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王國——西雙版納採蘑菇體驗

2021-02-16 採蘑菇的小猴子

衛星地圖所見指紋狀排列的植被

大家看到上圖中指紋狀排列的植被,可以猜到它們是什麼植物嗎?

西雙版納採蘑菇體驗

結束青藏高原二次科考,小黑已經點亮了滇東南(麻慄坡周邊)和滇西北的地圖,剩下最想去的就是滇西南的西雙版納啦!恰好,老師就拿下了西雙版納的大型真菌資源調查項目,嘿嘿嘿,於是小黑跟著師兄們又踏上了前往植物王國的採菇之路。殊不知,這一趟旅程和想像中的植物王國有著巨大的落差,以至於一個月後再次讓我們去西雙版納的時候小黑的內心充滿了拒絕。

植被情況

作為滇西南植物最豐富的王國,西雙版納一直經歷著人類的探索和——開發。傣族庭園、農山、和刀耕火種等人類活動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改變,這些活動對原始森林的影響小黑了解的不多,從老一輩研究者那裡聽來應該是有弊也有利了。一方面對自然的開發必定會干擾原始植被的類型,另一方面這些活動也讓一些有價值的植物得到了保護和發展。

橡膠林 © 賈師兄

然而,談及對原始森林的破壞,上述的人類幹擾充其量只算得上是蠶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橡膠林被引入西雙版納,大量的農民開始轉型膠農,開墾山林、種植橡膠,這一轉型對當地的原始森林造成了鯨吞之勢。這一趨勢肉眼可見,把衛星地圖拉到西雙版納那一帶,看著綠色覆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只要稍微放大,就能看到一輪輪指紋狀排列的植被,這些幾乎都是橡膠林(在普洱,這種一般都是茶園)。

在大面積森林被橡膠林侵佔的西雙版納採菇真是十分痛苦了。

橡膠林下的蘑菇

首先,橡膠林下蘑菇是非常少的,大多都是裸腳菇、環柄菇、多孔菌這些很小,很耐(吃)旱(藕)的物種。為了不辣大家的眼睛,小黑還是挑幾個顏值過得去的給大家瞅瞅吧。

顧名思義,多孔菌是描述的菌蓋背面為孔狀的一類真菌,這一類真菌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應當是靈芝了,只是靈芝背面的孔小而密集,不太容易觀察到,圖中是放大到糊的菌孔。除了靈芝這種細小的菌孔,我們也拍到了其他形狀的。蜂窩菌屬 Hexagonia glabra 的孔是圓形帶一點稜的,這個屬小黑在康樂園也拍到過正六邊形的孔,可以說是非常蜂窩了,也拍到栓菌屬「I」字形的迷走紋菌孔。多孔菌大多是腐生菌,著生在老木樁、枯死的立木或地表的枯枝上,是非常敬業的分解者。它們的子實體由豐富的木質素構成,所以大多很硬(所以大多數人都是不吃靈芝的,因為咬不動),這些子實體也可以保存非常久的時間,不會像其他蘑菇一樣非常短命甚至是朝菌夕沒。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在橡膠林採到許多多孔菌的原因。

圓形靈芝 Ganoderma orbiforme

蜂窩菌屬 Hexagonia glabra

栓菌屬 Trametes gibbosa

同多孔菌一樣,金錢菌和環柄菇也是腐生菌。多孔更傾向於粗壯的腐木,金錢菌喜食細小的枯枝和地上的層層落葉,環柄菇則大多生於土壤上,分解土壤中的有機質。裸腳菇雖然顏色平淡、菌肉薄,既不好看又不好吃,但作為森林凋落物的重要分解者,還是值得尊敬的(顏醜的誇素質)。這裡說的環柄菇並非指一個科(環柄菇科已經取消了),也不是一個屬,而是包含了環柄菇屬、青褶傘屬等多個屬的類群。鱗環柄菇 Coniolepiota 是單種屬,屬下只有一個物種,粉塵環柄菇 Coniolepiota spongodes,特徵是紫色的菌蓋上附著棉絮狀的紫色附屬物,讓人不忍觸摸。環柄菇看起來肉質感十足、個頭也大,其中一部分可食,如高大環柄菇 Macrolepiota procera,也有一部分含有致命的鵝膏毒素。粉褶環柄菇小黑沒找到食用資料。

裸腳菇屬 Gymnopus menehune

粉塵環柄菇 Coniolepiota spongodes

橡膠林蘑菇雖然少,可是蚊子多呀。接橡膠的碗中常常會有積水,給了蚊子完美的產卵場所。版納的蚊子還不怕花露水,emmmm … 只能頂著蚊子的輸出進去採樣。下圖為一掌拍死2隻蚊子。

保護區內的蘑菇

畢竟是我國熱帶植物最豐富的地區,西雙版納除了橡膠林以外的地方幾乎都是保護區(不被保護的地方都改成了橡膠林),最著名的是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又分為勐養、勐侖、勐臘、尚勇、曼稿5個子保護區。其中勐養子保護區也是野象谷,出了名的觀象景點;勐侖子保護區就是大家熟悉和嚮往的西雙版納植物園啦,勐臘子保護區又分為了好幾個片區、和鄰接的尚勇子保護區共同承擔著保護野生象和其他生物的重要責任。此外還有其他一些保護區,如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布朗鄉保護區等。蘑菇,還是要保護區內才多。

保護區內有非常多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蘑菇吧。

雲南是我國「菌中之王」——雞樅物種最多的地方,版納又是雲南雞樅最豐富的地方,meimei~這一趟差可真是每天都能採到雞樅呢。

紅皮雞樅

紅皮雞樅其實也不是特別紅,顏色更傾向於黃棕色,菌柄真的炒雞長,鏟子都挖彎了也沒全部挖出根來。

雞樅

第二種就叫雞樅,也沒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很多奇怪的東西也叫雞樅,市場名就是非常混亂),小黑也是第一次看見長成一窩的雞樅菌,興奮地大叫,那個小鏟子瘋狂刨土,結果一根都沒挖完整,全斷了(師兄表示,這屆師弟不行啊,雞樅都不會挖),就這一窩,晚上燉了只雞,巴適得很吶。

也就前幾次見到雞樅比較激動,之後就淡定多了,該拍照拍照,該取樣取樣。也沒有挖一大堆,畢竟標本採集的任務量還是很大的。

小蟻巢傘 Termitomyces microcarpus

小蟻巢傘,也叫小果雞樅,確實因為它的擔子果非常小,許多朵都不一定能湊夠一盤。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雞樅了。講真這個種不太適合吃,太小了,挖出來又全是沙,很難洗,要是沒洗乾淨很可能煮著湯漂起一層螞蟻,嘖嘖嘖。

雞樅窩

也不知道是好運還是黴運,我們在一次下山的時候看到了這樣的幾窩菌絲,這正是白蟻培養的雞樅菌絲,可能是修路時被挖掘機挖開的。PS:雞樅的很多物種小黑查不到具體的描述信息和種名,所以就以中文俗名介紹啦,以後看到相關的資料再給大家做詳細介紹。

除雞樅以外,我們也拍到其他有趣的蘑菇。還有發光對溼度要求炒雞高,抱在手裡怕太幹、放在車上怕壓壞的滇絲牛肝菌,為了拍到這點螢光那可真是提心弔膽的保存子實體;布朗山保護區挖出來的外形似馬勃,內部像老年斑一樣的豆馬勃;被譽為環境檢測物種的膠鼓菌,竟然長在馬路邊鋪滿灰塵的枯枝上,小黑怕不是瞎了;隨處可見的有毛的中華毛杯菌和沒毛的印度毛杯菌;在馬路邊的樹林裡看到直徑20公分,帶錐形鱗片的刻鱗鵝膏(我這一錘子下去你可能會死);顏色少女的紅託鵝膏;魔幻藍色的粉褶菌;殺人於無形的小白菌 … 的親戚——漏鬥狀溝褶菌。還有很多很多神奇的蘑菇,篇幅問題這裡就先介紹這麼多吧(咦?之前誰是不是說過版納蘑菇少啊,臉疼)。

滇絲牛肝菌 Filoboletus yunnanensis © 賈師兄

豆馬勃屬 Pisolithus sp.

膠鼓菌 Bulgaria sp.

中華毛杯菌 Cookeina sinensis

印度毛杯菌 Cookeina indica

刻鱗鵝膏

紅託鵝膏 Amanita rubrovolvata

粉褶菌屬 Entoloma sp.

漏鬥狀溝褶菌 Trogia infundibuliformis

吐槽一下

因為調查項目有樣點和標本數量的要求,在保護區外,我們也需要走一些樣線和樣點。然而,在保護區以外確實非常難找到原始的森林或者次生林,記得有一天我們從景洪往勐龍鎮走,1個多小時的路程接近60公裡,全部都是橡膠林、果園、居民房,沒有任何下車採樣的地點,非常崩潰。還有一次在曼麼,路邊的牌子上寫著保護區,但是我們沿著岔路一直走了半個鐘都還是橡膠林,後來又下車走了很久才看到次生的林子。可想而知,當地的原生林、次生林已經被橡膠林擠壓成了何種境況。據說現在橡膠的價格下降了,因為很多東南亞國家都種起了橡膠樹,不知那些地方的原始林狀況如何。

不說那些了,我們還是聊點開心的事情吧。這一趟版納的考察,我們不僅採到了很多蘑菇,還做了野生菌的市場調查(吃了很多野生菌),也拍到了很多其他的生物,尤其是在版納植物園的2次夜觀真是爽到家了。下幾篇,小黑介紹一下在雲南採集的食用菌,和版納的動物們吧。

相關焦點

  • 寒假中長線03丨你好,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特殊的地理、氣候孕育了多樣的植物,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多樣複雜的生存環境和豐富的食物。不同生態位的動物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相互利用,形成了複雜的食物網與熱帶雨林特色。西雙版納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是「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冬天的昆蟲與兩爬可能難以觀察到,但植物與鳥類卻頗有生機。我們前往的第一站——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
  • 西雙版納被國家點名了!雲南唯一,即將巨變!
    目前,已開通的中國景洪至寮國萬象國際水運航線,為諸多遊客所青睞,成為進出我國西雙版納旅遊的首選。又因距離海洋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控制和太平洋東南季風的影響,常年溼潤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因此西雙版納被譽為「植物王國」。
  • 法國採蘑菇小記之二—如何從採蘑菇達人變為資深蘑菇行家
    採蘑菇是法國人歷史悠久的健康生活。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品嘗健康有機的天然食物,那些趕時令採蘑菇的活動,每年都不容錯過!據說法國第二次疫情禁令在執行過程中修改,就是因為法國人提出採蘑菇的要求,說可以單獨行動,不會製造病毒傳播,有益健康身心。所以特例出行條款:由限制外出運動一小時一公裡以內,改為限制外出運動三小時二十公裡以內。
  • 雪梨最詳細採蘑菇攻略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了
    下雨之後,遍地蘑菇,好不快活。(《每日郵報》圖片)(記者Sarah報導)3-6月,是雪梨採蘑菇的最好季節,今年雪梨秋冬季雨水充沛,空氣潮溼,蘑菇和菌類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在松林地裡遍布,長勢喜人。那麼,去哪裡採蘑菇?如何區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採摘蘑菇要做哪些準備工作?這篇文章將一一為您道來。
  • 2020寒假西雙版納遊學 | 彌足珍貴的不只是雨林,還有對自然的認知
    自然智能的核心,是人類對植物、動物和自然環境中的其他部分,如雲或巖石等的認知能力。這每個人都會,但不是誰都擅長。自然中的體驗有一種神奇的功效——讓孩子們提高注意力上極其有效。——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為什麼選擇西雙版納?西雙版納具有「動植物王國」、「綠寶石」等美稱,是自然科普教育的首選基地。有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每一個自然的地點都是一個無限大的信息寶庫。
  • 2022西雙版納冬令營:爸媽陪我勇闖熱帶雨林秘境,與大象交朋友,做雨林小衛士!
    西雙版納親子探秘營爸媽帶我勇闖雨林秘境,探索動植物王國   西雙版納被譽為「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也是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這裡的氣候溫暖適宜,森林鬱鬱蔥蔥,孕育了不少珍稀植物和珍禽異獸,同時具備生物的多樣性和民俗的多樣性,13個少數民族世居於此,亞洲象更是這片雨林中的代表性物種,這裡的研學資源真是得天獨厚。
  • 野生蘑菇燉雞||大地饋贈的蘑菇,採多少都不覺得夠!
    因為北方採蘑菇的季節已經算是過了我這個點兒跑出來發採蘑菇的視頻一是為了饞一饞大家二是之前猶豫,到底要不要打發PS:萬一你不認識蘑菇效仿著我去採蘑菇毒蘑菇那麼多我哪兒知道你會不會採一朵五顏六色的「好蘑菇」回來吃啊而且如果不重點強調的話
  • 西雙版納要爆發!景洪再次被國家點名,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目前,已開通的中國景洪至寮國萬象國際水運航線,為諸多遊客所青睞,成為進出我國西雙版納旅遊的首選。又因距離海洋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控制和太平洋東南季風的影響,常年溼潤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因此西雙版納被譽為「植物王國」。
  • 最全毒蘑菇識別指南!路邊蘑菇不要採
    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68起、1045人、89人)。不靠譜的毒蘑菇識別方法:「漂亮蘑菇不能吃」「顏色鮮豔的有毒」.這些流傳甚廣的毒蘑菇辨別方法是否你也曾聽說過?但實際上,這些方法並不靠譜!!!
  • 喜歡採蘑菇的朋友注意了:劇毒真菌彙編之一
    原來,「毒蠅傘」是迷幻蘑菇(Magic Mushroom)的一種, 人們常常為了體驗那種獨特的幻覺而不惜冒險。這很不明智,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品種的迷幻蘑菇比「毒蠅傘」更安全更有效。我們不需要把它們都記住,但一定要掌握鵝膏菌的共同特徵,這樣就能舉一反三,在採蘑菇時識別並避開這些高危的品種。
  • 西雙版納
    漫遊西雙版納,在景邁山,賞雲海品茶,體味民俗風情。在植物園,學習植物知識,賞花撿果子吃。在野象谷,追逐野生大象的痕跡。可謂大有收穫。所到之處,趣味良多,都是十分推薦。D1 1130,抵達西雙版納深圳飛到西雙版納,差不多要4個小時,飛機中途在南寧停一下,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蘑菇王國,做小小真菌學家,探索顯微鏡下的奇妙世界
    目前,微生物所的科學研究體系由五個研究室組成,它們是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共建)、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生理與代謝工程重點實驗室。
  • 植物行記之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篇
    長沙最近幾天的溫度已經降到了零度左右,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我不禁想打個飛的去西雙版納避寒,一看錢包,沒有錢,哦,那算了。
  • 從「蘑菇王國」到「開心農場」的農業情懷 ——記農家女創業46班學員曹宇
    記得農家女新媒體營銷班的何博聞老師說過:盛開的文化之花,永遠不會謝!曹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經營她的「蘑菇王國」文化。    走進曹宇夫婦自挖的地窖,只見架子上一個個菌包在舒適的溫度下旺盛地生長著,各種菌類長勢良好,紛紛從肥沃的培養土中露出小腦袋,儼然一個菌類「王國」。她告訴我們,由於地窖恆溫13℃至27℃,冬暖夏涼,不需安裝空調,一年下來節約了不少電費。另一方面,溼度適宜,種出來的蘑菇較幹,風味和品相更好。蘑菇地窖內,秀珍菇、金針菇、雞腿菇、靈芝等各類菌紛紛吐出菌絲,探出白色的小頭。
  • 【心途旅行】【西雙版納●四期】西雙版納5天4晚遊
    在野象谷,你可以深入體驗一回生態的「想像之旅」。野象谷風景區,它是西雙版納最令人神往的森林公園和觀賞野象活動的景區,景區以其特有的熱帶原始森林景觀和數量較多的野生亞洲象而著稱於世。在野象谷,你可以深入體驗一回生態的「想像之旅」。晚上【湄公河遊輪】(自理參加280元/人)品味舌尖上的版納,與傣族美女一起旅遊,為您此次的邊境之旅加分,乘船暢遊瀾滄江,欣賞沿途風美景、遠眺「黎明之城」景洪全景、欣賞熱帶植物風光、品嘗水果大餐等。結束之後入住酒店休息。
  • 1月25-27日高明舉辦鄉村旅遊蘑菇文化節,免費開放!
    品嘗鮮菇瀨粉,體驗採菇摘果掘番薯賽豬仔樂趣!打CALL多個網紅情景抖抖蘑菇世界!2019年高明區鄉村旅遊蘑菇文化節將在高明區更合鎮鵬鵠蘑菇小鎮舉行,以「綠野鄉村 奇妙蘑菇」為主題。蘑菇小鎮內有蘑菇文化博物館、柳菇婆主題餐廳、蘑菇種植大棚、生態大棚、蔬果採摘園、戶外拓展樂園、鮮菇瀨粉宴廳、合水圩、農產品地攤區、動物觀賞園等。在這個蘑菇王國裡,集自然科普、趣味新奇、藝術創造、健康養生、吃喝玩樂於一體,多種爆款元素將帶給你無限的歡樂體驗。
  • 防控野生毒蘑菇 切勿採食保安全
    ,代價巨大,教訓慘痛, 野生蘑菇危害防控形勢嚴峻。       為切實抓好預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宣傳防控工作,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做好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工作非常重要。一、如何辨別有毒野生蘑菇呢?答:蘑菇是否有毒,肉眼無法識別。
  • 《馬裡奧瘋狂兔子:王國之戰》登陸Switch 拯救蘑菇王國無處不歡樂
    2017年8月30日—— 育碧宣布任天堂Switch獨佔遊戲《馬裡奧瘋狂兔子:王國之戰》現已正式發售。
  • 請遠離野生蘑菇,堅決不採不食不買!
    目前,還沒有簡易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學方法,依據民間流傳的「經驗」,並不能保證避免誤採誤食野生毒蘑菇而發生中毒。所以,在戶外踏春郊遊,不要採食野生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野生蘑菇。對於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不能放鬆警惕,特別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絕不要輕易食用。2020年6月11日,在江西省兒童醫院,61歲的老人黃某和他兩歲的孫子因為吃野生蘑菇中毒,搶救無效死亡。黃某的兩個孫女經血液灌流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
  • 天氣潮溼,東莞路邊這些常見的植物千萬不要採,當心有毒!
    由於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徵沒有明顯區別,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鑑別方法,因而人們誤食毒蘑菇而引發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廣州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毒蘑菇安全警示宣傳短視頻遠離野生蘑菇!不採摘: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