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釣魚人,淡水魚的滅絕魚類中,哪一種魚的滅絕最為可惜?

2021-02-08 釣魚鈴當

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到整個食物鏈的缺失。特別對於魚類來說,它生長在水裡,不會哭也不會叫更不會鬧,我們人類更看不見它的生活,所以平常生活裡很少關注到魚類的生存狀態。

在中華大地上,已知的內陸的淡水魚類共1443種。由於電、網,攔河電站,汙染、乾旱等各種各樣的因素,目前已被認為滅絕的魚類也不少了,我們熟悉的主要有如下幾種,你認為那種魚類的滅絕最可惜?

已經被認為滅絕的魚類

1、長江白鱘

長江水系中生活著很多珍稀魚類,由於某些原因,它們瀕臨滅絕或已經滅絕了,其中就包括長江白鱘。據記載,白鱘最早出現於白堊紀早期,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1.22億年之久,這麼算起來的話,它比我們人類的祖先更早出現在地球上。

在2002年,人們捕捉到了一條長江白鱘。在2003年初,科學家將其放生。然而,萬最令科學家們心痛的是,這條長江白鱘竟是人們最後一次見到活生生的長江白鱘,早知如此估計科學家也不會將其放生,飼養起來研究培育後代,杜絕滅絕。此後,對於長江白鱘的搜尋一無所獲,人們開始擔心這種極為珍稀的物種已經瀕臨滅絕。

在到1993年時長江白鱘就被宣布「功能性滅絕」,最讓人類感到遺憾的是,在2019年12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名為《世界上一種最大淡水魚類的滅絕,瀕危長江動物群保育的教訓》的研究論文指出,估計在2005年-2010年,長江白鱘經滅絕!這一宣布也是最讓國人心痛的事情。

2、鯮魚

鯮魚是一個極為陌生的名字,可能很多釣魚人都沒有聽過,但鯨是我國特產的一種大型掠食魚類。鯮魚曾廣泛地分布於華南各水系和越南北部,它體型龐大,性情兇猛,體長可達近2米,重百餘斤,主要以其他魚類為食,是食物鏈上的頂尖物種。

據記載,1983年6月曾在珠江上遊的西江捕獲過一條全長156㎝、重45㎏大型鯮魚,經測量顯示其年齡大約在15齡左右。這也是最後見到的鯮魚了,全網唯一一張照片也就是次照的,其他任何時候都沒有它的照片。而長江幹流的湖口在1962年6月也出水過另一尾大型個體,其全長達168㎝,重50㎏,野外環境下僅次於兩種鱘類及某些大個體的鱤魚。

然而,遺憾的是在2004年及2005年在洞庭湖流域、2009年在長江幹流蕪湖段、2006年-2008年在珠江幹流肇慶段、2009年在贛江峽江的多次魚類多樣性調查行動中均未能發現鯮存在的證據。已知中國以外的水域裡,越南是唯一擁有鯮魚天然分布的國家,但越南自90年代以來也已多年未見其實體的確切記錄,相信也處於滅絕的狀態之中。

更令人心痛的是鯮魚只給人類留下一張珍貴的照片,全網都找不出第二張照片了。現在只要有釣友釣到疑似鯮魚的新聞,都會驚動所有的動物研究專家,但自1983年後再也沒有發現過它,基本滅絕(雖然還沒宣布滅絕)。

3、大鱗白魚和異龍鯉

大鱗白魚和異龍鯉是雲南異龍湖特有種,1981年異龍湖全湖乾涸20餘天,這兩種魚完全喪失棲息生境而滅絕。

4、茶卡高原鰍

茶卡高原鰍分布於青海省烏蘭縣流入茶卡鹽湖的一條支流,該河於上世紀就已乾涸,至今無捕獲記錄,被認為滅絕。

這兩種魚類也瀕臨滅絕

1、野生中華鱘

其實,中華鱘與長江白鱘屬於同綱同目但不同科的魚類,長江白鱘屬於匙吻鱘科,而中華鱘則屬於鱘科。而相同的是,中華鱘同樣在長江流域內有分布,其他流域沒有它的蹤跡,它的生存也受到了像長江白鱘一樣的挑戰。

由於過度的捕撈,以及大量的修建水壩,到了2010年,野生中華鱘的數量已經不足60尾。而且從2013年開始,中華鱘停止了產卵,這是從檢測開始23年來第一次檢測到中華鱘不產卵。雖然,時至今日,野生中華鱘的數量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它極有可能是第二個「長江白鱘」。

2、達氏鱘

達氏鱘與中華鱘一樣都在長江流域有分布,它也同樣面臨著與中華鱘一樣的問題。所以,達氏鱘也被列入了瀕危動物之中,與中華鱘的保護級別是一樣的。

寫到最後

魚類是世界上目前現存種類最多的脊椎動物之一,它們遍布地球上的各大水域中。由於人們的過度捕撈,再加上其他的各種原因,造成了少部分魚類遭到滅絕,這也造成了當地生物鏈發生改變,從而造成當地經濟的損失。

所以說一個區域內物種的滅絕,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當一種物種徹底滅絕,它會影響整個區域內的整個食物鏈,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環境發生改變,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不可估量。

作為一個釣魚人,釣魚只能作為一種娛樂活動,各取所需,放流是我們的宗旨,不要等到一種魚類滅絕了才知可惜,才懂珍惜,那唯時己晚了!你認為那種魚的滅絕最可惜呢?希望說出你的看法!謝謝

相關焦點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是「中國淡水魚之王」
    楚天都市報1月2日訊(記者陳凌墨)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 「中國淡水魚之王」滅絕,未能跨入2020……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白鱘郵票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
    長江白鱘是否如論文中所說的已經滅絕?是怎樣滅絕的?帶著種種疑問,《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農業部有關部門核實情況,對方未直接回復。記者又查看了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官方微博,該官微今天中午發布消息稱並未官宣白鱘滅絕,將於2020年6月更新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但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情況不太樂觀。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白鱘是長江流域特有的淡水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最大體長可達7米。它有個又長又尖的吻,於是也被古人稱作「象鼻魚」。它很古老。白鱘的脊椎很原始,全身大部分骨骼是軟骨。化石研究表明,白鱘科種類最早的化石可見於晚侏羅紀。白鱘的產卵場分布於金沙江下遊和重慶以上的長江幹流,成熟個體在繁殖季節前有上溯洄遊的習性。
  •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 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白鱘滅絕,聽見即是永別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近日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正式宣布:長江白鱘滅絕。論文中稱,估計在2005-2010年時,這個「中國淡水魚之王」就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
    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上圖為論文中展示的白鱘歷史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一個噩耗:「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在2020年的開年,聽到這樣一個不幸的消息,著實令人遺憾。  長江白鱘。 圖源:央視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 最兇猛的史前淡水魚,河中巨怪根齒魚稱霸石炭紀時代!
    在史前大型魚類中,人們所熟悉的巨齒鯊、鄧氏魚等頂級獵食者,都是稱霸海洋,卻忽略了淡水中的河中巨怪,這次來認識稱霸石炭紀時代的河中巨怪
  • 來看看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與海洋裡的親戚比起來,大多數淡水魚類在體積和重量上顯得弱小很多。但是,在那些渾濁的河水或湖水中,也生活著一些碩大的魚類。它們躲過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捕食者的一次次捕殺,同時也使自己成為出色的獵手,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一步步成為河流或湖泊中的王者。目前,全世界淡水中發現的大魚種類大概有20種,其中最有名的包括湄公河巨鯰、黃貂魚、鰉、白鱘、福鱷、巨骨舌魚等。
  • 「怪魚」現身泰國湖中,屬史前魚類比恐龍出現得還早
    原來這條「半鱷半魚」的生物是一種名叫「福鱷」(Aligator Gar)的史前魚類,中文學名鱷雀鱔。比恐龍還早出現在地球的魚類,已生存一億多年。儘管這種魚幾乎沒有天敵,如今竟快要瀕臨滅絕。由於,這種魚吻部前突,上下顎密布兩排匕首般鋒利的牙齒,形似鱷口,因此得名鱷雀鱔。其是北美洲南部特產淡水巨型食肉魚。化石始自上白堊統,屬史前魚類,有著活化石之稱。
  • 生命,如何在大滅絕中進化?
    海中珊瑚礁覆蓋的面積,是今天珊瑚礁面積的10倍,各種魚類在其間來回遊弋。主宰海洋的是盾皮魚類,比如鼎鼎大名的鄧氏魚,最大的種類長約11米,重量可達6噸,連鯊魚都是它的捕食對象。▲ 魚的時代,最上方那條巨大的魚,就是史上最大的盾皮魚——鄧氏魚。圖/《中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地球》在陸地上,由蕨類與早期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遍布各地,原始的昆蟲在潮溼、泥濘的樹下蠕蠕而動。
  • 標本記 | 異龍鯉:「天災人禍」下的滅絕悲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有一座著名的「滅絕動物公墓」。每一塊冰冷的墓碑上刻有一種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動物的名字,一塊塊墓碑被設計成依次倒下的多米諾骨牌的樣式,警示著人們生態的鏈條環環相扣,每個物種都無法置之度外。
  •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未能跨入2020!網友: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誰是最大的淡水魚?
    與海洋裡的親戚比起來,大多數淡水魚類在體積和重量上顯得弱小很多。但是,在那些渾濁的河水或湖水中,也生活著一些碩大的魚類。它們躲過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捕食者的一次次捕殺,同時也使自己成為出色的獵手,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一步步成為河流或湖泊中的王者。目前,全世界淡水中發現的大魚種類大概有20種,其中最有名的包括湄公河巨鯰、黃貂魚、鰉、白鱘、福鱷、巨骨舌魚等。
  •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更多「水中國寶」岌岌可危
    四種「水中國寶」近乎全軍覆沒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的一篇名為《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滅絕:保護瀕危動物的經驗教訓》的論文預校樣稱:「估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已滅絕」。   論文通訊作者危起偉說,2003年之後,白鱘再也沒有出現。
  • 長江裡的這種魚從今滅絕!
    1月3日一早,#白鱘滅絕#這個令人心痛的消息登上熱搜,引發網友關注。據澎湃新聞,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據說可以長到上萬斤、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 【巨怪】全球十大淡水魚怪大盤點
    湄公河巨魾是體重最大淡水魚的世界記錄保持者,一個捕魚小組曾在泰國湄公河流域抓住了一條重達646磅(293公斤)、體長9英尺(2.7米)的湄公河巨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將這種魚的瀕危等級列為極危,也就是說,它們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