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選址,盛裝打扮,拍照打卡,朋友圈曬圖,早已成為年輕人去網紅地打卡的既定模式。
網紅經濟迅猛發展,城市中的產品、服務、建築等所有物品都被貼上了標籤。
7月初,知乎聯合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發布《中國潮經濟·2020網紅城市百強榜單》。榜單收納了網紅KOL數量、每千萬人擁有奶茶門店數、旅遊產業發展指數等評價指標,東莞得分68.61,位居全國18名。
東莞這座城市,隱藏著什麼樣的網紅打卡地?
在對城市打卡地的選擇上,小紅書APP相比於馬蜂窩、飛豬傳統旅遊決策平臺,更有說服力。根據必達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度中國旅遊行業發展分析報告》,小紅書成為最受用戶歡迎的旅遊決策新入口。
年輕人樂於在小紅書上分享他們不盡相同的生活方式,點進這個APP,你可以隨時獲取「保姆級」打卡指南。
我也走入其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輸入「東莞網紅打卡地」搜索詞,出現在手機屏幕裡的打卡筆記竟與想像中的截然不同。
不是具有老莞城風味的振華路,不是東莞八景第一的黃旗山,也不是蘊藏著百年抗爭歷史的海戰博物館,映入眼帘的,是讓人眼花繚亂的各式網紅打卡店,以及標新立異的自然景觀與城市造景。
在小紅書頁面上下滑動,網紅打卡店層出不窮,但畢竟壽命有限,相隔一兩周,時興的店鋪便大換血。持續佔據主頁面的,是以下幾個打卡地。
東莞市民大舞臺原名為都市彩虹劇場,每到周末為市民放送演出,承載著人們的文化生活。
幾個月前,一次無心插柳,舞臺貨櫃和座椅被塗上紫色漆料,在東莞掀起一波打卡熱潮。
東莞中心廣場市民大舞臺 /圖源小紅書@Katharine
Ins風、潮流風、小清新風、溫柔風,都可以在這個充滿設計感的紫色廣場裡完成打卡。穿梭在貨櫃中,當鏡頭對焦,定格屬於自己的風格。
東莞中心廣場市民大舞臺 /圖源小紅書@Katharine
「假裝在國外」也許是這個網紅打卡地最閃亮的標題了。
深色冷淡風的圓石,淺色乳白的沙土,溝壑縱橫,遠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林,近處是常年累月長成的碧綠湖泊,這樣的組合便構成了獨一無二的ins風打卡地。
厚街白石山採石場遺址原本是一片荒廢石場。這片奇觀被人們發現後,成為了年輕人想在荒漠拍攝後現代風格影像的就近打卡點,有不少影視作品和商業廣告都來此取景。
◎萬江麥德龍超市
東莞沒有宜家,卻有和宜家風格相似的麥德龍超市。
超市外圍是藍色貨櫃,超市內則有整齊排列的倉儲式貨架,隨手一拍就頗有工業風格。
這波以打卡為主要目的的「顧客」,讓麥德龍超市成為一個兼具拍照功能的倉儲式零售場所。
坐在購物車上拍,打開冰櫃拍,抱一堆薯片拍,蹲下來選飲料拍,超市裡應有盡有的商品,都可以成為他們的拍攝道具。
◎東莞33小鎮
在小紅書中的東莞網紅打卡地筆記中,33小鎮以5246篇筆記數量獨佔鰲頭。
他們定義自己為集文藝與風情於一體的文創園,在舊工業區中融入藝術創新元素,為東莞增添了不少年輕活力。
由著名空間設計師朱志康操刀,遇見自己書店以多元獨特的文藝空間,成為備受東莞年輕人熱捧的打卡聖地。
翻書10分鐘,拍照2小時,比起傳統書店,遇見自己書店更像是一個景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裡面擠滿「表演看書」的人。
—
這些以「網紅」作為前綴的打卡地點都有一個共性——顏值到位,拍照好看,不管它們是否具有城市特徵。
小紅書#這個地方超適合拍照#話題下,有68萬+篇筆記,瀏覽次數達到2億次。
為了獲得更多的點讚量和收藏量,小紅書博主會把圖片的拍攝角度及調色步驟也附在內容中,方便小紅薯們進行「學習」。
人們對圖片修飾的普遍要求,也體現了大眾消費行為逐漸升級為視覺消費這一過程。
人們的審美更好了,簡單來說,是他們更能分辨什麼樣的地方能拍出美好的照片。信息社會,熱點傳播隨處可及,一種與「網紅審美」相關聯的打卡地點也應運而生。
「網紅」成為青年社交圈乃至這個時代最具號召力的詞語,年輕一代對於個性化的訴求欲望越來越強烈。
東莞龍灣溼地樂跑公園 /圖源小紅書@心如の分享日記
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將生活注意力轉移到小小的智慧型手機上面,手機不再是一塊冰冷的玻璃屏幕,而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舞臺。
社交網絡為青年群體提供了一個經營人設的平臺,在這裡,人人都可以成為明星。
他們的打卡記錄也許僅在賽博空間佔據了微小的字節,卻在很大程度上建構著他們的媒介記憶和身份認同。
「我看過,我來過,我拍過,我走了」,網紅打卡的出現滿足了年輕人到此一遊的心態,同時也給予了他們更加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當打卡行為在網際網路作用下轉化為具有商業價值的數字勞動,商家為了獲利,開始炮製一些「速成式」打卡地。但這些打卡地除了有幾分顏值優勢之外,背後卻缺少城市市民認同的價值。
在小紅書上有高熱度的東莞網紅店莞爾咖啡,以寫字樓下韓式小清新的裝潢風格,純白極簡的設計,還有全透落地玻璃窗,在東莞網紅店中成功出圈。
但當筆者慕名來到這家咖啡店時,眼前所見卻與小紅書上的描述有一定差距。
店內容量很小,只有十一個座位卻都佔滿了人。在這裡,大家似乎對眼前的咖啡口味如何並無太大興趣,而是關注著店內的最佳拍攝位置。
不禁讓人迷惑,小小的咖啡店,不知是在售賣咖啡,還是售賣打卡點。
這種網紅打卡地的走紅,也許只是因為某一時刻、某一角度的美感,觸發了人們的獵奇心理。但如果在網紅裝潢的背後,沒有文化內涵的鞏固和刺激,這樣的網紅打卡地可能只會帶來淺層片刻的消費儀式感,難以在瞬息萬變的網絡時代裡長紅。
相比於人潮湧湧的網紅店,願意不辭千裡,去到傳統意義上的「東莞地標」打卡的人,卻寥寥無幾。
儘管這類場所承載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內涵與人們日常生活形成一條緊密的關係帶,但由於其中景觀、文創等設計審美並沒有貼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高度,就算給它冠以「網紅打卡地」的名譽稱號,在實際中也難以博得眼球。
以可園郵局為例,2019年5月,東莞可園博物館與東莞郵政城區分公司聯手打造了一個郵局。裡面除了有傳統郵件的寄遞服務之外,還引入了擁有莞邑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及個性化服務。
被官方定位為東莞網紅打卡地,可園郵局雖極具歷史文化意義,卻難以捕獲年輕人的喜歡,它在小紅書上的打卡筆記只有1篇。
很顯然,它是不符合「曬圖」需求的。一個地方要成為網紅打卡地,除了本身要具備內容之外,還需在傳播與互動中被大眾感知、消費與理解。
「網紅」二字雖然是流量與話題的產物,但它也代表著年輕人對平庸的抵抗,對美與獨特事物的追求。
如果在城市地標中融入網紅元素,在網紅審美的基礎上重構大眾對地方的認同感,也許會給城市空間的構建帶來更長遠的意義。
當某個有創意的場所在網上火起來之後,相同設計理念的複製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在小紅書上,相同風格的旋轉樓梯、玻璃屋子、彩色貨櫃等,比比皆是。
近幾年興起的沉浸式展覽,是年輕人打卡的熱門去處。但也有諸多打著「沉浸」招牌的網紅景點,實際上卻是僅僅在一塊小場地使用簡單的投影技術,以及擺放幾塊頗具設計感的背景板,與七彩LED燈帶組合成一個簡陋的「攝影棚」,這樣的觀展體驗與真正的沉浸式體驗大相逕庭。
這類網紅打卡地弱化了文化內涵,追求速成、速傳、速流行,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給消費者拍照。
要是網紅打卡給顧客帶來「拍過照就不會去第二次」的體驗,那麼網紅效應帶來的程序化、同質化打卡,最終又會被新的審美取代。
如果我們的社會對日常生活沒有關愛,只有宏觀的情懷,打卡點除了打卡以外,便沒有其他意義。
網紅標籤只是一種描繪城市的方式,但徒有形式,只會曇花一現,它無法代替地方文化在城市構建中的意義。
反觀現在的網紅打卡地,除了要具備熱度之外,更需涵養溫度,在青年群體的拍照打卡行為與消費主義的強勢生長下,讓受眾與城市文化建立緊密的聯繫,真正帶給人地方認同感和歸屬感。
品牌推廣/活動策劃/城市更新策研
合作垂詢 13790292173
( 微信與電話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