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15年前驚心動魄的香港電訊收購戰!

2021-12-18 首席商業評論

新世紀之初,全球財經界最為轟動的商業大戲莫過於李澤楷擊敗勁敵新加坡電信,成功收購淨資產高達3800億港幣的香港電訊。操盤這樁大案的袁天凡,在早前接受華商名人堂獨家專訪時,全面回顧了這個世紀大交易背後驚心動魄的商戰歷程。

1999年,網際網路浪潮席捲全球。我和李澤楷乘勢而上,將盈動數碼借殼上市。上市首個交易日,我們的股價就上漲了15倍,此後一路飆升,公司市值很快從百億級摸高到2000億港幣之巨。

仿佛一夜間,我們成了橫空出世的網際網路神話締造者和新世紀財富英雄。而且神話還在繼續,市場看多網際網路,看空傳統產業的情緒持續發酵且越演越烈。但置身其中的我們,看著公司股價的猛升,內心卻是深深的不安。

我們自己清楚自己的價值。盈動數碼有的只是未來藍圖,要將藍圖變成現實,不但需要漫長的時間,而且充滿不確性。我們也認定瘋狂的網際網路熱會很快降溫,一個我們這樣的公司被做到2000億市值的泡沫很快就會破滅。

搶在潮水退去之前,利用我們的市值優勢和市場吸引力,把盈動數碼做實,成為我與李澤楷日思夜想的事。

眾裡尋她之際,一個消息讓我們驚喜到不敢相信它是事實。2000年1月24日,英國大東電報局和新加坡電信同時宣布,將就兩家公司的合併進行洽商,但具體方案,他們並未達成最後協議。

香港電訊是香港主要電訊供應商之一,在香港電訊服務市場的佔有率高達97%,1999年度的資產報告顯示,其資產淨值高達3800億港元,而且有充足現金流,沒有長期負債。現在,持有香港電訊54%股權的英國大東,要把它賣了(掉)。

我馬上意識到這是天賜良機。如果將香港電訊裝入盈動數碼,我們做實盈動數碼的願望將一舉而成。和李澤楷簡單溝通之後,我決定,從新加坡電信手裡奪下香港電訊,讓他們「未能達成的最後協議」成為最後也未能達成協議。

但要贏得這個戰爭,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我預估,這至少是一個350億美元的大交易,但我們除了股票市值,可以說是兩手空空。到哪裡去找那麼多錢,是很棘手的問題。除了錢,我們還面臨一個大問題:讓大東放棄一定是早就與他們預謀合作的新加坡電信,以及防止其他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尤其是新加坡電信,這不但是一個強大的對手,更是一個會為了贏得這個交易拼命搏擊的對手。這家由李光耀小兒子李顯揚執掌的新加坡國有企業,曾是全世界最大行動電話服務商,新加坡本地市場的狹小以及電信市場的開放,逼迫原本就在衝出新加坡本土尋找未來的新加坡電信,更加拼命地往外走。拿下香港電訊,不但可以一舉獲得香港市場,並且還可藉機眺望大陸市場。毫無疑問,它會全力以赴。我們要贏得這場戰鬥,一定會經歷慘烈的搏擊。

我們的方案還在密謀中,新加坡電信就又把事情推進了一步。1月26日,他們拿出了初步性合作模式與方案。這令我們提心弔膽,夜不能寐。

我擔心我們的方案還沒出來,香港電訊就已有了新主人。於是,我馬上改變密謀的策略:先趕緊在有限範圍把水攪渾,拖延他們的進程,以贏得我們扳盤的時間。我即時把風吹給了大東:盈動數碼也對香港電訊有興趣。我相信他們是聰明人,在看到我們的籌碼前,將不會做出不可挽回的決定。

如我所料,大東和新加坡電信的交易進程很快出現變局。2月3日,雙方對合併後控股公司的估值、權益分配等問題上的分歧開始被媒體曝光。出於對香港電訊的感情,一些知悉交易的民眾和業內人士也開始發表不利新加坡電信的意見。在一系列不利於交易的情報和輿論下,香港電訊的股價持續下跌。

天平開始向我們傾斜。我們決定向新加坡電信公開宣戰。2月11日,新加坡和大東的談判還在進行,我們出乎市場意料地甩出第一張牌,公開表示有意提出收購香港電訊的獻議。然後,分頭展開了實質性行動。

一方面,我們從香港電訊管理層入手,瓦解新加坡電信的交易。我告訴香港電訊管理層,新加坡電信和你們一樣面臨向新經濟轉型的問題,兩家傳統企業合在一起要找出新的增長點不是容易的事,一定是先從節流而不是開源方面整合業務。如果新加坡電信成為你們的老闆,必然會裁員和壓縮業務成本,進而觸及你們的利益。盈動數碼已經佔據新經濟的高點,自己也不會經營電訊業務,如果我們收購你們,不會在業務和人事上有什麼變化,大家的利益可以得到最大的保障。

在我們的努力下,香港電訊管理層動搖了,從他們的眼中,我看到扭轉乾坤的希望。與此同時,我們也抓緊制定出了完成收購的兩套方案。第一方案是純粹用股票完成交易;第二方案是用股票加現金完成交易。

雖然對外聲稱是兩套方案,但我內心非常清楚,如果這個交易最終能成,一定會採取第二而不是第一方案。大東出賣香港電訊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套現,他們是決然不會接收純股票交易的。知道是這樣的情況,我們還是很認真地做了第一套方案,既是為了讓大東能以更好的眼光對待第二方案,也是為了給新加坡電信打一點馬虎眼。我相信,他們最終也會是股票加現金的方案,我想這個第一方案能讓他們小看我們的現金實力和能力,不要把現金給得那麼高。我認定,給大東更多的現金,將是我們擊敗新加坡電信的關鍵。

我們幾乎24小時連軸轉地推動著第一套方案的落實。我非常清楚,即使沒有新加坡電信,要完成這個交易,也必須以快制勝。因為,我們是絕對沒有能力也不會願意給300多億美金的現金去收購香港電訊的,只有大東肯收我們的股票,再加上一些現金,我們才能完成這個交易,這個交易也才會有意思。而大東,也只會在對網際網路絕對樂觀,對傳統業務絕對悲觀的環境,我們的股票價格持續走高的情形下,才會願意接受盈動數碼虛高的股票。

但這種對網際網路絕對樂觀,對傳統業務絕對悲觀的時機,以及我們股票持續走高的時間,一定是稍縱即逝。因此,那些天,我可以說是每天都提心弔膽,擔心市場從網際網路熱中清醒過來,也擔心有人清醒過來,看到我看到的這一層。

讓大東接受股票,這個進展比想像的還要難。和大東財務顧問談判時,他第一句就問我,你可以出多少錢?我回給他的第一句則是,你可以接受多少股票?他的第二句是,我們一股盈動數碼都不會要的。而我也直接告訴他,我絕對不會完全出現金來收購。雙方就這樣僵持著。這叫人頭疼、而且無奈。

因為除了努力向他們展現兩家公司合併後的美好未來,也就是我們的股票將持續看好之外,我沒有別的辦法,也只能聽天由命了。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做足了準備功夫,剩下的就是等待幸運之神是否眷顧了。也這能是這樣。

兩個多星期的焦急和忐忑後,大東終於傳來了好消息:可以考慮接受股票。這個最大的困難解決了,我大舒一口氣。內心認定,這個事情已經成功80%了,但也告訴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小心小心再小心,努力努力再努力。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拿出多少的現金,多少股票的方案給過去,才能最有勝算。算下來,也是一身冷汗。我估計,我們至少要拿出上千億港幣,也就是不低於1/4的現金,才能比新加坡電信給得更高,並滿足大東套現的欲望。但我手上是沒有錢的,找老爺子(李嘉誠)想辦法也不是我和李澤楷的風格。

如何讓銀行將上千億港幣借給沒有錢,也沒有資產的盈動數碼?我到底能用什麼籌碼去和銀行溝通?我用盡了心思,最終從一條香港法令看到希望。按此法令,如果我們的收購能贏得香港電訊在大東之外75%其餘股東的贊成,我們就可以收購整個香港電訊;要是達不到這個贊成率,我們的收購也就作廢。

這意味著,一旦我們從大東收購了香港電訊,我們最終可擁有的不是54%,而是100%的香港電訊。想到這一層,我暗自驚喜,和銀行借錢的事情好辦了!

如果我們不能擁有整個香港電訊,我們的收購就不會發生,最後也不會用銀行的錢,而銀行還可以收取一些手續費用。賺這樣的錢,他們會很高興。如果我們成功,我們則會用從銀行借來的錢買下整個香港電訊。這樣,我就可以告訴銀行,你不要看我盈動數碼值多少錢,而要看香港電訊值多少錢。因為,你借錢給我,我收購成功之後,香港電訊就是我的,將來還錢的對象也可以是香港電訊。

我相信,一旦銀行明白這一點,一定可以放款給我。因為,香港電訊有充足的現金流,有幾千億的淨資產,而且沒有長期負債,一定是銀行眼中值得放款的對象。

我馬上用此方案向銀行展開了遊說。不出所料,這個工作比讓大東接受我們的股票來得容易。因為有香港電訊的支撐,他們愉快而迅速地接受了我的建議。經過評估,銀行們認為香港電訊可以負擔130億美元的債務,因而同意為盈動數碼提供130億美元的銀團貸款。

從萌生貸款方案到銀行承諾給一家沒有資產抵押的公司放款130億美元,整個過程,我只用了4天時間。我相信,這在全世界也應該是一個新紀錄。

銀行決定貸款130億,但我不想全部給大東,因為我們還想留點錢繼續發展,但我也知道不能給得少,否則就會失去對新加坡電信的競爭力。一番權衡後,我們決定給大東120億。

一切都明朗並妥當了。我告訴大東,我的最終方案是一共把籌碼做到4000億, 120億美元現金,剩下的是股票,多餘的錢,我一分都沒有了。你們接受,這個生意就成了。不然,這個生意就到此為止了。

隨即,爭奪進入了白熱化。2月26日,新加坡電信發布公告,擬起訴財務顧問滙豐銀行,原因是,滙豐在服務他們的同時,又腳踏兩隻船幫我們競買香港電訊,同時他們還提出了加碼現金的收購方案,並發表聲明說傳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將入股新加坡電信,並全力支持其合併香港電訊的計劃,以動搖大東已經偏向我們的軍心。

市場為我們捏了一把汗。但我看到新加坡電信的新方案後,卻已有了穩操勝券的輕鬆感,同時也慶幸當初給出了超過百億美金現金的超級方案。

我相信,同新加坡人的50億美元現金比起來,能夠讓大東馬上拿到120美金真金白銀的我們,才是真正能擁有香港電訊的人。

3天後,這個亞洲歷來最大規模的收購戰終告塵埃落定。香港時間2月29日凌晨3:30,我們接到大東的通知:這個生意,我們做了。戰鬥到最後一刻的新加坡電信隨即宣布退場。

從11號公開宣戰到29號解決戰鬥,整個過程,我們用時不過18天。

到今天,依然有人會問我,這個故事,這18天的經歷,我怎麼評價。在我看來,這樁被世人稱為「世紀大交易」的併購,稱它是「世紀奇案」更為合適。

我至今依然想不通:大東電報局為什麼願意做這樣的生意?難道他們就沒有看穿我的把戲?因為,你可以看出,實際上,我是用香港電訊作抵押去買了香港電訊。唯一的解釋,是他們的絕對樂觀(大東對網際網路)和絕對悲觀(大東對香港電訊)同時發生,才給了相對清醒的我們一個機會。

我買你的資產,我借錢買你的資產,我間接地用你的資產做抵押才借到錢賣你的資產,將來呢,我還要用你賣給我的資產來還我借的錢。到今天我依然想不出,為什麼有人會做這樣的生意。而這種機會,恐怕是百年、兩百年難得一遇。


人物介紹:袁天凡

曾公開表示「如果不是李氏父子,我不會為香港任何一個家族財團做事」的袁天凡,被稱為是資本運作天才,也是李嘉誠最倚重的軍師級人物。

袁天凡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36歲出任香港聯合交易所總裁。1986年作為關鍵人,協助李嘉誠的長和系完成轟動市場的百億超級集資行動。此後10年裡,李嘉誠持續誠意邀請袁天凡加入其財團工作,並於1996年達成心願。1996年至2006年,袁天凡擔任盈科集團副主席,並同時出任盈科保險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在李氏家族工作期間,袁天凡成功協助李澤楷借殼新加坡著名投資家、華商名人堂榮譽總編輯黃鴻年的上市公司得信佳,將盈科數碼動力成功上市,並在之後帶領盈動數碼成功香港電訊,同時還創辦盈科保險,並將其發展成香港最大本土保險公司。從李氏家族退出後,袁天凡淡出商界轉入個人投資領域,但依然出任包括農業銀行、中國太保等大型企業獨立非執行董事。

袁天凡熱衷支持教育事業,目前擔任上海復旦大學校董,其妻李慧敏現任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作者|畢亞軍

來源|「華商韜略」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袁天凡:15年前,我跟李澤楷18天打贏四千億商戰
    操盤這樁大案的袁天凡,全面回顧了這個世紀大交易背後驚心動魄的商戰歷程。  1999年,網際網路浪潮席捲全球。我和李澤楷乘勢而上,將盈動數碼借殼上市。上市首個交易日,我們的股價就上漲了15倍,此後一路飆升,公司市值很快從百億級摸高到2000億港幣之巨。  仿佛一夜間,我們成了橫空出世的網際網路神話締造者和新世紀財富英雄。
  • 香港深層次問題:香港電訊行業隱藏的核心問題
    香港電訊(6823)一條全球觸目,連接香港及美國西岸,全長12,800 公裡的PLCN海底電纜,去年卻被美國司法部,首次以國家安全為由終止。 這條在香港登岸的光纜正是由PCCW Global負責鋪設,早已在深水灣建好光纜登陸站和岸上纜井。
  • 中信國際電訊收購中​信電訊大廈其餘樓層決議案獲股東順利通過
    >收購中信電訊大廈其餘樓層決議案順利以高票獲得股東通過。中信電訊大廈(CITIC Telecom Tower,CTT)位於香港的地理中心和物流中心──葵湧,為香港兩大數據中心密集區域之一,距離中環、機場、粵港邊境均在半小時交通圈內,多條地鐵線交匯,交通便利; CTT地勢優越,可有效防止水浸等自然災害,更具獨特的差異化區域優勢。
  • 資本運作天才袁天凡回憶:空手套白狼收購香港電信的步步驚心
    我擔心我們的方案還沒出來,香港電訊就已有了新主人。於是,我馬上改變密謀的策略:先趕緊在有限範圍把水攪渾,拖延他們的進程,以贏得我們扳盤的時間。我即時把風吹給了大東:盈動數碼也對香港電訊有興趣。我相信他們是聰明人,在看到我們的籌碼前,將不會做出不可挽回的決定。  如我所料,大東和新加坡電信的交易進程很快出現變局。
  • 香港兩大寬帶運營商香港寬頻與匯港電訊宣布合併
    北亞最大的獨立收購公司MBK Partners(下稱「MBK」)和全球領先的另類資產公司TPG,與香港寬帶有限公司(下稱「香港寬帶」, 港交所股票代碼:1310)8月7日達成協議,對匯港電訊和香港寬帶進行合併。此次交易之匯港電訊集團估值為105億港元。按合併協議,香港寬帶將向MBK和TPG發行公司股票和貸款票據。目前MBK和TPG合共持有匯港電訊的100%股權。
  • 香港電訊專業創新 助您快人一步
    因此,建設一個好的網絡,是日益高速發展的企業需求,而香港電訊提供的一站式通信服務解決方案可以滿足企業信息傳播的需求。 香港電訊作為首屈一指的電訊服務供應商,1992年,香港電訊集團開始在中國內地發展業務。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廈門、杭州、蘇州等主要城市都設有辦事處。
  • 華為傾力支持VoLTE商用 與香港電訊打造行業標杆
    今年7月,香港電訊與華為在Informa舉辦的2015全球LTE峰會上,榮獲最佳VoLTE創新大獎。該獎項充分證明了香港電訊在LTE發展上的成功,特別是在VoLTE商用中的傑出成就。人口僅僅700萬多一點的香港電信市場,卻有著4家移動運營商以及數十家虛擬運營商,競爭異常激烈。
  • 大公司頭條:跟順豐談判失敗,百度外賣新買家可能是餓了麼;李嘉誠賣了部分香港電訊業務;北京計劃讓電動自行車上牌
    Top 15 - 改變生活方式的公司順豐之後,百度外賣的新買家傳聞是餓了麼。《財經》在 30 日援引信源消息稱,百度外賣跟順豐的談判在過去兩個月已經破裂,百度外賣的新買家是餓了麼,收購談判接近完成。消息人士還稱,阿里巴巴可能全資收購餓了麼。騰訊投資了一家英國上市遊戲公司。
  • 香港本地行動支付開戰!數碼通「KISS」與香港電訊「拍住賞」撕逼大戰!
    香港電訊(06823)反擊,回應旗下服務的安全性。  較早前,香港電訊推出移動付款服務「拍住賞」,不久,數碼通亦宣布,推出更多是協助商戶的支付平臺「KISS」。「(同一時間推出?)撞彩!」數碼通「KISS」  研究逾兩年、以超聲波技術作手機支付的「KISS」,賣點之一沒有近場通訊功能(NFC)的iPhone亦可使用,較香港電訊(06823)「拍住賞」只限部分Android手機可用更為優勝,不過,「拍住賞」率先推出市場,捷足先登。  「個腳跛架,唔好講笑話啦。
  • 2016年中期業績穩步上升;宣布收購中信電訊大廈其餘樓層的建議
    業務亮點 今年4月,集團宣布收購Linx Telecommunications Holding B.V.旗下的電訊業務公司,將集團業務延伸至歐亞電訊市場。集團位於上海寶山的雲計算數據中心銷售進展良好,現正計劃分別於北京及廣州增建兩個雲計算數據中心。
  • 印尼國際電訊(Telin)首家數據中心在香港完美亮相
    印尼國際電訊(Telin) 香港宣布其首個世界級數據中心neuCentrIX HK1在香港開幕。
  • 2017金音獎最佳案例:香港電訊專業客服
    香港電訊專業客服榮獲「金音獎」2017年度中國最佳外包客戶聯絡中心獎;單位名稱:香港電訊專業客服所在行業:服務外包       員工數量: 10000+         座席數量: 10000          建立時間: 1998年香港電訊專業客服是香港首屈一指的電訊服務供應商香港電訊的營運附屬機構之一,而香港電訊的大部分股權由電訊盈科有限公司持有
  • 運營轉型大咖談 | 香港電訊的數字商業轉型
    本期觀點來自於香港電訊。回家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回家路途上風景總是最美麗的,即使燈已暗,路已黑。回家路上,我一直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的心情,跟著電視播放的歌曲一路哼唱,看著窗外黑漆漆,即使塞車也沒有關係,因為我知道終點站是我的家。
  • 5G來臨前,香港電訊-SS業績不明朗
    -HK)、數碼通電訊(00315-HK)、香港電訊-SS(06823-HK,下稱「香港電訊」)、中國移動(00941-HK)等為數不多的運營商所瓜分。這些移動運營商在香港的日子實際並不好過,激烈的價格競爭、用戶競爭、科技競爭等讓它們疲於奔命。幾近飽和的市場,高速發展壯大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能取得穩步向前發展的運營商,就已經是很強勁了。「小超人」李澤楷旗下的香港電訊是一家擁有近一個世紀歷史的公司,近日公布的數據看,香港電訊2019年中期業績表現尚可。
  • 華為核心網攜手香港電訊聯合展示VoLTE業務
    在眾多展臺中,華為核心網與香港電訊(HKT)聯合展示了HKT VoLTE業務。觀摩者們現場親自體驗VoLTE高質量、低延時、可快速建立的語音及視頻通話,聆聽講解員描述VoLTE如何提升用戶體驗並為運營商帶來更多商業價值,同時提出見解並展開探討,場面十分火熱。
  • 中國聯通與香港電訊、澳門電訊籤署粵港澳大灣區信息通信合作協議!
    3月22日上午中國聯通國際有限公司中國聯通廣東省公司香港電訊、澳門電訊有限公司在香港籤署了
  • 李嘉誠的電信版圖,和記電訊的香港路不易走
    在將千億資產撤離中國過程中,李嘉誠在2017年還被指正在研究是否出售旗下電訊業務在內等方案,預計售價至少達10億美元(約合69億人民幣)。李嘉誠在香港的電訊業務近年來失去了曾經的輝煌,這也是李嘉誠考慮出售香港電訊業務並大舉進軍海外電訊市場的原因。李嘉誠旗下的電訊大頭和記電訊香港(00215-HK)的表現,成為李嘉誠電信版圖面臨艱難的十字路口。
  • 香港電訊首批通過中國SD-WAN Ready測試
    香港電訊一直積極參與「SD-WAN Ready 測試」,項目測試組專家對香港電訊公司的SD-WAN服務完成了多維度技術評測,驗證了香港電訊公司的SD-WAN服務支持可自動化部署、業務可視化、應用識別、負載均衡、動態路由、、多應用策略等功能,同時,也針對香港電訊的服務運維能力、SLA能力、服務可用性以及服務擴展能力做了全面的驗證。香港電訊通過了全部的認證。
  • 香港電訊攜手微軟 無縫銜接跨區域協同辦公
    有55%的香港企業決策者認為企業創新是疫情下迅速應對挑戰、把握機遇,加強企業「抗疫力」的路徑,這其中包含了人才、流程、數據、科技四大方面。 來自微軟的Douglas以及香港電訊雲技術團隊的方案顧問Benson都在他們的分享中介紹了微軟的雲生態系列產品,包括M365、Teams、Azure等,是如何貼合企業創新的需求,著重介紹了微軟新推出的VDI產品-Windows Virtual Desktop。
  • 香港電訊亮相美國商會 共話2018年度中國研討會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4.2%,其中對美出口2.91萬億元,增長14.5%,自美進口1.04萬億元,增長17.3%,可見中美之間建立長久而可持續的貿易合作關係。《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7》指出,全球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式擴張正接近尾聲,網際網路從「人人互聯」向「萬物互聯」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