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 Studio是阿里雲面向物聯網領域的低代碼產品(https://www.aliyun.com/product/iotstudio),幫助客戶快速低門檻建設物聯網應用。從17年至今已經4年時間,也形成了領域內比較完整的思考模型和技術架構方案,近期做技術整理以及對內的技術分享文章,此篇文章為序言,總體介紹物聯網低代碼業務的思考和技術挑戰。
1) 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所有企業都在做信息化轉型,需求逐年增長,國際政策對信息化有扶持和要求
2) 增長率可觀,當前中國有42.6w人使用過低代碼平臺產品,164萬人使用開源低代碼平臺或工具, 大量非開發者使用低代碼平臺,佔比25%。預計到2025年,超過70%的新增應用會使用低代碼平臺創建。
低代碼平臺按照價值,有很多分類,最常見的有研發效率類、信息化搭建類。
1)研發效率類:幫助有研發能力的工程師提高效率: 這種平臺比較難做,受眾是研發,難點在於需要研發工程師放棄已經習慣的研發方式、放棄代碼研發的靈活性,也降低研發工程師的學習和成長速度。研發效率低代碼平臺一般針對形式固定的交互開發會有較大價值,如簡單的活動和中後臺頁面。
2)信息化轉型類:幫助沒有研發能力的it人員做企業信息化轉型,目前大部分產品化做得好的低代碼平臺都屬於這個類。企業信息化的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系統,信息系統相似度高,容易抽象成可複製的組件,各公司根據自己的業務流程設計自己的信息化系統,由於內部系統,對交互和視覺要求較低,使用低代碼平臺對比企業saas定製化研發,在研發費用、研發周期、業務靈活度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優勢。但信息化低代碼平臺已經日漸成熟,競爭激烈
前文所述,低代碼平臺行業趨勢非常好,信息化類低代碼平臺競爭日漸激烈,但物聯網領域卻還是一片新藍海,原因在於5點
業界對低代碼平臺接受度非常高:scada系統(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通過下位機採集數據(泛製造業、農業、紡織...),上位機做數據呈現和人機互動,已成為業界標配,人機互動應用都是通過wincc和組態王等業界軟體搭建。使用者以OT(設備運維操作)工程師為主
面臨行業升級:傳統的scada系統所有數據都在邊緣,但隨著iot概念的普及,非常多的工廠和企業接受設備上雲的概念,設備生產廠商,hmi廠商,行業應用廠商都在推動設備上雲後的應用去代替傳統scada系統,打破傳統scada軟體廠商的佔有率
物聯網應用產能不足:物聯網從設備到應用鏈路非常長,行業壁壘深,加上領域saas廠商不多,oem廠和設備廠商本身不得不自己動手,整體應用研發產能不夠
物聯網應用變動頻繁,需要經常修改:工廠的嵌入式工程師,設備OT工廠師懂業務,但不懂技術,而生產流程、設備狀態經常需要調整,需要靈活的應用修改迭代的能力
應用有較高的相似的、內部應用較多:應用相似的高,都是設備狀態、設備數據的呈現,簡單是設備控制組成的應用,並且內部應用較多,非常適合低代碼場景
綜上所述,阿里雲IoT Studio的切入方向物聯網領域的低代碼領域,提供無代碼的應用搭建能力 + 低代碼的服務編碼能力,完成物聯網應用研發,主要切入設備運維、故障預警、生產優化等場景,幫助傳統企業也能藉助物聯網技術得到紅利,在業界我們常常稱這種物聯網設備接入與搭建系統為雲組態。
阿里雲物聯網應用開發工具IoT Studio用戶數突破10萬 低代碼開發獲追捧
1)中央空調設備運維
業務價值:辦公樓宇中有大量的中央空調,設備運維視角,OT管理員關注的是整套體系是否能正常運行,若出現故障,根據系統能快速進行初步定位,並安排維修和維修過程的跟進。
目標用戶:設備生產廠商、運維託管公司、數據採集廠商
2)汙水處理
業務價值:汙水處理過程對設備狀況,工作流程,處理工藝的監控,提高自來水質量。特別是在農村場景,由於居民點分散,服務點稀疏,汙水收集量不穩定,汙染指數變動大。
3)冷熱源循環泵設備運維
4)溫室監控
5)暖通設備運維
這些組態場景都有一些共同點
場景簡單:場景中的設備類型可以被枚舉,場景複雜度低,系統定製化要求低,一般tob業務系統為主
客戶從業人員構成:物聯網領域面向的都是傳統泛製造企業,這類企業只有設備工程師,沒有應用研發能力
業務知識門檻高:懂業務的不懂技術,技術找外包研發公司, 解釋業務成本也很高,並且設備和流程經常發生變化導致,每次變化都需要重新對接
IoT Studio從產品到技術,都是為了解決這個物聯網組態場景而設計的。
IoT Studio技術是為了業務服務的,首先是要完成物聯網常用應用開發的閉環,主要場景如下:
設備應用場景閉環:
1)設備接入 ----> 2)應用編輯 ----> 3)應用發布
設備應用場景閉環+接入業務數據服務:
1)設備接入 ----> 2)服務編輯 ----> 3)應用編輯 ----> 4)應用發布
基於常見的能力閉環架構設計:
設備接入和數據服務:組態場景中設備數據上雲是起點,不同設備有不同的通訊方式、數據協議,最終上雲後形成設備物模型數據,加上業務系統數據,形成物聯網應用的最底層
應用搭建:基於設備模型數據綁定到可視化組件 + 可視化模板,免開發生成應用,應用可以變成解決方案被複製共享,有應用的帳號體系和運營後臺,可以被集成到任何業務系統中。
邏輯編排:實際場景中,應用和數據常常會需要額外的邏輯處理,邏輯服務提供服務節點和自定義代碼的節點,對應用受眾場景也有大幅提升
數據接入
應用搭建
邏輯編排
1)可視化能力-建設2.5D和3D可視化能力和搭建體系
2)專業化模板建設
專業模板與物聯網業界懂業務的廠商合作,例如汙水處理,處理有幾個過程,每個環節關係的數據是什麼,都有哪些關鍵設備等,我們找專業的公司開發,studio技術團隊開發組件產線和組件基礎能力,把行業組件和模板接入。一方組件3個月完成15套,為了提高組件效率,我們也嘗試使用d2c的能力,通過設計圖快速轉為解決方案模板
3)移動能力 、釘釘和微信小程序被集成
目前已支持移動組態,小程序集成也會在近期上線
4)深入行業合作夥伴,了解他們最需要的,開放能力,這裡包括iot studio雲組態被集成,iot studio組件/解決方案接入和生態建設等
5)物聯網管網
此篇文章是一系列技術文章的開篇,後續會陸續分享下面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IoT studio安全沙箱方案:
IoT studio雲組態統一數據源模型:
IoT studio搭建協議設計與集團打通方案:
IoT Studio的組件工作原理和建設思考:
IoT Studio服務編排的實現:
IoT Studio標杆場景設備觸發的工作原理:
IoT Studio 多端適配搭建方案
IoT Studio 支持實例化技術架構演進:
IoT Studio 服務端監控與告警
IoT Studio 編輯態與運行態剖析
希望 IoT Studio能幫助物聯網開發者,物聯網OT工程師,OEM廠商能快速且等成本的建設物聯網應用,能為產業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謝謝大家,也歡迎大家多多交流,關於組態和低代碼相關的技術問題。xuanyan.lyw@alibaba-inc.com
關注「Alibaba F2E」微信公眾號(左)微信視頻號(右)
把握阿里巴巴前端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