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清理華為,科學家有國界!朱學恆:請科學家用中文進行學術創作

2021-02-19 數字孿生城市

科學無國界?呵呵。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

然而現在,IEEE被曝對華為說

最新曝光的相關郵件要求,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人。

接下來,華為相關的投稿、文章、會議贊助,以及分支協會職務,可能都會受到關聯影響。

難怪有網友驚呼:

原來知識都是有國界的,原來世界上最大的學術組織是只屬於一個國家,原來吃相可以那麼難看!歷史會記住這一刻!

因為華為領先

  「美國沒有做出來的,我們做出來了,怎麼去偷美國沒有的技術。他們偷我們技術的可能性更大。正是因為我們領先了才打我們。」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彭博TV專訪時表示。

 

 5月27日下,華為心聲社群發表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彭博TV專訪時的全文。專訪主要圍繞智慧財產權、競品蘋果以及華為的目標等方面進行了互動。

  報導稱,任正非在就智慧財產權方面回答問題時,語氣顯得有些藐視,他表示:美國都沒有做出來的,我們已經做出來了,怎麼去偷美國,正是因為領先了才打我們。此外,任正非還很謙虛的稱,「蘋果是我們的老師,它在前面領著前進。作為一個學生,決不會反對老師。」

  當談到華為接下來的目標時,任正非表示,「我們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華為是非上市公司,不追求數量增大,也不追求利潤高低,存活下來就不錯了。」

請用中文進行學術創作!

時代在召喚!

魔戒譯者朱學恆:

開始象徵文明開化的語言是拉丁文,然後大航海時代是西班牙文,然後民主啟蒙時期是法文。二十世紀初期的時候,德文還是物理科學界最先進的語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先用德文寫的,然後才翻譯成英文。


中文讓中國人學習科學更有效率


第一,母語的知識閱讀和吸收絕對比較有效率,所以母語的知識數量少,代表的是學習者必須普遍性的花上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和理解(當然還包括查字典和誤解其中意義的時間成本),從而排擠了開發新技術、研究新理論的時間。而相對於使用英文者,中文為母語的我們顯然背負了比較沉重的學習原罪——而原因則是母語知識的數量遜色於他種語言。

中文科學化讓階層不再固化

學習英文的代價大

更有可能別人封鎖你接觸英文資料

比如這次的IEEE封鎖華為

第二,外國語的學習和精通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的。即使是坊間一些號稱專為中國人寫的英文文法之類的作品,也都是以商業模式販賣的。如果學習者買不起書呢?如果買了沒有時間研讀或是學習英文呢?如果家中需要你早晚幫忙家務或是農務,那麼又怎麼會有時間來學習外國語,甚至是第二外國語,並且進而得知許多並非為母語的知識呢?所以,這第二點隔絕了家境或是機遇不好的人接觸和學習許多知識的機會,並且更進一步的阻擋了社會階層的流通,因為高階競爭力所需要的許多知識是英文或是他種外國語的內容。而眾人負擔不起,就接觸不到。

科學無國屆

但是科學家有祖國


終有一天,也許是在華盛頓的某個高中,也許是在西雅圖的某個公立學校……

會有一個高中生舉起手,問他的老師說:「老師,中文那麼難學,為什麼我們還要看那麼多中文書呢?」

他的老師會深吸一口氣,很認真的告訴他,「孩子,因為最先進的知識要看原文書,才有競爭力呀!」

相關焦點

  • 「IEEE事件」事發第6天:IEEE 正式解除對華為的禁令,學術無國界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
    但最讓人意外的是:5月29日,IEEE 宣布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人(傳送門),為此不少人驚呼,當學術圈沾染上了政治,「科學無國界」的理想將不復存在。消息一出,立馬就爆發了一場「科學無國界」的風波,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業學術協會也紛紛表示自己的態度。
  • 系列報導 | 2021 IEEE Fellow學術大盤點(6)
    IEEE Fellow 即 IEEE 會士/院士,為學會最高等級會員,是IEEE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出,由於每年當選的 IEEE Fellow 數量較少,當選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 學術再也無國界
    我們可以讓華為員工留在編輯委員會,只是不能處理任何文件,直到該公司從商務部黑名單中刪除。我網上對 IEEE 也搜索了解了下,IEEE,全稱是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
  • IEEE聲明:解除對華為員工限制
    對科學家從事正常學術交流橫加限制,是對學術獨立、科學精神和科學共同體價值觀的褻瀆,是對正常學術交流秩序和科技發展的粗暴踐踏。我們強烈認為,對學術交流政治化的危險做法應高度警惕,並對其給國際學術交流蒙上的陰影深表憂慮。
  • 2021大陸新晉IEEE Fellow學術成果大盤點(1)
    日起,將會不定期的盤點入選2021 IEEE Fellow的部分大陸學者的研究方向及學術發表情況。本期給您帶來的5位學者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敏、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教授陳景東、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通信技術首席科學家易芝玲、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德雙、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耿華。以上根據IEEE官方公布的入選名單排序。
  • 海歸博士曾瑞霖:「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曾瑞霖告訴記者,株洲有很好的產業基礎,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各方麵條件都很好。而他本人也有報國的使命感,希望能夠為國家的鎢產業和硬質合金行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 IEEE對華為下手,北大清華學者抗議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簡稱IEEE)北京時間今天早晨在其中文官網發布一份中英文聲明說:「美國政府的法規限制了華為公司及其員工無法參與IEEE一些通常不向公眾開放的活動,包括一部分的出版物的同行評議和編輯過程,而IEEE需要合規。」
  • 實至名歸:華為Fellow、無線CTO兼5G首席科學家童文榮獲IEEE年度...
    C114訊 12月13日下午消息(蔣均牧)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日前宣布,授予華為Fellow、無線CTO兼5G首席科學家童文博士2018年傑出行業領袖獎(2018 Distinguished Industry Leader Award),以表彰其對移動通信行業先驅技術的貢獻和領導力,以及在5G移動通信技術中的創新
  • 王海峰李飛飛楊睿剛等入選最新IEEE Fellow,名單中華人學者佔1/4
    在今年上榜名單中,我們能看見不少熟悉的AI大牛身影: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汪玉、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飛飛、嬴徹科技CTO楊睿剛……整體來說,今年總共有311名學者當選,據不完全統計,其中華人科學家人數
  • IEEE限制華為,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學閥!北大教授憤然退出
    此舉引起軒然大波,「科學無國界」徹底成了玩笑。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個世界性組織,本身並不是美國的組織,只是註冊地在美國而已。
  • 期刊推薦 |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為計算機科學及控制論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提供專業的信息技術交流平臺。提交給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的所有稿件都會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評審一般在副主編的指導下。通常情況下,評審過程需要四到六個月才能獲得,偶爾會更長。出版過程則還需要額外幾個月的時間。
  • 一場跨越國界、跨越時差的「雲會議」,千人齊聚雲端!
    如果您熱愛新聞,想加入觀察員隊伍,請撥打0451-82890000,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留言,或者添加微信longshizhibojian報名。在全球抗疫的非常時期,國際論壇首次開啟了網絡視頻國際學術會議新模式。
  • 給大家講一個笑話:技術是無國界的!
    HashiCorp 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企業級服務公司,總部位於舊金山,有85%的員工分部在全球各地進行遠程工作。網上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對:如果開發者不能集中精力把軟體做好,而這個軟體又是以此人單打獨鬥為主,那麼不客氣地說軟體質量高不到哪去的!反正,我把Notepad++已經卸載了,可以替代的方案有很多:Sublime Text、Atom、Editplus..
  • 第十三屆IEEE-NEMS 2018國際會議
    IEEE-NEMS國際會議是微米、納米及分子系統領域十分重要的高水平國際會議之一,旨在匯集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士,就微納米學術界前沿問題進行專題討論,推動最新研究成果的共享,促進跨領域學科信息、知識的互通,從而增進各技術領域的發展。
  • 2018年IEEE Fellow名單:32位中國學者入選,清華成最大贏家
    總共有32位中國科學家,當選2018年度IEEE Fellow。在新入選的將近300名科學家中,AI領域的研究人員不乏科技新聞中時常出現的行業大咖——騰訊優圖實驗室科學家賈佳亞、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孫宏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Pieter Abbeel、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焦李成等人均在這批新名單內。IEEE Fellow?
  • 雲舟專題創作大賽進行中!
    超星雲舟域知識空間服務平臺由數字空間系統 + 數字資源 + 全網絡服務平臺三大模塊構成,憑藉其豐富的學術資源作支撐,強大的域編輯工具,專業的域編輯團隊,全終端的學術交流平臺,幫助用戶創建獨具特色的資料域,打造具有個人風格的學術域空間。
  • 【態度】探究六大組織對華為"鬧劇"的始末;中國計算機學會暫時中止與IEEE合作;IEEE:遵守美國禁令 華為員工仍享有多項權利
    1.六大組織對華為態度究竟如何?來看看這場鬧劇的始末  集微網消息,昨(29)日,有報導稱多個組織恢復華為成員資格,包括Wi-Fi聯盟、藍牙聯盟、JEDEC協會以及SD協會。集微網對該事件進行了回顧:JEDEC協會和SD協會5月24日,在國際固態技術協會(JEDEC)及SD記憶卡協會的網站中,可以看到華為已經從合作名單中剔除。對此,SD協會當時沒有進行任何官方說明。今(30)日,SD協會又解釋稱從未取消華為會員資格,名單消失是因為技術原因。
  • 震驚學術圈!MIT知名華人教授遭FBI突然逮捕!饒毅發聲:赤裸的種族歧視!
    這些都是美國的老套路了 然而,這也不是美國政府第一次讓「學術無國界」成為笑話。緊接著,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竟然宣布:禁止華為員工參與學術編輯和審稿;為了打擊生物醫學領域智慧財產權盜竊,所調查的180起潛在盜竊案,幾乎都涉及華裔科學家!
  • 騰訊SNG量子實驗室首曝光,港中文張勝譽出任傑出科學家
    新智元獲得最新消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張勝譽將出任騰訊量子實驗室傑出科學家。張勝譽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師從應明生教授;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師從姚期智教授。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群(SNG)舉辦了一場學術與工業交流大會。騰訊的魅力有多大? SNG總裁湯道生在開場時說,今天的會據說有很多學生專程從海外回來參加。
  • 李戰子 趙曉彤:科學家應學會更好地溝通—美國國家科學學會新版《無盡的邊疆》談科學與溝通的關係
    從科學傳播的角度來看,除卻公眾科學傳播這一重要方面,科學界內部,科學家之間進行的學術交流也是科學傳播的重要部分。科學傳播理應是雙向的傳播反饋過程,正如在科學界內部進行的科學傳播,科學家們交流學術觀點,彼此反饋提升;但公共科學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單向輸出過程,雖然有些人已經意識到科學發展應當徵求公眾的意見與看法,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徵求公眾的意見大多發生在科研已經得出成果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