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不少人在正職工作之餘開始做些兼職工作,藉此賺賺外快。這不只能讓錢包變得更充實,也能拓展自己視野與增長專業知識。
以下就是媒體USA Today匯整的11個好兼差提議,只要你有相關技能並投入時間,有些甚至能為你帶來一個月$1,000的額外收入!
pic via google images
1.網頁開發工程師 Web developer簡單來說,網頁開發工程師會創造並維持網站,不過網頁開發工程師要作的事情其實更多。有些工程師會專注於網站後端的工作,例如創造資料庫等;有些工程師則擅長作出好看、好用的介面。
想成為網頁開發工程師,你必須相當了解編碼與程式語言,例如HTML, PHP,與 JavaScript等。不過如果你有這個專業技巧,要求一個小時$50的時薪會是輕而易舉的。所以簡單算一算,一個月只要作20個小時的兼職,$1,000就輕鬆入袋。
2. 圖像設計師Graphic designer如果你對美編與圖像設計很有熱情,又懂得如Photoshop, Illustrator或InDesign等影像處理軟體,那麼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外快途徑。一般來說,如果你是個高手,時薪高到$75也不是不可能。
3. 家教Tutor如果你專精特定學術領域,又很有耐心去教導學生,那家教就很適合你。
一般來說,家教時薪取決於你對專精領域的知識有多少,你的學歷多少也有點幫助,接下來就是跟家長(僱主)討價還價的過程啦。一般而言,專業有背景的家教可能一小時可以有高達$85的時薪,不過一般而言要到達$40也不是件難事。
pic via google images
4. 音樂老師Musical instructor音樂老師跟家教有點類似,都需要專業知識與對學生的耐心。雖然敘薪標準隨地方與技藝不同,但一般而言,鋼琴老師一個小時有機會拿到$30-$60的時薪。所以一個月只要作17小時,就有機會賺進$1,000。
5. 服務員Waiter服務員的平均薪資波動不小,也有很多變因會影響收入。不過若是你能在高端餐廳站到一些生意興隆的班(如晚班或周末),很容易靠小費就一個月賺進$1,000。
6. 聯盟營銷人員Affiliate marketer聯盟營銷人員營利的方式是靠促銷其他公司的產品賺取佣金。如果有興趣走上聯盟營銷人員的路,你可以創建一個部落格,寫寫產品開箱或心得文。如果你的讀者點了你文中的連結,並下單購買,你就能賺取%數不等的佣金。
當然,一開始要這樣月入$1,000有點困難,不過若是你建立起忠實讀者群,或自身成了個有專業度(或顏值的)網紅,其實聯盟營銷人員的獲利潛質會非常大。
pic via creative live
7. 攝影師Photographer如果你喜歡攝影,又有那麼一點技巧跟創意,那何不拿來賺外快呢? 從家庭全家福、活動剪影到婚禮攝影,其實有許多場合都需要專業攝影師。
據報導,在美國一次專業婚禮攝影的平均價格可喊至$2,000。對工作一天來說,這收入還不賴(這當然還包括編輯跟後制等工作啦。)
pic via t nation
8. 個人訓練員Personal trainer如果你對健身很有心得也很熱愛,那成為一個個人訓練員就是讓你既能健身又能賺外快的好機會。據報導,個人健身訓練員的平均時薪達$50,有些」王牌名師」甚至可叫價至$100。
不過,在成為個人健身訓練員前,你必須先上課與拿到證書。當然,也要先繳些學費。但,投資長期來說,應該還是會有回報的。
9. 保母Babysitter如果你熱愛小孩,那麼在晚上或周末幫忙帶小孩當保母也是個不錯的外快途徑。保母時薪隨地區與工作內容不等,但有機會上看$20/時。
保母跟先前幾個兼職相比時薪是比較低,不過進入門檻也不是那麼高,也算是個不錯的賺零用錢選擇。
10. 外燴廚師/個人主廚Caterer/personal chef喜歡烹飪,也對烹飪很在行嗎?那麼選擇當個外燴廚師作兼職可能會非常適合你。此外,只要你能證明你有能力完成廚師的工作,那麼在履歷表上是否有餐飲相關背景相較之下就不是那麼重要。更棒的是,外燴廚師與個人主廚是有機會幫你帶進一筆可觀外快的!
據報導,個人主廚的平均時薪為$35-$50。不過有一點要放在心上:如果你要走外燴廚師路線,而且會在自家廚房準備食物,那一定要先查閱相關州法,了解相關規範,以免外快沒賺到還被取締。
pic via bplans blog
11.寫手 Freelance writer如果你喜歡寫作,文筆也不錯,那麼當個兼職寫手也是個能賺外快的路。不過寫手工資的波動就比較大,端看僱主、寫作題材與你對該題材的專業知識而定。
比方說,若一篇刊登在個人部落格的文章可能只會幫你賺進$15/時,不過一篇專業性高的專欄文章,就有機會幫你進帳時薪$40- $50(或更高)。由於寫手工作時間彈性、自由度高,因此拼一點也是有機會單月靠它進帳$1,000的~
需要賺點外快嗎?不妨參考這篇文章的提議嘍~
資料來源:US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