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顯示器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參數挑花了眼,我今天準備以我這個影視從業者的角度來講一下我對顯示器一些參數的理解以及這些參數代表著什麼和區別吧
一.解析度
都已經8012年了,所以我們也就不說更低的解析度了,現在的主流顯示器的解析度都是1080P,2k和4k了,這是屬於常規的解析度,1080P就是代表著1920X1080的解析度,2k代表著2560X1440的解析度,4k就代表著3840X2160的解析度,這是16:9的顯示器,還有一些21:9的帶魚屏顯示器,這種顯示器更接近2.35:1的解析度,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沒有黑邊,常用的21:9的解析度有2560X1080和3440X1440,可以代表著帶魚屏的1080P和帶魚屏的2k,還有一個LG的LG 38UC99是3840X1660,不過這個解析度好像就這一臺,所以算是不主流吧~但是解析度這麼直觀的參數,還是有不少坑的在淘寶
像這臺顯示器,在某寶標榜自己是4k HDR,10bit面板,支持Freesync,100%sRGB色域,卻只有不到1000塊錢,這裡面的坑我來一個一個和你說。
1. 解析度,4096X2160看起來和我們剛剛說的1080P,2k,4k沒任何關係,實際上,這個在影視行業還是應用相當廣泛的一個解析度,被叫做DCI-4k,也被我們叫做真4k解析度,而現在的4k也就是3840X2160解析度被我們叫做假4k,其實不光4k有這個問題,1080P其實也有,實際上,1080P被我們叫做假2k,而真2k也不是2560X1440解析度是2048X1080,也就是DCI-2k,至於這個裡面的DCI-4k解析度基本就是假的,因為我見過的DCI-4K的顯示器只在監視器上見到過,家用級的我就沒見過DCI-4k的所以說,這個解析度9成9是假的,為什麼還留著1%的可能性是真的呢。因為我也沒買過。萬一被打臉了,就尷尬了。至於什麼是監視器,就是我們在拍攝時候通過SDI接口顯示電影機上畫面的顯示器,給導演監看畫面用的以及在後期裡,通過採集卡,採集達文西畫面的一個顯示器,基本都是工業級的用途,民用沒人會考慮的,原因,SDI接口就基本只有工業級才使用,其次,價格了解下,Sony BVM-X300了解下?DCI-4k解析度,OLED顯示屏,30寸30W,或者說我買的時候是這個價格。
2. HDR功能也基本就是假的,現在在3000多的價格裡,也有很多顯示器顯示自己有HDR功能,你可以理解為我的顯示器的顯示接口具備HDR傳輸的功能,而面板達不到HDR的要求,因為HDR10對顯示器的亮度要求是很高的,而基本上,5位數一下的顯示器和電視的HDR功能,基本就是,接口支持而已,基本沒什麼顯示器本身面板支持HDR,這裡其實還有一個坑,就是Dell U2718Q這款顯示器,在4000左右的價位可以買到,這款顯示器也說自己支持HDR,首先附贈的mDP線並不能打開HDR,其次,這款顯示器支持的HDR其實是Dell自己的SmartHDR而不是HDR 10,還有一個同款叫做DellU2718QM,這款價位差不多的顯示器,支持的是HDR 10的標準,不過還是那句話,基本也就是接口支持而已,而且U2718Q的Smart HDR會造成非常非常非常嚴重的色偏,所以並不建議開啟,還有一款型號差不多的(啊,這真的是考驗眼力和記憶力)Dell UP2718Q,這款顯示器就完全不是一個價位的了,這款是真正的4k HDR的顯示器,這款是不僅接口支持,面板本身也能達到HDR 10的標準的顯示器了,當然價位就不一樣了。
3. 10bit面板也基本是假的,因為我根本沒見過這麼便宜的10bit面板顯示器,即使是8bit抖10bit的也沒這麼便宜的,bit就是色深,8bit大概可以顯示1677W種顏色,而10bit就是10.7億種顏色了,這價位說自己是10bit面板我是不信的
4. 1ms的延遲,說真的,你也不是高刷新率,也不是tn面板,是IPS面板,我反正是從來沒見過這麼低延遲的IPS顯示器,即使是貴的多的多的顯示器也沒見過。
5. Free-Sync,現在出了Free-Sync 2了,這是AMD的技術,對標nVIDIA的G-Sync,而G-Sync是需要單獨晶片的,Free-Sync是開源的,基本上是個顯示器就可以用,所以支持這個沒什麼好奇怪的
總結一下就是,這款顯示器基本上就是假的,至於為什麼基本上,留0.01的概率做好被打臉的準備~
二.色域
色域範圍分為sRGB,NTSC,Adobe RGB,Rec 709,DCI-P3,Display-P3,BT 2020,大部分接觸到的顯示器都是sRGB為標準的,VA面板有很多平價顯示器標榜自己是NTSC色域的,高端顯示器就是Adobe RGB和DCI-P3,蘋果全系列現在都是Display-P3,Rec 709和BT2020其實一般人接觸不到,也就不說了。
首先來說sRGB,這基本就是你現在應用最廣泛的色域標準了,好吧其實沒有基本,就是最廣泛的色域標準了,你看到的網頁,基本上都是sRGB的標準,目前系統對這個色域支持的也是最好的
NTSC色域其實接觸的也不多,興起的原因更多的是這兩年手機廠商帶起來的,所以也不多說。
Adobe RGB,這基本是一個專業圖片後期必備的色域了,當然這顯示器的價格也很貴很貴,還記得上文提到的DellUP2718Q那款真HDR顯示器嗎?之所以說和其他兩款偽HDR顯示器不是一個價位的,是因為這顯示器大概在萬元以上吧,這就是一款100% Adobe RGB色域的顯示器。
把DCI-P3和Display-P3放一起說是因為這兩個其實很多人搞混了,在iPhone 7發布的時候,iPhone的相機和顯示屏說自己支持了P3色域,這時候很多人都覺得蘋果支持的是DCI-P3的色域,後來MacBook Pro,iMac Pro,LG UltraFine 5k和4K顯示器也都開始支持P3色域,但這兩個色域其實並不是一回事,這兩個色域看色彩範圍感覺差不多,實際上其實Display-P3和DCI-P3的這兩個色域的伽馬值和白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兩個其實不能混為一談,至於DCI-P3,電影行業廣泛使用的色域,其實Rec 709,DCI-P3,BT2020都會在電影拍攝到後期的時候進行充分的考慮,所以這一般人也接觸不到
總結一下和我對顯示器的看法吧,我覺得其實大部分人追求顯示器的色域空間的執念,我更建議選那些出廠軟校色的顯示器,至少顯示色彩更準,因為不進行校色的顯示器色域再廣,也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更不要說有校色儀和懂得色彩管理,描述文件的這些東西了,懂得這些的大神也不會來看這篇文章了,不過其實話說回來,準不準這東西也都是看對比的,單獨一臺顯示器在那邊用,準與不準,其實已經問題不大了,只要不做色彩輸出什麼的,準與不準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且也許色彩濃鬱的看習慣之後,看真的很準的顯示器,反而覺得偏暖和寡淡,所以,我更推薦大家去選擇自己更在意的方面吧,比如FPS玩家選擇高刷新率,說到高刷刷新率,我就挺後悔,我原來是3440X1440和1080P 240hz的顯示器,後來高刷新率顯示器被我摔壞了,然後換了一個DellUP2718Q。換完之後又開始沉迷守望先鋒,現在又開始心水高刷新率顯示器了。所以沒有完美的顯示器,只有適合自己的。也許你說ROG PG27UQ就滿足你所有需求,然而實際上,這款顯示器雖然4k 144,100%DCI-P3色域,真HDR,10bit面板看起來是想擁有的都有了,但是實際上,想滿足色彩需求就只能刷新率降到60hz,否則接口帶寬無法滿足10bit,144hz的視頻傳輸,而且這個顯示器的144hz其實也是超頻上去的,原生是4k 120hz,所以我一開始也以為,這是一個滿足一切需求的完美顯示器,而發售之後買到手就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還是充滿了各種妥協,只不過看妥協的點,是不是你所需求的~
講了這麼多,希望能對大家選購顯示器有所幫助,我也聽過很多人說,2000塊錢多的顯示器我根本看不出區別,其實真不是這樣的,以為顯示器這種東西,需要對比,當你真的把兩個不同級別顯示器放在一起,我相信任何人都能看出來區別,特別是多屏用戶,兩個不同的顯示器放在一起,你會發現,真的區別巨大,最後還有一個小tips,如果是nv用戶,使用HDMI接口,記得在NVIDIA控制面板,更改解析度選項卡下,把輸出動態範圍改成完全,否則你會覺得色彩過於寡淡,用DP口就沒事,因為在n卡默認下,它會認為HDMI接口接的是一個電視如同這樣,
改到完全,就會感覺不一樣了~
歡迎關注B站@翼王,@我家智天用win8或微博@漸縝JZ,@DDAA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