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獨立顯卡市場都被AMD和NVIDIA紅、綠兩廠把持,現在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變化。
去年IntelHPC開發者大會上,Intel副總裁Raja Koduri在會場演講上宣布Intel將計劃重新進入獨立顯卡市場的消息,並計劃將在在2020年夏秋季上市,基於Xe構架的顯卡-Xe Graphics。這是時隔22年後,Intel再次推出獨立顯卡(1998年出過i740獨顯)。之所以要強調獨立顯卡,是因為在這之前Intel也一直是核芯顯卡最大的出貨商,換句話來說在獨立顯卡領域Intel已經空白多年了。現在Intel來加入,顯卡市場未來幾何?
在當今AMD和NVIDIA兩家爭霸獨顯市場的時代,我想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在很早之前Intel也推出過自己的獨立顯卡。時間退回到1998年,那個顯卡市場百家爭鳴的時代。當時顯卡市場的老大3Dfx發布了Voodoo Banshee(女妖),集成了2D/3D單元,準備再續voodoo2的輝煌。王者S3 Graphics推出了Savage 3D,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野人系列顯卡。NVIDIA和ATI也默默推出了劃時代的Riva 128和Rage 128,一個主打3D加速、一個主打MPEG-2(DVD)加速,從此奠定了未來顯卡兩巨頭的技術發展路線。
面對如此熱鬧的顯卡市場,Intel也決定加入撈一波。1998年2月,Intel攜手Real3D公司推出了Intel i740顯卡。儘管i740的2D性能一般,但它的3D性能在當時還算不錯的,像素填充率為55MPixels/s,三角形生成速度為500K Triangles/s。除了出色的3D性能,i749還因為第一次在消費級顯卡上配備了主動散熱風扇而且顯得做工十分精美,所以Intel的這款顯卡還曾風靡過一段時間,受到不少用戶追捧。
後來由於Readl3D倒閉,被Intel收購後原Real3D的員工也大多投靠了ATI。雖然之後Intel還想繼續自己的獨立顯卡夢,還一度雄心勃勃的宣布過代號「Larrabee」的GPU計劃,但由於產品的性能和開發進度遠遠落後於計劃,最終Intel在2009年宣布徹底放棄。
隨著Real3D的倒閉和ATI、NVIDIA的崛起,被紅、綠兩廠瓜分的獨顯市場顯然沒有藍廠插足的餘地了,於是逐漸接受現實的Intel把目光從獨立顯卡轉移到集成顯卡上面來了。
風靡一時的i740成為了Intel獨立顯卡的絕唱,但不錯的性能和實惠的價格的確獲得了不少好評。Intel乾脆就發揮主場優勢,直接將i740整合到自己的北橋晶片裡面,主打集成顯卡提高主板性價比,從此主板上的一角被種下了一顆小藍芯。
自810/815晶片組一炮而紅後,Intel就確立了晶片組整合GPU的發展策略,集顯設計不僅符合部分性價比級用戶選擇,也同樣適合內部空間寸土寸金的筆記本平臺。從支持DirectX8.0的i865G晶片組到支持高清解碼的G4X晶片組,Intel一路把集顯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圖形晶片市場佔有率在頂峰時接近50%。採用Intel自家處理器、晶片組和無線網卡的迅馳商標就是當年高端筆記本的代名詞。
AMD在收購ATI之後,提出將CPU和GPU融聚成為一顆晶片的概念,也就是後來的APU。彼時Intel集顯性能的提升也遇到了瓶頸,寄生於晶片組的形式不管是帶寬還是交換延遲都制約了集顯的發展。而CPU和GPU融合的想法與啟發了Intel,於是小藍芯又從主板上搬進CPU,集成了核芯顯卡的第一代酷睿處理器出世了,這個核芯顯卡就是我們熟悉的 「HD Graphics」。
第一代酷睿屬於Intel試水的產物,此時的GPU和CPU和當年的膠水雙核一樣還是獨立存在的,之間使用QPI總線連接。雖然是膠水核顯,但至少在形態和路線上Intel的目的已經達成了,集成顯卡終於進化成了核芯顯卡。而後第二代酷睿將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全部整合在一個核心裡,最終實現了CPU和GPU的「真融合」,核顯時代的序幕掀開了。
酷睿處理器從Westmere到Ice Lake,核芯顯卡也從Gen5升級到了Gen11,Intel在GPU市場的累計出貨量位列第一。在核芯顯卡上多年的發展和在計算加速卡領域的探索使得Intel有了足夠的技術積累和底氣,於是Intel再次發力,終於開始走上獨立顯卡的道路。從HD Graphics到Xe Graphics,Intel又花了十一年。
在CES 2020上,Intel公布了採用了10nm製程的Xe Graphics DG1作為技術預覽產品,與酷睿i7-1065G7的Gen11核顯作為對比,流處理器數量多50%、加速頻率1.5GHZ對1.1GHz,DG1獨顯的性能提升約36%。推測性能與GTX950相當,比GTX 1050弱15%左右。雖然性能與主流獨立顯卡還有一定的差距,但考慮到只有25W的TDP,性能提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根據Intel的計劃,Xe獨立顯卡被劃分成了三個系列:
■Xe LP低功耗系列——用於集成核顯、入門級獨顯,典型功耗5-20W,最高可擴展到50W。
■Xe HP高性能系列——用於主流和發燒消費市場、數據中心和AI領域,典型功耗75-250W。
■Xe HPC高性能計算系列——用於超級計算機等,功耗暫無具體數值但基本不會有什麼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Xe顯卡Intel並沒有在遊戲或者圖形性能方面做太多的描述,反而在中高端的HP和HPC系列顯卡,Intel重點宣傳了CPU、GPU、AI和FPGA晶片的功能整合,Raja Koduri還特別提到了oneAPI計劃,oneAPI提供一個通用、開放的編程體驗,為AI應用提供助力。而根據前幾天外媒的預測,Xe顯卡在圖形性能上與AMD和NVIDIA有差距,LP系列顯卡售價為149美元,HP系列也不超過300美元。
以上種種表明Intel在消費領域準備走低功耗和性價比路線,在短期內不打算和AMD、NVIDIA正面較量,而企業級的HPC系列則主打高性能計算、深度學習、雲服務等計算加速服務。IntelXe架構的GPU所代表的性能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它補齊了Intel一直欠缺的、嘗試幾次卻都以失敗告終的最後一塊短板,並且Intel的體量和軟體生態能力和整體解決方案正是其他兩廠所欠缺的。消費領域不好說,但至少未來在數據中心和集群計算領域,小藍芯也許會笑到最後。
藍廠也要出獨立顯卡了,你要支持一波嗎?
(編輯:hnm)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