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曼巴蛇,學名:Dendroaspis polylepis。由德國裔英國動物學家-阿爾伯特·甘瑟(Albert Günther)於1864年命名。是非洲最大的有毒蛇類,也是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速度可達16-20公裡/小時。適應力強,喜歡生活在乾燥的環境中,常常藏匿在廢棄的白蟻丘、枯樹洞或巖石縫隙中。多在地面活動。日行性,捕食小型哺乳類、鳥類、蜥蜴和其他蛇類。人工飼養的黑曼巴蛇壽命大約14歲。
黑曼巴蛇全長2.5-3.2米;重量1.6-3.1公斤。最大個體記錄長度是4.48米,在辛巴威捕獲。 黑曼巴蛇的得名是因為它們的口腔內的顏色為黑色。
黑曼巴蛇交配季節在春季,雌性每產15-25枚卵,孵化期60天左右,新孵化的幼蛇長約50釐米,它們一經孵化變獨自生活。人工飼養的黑曼巴蛇壽命大約14歲,野生的壽命會更長一些。 繁殖季節的黑曼巴蛇具有極高的領地意識,極其危險,會主動攻擊領地內的所有生物,包括大型食肉動物,如獅子、斑鬣狗和豹子。一旦發動攻擊就兇狠頑強。
黑曼巴蛇分布於剛果東北部、蘇丹西南部到衣索比亞一帶、厄利垂亞、索馬利亞、烏幹達、坦尚尼亞、肯亞;跨越南部到:賴索托、波札那、誇祖魯-納塔爾省、莫三比克、史瓦帝尼、馬拉威、尚比亞、辛巴威、盧安達、吉布地;安哥拉、納米比亞等南非及東非地區。
黑曼巴創造的名聲幾乎和眼鏡王蛇一樣,蛇類中少有的超人氣王者,致死率非常高!非洲死神之稱並非浪得虛名。
A、毒量
黑曼巴蛇也許是非洲最致命的蛇之一,毒性與黃金眼鏡蛇不相上下,如比較傷人紀錄,鼓腹蝰蛇等在當地造成的案件比較多,可能比較危險;但如論攻擊性,那就一定是黑曼巴蛇。而黑曼巴蛇採用的是神經毒素,靠攻擊獵物的神經系統而令其麻痺。平均來說,10-15毫克的黑曼巴蛇毒液就可以殺死一個成年人,而黑曼巴蛇的毒液量為100-120毫克,最多可達200毫克,這足夠殺死13-20個人或一匹重600公斤的長頸鹿,因此被黑曼巴蛇咬傷的後果是相當嚴重,通常在被咬後一個小時之內就會死亡,而最快的死亡時間能達到被咬後15-30分鐘內立即死亡。
B、毒理
由於黑曼巴蛇的毒素是神經毒素,所以被黑曼巴蛇咬傷後,身體得到了徹底的癱瘓,像喝醉了酒一樣輕飄飄的,在麻痺的情況下,受害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的徵狀,然後死去。由於非洲過去文明落後,沒抗蛇毒血清,因此,被黑曼巴蛇咬傷基本上是毫無生存希望的,隨著現在血清的面世,被黑曼巴蛇咬傷的死亡機會相對降低了。
雖然黑曼巴蛇的咬人紀錄不多,相比之下,黃金眼鏡蛇、埃及眼鏡蛇、鼓腹蝰蛇等的毒蛇,在當地所造成的咬人紀錄比黑曼巴蛇更多,但據南非的資料,黑曼巴蛇的死亡率在當地卻能達75%,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傷者死亡率接近100%。然而,黑曼巴蛇咬人的事並不常見,而且在蛇發出警告時避開或站立不動,就不會有危險,畢竟攻擊人只是在受到打擾並且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但是黑曼巴蛇一旦發起攻擊,一般是逃不掉的。
特點
世界十大毒王中排名第10的黑曼巴蛇,是非洲毒蛇中體型最長、速度最快、攻擊性最強的殺手。它能以高達19千米的時速追逐獵物,而且只需兩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更可怕的是,不管在任何時候,黑曼巴的毒牙裡都有20滴毒液,30年前 如果被它咬傷,必死無疑.現在被它咬傷,如果不及時治療,也下場悲慘! 被黑曼巴蛇咬後就會像喝醉酒一樣,慢慢地不知不覺的死去。
生活習性
一般來說,黑曼巴蛇不怎樣主動攻擊人類,而快速的動作只是為了追捕獵物和在遇到危險時迅速逃到最近的棲息地,當被激怒時,它會抬起 1/3的身體,堅守原地、連環進攻,通常會連續攻擊1-2次,讓敵人知難而退。大蛇每次攻擊都能釋出30-40毫克的毒液。
雖然黑曼巴蛇在非洲很厲害,但"一物剋一物",黑曼巴蛇也有天敵。除人類的捕捉與獵殺外,幼蛇經常受獴的殘食;而成蛇也可能成為蛇鷲等的獵殺對象。
黑曼巴蛇主要分布於東非及南非,西非也有零星的發現紀錄。棲居在稀樹大草原、林地及荊棘叢中,每次產6-17枚卵。
還有這個「黑曼巴」....
非洲致命毒蛇—黑曼巴
科普需要你幫忙
學習蛇類知識、毒蛇咬傷處理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