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是物聯網的下一個爆發點嗎?

2021-12-20 雲加社區

導語 | 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轉向升級中,邊緣計算與物聯網的結合備受關注。本文由騰訊雲邊緣計算高級產品經理彭超在 Techo TVP 開發者峰會「「物」所不在,「聯」動未來——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上的演講《邊緣計算:AIoT的下一個爆發點》整理而成,向大家普及邊緣計算這項新興技術,並深入分析邊緣計算如何助力萬物智聯。

點擊可觀看精彩演講視頻

這個章節主要給大家介紹邊緣計算的概念及騰訊雲在邊緣計算賽道的思考和方向。

如上圖所示,這是邊緣計算的整體架構,最左側是生產端設備,最右側是中心雲。傳統物聯網的方式是從端直接到雲,那什麼是邊緣計算呢?就是從設備到中心雲的過程中,在中間再加了一層邊緣計算層,提供IaaS和PaaS的服務,IaaS主要包含了網絡、計算、存儲的資源,PaaS主要是一些應用中間件、物聯網套件、AI能力。騰訊對邊緣計算的理解主要是兩個產品形態:雲邊緣計算、端邊緣計算。從圖中可以看到雲邊緣計算是中心雲的下層,會從DC中心機房下沉到OC和EC的邊緣機房節點,提供更低時延、更低成本的雲資源。

 

端邊緣計算更貼近生產設備的邊緣計算形態,它可以是直連生產端的設備,或者部署在客戶現場的機房提供現場級的邊緣計算

Gartner和IDC對邊緣計算兩種形態的定義和騰訊的理解非常相似,Gartner定義為Near Edge和FarEdge,IDC定義為Light Edge、Heavy Edge。邊緣雲是相對比較遠的邊緣,但是它是比較重的,它的算力會更強。而端邊緣計算是近場的邊緣計算,是更加輕量化的,但是它可以提供更極致的時延體驗。當然,時延只是邊緣計算的眾多優勢之一,後面還會介紹它更多的特性。

本次分享主要是針對端邊緣計算,因為端邊緣計算跟物聯網結合最緊密。隨著邊緣計算的業務規模、複雜程度以及整體需求的日益增長,傳統模式已經滿足不了邊緣業務的需求,亟需一套統一運維、統一管控、統一交付的標準。很自然想到Cloud Native雲原生,是目前在中心雲比較成熟的概念和技術。

越來越多的企業、行業都在擁抱雲原生,都在用雲原生的技術開發系統,那我們就會思考能不能將雲原生從中心擴展到邊緣呢?答案是肯定的,這也是騰訊雲在邊緣技術賽道重要的課題。在邊緣計算的架構中,雲可以對應到集群中的Master,邊緣節點可以對應到Node,邊緣應用對應到工作負載Workload,通過雲邊一體的雲原生體系設計,可實現以下幾點:

邊緣側可以和雲側有統一的一致功能和產品體驗。

實現雲-邊-端一體化應用分發。

 

現在我們正從「萬物互聯」邁向「萬物智聯」的時代,萬物互聯的傳感器更多是低算力的窄帶物聯網傳感器,例如煙感、氣感、溫控等等。萬物互聯需求相對比較簡單,解決的是連接的問題,把人和物通過物聯網、雲計算的技術結合起來,實現設備聯網、集中管理、運營分析。隨著5G技術的發展以及AI能力的日益成熟,以及終端算力越來越強,需求已經從連接變成更高層次的萬物智聯,實現智能分析、智能決策、智能運營。

 

萬物智聯會遇到什麼挑戰呢?主要是以下四方面:

(一)時延

傳統雲計算的架構中,從設備到中心雲是多跳網絡,時延、抖動都沒辦法保證。在萬物智聯的場景中,工業物聯網、智慧醫療對時延非常敏感,這時候需要邊緣計算提供現場毫秒級的低時延服務才能解決問題。

(二)帶寬

萬物智聯時代海量設備會產生海量的連接及數據,如果所有數據都是上雲端進行處理的話,這將消耗大量的帶寬,也會對中心雲的容量造成非常大的壓力,目前運營商的整體網絡架構沒辦法滿足萬物智聯的設備全部上雲處理,這時候就需要邊緣計算。舉個例子,自動駕駛的場景每秒鐘車產生的數據是GB級別的,這時候可以通過邊緣計算在邊緣側對數據進行處理、過濾、清洗,上雲的數據只是關鍵的數據,能夠大大節省帶寬,減輕雲端壓力。

(三)連接

設備連接方式是各種各樣,可以通過有線、WI-FI、4G/5G移動通信等的方式上網,難以保障設備連接一直處於高可靠的狀態。這就會導致一個問題,在弱網、斷網的情況下怎麼保證業務是連續而穩定運行?通過邊緣計算的邊緣自治、離線處理能力,我們在弱網和斷網的情況先保證本地業務可以持續運行,在網絡連接恢復後可以迅速完成雲邊協同的快速重建。

(四)安全

現在受國家法規和企業自身安全性要求,他們不願意將數據上傳到雲端。以工廠為例,他們不希望數據上雲,但他們又想用到雲端的能力實現業務,這時候可以通過邊緣計算將雲端業務下沉到本地進行處理,整個數據在本地進行閉環,或者在本地將數據處理脫敏之後再將關鍵數據上傳到雲端,可以解決安全的問題。

 

綜上所述,雲計算已經沒辦法滿足萬物智聯的所有場景,邊緣計算是推動萬物互聯邁入萬物智聯的關鍵技術,可以優化雲計算架構的時延、帶寬、連接、安全等瓶頸問題。邊緣計算和雲計算是相輔相成的技術,兩者並不是替代的關係,而是共同促進的過程。

 

騰訊雲物聯網邊緣計算平臺IECP主要有三大特性:

上圖是IECP邊緣計算平臺整體的產品矩陣。最右側是邊緣計算節點,包括邊緣基礎設施及邊緣套件。邊緣基礎設施可以是邊緣網關、AIoT盒子、邊緣伺服器等硬體,而邊緣計算套件包括了OS層、容器管理層、邊緣核心套件。EdgeCore是積木式的組件融合方式,邊緣側的硬體配置相對比較低,往往要根據邊緣的配置情況、客戶的業務需求情況,靈活地下發組件。常用的組件包括物聯管理、AI推理、視頻處理、實時資料庫等PaaS能力、中間件服務。

左下角是邊緣管控中心,主要實現對邊緣節點的管控,包括邊緣管理、邊緣運營、邊緣調度等能力。管控中心可以管理海量跨區域的邊緣節點,做到統一協調和調度。另外,管控中心是打通雲中心和邊緣節點之間的橋梁,能夠把雲端成熟的邊緣應用,例如AI模型、雲函數、客戶業務應用直接下發部署到邊緣節點的EdgeCore中。

 

(一)分布式邊緣容器SuperEdge

 

為什麼要做SuperEdge?因為Kubernetes是針對集中式資源管理場景做設計,針對邊緣場景會遇到很多不適用的地方,會導致很多業務不穩定,甚至不可用,SuperEdge在此前提下應運而生,在無侵入Kubernetes的情況下做了插件,能夠完全兼併Kubernetes原來的接口及生態。

(二)邊緣核心組件EdgeCore

 

邊緣核心組件EdgeCore是積木式的按需下發的組件,核心架構如圖所示。提供安全和運維,RPC消息總線,以及各種業務相關的邊緣組件。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可以下發不同的業務組件,如視頻採集,邊緣物聯管理、邊緣推理、第三方應用等,都可以基於消息總線進行互聯和通信。另外,邊緣側會跟中心雲建立雲邊隧道,將時延不敏感,算力要求高的業務放在雲上執行,例如大數據處理、AI模型訓練、數據持久性存儲、海量節點管控。

 

(三)騰訊AIoT邊緣網關Draco

 

最後,分享一下騰訊自有品牌的AIoT網關Draco。這個硬體是面向物聯網邊緣應用場景的工業級設備,可提供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本地AI分析、邊雲協同等服務。我們設計這款硬體的思路是「軟體定義硬體」,所以採用的是彈性可伸縮的架構,主板留有非常豐富的擴展接口,希望通過下發不同的組件以及做少量的硬體改動就能滿足不同場景。在計算方面,處理器用的是Intel高性能的CPU,具有4核8G的算力。在AI方面是可擴展的,預留了兩個M.2的口,能夠實現8Tops、16Tops、70Tops。存儲可以做到從128G到2TB的動態按需配置的能力。在互聯方面可以做到有線、WI-FI、4G、5G按需定製通信模塊。

實際上IECP在騰訊內部已經賦能了多個行業平臺,例如智能鈦機器學習平臺、IoT Hub、IoT Video,Wemake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智慧校管平臺等。但由於時間關係,我重點介紹智慧水務和智慧工廠安全生產兩個案例,為大家展示邊緣計算在物聯網中的實踐運用。

 

(一)智慧水務

在傳統的水務場景,基本使用RTU、DTU的方式上報數據,採用的都是自定義的傳輸協議,會帶來幾個問題:數據標準不統一,一數多源,數據可靠性差、數據時序錯亂等,會造成了業務系統要在雲端做大量的數據處理、匯總、整合才能把邊緣側數據用起來。

因此,我們通過邊緣計算解決煙囪林立的問題,把各種數據整合起來,實現視頻及IoT設備的聯動。另外,我們可以將雲端訓練好的成熟算法按需下發到邊緣端進行推理,實現水位識別、閘門開合識別、漂浮物識別等智能算法,降低人工監控的投入。

通過邊緣計算,可以大大節省帶寬的成本。傳統RTE和DTU的方式全部都是透傳,視頻流全部都是上到雲端,會導致帶寬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邊緣節點完成實時視頻流的採集和處理,在本地進行AI推理,並上報結構化識別數據及相關的異常情況截圖到雲端。視頻流在業務需要的時候才進行推送,可有效降低帶寬壓力和節省成本。

 

(二)智慧工廠實現安全生產

工廠場景的痛點首先是事故頻發,缺少智慧化的預警,往往都是事後出現問題了才能回溯。其次在雲端處理數據量太大了,數理成本高,處理的時效性比較低,沒辦法及時做預測分析。

在智慧工廠項目中整體架構跟上一個案例都是一樣的,都是用通用的架構,只是按照不同的業務場景下發不同的應用,滿足物聯網邊緣計算的需求。

在這個項目中:第一,完成了攝像頭及窄帶物聯網的統一管理,右側除了接攝像頭之外,還接了產線的數據,包括門禁系統、聲光報警器,以及多種物聯網監測設備,例如溫控、煙感、氣感等。第二,在邊緣側做了AI分析危險區域檢測、安全帽檢測、火災檢測等等,能夠在邊緣側發現問題後及時聯動聲光報警,並且推送相關的告警到管理人員應急管理平臺及時處理。第三,做了邊緣數據清洗,會針對大量的產線及物聯網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清洗過濾後再上雲,減輕雲端智慧工廠業務應用的壓力。

 

通過雲邊一體的雲原生體系,IECP讓騰訊不同領域的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具備雲-邊-端的能力,可充分發揮邊緣計算的優勢。

我們在工業產線、電力、智慧園區、交通等一些行業也進行了探索。希望更多專家,更多行業合作夥伴、開發者能夠跟我們交流,一起針對產業物聯網做更豐富更有效的解決方案。IECP之前都是以私有化交付為主,近期將會推出公有雲版本,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場景靈活選擇,將邊緣計算生態做大做強。


騰訊雲邊緣計算高級產品經理,曾在中國移動、VIVO從事通信及物聯網領域軟體開發及產品設計工作,對邊緣計算有深入理解,現擔任騰訊雲邊緣計算IECP產品負責人,負責騰訊雲邊緣計算平臺的產品規劃和推廣落地。

5G中的物聯網技術與未來演進方向,路在何方?

是什麼讓AIoT開發更便捷?—TencentOS

日均請求量1.6萬億次背後,DNSPod的秘密-國密DoH篇

解放人與設備距離,5G時代的遠程操控該如何完成?

👆點擊視頻號觀看峰會精彩瞬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邊緣計算在物聯網中很重要?
    然而,當談到物聯網時,大多數人都忽略了邊緣計算的一個最重要的優勢。在討論這個被忽視的關鍵好處之前,讓我們先定義什麼是邊緣計算和雲計算。「雲計算是計算機系統資源的按需可用性,特別是數據存儲(雲存儲)和計算能力,而無需用戶直接主動管理」。
  • 我國邊緣計算行業趨勢:物聯網、數據流量驅動 市場規模高速擴張
    中國邊緣計算機行業參與者示例資料來源:公開資料邊緣計算的發展受到多重因素驅動,首先物聯網(IoT)的不斷發展,使得邊緣計算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在5G的技術支持下,物聯網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2019 年全球物聯網設備聯網數達107億個,同比增長17.58%,2025年物聯網設備聯網數有望達到252億個,邊緣計算需求有望大幅提升。
  • 霧計算和邊緣計算對物聯網的意義何在?
    就像網際網路將計算機連接到網絡,下一步,人們也將連接到網際網路,物聯網看起來會以科幻小說家想像的方式把人、環境、機器和虛擬對象進行互聯。物聯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思科樂觀地預測物聯網市場的利潤將達到19萬億美元,到2020年將有500億個智能設備聯網。顯然,這是想要在物聯網市場分一杯羹的企業重要的動機。
  • 「我們的邊緣計算技術點,可能超前了業界一點」
    Tip:這個「邊」就代表了邊緣的節點,邊緣計算顧名思義,指在靠近端或數據源頭的,為中心平臺就近提供端的計算服務。邊緣計算的理念和章魚有些類似,這裡的「節點」可以理解為章魚的觸角,屬於分布式計算的一種。5G是邊緣計算整個產業場景爆發的一個前提條件。
  • 邊緣計算和物聯網到底有什麼關係?
    近年來,「物聯網」正成為人們熟悉的高頻詞彙,今年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熱度。
  • 邊緣計算是什麼?下一次信息技術的變革!
    如何理解邊緣計算 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給網際網路產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也對計算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數據時代下每天產生的數據量急增,而物聯網等應用背景下的數據在地理上分散,並且對響應時間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邊緣計算:是流行詞還是未來?
    日前,全球邊緣計算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在該領域率先展開布局的阿里雲、百度智能雲、華為等網際網路科技廠商的專家接連出場,大談自家的邊緣計算布局和發展。市場的追捧似乎正如此前聯想集團CTO芮勇博士所介紹的,「在行業智能化新需求的拉動下,『邊緣』正在變得越來越『主流』。」那麼,在風口之下,邊緣計算的未來清晰了嗎?
  • 邊緣計算(霧計算)——AI+IoT的熱詞
    其使命宣言(部分)內容如下:我們的工作將定義分布式計算、網絡、存儲、控制和資源的架構,以支持物聯網邊緣的智能,包括自我感知的機器、物體、設備和智能對象。OpenFog成員還將識別和開發新的運營模式。最終,我們的工作將有助於實現和推動下一代物聯網。邊緣計算由EdgeX Foundry推動,這是一個由Linux基金會託管的開源項目。
  • 【雙語知識】物聯網邊緣計算 Edge Computing for IoT
    隨著物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的網絡系統時代。由於嵌入式設備數量的增加,數據總量空前的高,且大部分都是在網絡邊緣產生的。邊緣計算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它在物理上接近數據源的邊緣,集網絡、計算、存儲、應用等核心功能於一體,提供了附近邊緣智能服務的計算模式。
  • 邊緣計算的重要性
    邊緣計算是某些企業為了產生某些價值而最期待的技術之一。IBM將邊緣計算定義為「一種分布式計算框架,其使企業應用程式更接近數據源,如IoT設備或本地邊緣伺服器。這種接近數據源的方式可以帶來巨大的業務好處:更快的洞察力、更好的響應時間和更好的帶寬可用性」。該術語源自網絡架構圖,該圖顯示「邊緣」為流量進入和離開網絡的點。
  • 在邊緣計算大熱的背景下,為何Akamai敢說自己就是邊緣?
    ,也即在邊緣完成計算任務,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這時候,如果B點有多個訪問者請求同一段視頻或者文件內容,而C點已經部署了CDN伺服器,就會緩存這個內容,從而省掉AC擁堵路段的內容傳輸。事實上,今天在雲計算服務越來越普及的市場環境下,包括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看視頻、進行線上購物,比如抖音,比如京東、天貓、拼多多等,除了核心放在雲上之外,都需要藉助CDN的邊緣模式。
  • 霧計算是物聯網的下一個重大創新
    霧計算如何影響世界的一個例子是當地的能源使用。Shaun Varga和Ross Laurie寫了《能源霧》,論文中討論了霧計算將如何成為P2P能源交易的關鍵推動因素。 這篇論文討論了我們如何與當前的電網輸送樞紐系統交互——即使是在人們通過可再生能源創造自己多餘電力的情況下,也需要傳輸回電網。
  • 霧計算vs邊緣計算
    霧計算和邊緣計算都是早些年被提出的概念,但是為什麼最近這幾年開始大力的發展呢?先前,物聯網行業的發展沒有現在這麼的迅速,物聯網的設備沒有這麼的多。在過去,數據在前端進行採集通過網絡傳輸的雲端進行計算,將計算結果等一系列數據返回前端進行相應的操作。
  • 雲計算、霧計算、邊緣計算到底是怎麼回事?
    同時,邊緣側數據對很多行業都是高度敏感和關鍵的,這些數據放到雲端存在安全與隱私方面的風險。 於是,邊緣計算這個新的計算模型應需而生。邊緣計算發展邊緣計算的目標是解決各個行業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中的所遇到的五大難題,這也正是邊緣計算的價值所在。
  • 怎麼理解雲計算、霧計算、邊緣計算?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數據數據處理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怎麼能夠從龐大的數據中挖掘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對於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雲計算、霧計算、邊緣計算等都將發揮其重要作用。        隨著大量的智能終端接入網際網路並不斷產生數據,我們離數據大爆炸又更近了一步。
  • 美溪產品—邊緣計算ECP介紹
    邊緣計算成為趨勢人工智慧產品定位基於邊緣計算的AI解決方案,滿足低時延場 景下的識別需求。核心優勢分布式節點、算力大秒級計算效率,2-5分鐘數據延遲無效數據過濾,縮減10-300倍支持定製化需求應用場景日誌數據清洗和歸類,適用於所有場景,如直播日誌處理、物聯網數據處理、GDPR。
  • 邊緣計算的架構、挑戰與應用
    2 邊緣計算概述2.1 邊緣計算的產生背景雲計算服務是一種集中式服務,所有數據都通過網絡傳輸到雲計算中心進行處理。資源的高度集中與整合使得雲計算具有很高的通用性,然而,面對物聯網設備和數據的爆發式增長,基於雲計算模型的聚合性服務逐漸顯露出了其在實時性、網絡制約、資源開銷和隱私保護上的不足。
  • 什麼是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的解釋和3種類型
    圖2、物聯網設備中通常集成具有一定計算能力的處理器  由於這些產生數據的事物和人通常不在雲端,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許多形式的在物聯網(IoT)解決方案架構的邊緣處的計算來補充雲計算。  1)個人邊緣(Personal Edge)  這個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圍繞著我們個人,有時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家裡;它包括家庭機器人,智能眼鏡,智能藥片,以及您皮膚下的傳感器,手錶,家庭自動化系統,您的Amazon Echo(回聲)和智慧型手機。
  • 邊緣計算使能智慧電網
    隨著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和高速通信技術的逐步發展,與智慧電網相關的各種解決方案層出不窮,但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痛點。首先,儘管物聯網技術的逐步發展與應用使得大規模數字傳感器可以被廣泛地部署到電網設備中,實現該場景下電網數據的採集,但目前電網中設備種類較多,不同區域間的設備相對獨立,如何快速接入不同區域和類型的電網設備,實現異構數據的大規模實時採集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 邊緣計算是什麼,2020年邊緣計算概念股一覽
    一、什麼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位化在敏捷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