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這場肆虐全球的瘟疫束手無策,病毒至今仍在各國傳播和蔓延。
而那些在這場浩劫中倖存下來的人們,依然在病痛中掙扎。
據報導,在疫情重災區的歐美國家,越來越多的「康復」病患出現了後遺症...
最近,義大利的很多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出現了身體不適的情況。這些患者在治癒後仍伴有咳嗽、易疲勞等後遺症狀,部分人回到工作崗位後,由於呼吸急促和肌肉酸痛,甚至連短距離的散步都無法進行!義大利足球巨星馬爾蒂尼表示,雖然自己已經從輕症感染中恢復,但卻留下了後遺症。「我今天試著去健身房進行一些訓練,但是才過了短短的10分鐘的時間,我就堅持不住了。」(圖片來源:AFP)
香港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曾對首批10名出院病人進行了跟蹤,結果發現有3名康復者肺部功能受損兩至三成。
後遺症主要表現為步速較快時會氣促,無法正常做運動,甚至不能做回以往的工作!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指出,肺部嚴重感染會發展為肺纖維化,一部分重症患者治癒後會出現肺纖維,影響日常生活,發展到晚期只能肺移植。而且目前對於肺纖維化,還沒有特效藥,病情是不可逆轉的。除了對肺部的損害之外,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新冠病毒也會給感染者的肝腎留下後遺症。
(圖片來源:Medrxiv)
(圖片來源:NHK)
而至於患者為什麼會喪失記憶,專家認為這是因為患者大腦內負責記憶的部分受損,從而導致喪失記憶等後遺症。
根據病理組織的觀察結果,許多感染者的大腦部分都發生了病理改變:
腦組織充血、水腫,部分神經元變性。
還有不少無症狀的感染者出現血栓進入腦血管的情況,最終引發中風。
(圖片來源:參考消息)
新冠病毒對患者心臟造成的損害也不容易忽視。
一位來自倫敦東部的48歲的患者透露,新冠肺炎給她留下了嚴重的心臟損傷:
「治癒後的九周裡我一直感覺很冷,後來醫生告訴我,我患上了充血性心肌病(心臟功能減弱、心腔擴大、心臟不能充分泵血),可能一輩子都這樣了,大部分人會慢慢好轉,但有些人可能要安裝起搏器,甚至需要心臟移植。」
卑詩大學醫藥學教授James Russell博士和其他幾名研究人員發現,以8000名新冠肺炎患者為樣本的調查中,過半的重症患者出現了心臟損傷,甚至引發死亡。
Russell博士說,進過ICU、尤其是被上過呼吸機的新冠患者,併發症會更加嚴重。他們將來很可能肺部、大腦、心臟、肌肉會出現問題。
「輔助呼吸是一把雙刃劍。」
前不久,「黑臉醫生」胡衛鋒,也在使用輔助呼吸設備後出現腦出血症狀。
他的主治醫生指出,「上ECMO是九死一生的事。」,而不幸的是他沒逃過此劫,剛剛宣告離世。,實在令人痛心!
有人可能會問,病人都治癒了,為什麼還會有後遺症?
其實從醫學的角度來講,評估一個疾病治癒後是否會產生後遺症,一般要在疾病痊癒後6個月以上才能開始。
因為人的身體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復性,很多時候疾病導致的身體器官受損,在危險因素消除後,身體能進行自我修復,進而恢復正常而不產生任何後遺症。
但是按照這個標準來評估新冠肺炎的話,時間上就不夠充分,畢竟從爆發至今還不到半年。
再加上人類對新冠病毒還在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中,意料之外的後遺症也在情理之中。
最後:
應對這種新型病毒,治癒並不等於大功告成,會不會遺留嚴重併發症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人類與病毒的這場較量,還遠遠沒有結束...
現在,還不是掉以輕心的時候!
「醫者佑三在民間吶喊了幾十年。
幾十年在民間救治疑難雜症病患無數,消炎、殺菌未曾用過一支抗生素、一粒化學藥物。
道在鄉野,道在民間。
我國首批三十位國醫大師全部來自民間,我們自家的民間醫學的瑰寶,何時能成為炎黃子孫——民族的驕傲
留下「天問」,去深省。」
「原始本無醫,傳宗億萬年」,這正是佑三先生在半個世紀前就發出的,喚醒世人對億萬年生命家園的信心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