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間,湧現了一大波全景相機,理光、Insta360、諾基亞、三星、LG、尼康、華為、小米/小蟻、Garmin、Z Cacm、松下、Rylo、GoPro都做過全景相機。
但一直堅持有產品更新的,就只有Insta360和理光,而前者也被稱作是全景相機界的大疆。我們這次體驗的Insta360 ONE X2,屬於接近消費級產品頂端的ONE X產品線。很interesting的是,ONE X系列在官網是被歸在運動相機類別的。
初代ONE X首發價2498元,通貨膨脹了2年,Insta360 ONE X2的價格是2798元。
Insta360 ONE X2的拍攝與視頻規格沒變,仍然是1800萬像素照片,以及5.7K@30fps、4K@50fps、3K@100fps的視頻錄製。機身149g,4.62 x 11.3 x 2.98 cm,核心升級點:
可以取景的觸控屏,裸機10米防水,4麥克風,降風噪算法;
1630mAh電池(前代1050mAh,提升55%),可錄製80分鐘以上的5.7K視頻;
新增H.265支持,PureShot純淨拍攝、畫中畫模式、深度追蹤2.0(框選目標,讓鏡頭自動跟隨目標)、新的子彈時間配件和算法;
AI 創意庫:影分身、穿梭延時、FPV視角、路人移除等功能;
水下色彩還原、連接電腦使用的會議模式(當外接攝像頭使用)
Insta360 ONE X2隨機附送了收納袋和擦鏡頭用的絨布,以及Insta360的信仰貼紙。
上面是要額外購買的矽膠鏡頭保護蓋、能配合算法在全景視頻中「隱形」的1.2m長自拍杆(頭尾都有1/4螺口)。不過有一說一,原廠的收納袋就挺好的,全緩衝設計,每次放進去還能順便擦鏡頭,比矽膠保護蓋好用。
Insta360 ONE X2變成了「三防」設計風格,通體軟膠包裹,正面背面是類膚塗層。u1s1,雖然二代好打理,但還是一代的樣子順眼。
官方還搞了火影聯名版,盛惠2998元。佐助版還有輪迴眼和永恆萬花筒,真的是加錢變強啊Naruto!!!
Insta360 ONE X2的兩側和頂部都是圓邊,底部打平,有標準1/4螺口,可以立在桌面。側邊的頂部是麥克風,電源鍵上面是揚聲器。提示音的音量夠用,但音質一般,到手就關掉提示音了。
Insta360 ONE X2隻有「開機和拍攝」2個實體按鍵。按鍵很硬,要費點力,反饋明晰,不會誤觸。單擊任意按鍵都能從關機狀態喚醒。用快門鍵喚醒的話,會在開機後會自動開始錄像。
用於連接電腦和充電的Type-C接口有獨立防水蓋,可拆卸電池有防水墊圈,TF卡槽在電池倉。今年電池容量暴漲55%,為1630mAh。
Insta360 ONE X2這塊圓形屏幕,玻璃蓋板非常結實,用狠力按都紋絲不動。
Insta360 ONE X2的屏幕是標準RGB排列的LCD(LCD永不為奴!)。肉眼測量,精細度和iPhone SE 2的絕殺326ppi差不多。但屏幕小,會逼著你靠近看,有果粒橙的味道。屏幕亮度挺夠用,在攝影棚閃光燈下都能看到屏幕內容,正午太陽光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可讀性。
使用層面,Insta360 ONE X2多了個可以取景的屏幕。「15年了!你知道我這15年是怎麼過來的嗎?」即便吐槽它小,但這是有和沒有的區別。本機佬願稱之為最強提升!Insta360 ONE X2可以完全脫離手機使用,用來拍vlog也能方便地調整構圖。
冷開機要6、7秒進入取景框。快門響應很快,幾近0延時快門。就算是弱光場景,只要不是帕金森抖動,成片率都接近100%,這個我覺得很OK。但照片存入時間,還是全景相機味,普通模式拍照要2、3秒,PureShot模式要5秒左右。從按下按鈕到錄像開始,也需要3秒左右。官方回應說後期固件會優化速度,現在就不做過多評價了。
這塊屏幕目測和1.19英寸屏的智能手錶差不多大,屏幕交互也像智能手錶,默認取景畫面:
在閃光燈下也看到屏幕內容
取景框上隨意滑動,可以移動全景畫面的角度。有PureShot模式可選(默認開啟,但只有手機和電腦上才能看到效果)。交互設定挺完善,這麼小的屏幕也不要求什麼自行車了。但如果二級菜單也能做得像智能手錶那麼大,調參數就不會這麼憋屈了:
2020年的全景運動相機,發熱依然比較大,Insta360 ONE X2非斷電待機下有點溫熱,5.7K視頻錄製1分鐘以上,你就能感受到科技的溫度。續航有明顯進步,官標80分鐘5.7K視頻錄製。實際斷斷續續錄製(總片長30分鐘和數十張照片),一個下午都還有一點電。而且Insta360 ONE X2接著電源也能照常工作,沒必要額外買電池。
像「單次點擊快門,直接觸發開機和錄像」、「單點按鈕開機」的設定,在早期使用時,極易出現誤開機,然後第二天要用時卻沒電……這設定得習慣一段時間。
畢竟是體驗,我們也不能說太詳細。例如USB連接電腦、騷得很的AirPods連接(可收音和語音操作,語音觸發錄像/拍照/關機/做標記)、用Apple Watch遠程控制和GPS數據引入、可以智能調節速度、任意軸線的子彈時間2.0(電影裡那種「人物不動,但鏡頭繞著目標旋轉」的畫面)、AquaVision水下色彩還原(校正水下色調和對比度)、PC視頻聊天/全景直播推流之類的就不說了。
即便本機佬在愛搞機,早已「熟練掌握」PR操作,但自己的視頻又不會有粉絲催更,看看硬碟裡堆積如山的運動相機和無人機的視頻素材,想想PR剪輯的工作量,結果都是「下次一定」。
上到無人機,下到運動相機,所有廠商都在努力減輕用戶後期壓力。而一口氣拍下所有視角的全景視頻,掄起就是一通拍,無需考慮構圖和取景,雖然不會錯過最佳角度,但它簡直就是究極體的「拍攝一時爽,後期火葬場」。
官方一鍵模板
手機app有10來個一鍵模板,視角奇特之外,重點是能自動選取焦點、控制速度、自行轉場。
路上扛著自拍杆走路的視頻,被一鍵模板處理後的效果↑。它會根據視頻中的文字和移動物體,自動變換焦點和變速。
用Insta360 ONE X2的心路歷程,大概是這樣的:
Insta360 Studio
雖然身體是很誠實的,但PC客戶端Insta360 Studio的功能遠比APP豐富強大,後者明顯是面向專業用戶或視頻工作者的,自帶預覽圖功能補丁和PR插件。拍攝時沒有調的項目,後期操作幾乎都可以補救。
小星球模式
反向小星球
水晶球模式
手機上看不到的「小行星、魚眼、水晶球、透視、平鋪」視角切換、潛水殼/防水殼校正都有,甚至能自定義時間點進行拼接矯正。子彈時間的視場、距離可以調,自由剪輯模式還能像大疆無人機那樣,框選畫面中的移動目標進行智能跟蹤(app也有),功能性吹爆。
用PC端1小時後:
Insta360 ONE X2視頻和拍照都有HDR模式,LOG/RAW、曝光補償、白平衡、廣角畸變校正程度之類都能自定義:
初代ONE X的宣發就是「雲臺殺手」,找過同代的GoPro Hero7做視頻防抖PK對象。故事就是超超超大廣角吊打超大廣角設。畢竟對於靠裁切的電子防抖,原生視角越大,防抖效果就越好,全景相機的防抖吊打運動相機也是應該的。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手機加入超廣角鏡頭之後,也有類似的超級防抖模式。但官方不會宣傳的是,廣角越大,本身的畫面細節就越弱雞(同樣的景物,能分到的像素越少)。
和手機不同的是,Insta360 ONE X2繼承了Insta360祖傳的防抖算法「FlowState 防抖」(家族中性能最弱的insta360 Go都支持),無論機身怎麼轉,畫面都能靠陀螺儀保持水平。
Insta360 ONE X2的實際防抖效果可以「幹掉自拍杆」,除了弱光和HDR等慢快門場景,只要是手持,就算是跑步,畫面抖動都控制都很好。但如果上了1.2米長的自拍杆,抖動會被放大好幾倍(幼兒園2年級學過,力臂會等比放大位移),這時候就得認真持機控制抖動了。
全景模式
270度模式
insta360以前產品的拼接效果就已經很好了,Insta360 ONE X2就例牌匯報一下。無論是大光比的晴天樹下、室內燈光,還是畫質都跪下的極弱光場景,白平衡、測光、拼接痕跡都處理得當。除非用邊緣的紫邊和畫質劣化等細節做參考,否則很難判斷拼接的實際位置。
自動模式
PureShot模式
畫面中央放大對比
統一用270度模式,對比「PureShot純淨攝影」的效果(圖片解析度為4560*1520)。PureShot模式的動態範圍立竿見影,高光壓制有旗艦手機內味了。過強的暗部細節,會壓低整體對比度。是要吸引眼球,還是畫面細節,得用戶自己取捨了。
視頻中,同一秒的不同視角放大,你能猜到拼接處在哪裡嗎?
機內HDR的動態範圍非常能打,甚至還有點搞過頭,略帶霧霾的晴天都搞出海邊的味道。效果非常討好眼球,上下班走過無數次的林蔭道,突然變成了旅遊景區。
但就算是到了2020年,辨析力依舊是全景相機的最大弱點,還是「1米高清,2米抗鋸齒,3米阿凡達」。手機上4800W超廣角的像素都不夠用,更何況Insta360 ONE X2要用1200W攝像頭要應付360度的畫面(實際上是單眼400度,畢竟兩個鏡頭的邊緣得重疊一部分才方便做拼接)。
全景視頻中的畫面裁切
裁切部分中央放大(室內燈光,保證純淨度的照度下限)
Insta360 ONE X2現在有不錯的畫面寬容度,PureShot模式的降噪表現也OK。以前全景相機是只有白天戶外的畫質可用,現在可用範圍延伸到正常的室內燈光。但弱光表現,只是從以前的「一片黑」,提升到「拍個亮」的級別。
以前只能在朋友圈看看(而且還是安卓平臺上,壓縮兇猛的朋友圈),現在在1080P級別的手機和電腦上看,畫質也還能接受。在曲面傳感器之類的黑科技面世之前,這個體型的全景相機,估計辨析力狀況都很難有質的飛躍改善。或許以後會有專為白天使用設計的雙1億像素CMOS產品出現,但燈光/弱光表現就肯定打不贏現在的Insta360 ONE X2了。
最有趣的是,Insta360 ONE X2在機身側邊方向的辨析力也沒有明顯變化(雖然靠近畫面邊緣處的紫邊會更明顯),所以平時可以用拿麥克風的握姿拍攝,有效減少當著路人面拍照的尷尬。
用Insta360 ONE X2的過程,我的心態轉變了好幾次。「就這?」的外觀、要習慣一下才能用順手的交互、預覽過程中不停的等待,所有的負面評價,在看到模板自動生成視頻的那一刻,都變成了「wow,awesome」。
在2020年,買全景相機就別問,問就是Insta360 ONE X2(全靠4000元的GoPro Max襯託,可以省點錢買我們的辣椒醬)。但建議所有打算買全景相機的用戶做好心理準備,就算是Insta360 ONE X2,畫質都還遠未到手機水準,弱光表現就更不用想了,得抱著早鳥或者玩家的態度才能玩得盡興。
現在全景相機的處境有點像以前的無人機,還未突破臨界點,還沒出圈。它還是面向生產者和玩家的產品。在很多視頻up主都用上無人機的今天,用全景視頻的依然是極少數。一來是視頻平臺對全景視頻的支持度還不夠;二來,是全景產品的辨析力確實還沒追上來。
就算是大疆的,也得等到精靈4之後才「蕪湖起飛」。至於Insta360 ONE X2會不會是全景界的「精靈4、iPhone 4」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直至今天,全景視頻/圖片在朋友圈還是很少見的集贊「速成寶典」。當然,Insta官方可能更希望大家把Insta360 ONE X2當做防抖運動相機。
一想到這些是可以轉成VR內容的照片和視頻,就像是在回看20世紀早期的照片,就像看到自己小時候的照片。童年只有一次,年輕只有一次,今天只有一次。
以後的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感謝自己成為最早一批全景設備的使用者,感謝自己拍下入學/畢業典禮、畢業聚會、和老友看的球賽、和前女朋友/老婆看的演唱會。當時的這些光影,被完整捕捉記錄下來,無論你有沒有編輯,最後它們都會存在硬碟,等待十幾年、幾十年後的你再次打開。
然後,你就會獲得了一堆裝爆的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