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疫情對國人消費習慣造成深遠影響 帶來了哪些投資機遇?

2021-02-15 猛獸財經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養成一個習慣,只需要28天。

突如其來的這場疫情,已經讓不少國人度過了一個月的「閉戶生活」。儘管旅遊、餐飲、交運等偏服務型的消費受到了極大衝擊,但以網路遊戲、到家服務、網購為代表的傳統「在線經濟」因此重回增長軌道,而以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短視頻、直播為代表的新型「宅經濟」更是迅速爆發。國泰君安消費大組九大行業近期共同推出報告《疫情重塑消費習慣》並指出,隨著一批消費場景「被迫」轉移至線上,且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人們諸多的新型消費習慣將在無形中得到培養,從而為消費行業帶來預期之外的機遇。每一次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結束後,消費者對健康消費的理念都會迎來一次升級。比如「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刺激了豆漿機市場的出現,而「高猛鋼事件」則引發了電水壺的「換新潮」。此次的疫情爆發,無形中也在演變成一場史無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1、健康產品:減少疾病、滿足營養需求的商品將更受青睞。具備消毒免疫屬性的醫療用品(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可囤積食品(休閒零食、速凍食品等)、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健康食品(乳製品、保健品等)等,將會獲得消費者更多的長期關注。京東春節數據顯示,牛奶/飲用水/堅果炒貨成交額分別同比增長300%/200%/100%,水餃、麵點等速凍食品同比增長超過7倍,線上消費佔比高的休閒食品/保健品企業受到的利好程度可能更高。2018年,以非洲豬瘟為契機,國內生豬冷鮮消費市場已經開啟。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9月出臺《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表態要實現「運豬」向「運肉」轉變,推行豬肉產品冷鏈調運,將消費者豬肉消費從熱鮮肉向冷鮮肉轉變。而在禽肉方面,伴隨著此次疫情的爆發,各地區紛紛關閉活禽交易市場,乾淨、衛生的冷鮮市場也有望成為未來禽肉的主要消費方式。空氣淨化器、除菌洗碗機、除菌洗衣機、洗手機、消毒櫃、淨水器、蒸汽拖把等與健康生活相關的小家電產品在疫情期間迎來銷售的黃金增長期。此外,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進一步提升,家電的高端化需求也會日益凸顯。比如消費者對空調的選購將更關注新鮮空氣的獲取,具有淨化PM2.5、除菌、除塵、加溼、提高含氧量等功能的健康空調產品的熱度將提高,同時新風系統將迎來機遇。在洗衣機市場,消費者對健康洗滌將更為關注,健康概念下,傳統高溫除菌產品、其他多種除菌方式產品、分類洗產品、迷你洗衣機產品都將獲得發展機遇。而在購買冰箱時,消費者對內部存儲環境大小的重視程度也將再上一個臺階。不受場地限制的健身器材成為了疫情期間人們的熱門選擇。京東消費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京東平臺拉力器成交額同比增長109%,跳繩成交額同比增長56%,划船機成交額同比增長134%。2月上旬,京東自營的瑜伽墊成交額同比增長近6倍。疫情下,「非接觸式消費」概念悄然走紅,無人零售、無人餐廳、無人機配送等消費模式有望找到新的市場空間,而在這其中,餐飲作為非常傳統的服務型行業,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智慧餐廳指運用大數據及物聯網等技術,根據餐廳具體運營及基建情況,打造全面的智能管理系統。主要涉及的系統有自助點餐系統、服務呼叫系統、後廚互動系統、前臺收銀系統、預定排號系統、信息管理系統。智慧餐廳改造最終的目標是實現餐廳升級改進、增添時尚感與現代感、降低人工及運營成本、降能增效。同時,此類餐飲最大程度減少與服務員的接觸,符合疫情爆發後消費者「社交恐懼」的心理,有利於餐廳保持高效率和衛生。 2018年10月,耗資1.5個億、從設計到籌備耗時3年的海底撈首家智慧餐廳於北京中駿世界城開業,自助研發的IKMS系統支撐整個門店智能化運作。海底撈智能餐廳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等位區、就餐區、後廚區,人員配備比同等規模海底撈餐廳減少了20%,極大地減少了餐飲行業人力成本,提升了顧客體驗。2、非接觸式外賣:疫情重新定義非接觸式餐飲配送模式。美團外賣、叮咚買菜、盒馬生鮮等在疫情期間積極推廣非接觸式配送服務,目前已在上百個城市落地並迅速向全國推廣。此外, 麥當勞、百勝、星巴克等快餐巨頭正在加強「非接觸式」取送服務,以保證員工和顧客的安全。顧客可以通過手機下單,員工將食物密封在袋子裡,將其放在一個專門地點,並通知顧客前來取餐。SARS直接或間接的加速了中國的產品線上化——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而此次疫情則有望帶來服務線上化——「雲生活」模式的深入人心。1、在線娛樂:電視、長視頻、短視頻、手遊各領風騷居家隔離環境使得公眾線上娛樂消費需求增強,長視頻平臺作為線上娛樂的主要形式之一顯著獲益,主要長視頻APP的用戶數、用戶活躍度及使用時長均有明顯增加。這一影響甚至外溢到了傳統的電視領域。疫情期間,電視觸達率也有明顯回升,收視率和人均日收視時長均有提升,大屏價值凸顯。不過,更受益的當然是更符合當下消費習慣的短視頻領域。春節的互動需求以及大量的碎片時間使短視頻網站的流量明顯增加,受益於《囧媽》免費播映等宣傳效果,抖音、西瓜視頻等APP  DAU峰值提升明顯,成為最大受益者。數據來源:七麥數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此外,手遊也成為疫情期間線下娛樂活動的重要替代品。春節期間,《王者榮耀》的DAU峰值在1.2-1.5億之間,除夕當天流水更是超20億。而相對休閒的棋牌類遊戲,春節前後排名和下載量增幅都十分亮眼。在線教育有兩大突出優勢:1、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升了學習效率;2、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平等分配,使教育資源共享化,降低了學習的門檻,可以很好的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受疫情影響,多省市延期開學,並推動學校師生積極開展在線教育工作,學生和家長對在線教育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顯著增強,滲透率和轉化率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舉例來說,學而思網校在保持課程時間、課程教師、課程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從線下小班均轉化為線上小班,以「線上互動直播模式」進行授課。整體線上大班迅速應對,開通全國免費直播,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0點進行。並且宣布疫情結束前,全國所有教培機構都可以免費試用直播雲的線上教學系統。新東方在線為全國中小學用戶免費提供100萬份春季班直播課程,兩天累計報名人數就達到80萬人,並與2月7日起正式開課。1月22日至2月16日期間,通過騰訊課堂線上上課的總時長超過3800萬小時。我們預計,主要地區的在線教育普及率有望從目前的不足20%快速提升至接近100%,並繼續向三四線城市加速下沉。疫情蔓延使在線醫療行業迎來大發展,遠程診療、網際網路診療受到消費者真正意義上的重視,目前3%的滲透率提升空間巨大。因為新冠病毒的強傳染性,很多慢性病患者不敢去醫院,怕被傳染,而醫院因為缺乏防護服等耗材,很多直接關閉了門診。在這種狀態下,慢病患者怎麼複診開藥成了問題,所以我們看到衛健委四天內兩次發文鼓勵在線醫療,本次疫情客觀上極大地推升了在線醫療的需求。根據2月21日動脈網組織的在線醫療交流活動披露的數據,春雨醫生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在線問診數據每天都是呈現幾何倍數增加;做醫院網際網路化業務的卓健,春節期間花了一個多月給全國五百多家醫院上了發熱門診在線服務系統,其他的心理門診,普通門診系統加起來有三百多家醫院的量,全程的網際網路醫院上了二三十家系統。   正常情況下,老百姓是生病了才會去醫院,所以在線醫療很難像遊戲、外賣等網際網路應用那麼高頻。低頻問題解決有一些探索,第一個是從低頻需求裡面尋找高頻,比如春雨探索的母嬰、兒童,這些是階段性高頻;第二個是聚合低頻成為高頻,醫院裡面一半以上的門診是去開藥,這些可以用網際網路的方式解決,聚合起來以後量就大了。我們認為,疫情過後,大部分的醫療需求仍然會回歸線下,留存率需要持續跟蹤,但是疫情帶來的用戶認知的提升不可逆轉,在線醫療行業的景氣度因此提升是客觀事實,仍會有一部分消費者繼續使用在線醫療服務。  目前家電、服裝等標品的電商滲透率較高,而生鮮、零食等非標品的線上滲透率仍較低。我們認為,從標品到非標品,疫情將加速電商滲透率持續提升。截至2020年2月6日,京東到家日活突破100萬,盒馬、叮咚買菜突破40萬,且每日新增用戶還在不斷增加。數據來源:Mob研究院,億邦動力網,財經塗鴉,國泰君安證券研究考慮到國內人口基數大,生鮮電商市場可滲透空間充足,未來有望持續維持高增長。6、在線辦公:疫情中近兩億人遠程辦公,使用習慣初步培養。2003年非典爆發,政府部門和各部委要求在家辦公不得出差,成為上一代傳統視頻會議行業爆發的轉折點。以音視頻會議系統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寶利通為例,2003年大中華區收入增長70%+,所有渠道賣斷貨、供不應求。我們認為,此次新型肺炎疫情相比03年非典影響範圍更大,對中國企業和員工未來的辦公方式造成深遠影響,持續催化和加速整個遠程辦公市場。根據調研顯示,疫情期間,有81%的公司全員在家辦公,18.9%的公司指定某些部門和分支機構實施在家辦公策略。全國員工遠程辦公中有37.3%的人仍在異地未歸,另有62.8%的員工返回工作城市並依照當地政令居家辦公。而超過28天的遠程辦公期將幫助員工乃至公司培養遠程辦公產品的使用習慣,使遠程辦公不再僅為解疫情之難,而成為未來真正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正常工作形式。未來遠程辦公無疑會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只要服務跟得上、用戶體驗好,視頻會議、語音通話、文件共享等在線辦公方式會被市場更廣泛接受。過去很難在網上售賣的商品如房地產、汽車,因為疫情影響居民外出,消費場景「被迫」線上化,反倒推動了消費者教育和接受程度提升。以房地產為例,受疫情影響,房地產開發項目停工、建築工人復工遇阻、售樓處銷售業務叫停等,線上看房、VR看房成為各大房地產企業特殊時期的選擇。恆大集團於2月13日率先全面實施網上銷售,引入包括「24小時在線看房」、「720°VR實景展示」等模式,目前線上銷售可完成在線交材料、在線驗資、在線選房、在線交易等購房流程。短短三天時間,消費者認購恆大房屋4.75萬套,相當於房屋的總價值約580億元,全國600多個樓盤均有認購,其中最高的一個樓盤認購870套。與之類似,各大車企也紛紛布局直播或其它線上舉措,如VR看車、在線訂購、試駕上門體驗等,吸引消費者購車,直播間部分車型價格低於官方指導價,給出較大優惠力度。在這場疫情戰爭尚未結束的此時,悲觀者看到的是消費行業在持續的受到衝擊,而樂觀者看到的是中長期消費習慣變遷帶來的各種機會。回顧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後身處變革臨界點的中國零售業順勢開啟了電商時代,淘寶京東迅速崛起。而此次疫情影響更加深遠,也必定會為消費行業帶來更多新的機遇。

猛獸財經(www.mengshoucaijing.com)致力於讓每一個不甘心的青年人學會美股投資,體驗在世界上最成熟最合規的市場裡做世界頭號公司股東的樂趣和刺激。讓每一個青年人有尊嚴、平等通過美股投資獲得自由。

另外在美股投資這件事上,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我們像猛獸一樣關注著全球美股、A 股、港股等股票市場並且為投資人提供專業的財經資訊、金融圈社交、知識問答、線上線下活動等服務。

猛獸財經目前已建立「港美股投資者交流群」。關注猛獸財經公眾號即可「入群」與來自中國及全球各地的港美股投資者一起交流和參加線下活動。(添加小編時請備註入群)。

相關焦點

  • 消費習慣分析(14份)
    消費習慣分析(14份)├1   dentsu-智慧互聯,重塑生活品質:數字消費習慣和無處不在的技術正如何推動亞太地區智慧城市發展
  • 「宅經濟」爆發式增長,還會有哪些投資新風口
    買菜靠網購,吃飯靠外賣,教育靠網課,開會靠視頻……疫情以來的「宅生活」帶火了「宅經濟」,一批新業態迎來爆發式增長,相關企業利潤大漲。「宅經濟」到底是一場意外崛起,還是未來趨勢?還會有哪些投資新「風口」?7月,位於湖南瀏陽的鹽津鋪子智能烘焙生產線,幾乎看不到操作人員。陣陣飄香中,成千上萬個小麵包在傳送帶上「行走」,然後被裝箱發往全國各地。
  • 武漢疫情,讓大健康產業的創業機遇真的來了!
    可以說武漢疫情給國人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健康教育課,由此一個隱藏著的「暴利」行業也浮出水面,那就是大健康產業。 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從而提出的一種全局的理念,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1.馬雲預測,下一個可以超越他的人必須在大健康產業!
  • 新媒體消費平臺對公眾消費與生活的影響
    摘 要:近年來,構築在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興網絡消費平臺迅速發展,成為公眾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消費心理、生活習慣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以淘寶網、iTunes store為例,主要論述了網絡購物的發展特點、對公眾生活的影響,及其發展的前景。
  • 中國利郎(1234.HK): 男女裝消費不同帶來投資機會的差異
    二、男女裝消費差異帶來投資機會的不同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男士和女士的消費習慣,會發現其購物習慣完全不同。對於男士而言,百分之九十是一聽見逛街就渾身冷汗星人。相比之下,女人簡直是為了逛街而生的動物。來源:網絡這兩種不同的消費習慣,也就造成了男裝行業和女裝行業的區別:【區別一 】男性「怕麻煩」,女性「愛比價」,造成女裝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 新消費時代,女性創業迎來新機遇
    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了傳統消費,也催生了新的消費模式的興起,國人消費升級的需求和熱情從線下「燃燒」到了線上。同時,依託國家「雙循環」的新發展戰略,許多小眾國際品牌通過跨境電商進入中國,許多國內新消費品牌也順勢崛起。 元氣森林、完美日記、三頓半、自嗨鍋等品牌爆發,新消費品牌張力大開,迎來了風起雲湧的黃金時代。
  • 10億+,開啟哪些新機遇?
    全球最龐大數字社會又將帶來哪些機遇?今年上半年,我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領域持續強化基礎建設,加快核心技術研發,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應對國內外網際網路基礎資源領域風險挑戰,取得了新進展。參觀者在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體驗工業數字孿生技術。
  • 展望2021,全球半導體產業機遇如何?
    倍捷連接器亞洲區總經理徐夢嵐2020年的疫情對全球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非常深遠。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國本土的業務逐漸恢復正常,但面向出口的業務仍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加強基礎設施投入(新基建)和促進國內消費(內循環)就是務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新基建的核心理念是科技創新,包括5G網絡和5G手機、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應用、物聯網及智能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應用,都將帶來巨大的商業機遇。
  • 【鳥類大觀】疫情所帶來的全球大封鎖,對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造成哪些影響?
    但對科學家來說,這些報導卻帶來了一個謎團——有時會出現一些超現實的景象,比如美洲獅在智利聖地牙哥的街頭漫步,野豬在以色列海法的步行街道上小跑,以及孟買水道上成群的小紅鸛。野生動物真的在顯著地改變它們的行為嗎?也許是偶然現象?亦或是宅在家裡無法外出的人類過於敏感了?
  • 2021年度行業大事件:這可能是未來港美股的投資方向
    新老交替之際,發生了許多影響行業、影響市場的重大事件。許多事件貫穿全年,許多事件又曇花一現。但相同且可以確定的是,它們的影響力將持續下去,成為明年、乃至更遠時間的「風向標」。接下來就由發仔跟大家一起來看看,與眾不同的2021都發生了哪些影響深遠的行業大事件,這些大事又將為今後的投資指出哪些方向呢?
  • 智慧型手機受傷,平板電腦意外翻紅,疫情對電子產業鏈影響幾何?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章鷹)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中國各地持續,雖然目前疫情得到了極大的控制,然而對中國經濟特別是蓬勃發展的電子產業鏈的影響是深遠的
  • 1號風向 | 《Mojito》刷屏,疫情如何創新音樂消費?
    新冠疫情讓我們日常生活的結構和娛樂消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消費者更傾向於視覺形式的娛樂,如流媒體視頻、遊戲、社交媒體和直播,而音頻消費則出現波動。疫情迫使音樂產業變得更有創意,這使得藝術家們必須將新形式的媒體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以此來保持和增加參與其中的聽眾。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正是該行業需要保持和提升消費者關注的東西。
  • 疫情當前,包裝行業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中小企業來說,絕對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 疫情後會出現哪些轉機
    在311地震發生時,韓國Naver公司的創辦人李海珍正在東京,跟日本團隊開會。因地震當時完全無法通話,交通中斷,每個人都要步行6-8個小時才能回家,但大家都想聯絡上家人互報平安,當時只有電腦上的MSN是可以聯繫的。
  • 洞見講堂 | 新冠疫情、全球供應鏈、民粹主義與新輪產業大洗牌
    李東生稱,這一次疫情喚醒了民粹主義對國家邊界的概念。這場疫情,使得各個國家的保護主義,這種邊界的意識,整個社會生態、經濟生態,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區域,更加趨於封閉管制趨勢,會對全球經濟未來的增長造成很深遠的影響。 李東生認為,當前對於中國企業最大的挑戰和機遇,就是要完善一個全球的產業鏈布局。
  • 劉志雄:後疫情時代的產業機遇,萬物互聯從製造到智造
    在第七屆全球深商大會「創新驅動 未來已來」論壇中,三諾集團董事長兼CEO劉志雄發表演講,他認為,後疫情時代,從產業、行業到產品業態,未來將從工業化走向智能化,從交互方式、視覺、觸覺走向聲覺,從10億臺產品走向萬物互聯,帶來前所未有的製造機遇,出現中國第二級增長。
  • 迎來後疫情時代,哪些產業會迎來爆發
    後疫情時代就是新冠疫情後期,社會、文化、經濟、人們的消費習慣等受到疫情影響而產生的巨大變遷的時代
  • 江世民: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2019年10月24日,由中國新一代IT產業推進聯盟指導,CIO時代學院主辦,CIO時代APP承辦、找IT眾創平臺支持的以"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 5小時進帳200多萬 , 疫情催熱的「宅經濟」帶火了哪些行業?!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2020開年節奏,也改變了整個消費市場的消費模式。 其實「宅經濟」早就出現了,只是不同時期的發展重點不一樣,所帶來的效應也不同。「宅經濟」同樣需要特定的環境,才能發揮真正的經濟效益,進而引發「宅經濟」企業創新潮。 「考慮到疫情影響,大年三十到今天,我們一家都沒出過門,吃的用的全部通過平臺下單。」
  • 專訪徐林:碳中和按時交卷雖難,也催生產業新機遇
    《財經》: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一減排目標的提出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和變革?這一目標的實現難度有多大?目前,人均能源消費為每年3.2噸標準煤,與美國人均11噸標準煤、俄羅斯13噸標準煤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只相當於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國的人均消費水平的一半多一點。 未來,隨著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國人的消費行為會進一步向發達國家趨同,最終也會體現在人均能源消費水平的趨同。即便是向日本和德國趨同,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還將提高約1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