是坊間一些號稱專為中國人寫的英文文法之類的作品,也都是以商業模式販賣的。如果學習者買不起書呢?如果買了沒有時間研讀或是學習英文呢?如果家中需要你早晚幫忙家務或是農務,那麼又怎麼會有時間來學習外國語,甚至是第二外國語,並且進而得知許多並非為母語的知識呢?所以,這第二點隔絕了家境或是機遇不好的人接觸和學習許多知識的機會,並且更進一步的阻擋了社會階層的流通,因為高階競爭力所需要的許多知識是英文或是他種外國語的內容。而眾人負擔不起,就接觸不到。
科學無國屆
但是科學家有祖國
終有一天,也許是在華盛頓的某個高中,也許是在西雅圖的某個公立學校……
會有一個高中生舉起手,問他的老師說:「老師,中文那麼難學,為什麼我們還要看那麼多中文書呢?」
他的老師會深吸一口氣,很認真的告訴他,「孩子,因為最先進的知識要看原文書,才有競爭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