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預約專家化解您企業困局!
來源:網易科技、艾瑞諮詢
在美國政府對華為的限制再次升級後,亞洲晶片製造商股價紛紛暴跌,其中聯發科下跌的幅度最大。當地時間周一,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同時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所有為華為工作的晶片公司,無論位於哪裡,只要使用美國設計軟體或設備就會受到影響。
在美國國務院官網發布的聲明中,蓬佩奧稱,「國務院強烈支持商務部今天擴大其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這將阻止華為通過『替代晶片生產』與『提供用從美國獲得的工具生產的現成晶片』來規避美國法律。」
消息發布後,在臺北股市,聯發科股價周二跌停,下跌9.93%,該股今年已經上漲54%,此前其評級被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下調至「中性」。
晶片設計被華為採用的聯詠科技公司以及瑞昱半導體公司的股價下跌超過6%。此外,智慧型手機供應商Sunny Options、瑞聲科技控股公司、比亞迪電子國際公司股價也紛紛下跌。
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禁止向華為出售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晶片。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對電信設備至關重要的某些自行設計晶片庫存將在2021年初耗盡。
早些時候的限制要求製造華為其海信部門設計晶片的公司獲得許可證,這促使很多人預期,像聯發科這樣的第三方設計師將贏得這家中國巨頭的訂單。但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表示,最新限制措施旨在堵住該公司在之前行動後找到的可供利用漏洞。
Jefferies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堵住其直接產品規則的漏洞令人驚訝,但並不完全出人意料。這意味著,華為依靠聯發科和Unisoc等第三方晶片設計公司繼續生產手機的希望破滅,也讓華為面臨生存風險。」
今日早間聯發科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公司一向遵循全球貿易相關法令規定,正密切關注美國出口管制規則的變化,並諮詢外部法律顧問,實時取得最新規定進行法律分析,以確保相關規則之遵循。
按照此前美國公布的禁令細則,雖然華為麒麟晶片難以生產,但並不影響第三方晶片設計企業向華為提供標準產品。
據第一財經報導,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今年的年報溝通會上曾對記者表示,就算在(上遊晶片代工被禁)這種情況下,華為還能從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聯發科、中國展訊購買晶片來生產手機,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晶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大陸會有很多晶片企業成長起來。華為還可以從韓國、日本、歐洲、中國臺灣晶片製造商提供的晶片來研發生產產品。
今日8月7日,餘承東表示,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領先全球的麒麟系列晶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將成為絕唱。
餘承東稱,過去十幾年華為在晶片領域的探索從嚴重落後,到比較落後,到領先,到被封殺。「我們投入了巨大研發,但很遺憾在半導體製造領域,華為沒有參與。我們只做晶片設計,沒有晶片製造,我們很多很強大的晶片都沒有辦法製造了,我們說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技術創新,技術、技術、技術。」
不過,餘承東透露,華為今年9月份發布的新一代Mate40系列將會採用華為麒麟晶片。
著名經濟學家,上海中和正道主席周德文表示,華為再次遭受到美國全面封殺,此次封殺的理由依然是威脅美國國家信息安全,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當前華為晶片陷入短缺危機,沒有晶片的華為將難以繼續生產智能產品,華為將面臨一場更艱難的戰鬥。
從危機管理角度來說,華為在企業危機管理方面已經做的非常優秀了,危機意識強烈,從系統到晶片設計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作為備選手段防止被卡脖子。這次美國動用行政手段,直接強行切斷華為供應鏈,致華為於死地,但萬萬沒有想到華為的應對方案已經準備了很多年,非但沒有壓倒華為反而讓華為的影響力更強,也證明了企業危機管理的重要性。這次事件讓我們也認識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如今的智能晶片也可以說是掌握著一個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命脈,打造自主可控產業鏈至關重要。
危中有機,雖然華為遭遇了不公正的封殺,但是也在另一方面促使國產晶片企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支持國產晶片的發展。中國每年進口晶片價值多達3000多億美元,是一片巨大的市場,華為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應當認識到市場前景廣闊。
美國制裁華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也打擊了美國國內晶片製造商,是一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壞招。但我們也不應存在幻想,中美之間的對抗會長期存在。打壓華為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實質是遏制中國的崛起,這在西方精英階層已經達成共識。所以,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應當有危機意識,同時也要做好應對策略。
中和正道在多年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的「中和正道模式」幫助企業重新設計頂層戰略,通過「企業重組」幫助企業,管控經營風險,建立防火牆,保護主營業務,優化資產結構,降低負債規模,甩掉各種包袱。增加一條 同時通過「投資管理」幫助企業引入資金與科學管理,迅速釋放企業產能,產生規模效應,實現銷售額、利潤同步高速增長,恢復企業造血功能,最終走出困局。
免責聲明:文系本公眾號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公眾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公眾號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郵箱4616507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