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塊主板+100條內存!AMD Ryzen兼容性最深度報告:超長文慎入

2021-02-13 硬體世界

本文不談太多的技術,也不談太多的性能,如果只是為了看性能,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關閉按鈕了。

在高端部分沉默多年苦心專研的AMD終於在今年發布了基於Zen架構的Ryzen系列處理器。從高端Ryzen 7 1700X/1800X到中端 Ryzen 5 1600X的測試都不難看出,Ryzen系列處理器確實有著非常不錯的性能,而且功耗也降低到理想的狀態,而價格上8核16線程的1700僅僅2000出頭,完全可以和3000以上的6800K一較高低。 

而阻礙著我們購買的AMD Ryzen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首發點不亮,藍屏,內存頻率無法達到標稱的3200/2933/2666,甚至單通道,四條無法開機。

畢竟Ryzen也是幾千塊的CPU,1800X可是賣3999,加上板子,輕鬆就能達到6000+,這樣的平臺,並不是讓我們買回來看著折騰的,而是為了享受而買。

大家鑽研再深度技術,看再多的參數和佔盡618的便宜,也及我們把產品買到手就能輕鬆的點亮,穩穩地使用上個三五年。


當看到大家都在為這道銳龍大餐不知道如何下手,老司機豈能讓大家望而卻步?

所以,作為比普通玩家多那麼一點點預算,我又來豪一把,做了一份Ryzen的兼容性測試,10塊主流Ryzen主板與近百條內存啪啪啪無數次的故事。

我們來一起看看一個月的測試結果,過程中真的很吐血,畢竟測試內存真的很枯燥。在大家看來也許很傻,但是作為玩家與消費者,看到大家能夠體驗到自己想要的高性價比玩具,這樣的傻事還是值得做的。

是的,這是一份全球範圍內沒人在做的傻事,Ryzen兼容性報告,但是我相信各位非常的需要這樣的份消費報告或者是Ryzen老司機指南。

好吧,時間不多了,快上車。汙汙汙的小火車開起來……


既然說是豪一把,主板,內存我們都不能少。主板方面,我們分別抽取了4個主流品牌10款的Ryzen B350、X370晶片組,基本羅列了從500-3000元上下的Ryzen主板。


【主板準備】

他們分別是:


按照組別來分,基本可以分成兩組。排名不分先後,只是按照了拼音排序。

B350系列5款:華擎AB350M-HDV、華擎AB350 Gaming K4、華碩PRIME B350-PLUS、技嘉AB350-Gaming 3、微星B350 TOMAHAWK。



X370系列5款:華擎X370 Taichi、華擎 X370 Professional Gaming、玩家國度CROSSHAIR VI HERO、技嘉AORUS AX370-Gaming 5、微星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內存準備】

好了,接下來我們開始看看我們這次要用多少內存來做這個測試吧,是的,不要眨眼,滿滿的一桌內存哦!


分別來自市面上在售的10個品牌,28款內存,金邦 ,金士頓,金泰克,美商海盜船,十銓科技,威剛,影馳,宇帷,宇瞻,芝奇涵蓋了大部分我們能夠買到的大品牌內存了。

影馳HOF系列和金邦EVO系列



影馳 全家福,十銓普條系列



大牌都在這了,金士頓,宇瞻,海盜船



芝奇的Ryzen專用條,兼容性好不好,測過才知道了




看完滿滿的一桌乾貨,是不是很想一起來看看,這些內存到底會和這些主板做出什麼樣的結果?Ryzen內存兼容性哪家強?一起來看看吧!

突然發現,原來拆內存包裝也是一種苦差事,不過拆完以後,看著還是蠻舒服的。

接下來我們一套一套的來看看,這些內存分別是什麼頻率和時序吧。

從規格上,頻率上從2133-4000,單條容量上從4G-16G單條,套裝容量總共不超過32G(16GX2或者8GX4)。


看完這麼多內存,不泛從普通內存到極品超頻條,是不是有點小激動?好下面開始進入測試的環節。


【B350兼容性測試報告】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五款B350的外觀和用料吧。

這次我們的重點在於兼容性,所以外觀部分把圖片都精簡到了重點,MOS散熱,供電,內存槽和內存供電。




CPU上,我們採用了銳龍Ryzen系列1600x作為B350系列的測試CPU。


索泰 GTX1070 玩家力量至尊 OC 作為我們的測試平臺顯卡,6核心起碼要帶1070才妥,這張索泰1070 PGF作為堆料系列,看重的是其特挑的1070核心還有它的豪華用料。反方向設計的三風扇散熱,更加科學的增強了散熱的風壓,更好的帶走熱量。


建興 T10 240算是今年比較熱門的SSD,外觀一直在改,從原來的藍色,大紅色,現在出來的白色馬甲,出去扁平化的笨拙,現在更加採用了跑車一般的外觀,更加帥了。


自帶藍寶石外觀的海韻X650 特別版,一個穩定的電源在測試過程尤為重要,海韻用過的型號不少,穩定的表現讓我測試減少了不穩定帶來的時間浪費和數據丟失。


單路12V高達54A,雙路1070木壓力~

由於測試截圖和數據太多,所以為了閱讀方便,直接使用了圖表來給大家表現。

我們來講講圖表的顏色代表意義。

測試方法:在BIOS下,開啟XMP自助加載頻率,如達標,記錄達標成績,不能達標,或者無法開機,清空,再次加載XMP然後調低一檔頻率,如亮機,記錄成績。

橙色:高頻內存達到標稱頻率

淡藍:高頻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並不嚴重

綠色:兩條達標標誌。

黃色:頻率不達標,低頻不達標,問題嚴重


通過表格,大家能看到我們的測試項目到底有多少。基本一塊板子最基本一次性通過也要測試280項,而實際操作中。更多的是調試各種頻率,甚至測試才發現頻率不穩定,需要降低一檔。

小結:華擎AB350M-HDV雖然是小板,供電部分依舊採用了7相供電,內存支持方面是唯一一款僅提供兩內存插槽的主板,而測試結果反饋得到的,小板兼容上也不縮水,13款超頻內存,有8款達標。

有6款內存是會在這款板子上只能降頻運行的。最起碼需要保證的兩條正常使用,通過測試的有21款,由於不支持四條,所以24-四條這兩個項目是作廢了。

比較尷尬的是,海盜船復仇者2400在穩定測試的過程會提示失敗,相信bios部門需要負責一下,當然,大家可以去翻看海盜船的復仇者系列,版本更新非常頻繁,貌似到手的是V5.x的版本,相信是因為每批次採用的顆粒不同,所以兼容性有一定的難度。

在這次測試裡面,我們用到了金邦的兩款16G單條,測試結果看來,AMD對大容量的單條內存有一定的水土不服,尤其是Forza系列(單面16G,鎂光顆粒),貌似十款主板的測試裡面都存在問題,但是把內存更換到I平臺,貌似都沒遇到神馬問題,也就是內存是正常的。

當然,這樣的內存也是未來的趨勢,希望AMD以及品牌廠對這樣的內存多多支持,畢竟現在內存不便宜,單面16G能夠降低不少成本。

十銓冥神系列,貌似最近618的價格也是非常的低,在這款主板應該算是最便宜的高頻條了。

從普通2133-2400的普條系列測試結果看來,十銓,宇瞻,宇帷,影馳的普條內存,基本沒有存在不兼容的情況。測試的過程一路有更新,測試結果截止在P2.3版本,如果有更新請保持新版bios,會解決兼容的問題的。

小結:Bios測試截止為P2.5。從測試結果看來,貌似手上這塊B350 Gaming K4 插槽兩兩會有不同體質。前面說過的大容量內存支持度的問題,AMD應該引起注意了,畢竟入手64G的還是回有這樣的小夥伴存在。


基本看到一片黃,連大廠金士頓都不能倖免,貌似3000和2800兩個系列都直接跪了,看來大廠也不是優化程度較高的,當然,貌似測的金士頓這兩個型號貌似在市場上都比較少賣(金士頓都是賣2133-2400的普條大戶,不靠高端內存)。由於這塊板子13通道較低的情況較多,導致了後面的一些統計看起來不太好。

比較尷尬的全場基本不出問題的宇瞻系列,在這塊板子上跪了,四條同時點不亮。高頻支持度還是算不錯,當然,這個月貌似AMD發布了代號1006的AGESA微代碼,希望新版會有改善,我們的測試會持續進行,更新還是到這更新。

而作為700元級別的B350 ,性價比蠻高的,規格上的雙M2是這次測試裡面別的350不具備的。同時,華擎的研發能力確實非常強,Bios更新算是頻繁。反正沒所謂,拿著細路的測試報告上車就不怕了。


小結:終於來到華碩的B350,非常遺憾,在截止測試準備做圖的當天,華碩貌似有更新一個新的版本bios,這個月貌似也有更新,所以測試還是應該持續進行,下周看看是否再把出問題的地方配合新版測試一番,應該會解決不少問題。

回到話題,從測試結果來看,不少的黃色,兩條上,金邦 Forza系列單面16G,金士頓,芝奇都有一定的問題。不過別看這些黃色的不少,經過後面的統計,反而在四條的內存下,這款板子是通過數量最多的,10款,達到了四條佔比的71.4%(10/14款),對頻率不太敏感,對容量有要求的話可以在搭配中端Ryzen5的時候搭配華碩 PRIME B350-PLUS 。


小結:同樣採用了七相供電的技嘉 AB350 Gaming 3 ,這一把技嘉可以說從發布第一天就被譽為翻車嘉。就是內存翻車,不過從前面一路看來,B350的兼容性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不過,只要拿著細路的報告書選購自己合適的內存和主板搭配就可以避免很多彎路了。

技嘉 AB350 Gaming 3 在高頻內存支持度上並不算太好,算是幾款板子裡面支持數量較少,但是奇怪的是居然支持影馳 四條3200的內存,逆天了。但是在影馳入門級別的將系列的普通內存上確出現了四條只能低頻通過。

基本結論是,3200部分的條子貌似是三星的die,貌似技嘉這塊350會比較偏向於三星的顆粒兼容性較強,看來還是bios優化的問題。作為技嘉的中流砥柱,350的銷量會不少,所以建議技嘉還是在這塊板子上多用功。


小結:微星 B350 TOMAHAWK有個好聽的系列,戰斧飛彈。微星大軍規各種武器上身,看看測試結果如何唄,經過測試,發現了一個比較反人類的設定,開始以為是板子有問題,13通道不亮機啊!!!

但是經過一番測試,發現13通道是無法優先使用,經過諮詢微星的相關工程師,據說這是為了保證兼容性而犧牲了13通道的獨立使用,後期兼容性優化的更好了才會開放。

從成績看來,確實有所效果,優於不用考慮13的優化問題,重點放在了通道以及四條,居然有兩款內存上了四條2666,而前面測試一直非常差的芝奇系列頻率也上去了,分別達到了2933/2667。高頻條部分,由8款支持了,前面表現一直不如意的金士頓也在這一把扳回了顏面。

兩條下,除了將系列,十銓,影馳,宇帷,宇瞻基本無壓力,而穩定性測試裡面十銓冥神居然無法通過穩定測試,這就怪怪的,假如微星的工程師能夠看到這份表格,也麻煩針對性的修補修補這些問題吧。

總結一下B350系列來看,貌似對高頻部分,支持度看品牌心情,當然,也不難理解這些品牌,畢竟拿著高頻內存上這些晶片的人又有多少。但是實際Ryzen對高頻內存確實有一定的幫助,跑分,渲染,高頻內存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X370兼容性測試報告】




高端的X370晶片組,自然搭配了銳龍 Ryzen 1800X 處理器。


微星 GTX1080 Ti GAMING X 紅龍系列靠著雙風扇做著三風扇的散熱性能,安靜高效是我選擇的原因。


而作為這代的民用旗艦(當然上面還有Titan X),1080ti有著獨特的魅力,因為titanx只有純公版,所以渦輪式的風扇會在負載高的時候產生一定的噪音。退而求其次,性能與安靜的選擇,所以微星GTX1080ti GamingX是滿符合的。而作為Ryzen7系列,1800x性能確實已經不錯了,但是顯卡性能也要跟的上,AMD幾時才能在顯卡上翻身?


這一版的建興T10 240已經升級到新款的散熱,設計讓我耳目一新,要是能帶等效,這就更棒了。


電源部分,同樣採用海韻x650,不為別的,穩定,高效。


小結:來到X370晶片組,終於能看到一片綠了,高頻達標8款,達到2933或者以上的也有9款,高頻四條依舊是痛處,不過看到太極的兼容性也算是看完幾款以後不錯的,兩條支持達標的數量達到了21款,1699的售價也是能夠接受的範圍,加上1700,稍微超頻一下,費用也就是在4000以內完成,性能卻是1800x級別(說白了,Ryzen到了4G就很難往上超頻了,4g的1800x和4g的1700,是一樣的),16相供電,能夠妥妥的為銳龍保駕。相信2相供電在內存超頻部分以及兼容性也是有一定的幫助。


小結:其實在外觀上,一直分不清Gaming和Taichi,但是經過試驗不難發現,其實是有區別的,貌似走線以及pcb層數是有較大的區別,達標高頻內存支持度,七款,2933或者以上的內存有9款。

四條支持也提升了,去到了四條2666,用料上以及原生的雙M2接口比較吸引我,而且貌似主板自帶了無線網卡和吞吐量更大的5G網卡對於網路遊戲和應用都有一定的幫助。海盜船系列,影馳,宇帷,宇瞻系列在這款板子上兼容性算是不錯。


小結:作為華碩主板AMD體系的扛把子,C6H上來就非常附有期望值,畢竟當年ROG其實也是為了AMD才做的這個極致品牌,現在AMD又回來了,華碩自然傾盡心血的往這款板子堆料,十二項供電輕鬆玩轉Ryzen7,而燈效方面確實是ROG的強項,可以留意後面的亮燈效果。

高頻達8款,通過兩條測試21款,以及四條支持2666,這幾個指標出來,C6H的成績已經是很拔尖了,當然,拔尖歸拔尖,存在的兼容性問題還是希望華碩能在後續的固件版本裡解決。 


小結:看完350的成績單,技嘉也許會說是350的晶片組問題,那我們看看X370成績如何。

技嘉 AX370 Gaming 5  在高頻內存達標有6項,高頻支持7項,四條內存優化,可見是技嘉 AX370 Gaming 5系列的強項啊,居然支持四條3200,測試還是pass的。

在四條支持的部分,和華碩一樣達到了11款四條內存的完美支持。在售價上,技嘉 AX370 Gaming 5  算是同價位沒什麼敵手了,僅售16xx。


小結:就如寶物總是沉歸底的俗語般,微星 XPOWER系列一直有著不錯的超頻口碑,這次Ryzen剛出,微星 X370 XPOWER Gaming馬上就到貨了,可見微星在新新晶片市場所下的功夫與決心。

而看完售價,其實當時我回想,這款最貴的X370,買不買,看著微星Xprower的口碑,還是下手了,十相供電,兩項內存,並沒有太多花俏的功能。所以我還是決定看完成績再來評級。

不負所望,微星 X370 XPOWER GAMING相對於前面看到的350系列確實有天淵之別,雖然達標的高頻內存只有六款,大家看到基本沒什麼黃色,反而出現了5行的淡藍色,也就是說假如算高頻內存支持,這塊Xpower增加5款高頻內存,在兩條,確實算是支持度不錯了,唯獨四條稍微有點傷心,僅僅支持2400,希望在6月份能夠看到新版的基於AMD微代碼1006的新版bios吧,建議稍加改進。

就如寶物總是沉歸底的俗語般,微星 XPOWER系列一直有著不錯的超頻口碑,這次Ryzen剛出,微星 X370 XPOWER Gaming馬上就到貨了,可見微星在新新晶片市場所下的功夫與決心。而看完售價,其實當時我回想,這款最貴的X370,買不買,看著微星Xprower的口碑,還是下手了,十相供電,兩項內存,並沒有太多花俏的功能。所以我還是決定看完成績再來評級。

不負所望,微星 X370 XPOWER GAMING相對於前面看到的350系列確實有天淵之別,雖然達標的高頻內存只有六款,大家看到基本沒什麼黃色,反而出現了5行的淡藍色,也就是說假如算高頻內存支持,這塊Xpower增加5款高頻內存,在兩條,確實算是支持度不錯了,唯獨四條稍微有點傷心,僅僅支持2400,希望在6月份能夠看到新版的基於AMD微代碼1006的新版bios吧,建議稍加改進。

總結一下,從主板的角度來看,這一波的Ryzen大餐,確實不容易吃,畢竟這個不是nvidia的成品方案,而是要搭配各家不同內存,配件所組成的一整套系統,所以我們確實應該體諒這些主板廠,給AMD一點時間吧。

當然,老司機經過一個多月奮鬥,把這車已經開到這個地步了,剩下的就看自己怎麼開了。我只能送到你來這裡,剩下的路(XUAN ZE)你們自己走!

X370由於是旗艦,相對品牌較為重視,更新速度也較快,所以在預算有空餘的情況下,建議優先考慮X370的板子。

而選擇B350的話,還是考慮自己的需求比較好,基本沒要求,2內存能吃飽的,MATX的HDV是個不錯的選擇,假如是對容量有追求,那還是老老實實的把我這份報告好好讀完吧。

【28款內存兼容性報告、M2拖不拖後腿?】

M2確是是AMD第一次踏足的地方,性能行不行,會不會拖後腿,我們一起看看吧。當然,這個只是看存不存在拖後腿所以並不做深入測試。


為了保證測試的統一性,我們採用了建興 T10 480G作為我們的統一測試盤。



測試結果看來,測試成績基本在2450分上下浮動,讀取基本在2300M寫入基本在1250M左右,這樣的測試結果,作為 最快的建興T10系列,建興T10 480G在Ryzen系列主板看來性能部分是沒有太多的瓶頸。

【28款內存兼容性報告、玩法、燈效】

經過了那麼多輪的測試,我們又把內存部分整理成了,以內存的角度來分析兼容性,順便把內存玩到極致,是的,燈和外觀。一起來看看吧。


金邦EVO系列確實有其出彩的地方,RGB同步等效讓主板內存,散熱等等的同步起來,色彩非常的搭配。

兼容性部分,由於是16G單條,16G單條的普及面貌似還是不夠,所以貌似並沒有取得特別好的成績,不過在選購對應三款主板又對容量有要求的小夥伴可以考慮,畢竟未來必須是支持64G的內存。


金邦3000EVO X 除了黑色還有白色,看起來和白色的雕牌X370還是蠻搭配的,同步燈效的效果不錯不錯。

而這套內存的兼容性有目共睹,基本只有在個別B350上存在較低的問題,可以認定這是主板要背的鍋了。


金邦這套3200套裝搭配了 玩家國度的 C6H以後,整體的同步氛圍非常好看的說。

兼容性上金邦EVOX 3200在各個主板上的表現並沒有達到最好的多數為3200,基本徘徊在2933-3200,6月份的1006現在應該都在發布,應該會有優化能達到3200,在更新之前,大家要3200頻率的化,可以看著表格來選擇對應的板子。


Forza系列作為金邦的普及型號,在AMD上確實需要多溝通,Forza系列使用的是單面16G的堆疊式快閃記憶體,可以使用更少的空間做到更大的容量,新的技術,需要大家的努力說不定未來32G單條,很快就能看到,雖然兼容性有一定的問題,但是大容量又便宜的單面16G一定會成為未來的主力型號,看看那個品牌能夠獨佔先機了。


金邦狂速2400系列,經過測試,僅僅在微星 X370 Xprower 上面無法達成四條2400頻率,兼容性基本沒問題。


作為老牌的金士頓,這次看來是翻車了,一片黃,看來金士頓還是只能賣賣普通條了。高頻條子的兼容性確實有待提高,是不是這樣的內存在市面流通太少,導致了bios工程師都沒見過所以沒法優化的不兼容? 


作為savage系列,達標率百分之40,假如加入四條測試,相信問題應該會暴露更多,金士頓的技術部門應該多和主板廠商溝通了。


金泰克其實也算是較長時間的老品牌了,可是知名度不算太高,在開測的時候,前幾版本的bios,部分主板其實會存在點不亮機的情況,而經過後續的一些新bios到來,兼容性已經大大提高。到最後只有C6H不兼容。


海盜船系列,本來蠻有信心的,畢竟京東大部分的頁面都是推薦的金士頓內存和海盜船內存,但是在測試結果看來,普條問題不大,超頻條的兼容性確實有待提高,從入手的版本號看到,V5.xx  版,難道是因為每一次都是用的不同顆粒的問題,所以主板廠沒法照顧到麼?


沒傷害到處 復仇者3000系列相比2400套裝,3000套裝貌似算給力,起碼很多都是2666的頻率,不達標的情況,基本普遍存在,但是沒有存在不亮機的情況。

十銓科技,有一定年份的牌子了,雖然只是普條,但是兼容性看來,棒棒的。


其實真的很想所有參測得內存結果都和十銓普條一樣測試結果一樣,全線綠燈,大家就不用考慮兼容性的問題。

經過測試,十銓 8G2133普通條系列在所有主板都全線通過測試。 


十銓 冥神系列和各大主板廠商優化還是需要努力,基本都是運行在2666,稍微用心應該就能完美在各個平臺支持2933相對來說,不過看完價格,這套十銓內存的性價比算是非常的高,貌似京東之前僅售400附近。


十銓帶燈的炫光系列,兼容性還算不錯,唯獨在華擎這款matx上有頻率不對,這就想不通了,兼容性90%。

燈效部分紅色呼吸燈還行,要是帶RGB燈效就更好了。


威剛也是內存界的老牌勁旅,XPG威龍系列 2400在X370上面輕微翻車這個就尷尬了。四條下的兼容性還有提升的空間的。

兼容性大部分沒問題,不過沒有帶燈的話,性價比還是有點低。


Gamer系列從上市就蠻喜歡的,各種顏色隨心意,今天心情不好就換。兼容性上,問題集中在四條部分,選擇四條的小夥伴麻煩看主板來買內存了,而單色呼吸燈,在燈效的運秤度上還是不錯的。


影馳將系列作為性價比的內存默認頻率達到2400,但是在測試的結果看啦,確實存在一定的兼容性。在三款主板上存在頻率無法達標的情況。所以在選購的時候必須看看具體主板是否支持對應頻率。


影馳HOF系列其實蠻喜歡的,為數不多的白色燈條。而且快閃記憶體顆粒基本為三星顆粒,頻率都非常的高,經過測試,全面橙色,也就是高頻下,基本達標,頻率達到2933檔次。不過問題來了,影馳內存的購買渠道貌似一直沒有在京東有自營。


影馳名人堂系列3200的超高頻內存,經過測試,基本在兩條沒有什麼問題,在四條下,頻率不達標的情況較多,不過奇怪的是在技嘉的350和370上居然達到了神奇的3200四條,這點是比較逆天。


由於AMD僅僅支持最高3200,所以4000的內存,我們僅僅採用了3200作為最高值,一片橙色,也就是頻率基本達到3200的頻率,在技嘉B350和微星的X370上市存在頻率不達標的情況,不過相對影馳hof3200和影馳 hof3000來說,4000的性價比並不算高,相信AMD後期開放不了多少高頻的部分,3200已經是最高的節奏了。


宇帷雖然經過國代更換的事件,但是從產品來看,宇帷的普條系列,確實沒有什麼問題,全線一片綠。


宇帷的核心系列內存有著多個配色,呼吸燈也是按照順序的呼吸燈運行,燈效還是蠻有趣的。

從測試結果來看,只有在微星的B350存在四條不達標的情況。基本兼容性沒問題。


宇帷雷電系列,通過內存的雷電發生器,在內存頂部產生了雷電的效果,從圖中看來非常霸氣,而這個特色也是內存裡面最最唯一的,效果我能說滿分了,尤其是nvidia的綠,蠻喜歡的,頻率在所有主板都以2933通過測試,兼容性完全沒問題,缺點也很明顯,貌似市面上銷售的渠道不多,而且容量貌似都是4G。


宇帷的閃電內存,燈效類似閃電一樣,效果還算出眾,而頻率在2400的中等水平,兼容性全線通過。


宇瞻作為內存界的老品牌,而黑豹玩家系列也算是有一定的口碑,外形部分設計非常有利於散熱器把內存的熱量帶走,兩條測試結果宇瞻黑豹系列全線兼容性通過,而在四條選擇上,有兩款B350會有開機0D的情況出現,不過四條達標的數量在非普通內存之外算是非常的高啊。缺點,不帶燈。


宇瞻的普條系列內存,測試結果類似,兩條全線兼容,而在四條下,唯獨華擎 B350 Gaming K4下會存在0D的診斷代碼不亮機。其餘兼容性都沒什麼問題。


芝奇作為最開始一批提出的Ryzen兼容內存的標誌,本來也是蠻有信心的,不過達標率僅有百分之30,這個ryzen專用條的名詞,芝奇還是有點不符合,兩條如此,更何況四條,相信四條下,能夠達標的應該不會太多了。馬甲同樣可以利用氣流帶走熱量,不過缺點也明顯,價格貴,還不帶燈。


作為最近燈效方面比較熱門的燈效內存,在3200的高頻板基本都是存在頻率較低的情況,假如一定要在Ryzen上夠買芝奇的幻光戟,建議入手頻率為2400較好,在各大主板廠對這個內存沒有優化好的情況下購買,有點浪費錢的嫌疑,而經過觀察基本2400是沒問題的,而流光效果看來,也算是不錯的效果。可能只是因為好看,而把這套內存的高頻能力期望太高。

總結:

經過Ryzen這波的兼容性測試,只能說在這過程裡面,其實測得大吐苦水,確實存在不足,有很多未能達標的情況。

說句良心話,從開測的時候有一部分內存甚至點不亮的情況都有,海盜船的某款低頻內存甚至在多款主板無法開機,到後面基本主板都能點亮,確實需要給AMD也好,主板廠商也好,需要那麼一點時間。相信AMD和主板廠基本都有更新的BIOS來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會不定時來更新這份測試結果。

如果各位小夥伴有興趣知道其他內存是否會有不兼容情況,不妨在我們的文章裡面回帖,一起探討,說不定在下次的硬體採購裡面我們會把這個品牌列入測試的清單。

希望通過這十款Ryzen主流型號和28款主流的內存測試,大家能夠在選購Ryzen的路上有一盞明燈。Ryzen確實是一款不錯的產品,但是假如主板內存玩不動,再好的產品也是沒用的。

這文章不談技術,只談產品,Ryzen的加入,讓我們DIY注入了一波新的血液,所以真的很希望性價比不等於低質低量有麻煩。

相關焦點

  • [評測]AMD Ryzen 7 5700G 評測
    整體上, 仍採用TSMC 7nm工藝, Socket AM4接口且兼容AMD 400/500系晶片組, L3 Cache相較於同代同核心數CPU減半, 支持雙通道DDR4-3200內存, PCIe通道數仍為24條(可供一條x16顯卡, 一條x4 M.2 PCIe SSD, 以及為晶片組保留的x4)且仍相比同代CPU降級為3.0.
  • 售價5200元,性能遠超i9:AMD發布16核7納米Ryzen處理器
    IO 裸片充當所有片外通信的中心集線器,它包含處理器的所有 PCIe 通道,以及內存通道和與其他小晶片或其他 CPU 的 Infinity Fabric 連結。這麼多核心有什麼用?在現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示之一是直接針對直播的,演示表明即使英特爾和 AMD 能夠以相同的幀速率玩遊戲,但只有 AMD 晶片可以讓你在玩遊戲的同時向 Twitch 觀眾直播超高質量的遊戲視頻。
  • [評測]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 評測
    不過在更能發揮Zen系列架構」搭積木」般擴展靈活性優勢的高端平臺上,新一代基於Zen 2的「線程撕裂者」Ryzen Threadripper直到2019年11月才正式公布.而其首發陣容仍停留在最高32核心級別,如預期般地繼續使用核心與I/O分離小晶片的設計,支持四通道內存架構和64條PCIe 4.0通道.從普通級Zen 2的表現來看,如果沒有意外,新一代的Ryzen Threadripper定會成為
  • [評測]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 評測
    產品規格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基於Zen+架構,採用了12nm工藝,擁有24核心並支持SMT技術以提供48線程,由四顆六核心的Die組合而來,相應的一級和二級緩存容量也按對應關係減少了.默認TDP被安排到250W.依舊支持四通道DDR4內存和64條PCIe 3.0通道.
  • 國貨當自強,金泰克X3 RGB內存-拆解與Ryzen平臺測試
    (連結點這裡) 然後看到不少小夥伴留言,對這款內存在ryzen平臺的性能表現和內存的兼容性方面提出疑問.也就是說不管是華碩、微星、技嘉還有華擎的主板,只要支持聯動功能都能與內存達成RGB燈光同步.延遲高一直是ryzen的痛點,達到93.5ns.
  • [評測]AMD Ryzen 9 3900X & Ryzen 7 3700X 評測
    兩款CPU均使用Socket AM4插座,除了兼容於最新的X570主板外,仍可搭配前代B350/B450/X370/X470主板使用.仍採用雙通道內存架構,但標準支持頻率從前兩代的DDR4-2667正式提高到了DDR4-3200.擴展方面正式支持PCIe 4.0,仍提供24條通道,其中16條用於顯卡(單顯卡x16或雙顯卡x8),4條用於PCIe類存儲(如M.2 SSD),4條保留用於連接主板晶片組
  • 威剛半價內存購買資格公布
    已購置華擎B350itx主板銳龍1700x喬思伯日蝕RGB風扇普力魔itx機箱東遠sc-p67RGB版水泵 Bykski AM4 RGB冷頭各類接頭及製作水冷所需工具家裡用的E5主機上用了8條4g ddr4 2133內存 ,由於itx只能上兩條內存再加上頻率低
  • 選購內存最大的坑:莫過於內存與主板的兼容性問題
    但是我想說,選購內存最大的坑,莫過於內存與主板的兼容性問題。▲內存兼容性帶來什麼後果?內存出現兼容性問題時,帶來的直接後果,一般都是無法點亮。現在內存兼容性問題遠比過去嚴重,以我自己裝機經歷來講,試過N次內存兼容性問題。
  • ryzen處理器和華碩主板展示,GTX1080ti曝光
    AMD ryzen 1800X處理器,作為ryzen系列中的最頂級型號,採用14nm製程工藝,8核心16線程,主板插槽Socket AM4。作為目前華碩最頂級的AM4接口的主板,C6H有點特殊啊。包裝盒是經典ROG紅黑配色,打開一看,卻是金屬黑灰色。從整個主板來看,華碩在這塊板子上還是很用心做的,凡是電路發熱的區域,都有巨大的被動散熱塊。
  • [評測]AMD Ryzen 9 3950X 評測
    標稱的TDP仍維持在105W, 實測默認的PPT/TDC/EDC限制也和3900X相同, 其餘包括如最大128GB的DDR4-3200內存支持, 16+4+4條PCIe 4.0通道數等規格則與Ryzen 9 3900X乃至其他單CCD式的第三代Ryzen型號完全一致. 此外零售盒裝版本則不再自帶散熱器.
  • 華擎主板 B550 Extreme 深度評測 使用3900X與ZADAK超頻內存
    這款主板一共提供了 4 條 PCIe,其中第一條為 PCIe 4.0 x16,與 CPU 直連。晶片組散熱塊和第二條 M.2 融為一體,巨大的散熱面積也能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第一條 M.2 同樣有散熱塊覆蓋,只是相對第二條來比小了不少,畢竟連著 PCH 有點犯規。
  • [評測]AMD Ryzen 9 5950X & 5900X 評測
    AMD表示這一代也是Zen系架構中最重大的一次飛躍.,一樣的PCIe擴展,一樣的主板搭配(AMD 500系晶片組主板)等等.玩家普遍期待的FClk與內存頻率牆在Ryzen 5000系列上確實將會有所提高, 但還需要板廠進一步調整BIOS後才能夠實裝, 屆時Ryzen 5000系列以UClk與MClk 1:1最佳模式運行的上限有望從原本Ryzen 3000系列上FClk/UClk 1900MHz(搭配DDR4-3600 ~ 3800內存)級別提高到FClk/UClk 2000(搭配DDR4-4000 ~ 4200內存).
  • 美商海盜船DDR4, 水冷和電源已經為AMD Ryzen 做好準備
    全球電腦配件領導品牌——美商海盜船,今日宣布旗下DDR4,水冷和電源對打破傳統的AM4平臺的AMD Ryzen™全系列處理器提供完全的兼容性支持
  • 七彩黑豹,宇瞻PANTHER RAGE RGB內存試用報告
    三、上機與燈效    主板使用的是華碩的ROG strix B350i,本以為金色內存不怎麼好搭配的,不過上板後整體黑金的配色感覺還不錯.另外主板ROGlogo與主板右側都有發光設計,通過華碩Aura配合內存能搭配出不錯的發光效果
  • 全新Zen 3架構,IPC提升19%,AMD發布最新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單核不再弱雞
    有意思的是,AMD 選取了 10 個遊戲與英特爾 i9-10900K 進行了對比。這是因為,新的處理器依然採用 AM4 接口,所以現有主板從物理接口上是兼容的,而且 AMD 500 系列主板早就做好了對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的支持。AMD 表示,現有 500 系列主板的 AGESA 1.0.8.0 版本 BIOS 就能點亮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對於還在使用 AMD 400 系列主板的用戶,AMD 會給出支持新處理器的 BIOS。
  • 電腦硬體科普:高頻內存與主板內存頻率和CPU內存頻率之間的關係
    這裡商家標註的內存頻率就是指這個120邁。二、限制內存頻率的關鍵因素內存條本身的標註頻率CPU的默認內存頻率主板的默認內存頻率主板的超頻內存頻率這裡如果你是買回去插上就直接用,根本不打算去人為調整內存頻率,不超頻的情況,那麼就是以前三條最低的為準。
  • 2018裝機選擇AMD、還是英特爾?這裡告訴你答案!
    AMD性能介紹    從去年開始,AMD推出了ryzen銳龍系列一,和現在的二系列,特別是第二代,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因為今年4月份,銳龍2上市,採用了12nm工藝,全新的架構,以及同時推出的高端型號R7 2700X,頻率達到了4Ghz以上,內存延遲也大有進步,目的非常明顯,但是對比英特爾8代酷睿的單核性能的確要比amd處理器稍微強一點點
  • AMD新旗艦Ryzen 9跑分出爐
    6 月 10 日,AMD 在洛杉磯發布了新一代銳龍(Ryzen)處理器的幾款新品,從 6 核銳龍 5 3600,到 12 核銳龍 9 3900X,再到 16 核心 32 線程銳龍 9 3950X,這些晶片理論上已經壓制了英特爾九代酷睿。
  • Intel i7 6900K VS AMD RYZEN1800X真實評測
    不得不吐槽下1800X的平臺在用32G芝奇內存過cinbench R15單線程測試,每次都自動關機黑屏,主板報錯,就像短路一樣,必須重啟,四條內存過了6遍測試,最終只能拆掉兩條內存,測試通過。三遍測試成績結果波動有10%左右有一定的誤差。這個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於是在各大論壇逛了一下,發現針對RYZEN的吐槽很多內存兼容性問題佔了很大的原因。
  • AMD為Ryzen優化背書,結果真兌現了:內存延遲降了6ns
    Ryzen發布之時表現差強人意,總體的性能、性價比還不錯,但在遊戲、內存兼容性、超頻等方面尚有不足,AMD倒也不掩飾這些問題,承諾會不斷優化Ryzen的性能和兼容性。之前的一波升級主要是通過遊戲優化補丁、Windows電源計劃改善性能,這兩天適逢Ryzen 5發布,AMD也發布了新的AGESA微代碼給廠商升級BIOS,實測顯示AMD這次也兌現承諾了,Ryzen處理器的內存延遲真的降了6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