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享】藍牙、Wi-Fi和ZigBee 物聯網三種常見無線通信技術對比

2021-02-24 司南物聯

在實現物聯網的短距無線通訊技術裡面,藍牙、Wi-Fi、zigbee 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三種短距無線通訊技術。本文將詳細介紹並分析這三種物聯網通訊技術的優缺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


藍牙(BlueTooth)是一種設備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技術,可實現固定設備、行動裝置和樓宇個人域網之間的短距離數據交換,藍牙可連接多個設備,克服了數據同步的難題。藍牙使用短波特高頻(UHF)無線電波,經由2.4至2.485GHz的ISM頻段來進行通信,通信距離從幾米到幾百米不等。

「低功耗藍牙」模式下實現了低功耗,覆蓋範圍增強,最大範圍可超過100米。

支持複雜網絡:針對一對一連接最優化,並支持星形拓撲的一對多連接等。

智能連接:增加設置設備間連接頻率的支持,Ipv6網絡支持。

較高安全性:使用AES-128 CCM加密算法進行數據包加密和認證。

藍牙模塊體積很小,便於集成。

可以建立臨時性的對等連接(Ad-hoc Connection):根據藍牙設備在網絡中的角色,可分為主設備(Master)與從設備(Slave)。

藍牙的各個版本不兼容,組網能力差;網絡節點少,不適合多點布控。


Wi-Fi是一種無線區域網通信技術,全稱Wireless-Fidelity,無線保真,IEEE組織的IEEE 802.11標準制定了乙太網的技術標準。Wi-Fi終端指使用高頻無線電信號發送和接收數據,使用乙太網通信協議,通信距離通常在幾十米。

Wi-Fi的優點是區域網部署無需使用電線,降低部署和擴充的成本。另外,根據Wi-Fi聯盟指定,「Wi-Fi認證」是向後兼容的,它指定一套全球統一標準:不同於行動電話,任何Wi-Fi標準設備將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正確運行。

Wi-Fi的缺點是通信距離有限,穩定性差,功耗較大,組網能力差,安全性也較差。

ZigBee是一種低速低功耗,短距,自組網的無線區域網通信技術,於2003年被正式提出,為了彌補藍牙通信協議的高複雜,功耗大,距離近,組網規模太小等缺陷。名稱取自於蜜蜂,蜜蜂(bee)是靠飛翔和「嗡嗡」(zig)地抖動翅膀的「舞蹈」來與同伴傳遞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依靠這樣的方式構成了群體中的通信網絡。 

ZigBee被標準化為IEEE 802.15.4,工作頻段有三個:868MHz-868.6MHz、902MHz-928MHz和2.4GHz-2.4835GHz,其中最後一個頻段世界範圍內通用,16個信道,並且該頻段為免付費、免申請的無線電頻段。三個頻段傳輸速率分別為20kbps,40kbps以及250kbps。

數據傳輸速率低,有效範圍小,抗幹擾性差,ZigBee協議沒有開源,以及和IP協議不的對接比較複雜等。

相關焦點

  • 藍牙、Wi-Fi和ZigBee類產品全球市場準入及通信技術優缺點對比
    在實現物聯網的短距無線通訊技術裡面,藍牙、Wi-Fi、zigbee 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三種短距無線通訊技術。Anbotek無線實驗室由多名資深無線通訊技術專家和工程師組成,針對這類產品有豐富的測試和認證經驗,覆蓋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市場準入服務。
  • Sub-GHz、Wi-Fi、藍牙和ZigBee,四種物聯網無線技術對比
    據來自GSM聯盟的數據,其中移動手持和個人計算機僅佔1/4,其餘的是採用非用戶交互方式與其他機器通信的自主互連裝置。當前我們的網際網路正在快速發展成為無線裝置互連的全球資訊網 - 物聯網(IoT)。為了更好的服務最終用戶,公共事業公司和市政局開始擴展智能計量系統,以解決實時數據不斷增長的問題。
  • 乾貨 物聯網通信技術—Wi-Fi
    在所有的無線連接方式中,Wi-Fi是最適合物聯網連接的技術,它可以作為物聯網的粘合劑,連接這些設備。基於物聯網無線通信協議的科普後,我們再來細看一下Wi-Fi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物聯網的核心是數以百萬計的設備,他們會向集中系統傳輸數據。在成功連接設備的過程中,連接性的角色至關重要,選擇範圍也很廣:如Wi-Fi、低功耗藍牙(BLE)、RFID、NFC等等。在所有的無線連接方式中,Wi-Fi是最適合物聯網連接的技術,它可以作為物聯網的粘合劑,連接這些設備。基於物聯網無線通信協議的科普後,我們再來細看一下Wi-Fi的一些工作原理和特性。
  • ZigBee通信技術全知道
    作為一種無線通信技術,ZigBee具有如下特點:低功耗由於ZigBee的傳輸速率低,發射功率僅為1mW,而且採用了休眠模式,功耗低,因此ZigBee設備非常省電。據估算,ZigBee設備僅靠兩節5號電池就可以維持長達6個月到2年左右的使用時間,這是其它無線設備望塵莫及的。
  • 未來只剩藍牙、WIFI、zigbee和5G?Wi-Fi之父預測對嗎?
    對於這個問題業界眾說紛紜,2017年10月18日,在深圳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被譽為Wi-Fi之父的Qorvo 無線連接業務總經理Cees Links進行了預測,他認為未來的無線通信標準將只剩下藍牙、WIFI、Zigbee和5G。
  • 直播公開課I 藍牙AOA定位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趨勢探討
    我們邀請了知名的藍牙位置服務商Quuppa公司中國區負責人盛衛東先生作為物聯傳媒在線課堂直播公開課嘉賓,為關注藍牙定位技術和應用的小夥伴進行直播公開課交流。從1998年藍牙技術正式推出的20多年裡,藍牙技術的應用從音頻傳輸、到智能穿戴等低功耗數據傳輸應用,到Mesh智能家居,工業等應用領域不斷前進。 到如今,藍牙正式進入精確定位市場領域。
  • 一文看懂ZigBee通信技術特點及其應用
    作為一種無線通信技術,ZigBee具有如下特點:低功耗由於ZigBee的傳輸速率低,發射功率僅為1mW,而且採用了休眠模式,功耗低,因此ZigBee設備非常省電。據估算,ZigBee設備僅靠兩節5號電池就可以維持長達6個月到2年左右的使用時間,這是其它無線設備望塵莫及的。
  • ZigBee/藍牙/紅外/Wi-Fi,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大PK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 三種無線區域網定位技術:Wi-Fi、藍牙和UWB
    一般情況下,我們根據技術原理和使用信號源的不同,可以將室內定位技術分為以下這些:未來,室內定位技術將席捲我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智慧工廠人員及貨物管理與調度、 生產安全管理、地下停車場尋車導航、智慧大樓人員/訪客定位管理、 會展位置導航等。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目前的行業應用中比較常見的、基於無線區域網的三種室內定位技術。
  • 再談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BLE/WIFI/Zigbee/NBIoT/Lora/Sigfox)之比較
    物聯網在經過多年由概念到實踐的蟄伏,起伏之後,現在已經呈燎原之勢,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起的太早的,有些已經在沙灘上了,再晚了的需要迎頭趕上了。
  • 【乾貨】zigbee技術的完美剖析
    對家庭自動化控制和工業遙控領域而言,藍牙技術顯得太複雜,功耗大,距離近,組網規模太小等,而工業自動化對無線數據通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種無線數據傳輸必需是高可靠的,並能抵抗工業現場的各種電磁幹擾。因此,經過人們長期努力,zigbee協議在2003年中通過後,於2004正式問世了。
  • 【技術】Z-Wave必死?看物聯網方案商解讀無線通信技術
    在近日於深圳舉行的無線通信技術峰會上,ZigBee聯盟中國成員組主席宿為民就ZigBee3.0的最新進展進行了介紹,而司南物聯CEO張力則從國內領先的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商的視角,道破了物聯網通信技術格局中的天機,其中的結論頗具參考價值。
  • 物聯網無線傳輸技術WIFI、藍牙、UWB、MTC、ZigBee、NFC等技術介紹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物與物之間的連接方式也在不斷發展和更新。 如果說,傳感器是物聯網的觸覺,那麼,無線傳輸就是物聯網的神經系統,將遍布物聯網的傳感器連接起來。在物聯網出現以前,網絡的接入需求主要體現在PC、移動終端對網際網路的接入需求。如今,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無線接入不僅僅體現在PC、移動終端對網絡的連接需求,還有工業生產環境下物與物之間的連接需求。
  • 物聯網架構和技術協議
    ,並詳細討論一些關鍵物聯網技術和無線協議。 物聯網生態系統包括一系列支持短程、本地和廣域網的不同協議,且所有這些協議都可以共存。每種技術在範圍、傳感和控制以及傳輸不同類型信息的能力方面都具有特定的特性(參見圖 1-2 和 1-3)。這些技術組合在一起可實現所有無線範圍和功能的無縫覆蓋。例如:藍牙非常適用於短程應用,而窄帶物聯網 (NB-IoT) 則非常適用於遠程應用。
  • Wifi/ZigBee/BT/Thread/Alljoyn取長補短,爭搶物聯網山頭 智慧產品圈
    物聯時代,無線連接成為基本要求。面對眾多新老無線技術以及各聯盟間的競爭、合作,如何實現不同設備、不同廠商、不同通信協議間的互聯互通,成為迎接物聯網時代到來時亟需解決的問題。從各種聯盟、科研機構到各大晶片廠商、設備廠商,都在努力推舉出一款即有利於自身發展,又能更廣泛被其他廠商所接受、支持的技術協議。
  • 物聯網架構場景技術分析
    嵌入式企鵝圈將新開闢專欄撰寫物聯網完整解決方案的相關技術,包括物聯網架構、雲服務、微信接口開發、智能設備開發等。鑑於本人研發的進展和需要時間進行原創總結,物聯網專欄更新會比較慢,近期嵌入式企鵝圈仍以嵌入式Linux技術開發經驗分享為主。 本文從場景和技術的角度去理解物聯網技術和方案的演進,純粹是個人觀點,可能與主流定義稍有偏差。 一、物聯網與物聯設備本人對物聯網的理解是物聯設備組成的網絡,因此物聯網需要兩個要素,一是設備能夠互聯,另一個是能夠組網。
  • 智能家居避不開的ZigBee
    作為一種無線通信技術,ZigBee具有如下特點:低功耗由於ZigBee的傳輸速率低,發射功率僅為1mW,而且採用了休眠模式,功耗低,因此ZigBee設備非常省電。低複雜性zigbee協議的大小一般在4-32KB,而藍牙和wi-fi一般都超過100KB。時延短:通信時延和從休眠狀態激活的時延都非常短,典型的搜索設備時延30ms,休眠激活的時延是15ms, 活動設備信道接入的時延為15ms。
  • 【犀思雲高管夜話】WiFi無線通信技術在企業物聯網中的應用
    儘管目前這些接入網際網路的智能設備產品更多是出現在大眾消費市場,主要包括健康類和智能家居類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但可以預見在企業市場接入網際網路的智能設備的數量會加速增長。 物聯網依賴於通信技術使底層的「物」與更高層的、在網際網路上的設備進行連接及信息交換。
  • 藍牙5.0標準帶來四大變化,BLE或領跑物聯網連接標準
    新標準將比藍牙4.2有全面的提升,無論是通信速度、通信距離還是通信容量都有大幅度的改善。物聯網通信標準之爭日趨激烈,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簡稱BLE)技術已經成為物聯網領域領先的通信標準之一,不過對比其他標準,藍牙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 最新一代藍牙標準「藍牙5」:和物聯網更搭配!
    藍牙技術發展「藍牙」(Bluetooth),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標準,以實現終端無線通信設備之間的短距離數據通信,它使用的無線電波波段範圍在(2.4GHz - 2.485GHz)。它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物聯網設備例如:可穿戴產品、智能硬體、耳機、音箱、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