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代科學研究證實,在距今約三千五百萬年前,由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在這兩塊巨大板塊的擠壓帶,地勢隆起,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在那近九千公尺高的巖石層中,夾雜了不少昔日海中生物的化石,硨磲就是在大約五千公尺的喜瑪拉雅高山上被發現的。
硨磲是一種大型海產雙殼類物種。硨磲是稀有的有機寶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聖物。 硨磲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直徑可達1.8m。硨磲一名始於漢代,因外殼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狀之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
翡翠、南紅瑪瑙的「熱潮」已經降溫,收藏市場又盯上了四大有機寶石之一的硨磲。市場情況了解到,硨磲價格四五年間已經上漲十多倍;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可能出現價格虛高,同時收藏者要警惕硨磲收藏品和證書造假。
收藏市場盯上「新熱點」
海底巨型貝類硨磲同珊瑚、珍珠、琥珀並稱為四大有機寶石。清代二品官員上朝時佩戴的朝珠是硨磲製成,清代六品官的頂子也是硨磲質地。此前,硨磲收藏並沒有珍珠、琥珀那麼火爆,近年來卻成了新「熱點」。
有藏家表示,這幾年硨磲已經從小眾藏家的「心頭好」發展為市場熱門,幾年前他曾經收過一個玉化硨磲手把件,當時只花了300元,現在同樣的貨在產地市場也要3000元以上。
在海南的硨磲交易市場,一個長度1米左右的硨磲貝殼原料已經從幾年前的人民幣兩三千元上漲到2014年的七八萬元。最近四五年,硨磲價格上漲十來倍,單件工藝品標價十萬以上甚至百萬的案例也不算鮮見。
硨磲雕品
相關珠寶商場行家也表示,近期硨磲工藝品、首飾等漲價很明顯。「例如硨磲手串,價格上漲了好幾倍,而且有更多的消費者關注。」
「資源稀缺」推動價格上漲
「硨磲價格走高也有稀缺性因素,因為它未來很有可能就像珊瑚一樣,開採、銷售都受到嚴格管制。」在海南三亞崖州古城經營文玩店「沁源堂」的盧先生告訴記者,3月上旬,以貝雕、硨磲工藝品聞名的海南瓊海市潭門政府正式發文通知:嚴禁非法採挖、運載和擺放銷售原料硨磲貝殼。一紙禁令更推高了硨磲的價格。
「現在市場已經在試探性漲價了。」在潘家園附近經營一家小文玩店的周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年來我店裡買手串的客人,我有時候會送一個硨磲的大頂珠給他們,現在可送不起了。」
利益驅動造假手段升級
「市場要是不火爆,造假的花樣也不會這樣多。」有硨磲商家表示,內地市場有很多所謂的「硨磲」車掛、手串等,其實都是塑料製品假冒的,但隨著硨磲熱度增溫,商家的造假手段也升級了。
「一些商販會用藥水浸泡成色較差的硨磲,使其變得透明,仿造出「玉化程度高」的假象賣給過路遊客,但這種經過處理的硨磲一周左右就會打回原形。」
此外,在硨磲市場上還有一種「證件造假」:也就是商販出具標明「硨磲製品」的檢驗證書忽悠消費者,但實際上國家相關檢驗標準裡沒有「硨磲」一詞,真正的硨磲製品也只能寫成「貝殼」。
幾大硨磲種類
老魚骨:螺類、貝殼類材料製作完成,並把玩多年,形成包漿。藏傳佛教視魚骨為驅魔避邪的神奇寶物。
螺鈿:就是以螺類、貝類的外殼為原料製作的各類物品,螺鈿鑲嵌一般多施於珍貴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黃花梨、紅木等,其中以紅木居多。除鑲嵌外,也被製作成圓珠、桶珠,用以佛珠或配飾。有著珍珠般光澤。(見下圖)
白硨磲:海裡的大型貝殼。《法華經》上記載的「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屬於佛教七寶之一。通常白硨磲製成的圓形佛珠,被佛家譽為生物界最純的白色,因此深受佛教界的推崇。硨磲可護身健體,延年益壽,佛教視其為驅魔避邪的神奇寶物,故被佛教作為鎮教之寶。(見下圖)
血硨磲:以萬寶螺為材料製作,通常用於雕刻件,肉厚的地方可以做成佛珠,但規格也有限,最大也只能做到2.8左右,血色好的桶珠和佛頭也是難得的佛珠配飾佳品。萬寶螺是世界四大名螺之一。(見下圖)
金絲硨磲:金絲硨磲是古代經造山運動所產生的海螺化石,只取尾端較厚部位切磨成珠,僅可切磨一顆硨磲,因產量稀少,故異常珍貴。外觀:牙白與棕黃相間形成太極圖形並帶有耀眼之金色絲光和金色暈彩。(見下圖)
由於硨磲的火爆,市場仿品增多,一些鑑別方法必須懂得
第一,要看顏色:硨磲分純白、金絲、黃金硨磲、木色老硨磲、玉硨磲,當然還有少見的紫色、粉色、紫紅色乃至更為少見的血硨磲,硨磲外表光潔明亮,表面呈珍珠般的光澤;假硨磲用白石或粉碎的貝殼粉或白石粉加膠壓合而成,雪白無瑕,白得呆板、表面拋光發亮,不自然。
第二,要看質地:硨磲是自然生長的,仔細觀察紋路是否自然外,就是兩顆硨磲珠的紋路無一相同,有一些透明料上看著好像沒有紋絡,其實是有的,仔細看就能看到。其礦物構造以文石為主,具有層狀結構,層面清晰而又緻密;假硨磲無天然的生長紋,放大鏡下觀察沒有明顯層狀結構。
第三,硨磲因長期存在於海水中及自身的硬度較小,因此硨磲雕件和把件上難免會有些蟲眼及裂紋,或多或少,當然也有完美的,但價格就較為昂貴,大家要是碰到很完美的又價格很低的話,大家就小心鑑定吧!
第四,天然硨磲用打火機燒起來有種燒石灰的味道,但不是很刺鼻,粉壓的硨磲一般是用貝殼粉混合膠水壓制而成,燒起來有刺鼻的燒塑料味。
第五,要看重量:密度為2.70g/cm3,硬度一般為2.5-3度,部分品種可達4度。你可以試著用手去惦一惦其重量,若是感覺非常重或太輕,則有可能為非天然硨磲。
雖說硨磲只是「貝殼」,但是經過大師之手,其雕刻作品同樣有如玉雕般渾然天成的肉潤質感與藝術神韻之美。這或許也是它自我證明能火爆市場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