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茄子褲(茄子根部扎手部位)、何首烏(黑色的、熟的)
用法: :
取新鮮茄子褲7個(或曬乾的茄子褲14個),與六七片何首烏,一起放在鍋裡用水煮。
開鍋後,再煮20分鐘。
煮出的水,當天喝掉,一般喝三到五次。
連喝三到五天,脈粒腫、腺粒腫、疙瘩、癤子及各種無名腫痛,均能治癒。
甚至,淋巴結節炎、手及胳膊上起紅線,也能治好。
偏方治好了我兒子的腺粒腫
近日,湖濱教師花園的李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記者,我跟你反饋個偏方,你們那個腺粒腫的方子,可真好使,我兒子用過後,腺粒腫就消失了。」
李女士的兒子,剛剛19個月。
孩子13個月時,眼瞼裡面,起了個小包。
起初,李女士沒在意。可這個小包,越來越大,最後鼓了出來。
她把孩子,抱到了醫院。
大夫,給孩子做了個小手術。
小包拿掉了,孩子眼皮上,卻留了個小疤。
手術沒幾天,腺粒腫又來了。孩子的眼內,又起了一個。
這時,李女士不敢大意,連忙抱孩子,又去了醫院。
這次,包沒鼓出來,手術做完後,也沒留疤痕。
就這樣,手術一個,又起一個。
李女士的兒子,起了4個,做了4次小手術。
每次手術,都要打麻藥。
孩子這麼小,李女士特別擔心麻醉藥物,會影響孩子健康。
每次手術,看著小刀,在孩子眼皮子底下晃來晃去,李女士心都要碎了。
沒過多久,第5個腺粒腫,又冒出來了。
這次,她說啥不想讓孩子手術了。可不手術,能有啥辦法呢?
李女士家,訂了《百湖早報》。
看報紙時,她想到了《百湖小偏方》。問問記者,沒準能有偏方治療這病呢?
她給記者,打來電話。
記者一聽,這方子有啊,是一個姓孔的女士獻的。
這個方子,可治腺粒腫、疙瘩、癤子、針眼和無名腫痛。
隨後,記者把孔女士電話,告訴了李女士。聯繫上孔大姐後,李女士就用上了偏方。
材料弄成湯後,味道特別差,孩子不愛喝。
李女士把方子,進行了改裝。
她在湯中,放了蜂蜜。這樣喝起來,甜滋滋的,沒啥異味。
孩子把這個,當成了水喝,渴了就喝它,不喝別的飲料。
喝了幾天後,腺粒腫變小了。
喝了半個月後,這個小包,徹底消失了。
李女士心裡,又納悶又高興。
她沒想到,偏方這麼神奇,把孩子的病治好了。
李女士說,她很感謝《百湖早報》這個平臺,也感謝那些獻方人。
這些簡單、實用的方子,太讓人受益了。
她覺得,偏方治好孩子的病,她得感謝一下,同時也希望有這病的孩子,趕緊試一試,少去做手術。
因為,她曾在醫院看到過,有個孩子,起了13個腺粒腫,割了13刀。
李女士說,得這個病的孩子,一般都有便秘的毛病。
孩子的眼睛周圍,有幾千萬個腺體。
這些腺體,每天往外分泌東西,來保護眼球,而一旦堵住,就會形成腺粒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