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元龍教授主持會議
劉國棟副主任委員代表專委會發言,大會主席李世鵬院長致辭,對各位參會人士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期望能將視覺檢測相關的前沿研究、應用研究和行業生產及應用結合起來,促進3C半導體檢測、醫療器械和包裝印刷等行業的視覺檢測應用快速發展。李世鵬院士致辭
大會特邀學術報告24個,研究生報告8個,圍繞視覺檢測產學研用融通共進展開討論。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世鵬教授的報告題為「萬物互聯 集智過人」,李世鵬教授分享了對智能物聯網(IoIT)帶來的新的研究方向和行業趨勢的一些想法。報告回顧了IoT到AIoT的發展歷程,並介紹IoIT。李世鵬教授的報告提出了很多開放性問題供大家思考。
李世鵬院士作報告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金欣教授的報告「單傳感全光相機成像理論、系統及其關鍵技術」,基於其團隊前期的研究成果,講解了單傳感全光相機成像理論、系統及其關鍵技術,展現其在工業檢測、醫療成像領域的應用前景。深圳大學劉曉利教授的報告「結構光相位輔助光場三維成像與測量」, 針對「被動的光場三維成像通常精度受限,且成像質量受環境光照和紋理特徵影響較大」問題,研究基於條紋結構光照明的主動光場三維成像技術,探索條紋結構光與光場成像的結合點,並提出一系列結合成像、標定測量的方法。
華南理工大學黃茜教授的報告「工業X射線圖像處理應用技術」,結合 X 射線工業檢測行業的應用系統技術,主要介紹兩種針對 X 射線圖像處理的研究成果,一種是基於圖像處理的 X 射線缺陷圖像自動生成技術和方法,二是在線自動調窗算法。
深圳市納研科技有限公司葛仁彥總經理的報告「3C玻璃類表面檢測的機遇與挑戰」,結合實際案例對 3C 行業涉及到的玻璃表面缺陷的檢測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與大家共同探討。
中國大恆(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區智能產品銷售負責人韓佳楠的報告「智能相機在智能製造中的應用」,基於智能製造,介紹了智能相機結構緊湊、成本低、功耗低和性價比高等優勢。
Basler亞洲產品市場經理王學瑞經理的報告「Basler 基於深度學習視覺解決方案助力工業智造」, 介紹了在中國製造 2025 和工業 4.0 的指引下,計算機視覺展現出了蓬勃發展的趨勢,在軟硬體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從而助力智慧工廠的升級。同時介紹了Basler的基於 FPGA 的深度學習視覺解決方案。
北京微視新紀元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兼常務副總經理譚凱的報告「一體式 5G 工業相機+MEC 工業相機——智慧工廠升級方案」,介紹了一體式 5G 工業相機+MEC 工業相機——智慧工廠升級方案及該方案配置簡支持異地遠程部署和運維等優勢。
康耐視(中國)有限公司戰略客戶經理餘盛輝經理的報告「提升製造「軟」實力,COGNEX 助力製造升級」,介紹了康耐視(COGNEX)近40年來在工業機器視覺領域的長期積累,近年來積極開展行業前沿的底層算法、AI 技術、硬體平臺的全面整合,正在為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專業可靠的支持。
大連理工大學劉巍教授的報告「大型航空構件製造中的數位化測量技術及發展趨勢」,針對航空航天智能製造過程,以數位化測量為基礎,聚焦跨尺度原位高精測量、多源信息在線狀態感知與智能化測量系統,分享智能製造前沿科技,並針對測量需求極端化的新型測量方法與技術提出若干思考。
電子科技大學彭傑剛教授的報告「水下主動電場探測技術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對水下主動定位原理的物理內部機理、物理數學模型、應用方法、傳感器優化、定位算法等進行了闡述和介紹。並介紹了我們在仿生水下主動電場導航方面的研究進展。並對該方法的進一步運用進行了展望。
廈門大學包立君副教授的「人工智慧圖像處理在醫學影像與光學成像中的應用」,對具有視覺特性的醫療器械進行分類概述並介紹了基於最優化的圖像處理與分析算法和基於深度學習的卷積神經網絡的設計與開發。
深圳大學王興政副教授的報告「光場成像技術現狀及其應用」, 基於其團隊前期的研究成果,匯報多視光場成像理論與系統、光場成像在無人機檢測以及醫學視網膜成像方面的應用進展。 西安知象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翔的報告「3D深度相機技術進展及其應用」,立足 3D 成像與人工智慧技術,解析深度相機的幾類典型技術原理及其產業鏈概況,並剖析深度相機技術的發展趨勢與應用前景。愛特蒙特光學(深圳)有限公司客戶經理蔡斌彧經理的報告「加固型成像鏡頭介紹」, 針對通用場景下目標狀態的多樣性,介紹了團隊設計的深度耦合網絡的原理與應用場景。
東聲(蘇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吳一全教授的報告「基於圖像處理/深度學習的機器視覺缺陷檢測技術」,首先給出了缺陷與缺陷檢測的定義,然後論述了基於圖像處理的缺陷視覺檢測技術,隨後闡明了基於深度學習的缺陷視覺檢測方法,最後展示了東聲公司機器視覺缺陷檢測的成功應用案例。
杭州匯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周柔剛博士的報告「5G 及熱成像技術賦能機器視覺」,通過傳統機器視覺與搭載 5G 網絡的機器視覺進行比對,更為清晰的展現 5G+機器視覺的優勢。闡明了 5G 與機器視覺相結合將會對機器視覺行業未來的發展模式可能出現的改變,和目前 5G 與機器視覺之間的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展示了匯萃視覺的工業級熱成像相機及視覺軟體,及該款紅外相機目前適用的多個行業領域。中山大學賴劍煌教授的報告「柔性視覺檢測技術在包裝印刷行業的應用」,以包裝印刷行業為切入點,深度結合行業需求與 AI 技術特徵,剖析工業視覺檢測場景下深度學習的優勢、問題以及應對的思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魏振忠教授的報告「艦載機著艦位姿動態視覺測量技術」,從背景意義、關鍵技術和技術案例三方面說明了位姿參數的高精度動態實時測量技術對於保證艦載機安全著艦的重要性。合肥工業大學王永紅教授的報告「基於散斑光測的全場變形與缺陷檢測」,介紹全場散斑光測技術在變形/應變和缺陷測量中的應用,以及報告人所在實驗室相關研究工作進展。
廣東奧普特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顧問張騰飛的報告「缺陷檢測的硬體方案與發展趨勢」,首先展示了不同行業的缺陷檢測項目的技術需求與技術歸納,然後從物體表面、採集方案、照明方式三個大方向,展示了高反平面、曲面、環 360°檢測、光度立體法、明暗場線陣高速檢測等一系列的缺陷檢測硬體方案,最後以缺陷檢測方案的發展趨勢與OPT簡介為結尾。
LUCID VISION LABS INC葉衝的報告「新一代 TOF 3D 和 10G 高速 POE 相機在工業中的應用」,介紹了TOF 3D 傳感技術及高速 POE 相機在工業中的應用。
深圳市創科自動化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視覺產品經理嘉敏的報告「CKVsion:助力 3D 塗膠檢測」,介紹了其公司開發的專用的 3D 塗膠檢測工具,可以準確提取膠路,靈活過濾幹擾和異物。為產品塗膠質量提供了基礎保證。
東莞市三姆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課主管鄭曉澤的報告「多維度檢測技術助力外觀檢測標準化進程」,介紹了其團隊在多個項目實際中總結優化了傳統方式,通過多維度檢測技術(通用光路設計、通用結構設計、標準的機構方式),大大壓縮外觀缺陷檢測項目的周期。產學研用圓桌交流論壇在特邀學術報告後進行。主題包括「變局中的機器視覺產業發展」、「3C 手機視覺檢測產學研用論壇/醫療器械視覺檢測」和「包裝印刷視覺檢測」。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界的專家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專家們總結了機器視覺的發展歷程,談到了機器視覺在醫療器械和包裝印刷等行業的應用及未來的發展。同時和在場觀眾進行交流,回答了觀眾所提出的問題。
在碩士研究生報告環節,8名優秀碩士生分別作了精彩的報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羅啟峰同學作了題為「語義分割研究進展綜述」的報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周俊孚同學作了題為「基於 GMS 區域先驗的真實/合成圖像 SIFT 特徵點匹配方法」的報告;南京理工大學張鵬輝同學作了題為「基於逆問題的航天密封圈表面缺陷檢測方法」的報告;南京理工大學田旭德同學作了題為「基於深度學習的航天密封圈表面缺陷檢測」的報告;天津科技大學吳陳陳同學作了題為「基於雙線陣 CCD 的青豆殘次品在線篩選系統」的報告;深圳大學陳澤林同學作了題為「一種基於條件對抗網絡的偏光片缺陷檢測方法」的報告;深圳大學黃廣俊同學作了題為「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快速及魯棒的偏光片外觀缺陷分類方法」的報告;深圳大學何銳遠同學,作了題為「一種基於局部區域效應的尺寸高精度測量方法」的報告。在場專家聽取報告並提問,對這8名碩士研究生的報告進行了排名,並由視覺檢測專委會秘書長屈玉福教授宣讀了獲獎結果。研究生論壇現場
10月13日下午,召開了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視覺檢測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工作會議包括主任委員致開幕辭、新申請委員介紹及投票表決、去年工作會議討論事宜及完成情況、2021年學術會議時間和地點確定等議程。
專委會工作會議
魏振忠主任委員先對與會的委員表示歡迎,對本次會議的承辦方深圳大學和慧眼自動化科技(廣州)有限公司表示感謝,對專委會過去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會議上,廈門大學包立君、至漢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白茹、廣東工業大學高健、南京理工大學何博俠、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楊、深圳大學劉曉利、北京郵電大學宋晴、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譚啟蒙、深圳大學王興政、京科技大學徐科、電子科技大學鄭亞莉、天津科技大學周聰玲等12位新委員簡要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之後,現任委員對12位新委員的加入進行了投票表決,經統計,12位委員均全票通過。 王興政副教授作自我介紹隨後,專委會秘書長屈玉福介紹了去年工作會議討論事宜及目前完成情況,各專委會委員對舉辦視覺檢測系列講習班、走進企業活動、建立行業標準和規範等內容進行了討論。經專委會委員討論決定:2021年CSIG第四屆視覺檢測技術學術交流會暨視覺檢測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將於2021年10月在廈門舉行,會議期間將組織視覺檢測研究生論壇,歡迎各位老師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來源:CSIG視覺檢測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