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治療新動態!國產CAR-T奔赴戰場

2021-02-15 藥智網

幹細胞是一種擁有「72變」能力的細胞。幹細胞(Stem cells,SC)是人體內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可以理解成具有「72變」的細胞,即在一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神經細胞、肝臟細胞、心肌細胞等人體功能細胞,主要存在於早期胚胎、胎盤及其附屬物、骨髓、外周血和成年人組織中。通過分離、體外培養、基因修飾,幹細胞可在體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功能細胞、組織或器官,最後通過移植實現對疾病的治療。

 

目前全球有十餘款幹細胞藥物上市。以Mesoblast公司的MPC幹細胞藥物為例,MPC源自健康捐獻者骨髓中的間充質前體細胞,經過體外的富集、擴增和分化,形成軟骨、脂肪和肌肉細胞,再回輸入患者體內進行治療,可加速骨折癒合及椎間盤癒合。

 

國家政策的不允許是我國幹細胞產品落地的最大阻礙。但目前我國仍未有幹細胞產品上市,絕大多數企業仍處於「幹細胞存儲」這一產業鏈最上遊環節,核心原因在於國家並未允許幹細胞藥物的產業化。早年幹細胞亂象仍歷歷在目,部分醫療機構推出幹細胞治療業務,宣傳能治癒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在2015年《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後,該現象已經杜絕。但當下仍有一些違規企業在宣傳幹細胞治療的「神奇療效」。

 

監管的困難和個體化的用藥方案是政策開放的掣肘。國家不允許的背後實際上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監管容易出現漏洞。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認為,我國曾經將幹細胞作為「醫療手段」來管理,現在當作「藥」來審批管理。在「藥」的管理下,藥監部門負責臨床研發,衛健委負責管理醫院的臨床研究資質,在個別地區的執行層面上,容易出現同時監管、監管缺位的問題,給相關企業鑽空子的機會。二是幹細胞治療屬於個體化治療,上市後難以像藥物一樣廣泛使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周琪認為,除了骨髓移植可以在臨床上不經審批開展常規治療之外,目前沒有一個幹細胞療法可以真正像藥物一樣可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免疫細胞治療的核心是腫瘤細胞免疫治療,通過激活或增強人體免疫細胞發揮抗腫瘤的作用。其中,CAR-T免疫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由於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繼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

 

CAR-T的原理是人為修飾T細胞。通過在T細胞表面表達嵌合抗原受體,使T細胞能夠表達出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抗體,從而激活人體免疫細胞,消滅腫瘤細胞。可以簡單理解為在T細胞表面安裝一個「探測器」,當探測器檢測到腫瘤細胞表面的特異信號,激活T細胞,並引導T細胞殺滅腫瘤細胞。因此,在該原理下,不難發現,關鍵是要找到一個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不同的信號分子,設計出針對該信號分子的「追蹤器」。然而,難點在於腫瘤細胞是正常細胞發生基因突變所致,找到截然不同的信號分子難度很高。因此,CAR-T治療在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會一併將正常細胞殺死,副作用過於劇烈,甚至會造成病人死亡。

 

CD-19僅在B細胞表達、不在體細胞表達的特性使之成為完美的靶點。經過不懈的努力,科學家們最終發現了CD-19這一靶點。由於CD-19僅在未成熟的B細胞表面表達,在體細胞表面不表達,因此可以用於消滅攜帶CD-19、由B細胞變異的腫瘤,畢竟即使人體缺少B細胞仍然可以生存。這也導致目前利用CAR-T療法僅可治療B細胞腫瘤,包括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但對於其他細胞發生的突變無能為力。

 

目前,全球共有三款CAR-T藥物獲批上市,分別是諾華製藥的Kymriah和凱特製藥(吉利德科學旗下公司)的Yescarta和Tecartus。2017年8月,諾華的Kymriah獲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兒童、青少年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隨後於2018年獲批第二個適應症,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彌散性B細胞淋巴瘤的成人患者。2019年Kymriah(Tisagenlecleucel)在國內獲批臨床,目前處於III期臨床。

 

2017年10月,Yescarta獲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成人復發或難治性B細胞淋巴瘤。Yescarta在中國的商業許可權屬於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17年成立,為復星製藥與凱特製藥的合資公司。2018年8月,CDE正式批准了Yescarta的IND申請。2020年3月,Yescarta(益基利侖賽注射液(擬定))納入優先審評。

 

2020年7月27日,凱特製藥的第二款CAR-T產品Tecartus獲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成為全球首個治療MCL的CAR-T產品。

 

Kymriah價格遠高於Yescarta。從價格的角度,Kymriah47.5萬美元的定價高於Yescarta37.3萬美元的價格。高昂的價格限制了CAR-T治療的普適性,但考慮到CAR-T的製備需要經歷提取、修飾、擴增等複雜的流程,目前企業並未有降價的舉措。更值得注意的是,CAR-T療法對癌症晚期患者並不適用,原因在於製備的生產時間較長,使治療效果遠低於預期。。

 

Yescarta銷售額領先於Kymriah。從療效的角度,並未有試驗頭對頭對比二者的療效,不同的試驗也導向不同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從共刺激區的角度,Yescarta使用的是CD28共刺激區,而Kymriah使用的是4-1BB共刺激區。在Science Signaling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含有CD28共刺激區的CAR-T細胞比含有4-1BB共刺激區的細胞攻擊腫瘤細胞的速度和強度更高;而根據藝妙神州在ASCO年會上提交的摘要則顯示,相比CD28,4-1BB CAR-T細胞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因此,兩者的療效尚未決出雌雄。但在銷售數據上,Yescarta更勝一籌。2019年,Kymriah全球銷售額為2.78億美元,Yescarta的全球銷售額為4.56億美元,這或許主要歸因於價格的優勢。

 

國內CAR-T療法的研發方興未艾。目前,國內共有12家企業18個CAR-T療法獲批臨床,大部分處於臨床I期。其中,南京傳奇生物的JNJ-4528 /JNJ4828。(JNJ-4528為在美國和歐洲正在研究的試驗用藥品的代號,LCAR-B38M為在中國研究的試驗用藥品的代號,均代表了相同CAR-T細胞療法)研發速度居前,目前在FDA已啟動CARTITUDE-4三期臨床,治療復發性和來那度胺(Revlimid)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有望於2020年底之前向FDA申請BLA。國內已啟動二期臨床,評價LCAR-B38M抗原嵌合受體T細胞製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CAR-T療法目前存在價格昂貴和適用性較窄等不足。儘管CAR-T療法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但CAR-T推廣同樣存在難點。一方面,是價格過於高昂,接近30W元的價格讓許多患者望而卻步,未來仍需要通過技術攻關降低成本,進一步提升治療的可及性。另一方面,目前CAR-T主要運用於血液腫瘤領域,在實體瘤領域的運用尚不理想。但在腫瘤領域,實體瘤的患者人數接近血液腫瘤的兩倍。因此,如何將CAR-T運用於實體瘤也是接下來的研發重點。衷心希望科學家在CAR-T這一領域不斷突破,勇攀高峰。

相關焦點

  • 新型CD19 CAR-T 治療B細胞淋巴瘤
    CAR-T治療在惡性血液腫瘤方面,如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結果。但CAR-T治療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首先,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對CAR-T治療敏感,存在治癒率低的問題;其次,接受CAR-T治療後即使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仍會出現疾病復發。
  • FastBack Bio帶來更優的CAR結構,新戰略布局多元的細胞治療平臺
    除了FastBack Bio,Inceptor Bio基於集中輪輻模型(Hub & Spoke Model)也正在建設多個擁有下一代細胞和基因治療平臺的子公司。▲ Inceptor Bio的戰略方法(圖片來源:公司官網)Inceptor Bio成立於2020 年,是一家生物技術公司,致力於開發多元的下一代細胞和基因治療平臺,為需求未滿足和難治的癌症提供治療方法。
  • Park博士:CAR-T療法常見問題解答 | CAR-T專欄
    Axicabtagene Ciloleucel被批准用於接受二線及以上系統治療後復發/難治性(R/R)大B細胞淋巴瘤(包括非特指型DLBCL、濾泡性淋巴瘤轉化的DLBCL、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以及原發性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成人患者。近日,針對CAR-T療法中經常被提到的一些問題,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白血病服務與細胞治療中心的Jae H.
  • 下一代CAR細胞治療之改造細胞
    介紹在這篇綜述中,我們研究了當前和未來的CAR設計策略、表達CAR或腫瘤特異性T細胞受體(TCR)的T細胞,以及工程T細胞與腫瘤微環境(TME)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關注改善過繼性T細胞療法治療實體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圖 1)。圖 1. CAR-T細胞工程方法。
  • CAR-T全球市場持續上新,國內首款產品上市之前的商業布局成為焦點丨醫麥猛爆料
    推薦閱讀:國內CAR-T市場正式開啟商業化,整個產業鏈如何賦能其順利推進丨醫麥猛爆料中國免疫細胞治療作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與國際上CAR-T商業化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模式不同,在國內,首先至今未有批准上市商用的CAR-T療法,其次,事實上在中國整個基因/細胞相關治療領域,除了早期上市的今又生和安科瑞之外,目前僅有一款基因治療藥物 Spinraza
  • 天然殺手γδT細胞- 新一代通用型免疫細胞治療產品
    3. δ3亞群存在於肝臟組織中,很少存在於血液中,是數量最少的γδT細胞,僅佔0.2%。γδT細胞具備多種抗腫瘤特性,因此在癌症治療中,靶向這類細胞蘊含著巨大的潛力:1. γδT細胞不同於αβT細胞依賴MHC識別腫瘤細胞;用於細胞治療時,產生GvHD風險小,並可用做異體移植,非常有潛力成為通用型細胞治療產品。
  • CAR-T細胞都知道開始"減肥"了......
    該研究表明,在給T細胞設計CAR時,更短的連接子(linker)可以使T細胞更好地激活,並在臨床前研究中大幅提高了治療效果。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是一種通過基因工程產生人工T細胞受體的T細胞,它被設計成能使T細胞具有靶向特定蛋白的能力,能直接與腫瘤細胞表面的特異性抗原相結合而被激活,從而更有效地靶向和消滅癌細胞。
  • 雙抗 VS CAR-T:血液瘤治療再迎突破?
    給既往接受CAR-T等治療後的R/R NHL患者帶來新希望10、ASH20-IGM-2323: CD20 x CD3 Bispecific IgM Antibody11、ASH2020 Day2:寥廓江天萬裡霜12、CRS挑戰!
  • 捷報頻傳|陸道培醫院CD7CAR-T治療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取得三連勝
    ,11月24日,他們複查骨髓形態獲得完全緩解、流式MRD(微小殘留病灶)呈陰性,標誌著我院「抗原CD7CAR-T細胞治療復發難治性CD7+的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近日,燕達陸道培醫院血液科二病區再次傳來好消息,來自山西大同的10歲男孩小爍入組「抗原CD7CAR-T細胞治療復發難治性CD7+的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試驗。輸注供者CD7CAR-T細胞,回輸後14天評估骨髓細胞形態緩解,流式陰性,基因定量達0。
  • CD19-CAR-T治療晚期多發性骨髓瘤 – 這是真的嗎?
    前段時間和一位骨髓瘤專家聊,她提到CTL019細胞(表達CD19的CAR-T)治療晚期骨髓瘤。它大名叫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是把某種特定的嵌合抗原受體(如CD19)導入T細胞中從而產生腫瘤特異性T細胞(表達CD19的T細胞),這種T細胞就是上膛的子彈,省卻了眾多腫瘤免疫反應的中間步驟,下圖拿走,不謝。但是,CD19-CAR-T理論上只能作用於表達CD19的腫瘤,比如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治療骨髓瘤又是怎麼一回事?
  • T細胞療法雙子星:CAR-T VS BiTE
    20世紀90年代末,CD20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被批准用於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後,標誌著癌症的靶向免疫治療首次進入臨床實踐。
  • 《Nature》發布癌症免疫療法新突破:CRISPR構建更有效的CAR-T細胞
    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構建了更有效的第二代CAR-T細胞。CAR-T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的新型細胞療法,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 TR35科技英雄系列文章|何霆:中國CAR-T細胞療法 「青年先行者」
    做新一代 CAR-T 細胞藥物先行者而 CAR-T 的出現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因為它代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新類別藥物 —— 基因細胞藥物。它既不屬於小分子,也不屬於大分子。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任何一款 CAR-T 藥物上市,並且早期研究顯示,它在晚期白血病的治療中展現出了非常好的療效。當時在國內幾乎沒有人研究這個技術,但很顯然,我們中國也非常需要這個新一代的治療藥物技術,所以我就選擇了研發 CAR-T 療法,創立藝妙神州。」
  • ScFv胞外域對CAR T細胞功能的影響
    因此,scFv的人源化有助於提高CAR的安全性和治療潛力。使用 MOv18scFv 開發了抗葉酸受體 α (FRα) CAR T 細胞以對抗轉移性卵巢癌,MOv18scFv是一種針對 FRα 的鼠單克隆抗體。但是,CAR T 細胞顯示出較差的持久性和抗腫瘤功效 (15, 17)。
  • 前沿丨CAR-T細胞免疫療法最新研究進展
    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 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圖1. 2017年,FDA批准了兩種CAR - T細胞產品上市——諾華公司(Novartis)的Tisagenlecleucel和Kite的AxicabtageneCiloleucel,分別用於治療兒童和年輕人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成人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
  • 新一代癌症免疫治療 iNKT癌症治療
    NKT細胞(自然殺傷性T細胞)具有NK細胞和T細胞受體(鎖孔),但不顯示多樣性(不變),也稱為iNKT細胞(不變的自然殺傷性T細胞)。
  • Cell Medica獲CPRIT 7.6億歐元資助,以加速推進通用CAR-NKT細胞候選療法進入臨床丨醫麥猛爆料
    圖片來源:cellmedica.com關於CMD-502,需要強調的有兩點:簡化製造,便於提供給更多的患者,並使患者更快地接受治療相比於CAR-T,CAR-NKT的優勢一是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可避免攻擊正常細胞;二是更利於對實體瘤的治療。
  • 幹細胞藥物遞送技術,開創細胞治療新時代!
    治療前,可全身性施用無毒前藥5-FC(5-氟胞嘧啶),當攜帶前藥轉化酶的幹細胞遷移到腫瘤部位時,便可將5-FC 轉化為高毒性的5-FU,從而達到殺傷腫瘤效果。這種方法當然也有挑戰,前提就是需要製造大量具有腫瘤趨向性的幹細胞。目前,已有多項臨床試驗在進行,作為治療難治癌症的藥物輸送工具。幹細胞也可用來遞送凋亡誘導劑,用於治療惡性腫瘤(腦腫瘤、非小細胞肺癌和胰腺癌)。
  • 《Nature》:新一代治療性細胞試驗成「潛力股」,免疫治療新風口
    目前相繼有治療性NK細胞的臨床試驗啟動。    新的免疫療法靶向T細胞表達IRs(LAG-3、TIM-3和TIGIT)及B7家族抑制性配體(B7-H3和B7-H4、B7-H5)也成新熱點。11月3日,康方生物公布全球首創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用於經標準治療後復發或轉移性宮頸鱗癌的階段性數據。
  • 神奇的細胞 | 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呈球形,直徑10μm~12μm,細胞核呈分葉狀,每個核葉之間有絲相連。每個中性粒細胞一般有2~5個核葉;細胞「年紀」越大,核分葉就越多。如果出現核分葉過少甚至是杆狀的,這種現象就被稱為「核左移」;反過來,如果核分葉過多,就被稱為「核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