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清查風暴和牌照的收緊,第三方支付市場正在迎來一場洗牌加劇戰。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被央行開過罰單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已有18家。而自2015年3月廣物電子商務公司獲得支付牌照至今,央行尚未新增一張支付牌照。支付牌照處於實質性的停止狀態,但目前在排隊申請的有80多家。
支付牌照的收緊自然讓其身價水漲船高,部分企業通過收購方式獲得支付牌照,但價格攀升已不是普通企業可以承受的。
恆大集團已經完成了對廣西集付通的收購,間接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收購價格在5.7億元左右。
美的集團已經完成對深圳神州通付的收購,曲線獲得支付牌照,交易價格大約為3億元 。
據了解,2015年,業務範圍僅為網絡支付的牌照,一般售價在1億到2億元;經營範圍為全國、業務範圍又是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的「全牌照」售價為2億~3億元。而目前這個價格目前至少翻了兩三倍,甚至更高。
就在內地支付牌照收緊,戰況愈演愈烈的時候,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式發布了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首批獲得者包括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TNG(Asia)、HKT Payment和八達通卡等五家機構。
支付寶、微信同或香港首批支付牌照,兩大巨頭的市場爭奪戰進一步升級。
據了解,目前支付寶在香港可以實現線上支付,微信支付可以實現線上支付、P2P轉帳服務。而香港本地營運商則都包含線上支付、銷售點流動支付、P2P轉帳以及實體卡。
支付寶方面表示,獲得牌照後,支付寶將推出香港版電子錢包,並且在此基礎上為香港用戶提供吃喝玩樂購等移動生活服務。
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透露,預計可於今年11月13日前批出第二批SVF牌照。據香港金管局之前提供的數據顯示,希望申請儲值支付工具牌照的機構共有20多家,約70%的申請人為現有運營商,新參加的公司僅30%。
目前,微信和支付寶等目前在香港本地的推廣店鋪基本都為方便大陸用戶使用而存在。截止今年7月,香港已有近6000家線下實體店鋪開通了支付寶付款。
而本次支付牌照的發放,與此前微信和支付寶等在香港推廣的為大陸用戶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服務不同,主要是方便香港用戶使用港幣進行本地消費。
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副總裁彭翼捷表示,香港是和內地交往最為密切的城市,獲得香港金管局頒發的牌照對支付寶來說是很大的鼓舞,支付寶會以此為契機為香港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消費體驗。
財經金字塔 ∣小蝸牛翻越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