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樞紐迎來建庫以來最大洪峰,11孔洩洪

2021-02-06 長安街知事

據湖北廣電·長江雲客戶端8月20日報導,記者從現場發回消息:今天早上8點,2020第五號洪峰抵達三峽樞紐,入庫流量達到75000立方米每秒。目前,三峽樞紐開啟11孔洩洪 ,下洩流量達49200立方每秒。

早前消息

截至8月19日晚上8點,三峽大壩上遊來水73800立方米每秒。晚上7點50分,三峽樞紐開11孔,下洩流量49400立方米每秒,這是建庫以來最大出水量。

入汛以來「戰功赫赫」

從今年入汛到7月底,三峽樞紐已成功應對6場次洪水,通過多輪次蓄、放,提高防洪庫容利用率,總攔蓄水量近182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其中,為應對長江洪水,多次開啟深孔洩洪。

2020年7月2日:三峽大壩開啟3孔洩洪

長江第1號洪水形成,三峽大壩開啟3孔洩洪,攔洪削峰。

當日三峽水庫入庫流量53000立方米/秒,出庫流量35500立方米/秒。大壩有效攔截了上遊來水的一部分流量,三峽水庫攔蓄洪水約25億立方米。

2020年7月19日:三峽大壩開啟7孔洩洪

19日,三峽大壩洩洪逐步升級,早上8時為5孔洩洪,9時40分增加1孔,11時又增加1孔,形成7孔洩洪的景象,長江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

當日12時三峽水庫水位163.81米,入庫流量54000立方米/秒,出庫流量40000立方米/秒。

2020年7月22日:三峽大壩開啟6孔洩洪

在保證荊江大堤安全的情況下,三峽大壩開啟6孔洩洪,有效減輕了中下遊幹流的防汛壓力,三峽水庫入庫洪峰流量減至61000立方米/秒,三峽水庫攔蓄洪水約88億立方米。

2020年7月26日:三峽大壩攔洪削峰達36.7%

7月26日14時,受長江上遊強降雨影響,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50000立方米每秒,迎來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27日14時洪峰流量達到60000立方米每秒,攔洪削峰達36.7%。

三峽大壩每一次下洩流量的調度既要兼顧上遊的來水,還要考慮下遊的洪澇災害。因此,開啟深孔的數量要根據入庫流量、上下遊水位等多方因素而定。

三峽大壩,很關鍵!

三峽工程在長江綜合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體現在兩方面:

所處位置關鍵:

長江中下遊洪水主要由上遊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和中下遊的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組成。其中長江上遊洪水是長江中下遊洪水的主要來源。

三峽工程位於宜昌以上西陵峽口,扼長江上遊洪水進入中下遊平原的咽喉,能對長江上遊洪水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三峽工程所處位置關鍵,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峽工程位於宜昌以上西陵峽口,扼長江上遊洪水進入中下遊平原的咽喉,能對長江上遊洪水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通過三峽水庫攔蓄,錯開上中遊洪峰,避免洪水疊加,確保中下遊防洪安全。

控制致災洪水:

不是所有洪水都會造成洪災,只有一部分洪峰流量很大、超過河道安全洩量的洪水才會造成洪災。因此,長江特大洪水年的洪量絕大部分可以通過河道下洩,只有超過河道安全洩量的部分洪量才需要三峽水庫攔蓄,通常叫作「削峰」。

三峽工程具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防洪效益及其連帶的環境保護效益十分顯著。如遇「百年一遇」洪水,經過科學調度,可以充分發揮防洪功能,使長江中下遊的防洪險情減少或者化險為夷。三峽水庫防洪庫容相對於長江洪水總量來說雖不大,但足以削減洪峰,在防洪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身兼數職的「大忙壩」

三峽大壩身兼數職,防洪、發電、航運、補水……是個「大忙壩」。但防洪才是大壩最看重的「核心能力」,也是三峽大壩的建設初衷。

三峽工程安裝了全世界洩洪能力最大的洩洪閘,大壩最大洩洪量超過10萬立方米每秒,相當於1秒鐘傾瀉40個奧運標準遊泳池的水量,或者在12個小時內將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注滿。

通過大壩「攔」、水庫「蓄」和閘門「洩」三個環節之間的精密調度配合,可以有效保證長江中下遊防洪安全。

來源:湖北廣電·長江雲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變形?裂縫的大壩應該如何修補呢?
    近期為緩解流域內防汛壓力,很多大壩或閘口開啟「洩洪模式」,而這些水利工程有不少都是建成於上個世紀,有的大壩甚至已到「花甲之年」,被網友們親切稱為「壩堅強」。那麼,大壩、閘口都是怎樣發揮調蓄洪水作用的?洩洪是在什麼情況下決定的?洩洪會對壩體本身及下遊群眾帶來哪些影響?請水利專家為我們答疑解惑。
  • 三峽大壩變形?每年夏天都要傳一遍,結果真相是……
    為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三峽各建築物的工作性態和安全狀況,三峽樞紐工程區域布置了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的安全監測設施,總共有3大類、14科目、12087支監測儀器,對工程的工作性態進行自動化實時監測和分析。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王小毛介紹,三峽工程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81米,最大壩底寬度126米,其防洪設計、抗震設計、建築物穩定和應力的控制等均採用非常嚴苛的設計標準。同時,為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三峽各建築物的工作性態和安全狀況,三峽樞紐工程區域布置了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的安全監測設施,總共有3大類、14科目、12087支監測儀器,對工程的工作性態進行自動化實時監測和分析。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那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到底如何?
  • 1988年以來最大洪峰流量正在通過三門峽水利樞紐
    9月29日23時,黃河潼關水文站出現748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為1988年以來最大洪水。三門峽水利樞紐按照黃委調度指令,持續敞洩運行,目前,洪峰正在通過三門峽水利樞紐。受近日持續降雨影響,渭河中下遊、伊洛河、沁河等支流普遍漲水。9月27日5時54分渭河鹹陽水文站洪峰流量6050立方米每秒,為1981年以來最大洪水。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
    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又一次成了關注的焦點。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有水文證據可借鑑推演的長江歷史最大洪水發生在1870年,洪峰流量高達10.5萬立方米/秒。按抵禦「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即使在洪峰流量高達12.43萬立方米/秒的衝擊下,大壩本身仍能安然無恙。
  • 雪野水庫開始洩洪...他們竟然在幹這些!
    ■編輯:LK || 推廣策劃(微信):545699934自19日夜間至22日11時,連續降雨過程使雪野水庫進水
  • 來看洪峰過境
    從昨晚開始,我省多地出現降雨,石家莊氣象臺統計,截至今天15時,石家莊市平均降雨量74.0毫米,有211個雨量站超過50毫米,市主城區、趙縣、贊皇、元氏、高邑、井陘、欒城和鹿泉的86個雨量站超過100毫米,宋曹最大為
  • 陝西24條河流出現82次洪峰,渭河漢江幹流形成今年第一號洪水
    >漢江洪水已經入安康庫區,正在平穩向下遊演進;嘉陵江略陽站11日15時出現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5400立方米每秒(保證4000),目前已回落至1720立方米每秒;暴雨洪水造成寧強、略陽縣部分鄉鎮受災,嘉陵江洪水漫堤進入略陽縣城,最大水深3米左右,交通、電力、通訊中斷,略陽縣緊急轉移城區居民和受威脅區群眾1.68萬人避險。
  • 三峽大壩出現變形?水利專家揭示驚人內幕
    日前有網民在上發出三峽大壩變形的照片,不少網民擔心起來了。下面是一張在網上的一張三峽大壩變形壩體照片。照片是一張對比照,上邊一張顯示三峽大壩壩體成一直線狀態,下邊一張可見,三峽壩體出現明顯變形。針對網民各種爭論和猜測,7月4日,有水利專家表示,從結構來看,三峽大壩並非銅牆鐵壁,「三峽大壩是在走動的。」這位水利專家說,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但並不像大家看到的三峽大壩模型那樣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幾十個獨立的混凝土壩塊組成(因為混凝土不可能那麼長那麼大塊澆築),每一個壩塊利用重力放置在基巖上保持穩定。
  • 中科院專家:三峽工程將來最大受害者是上海
    ——談到三峽工程隊生態環境的影響時,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國階認為,將來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上海。在這種背景下,要它承受世界最大的現代化水電工程,其矛盾必定十分尖銳。就以百萬移民來說,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不敢冒的風險。現在,三峽移民面臨的困境將是未來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庫區的水環境汙染,也將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 臺灣綠媒為什麼每年都要咒「三峽大壩潰堤」?
    6月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多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及鄱陽湖、洞庭湖等地出現較重汛情,許多村莊、城市道路被淹,造成上百人死亡失蹤,兩萬多間房子倒塌,防汛減災形勢十分嚴峻。7月2日,水利部宣布長江發生2020年長江第一號洪水,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中國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從高到低依次分為Ⅳ級、Ⅲ級、Ⅱ級、Ⅰ級)。
  • 為什麼世界幾十萬座水庫大壩,偏偏三峽出了這種問題?原因恐怕只有一個
    而據《新京報》報導,三峽大壩自全線蓄水以來,大壩主要受水位和溫度影響呈周期性變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遊位移,夏季向上遊位移;而垂直和水平位移分布與壩高相關,表現為河床中間大,兩岸逐漸減小,符合重力壩變形規律,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在大壩變形的消息傳出後不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官方帳號也出面闢謠,發布一張高分六號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的照片,澄清大壩沒有變形。
  • 三峽大壩變形了?真相來了
    那麼,三峽大壩到底有沒有變形呢?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今年87歲的陳厚群院士,從1994年就開始參與三峽樞紐工程的質量檢查工作。
  • 三峽大壩變形了?真相來了!
    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全文共1250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05秒。那麼,三峽大壩到底有沒有變形呢?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三峽大壩變形嚴重,有圖有真相?結果被中國航天看到了...
    7月1日,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裡被廣泛傳播,這張用來「造謠」的谷歌衛星地圖顯示,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對於谷歌地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扭曲,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局樞紐運行部主任專業師曹毅解釋說,用戶看到的谷歌衛星圖,並非衛星直接拍攝,而是經過一系列算法處理形成,由於谷歌地圖和我國地圖的某些算法不同,因此顯示某些場景出現偏差
  • 央視關注射洪特大洪峰!洪峰流量超過2018年特大洪水!
    受近日涪江上遊地區強降雨影響,涪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射洪水文站於8月16日20時出現過境洪峰,流量達22600立方米每秒,呈現出洪水量級大、持續高位運行的特點,超過了2018年「7.11」涪江特大洪水洪峰流量(21400立方米每秒)。
  • 說三峽大壩變形的過來打臉
    近日一張三峽大壩變形的圖流傳於網絡。從1994年開始參與三峽工程質量檢查的陳厚群院士介紹,監測數據顯示三峽壩體位移幅度正常。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肉眼可見的扭曲」是不可能的!
    那麼,三峽大壩到底有沒有變形呢?7月9日,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今年87歲的陳厚群院士,從1994年就開始參與三峽樞紐工程的質量檢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