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屏,智慧型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2021-02-13 機智貓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慧型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布的諜照中,這款神秘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布周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有的曲面屏方案,就會發現它們在顯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區別。拿一加7 Pro來舉例,其曲面屏的顯示區域大致剛好位於整個曲面屏向兩側邊框的過渡區域。用手指滑動屏幕,你會發現屏幕顯示的內容在邊緣位置會因為曲面玻璃對於光線折射,造成顯示內容的輕微彎曲。

從觀感上講,這種曲面玻璃帶給了手機一種更加晶瑩圓潤的視覺熬過。相較於普通屏幕,這種方案顯然更加有利於提升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視覺觀感。同時由於屏幕玻璃延伸到兩側的邊框區域,讓手機原本的中框厚度進一步壓縮。所以曲面屏手機在同等機身厚度的情況下,相較於一般的手機在視覺上也要「薄」上不少。

瀑布屏,可以看做是曲面屏的「進化版」。它將屏幕的顯示區域直接延伸到了手機邊框兩側,這樣一來,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觀感等到進一步加強。同時由於邊緣採用了更大曲率的設計,在同樣的正面顯示面積的情況下,機身左右的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縮。所以相應在握持手感上,採用瀑布屏的手機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也要更加友好一些。

另外一個層面的改變,就是機身unibody的實現。

瀑布屏方案將手機屏幕自然延伸到了機身後蓋的區域,這就使得手機兩側不再可能像傳統手機一樣,有地方做實體按鍵以及開孔,這樣手機的設計就要隨之發生改變。

比如在e-sim卡尚未普及而必須開孔的情況下,sim卡的位置只能移到上下邊框的位置。而實體按鍵倒是可以利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壓感式方案代替。

可見,瀑布屏給當前智慧型手機帶來的改變,和之前各家手機廠商們所倡導的未來手機機身設計向高度一體化、無開孔的unibody設計演進趨勢是一致的。

那麼,瀑布屏方案真的就這麼完美嗎?當然不是。

目前來看,這套方案的普及還有幾個核心的難點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高曲率玻璃複雜工藝所帶來的良品率問題。一塊曲面玻璃加工大致可以分為3D曲面成型、曲面拋光、曲面印刷、曲面貼合四大工藝上。拿成型來說,曲面玻璃在加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產生受熱不均勻的問題。

此時需要全新的熱彎設備進行加工,還需要專門的工程師進行專門的模具、板材和工藝參數的設計和調校。而瀑布屏相較於一般曲面屏來說,其曲率更大,加工難度就高出了一個數量級。由此在初期這種高曲率玻璃的加工難度和良品率會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而由此帶來的成本問題,自然也是不可忽視。

曲面屏幕邊緣的誤觸優化問題。曲面屏幕的邊緣誤觸問題一直存在,甚至在非曲面屏手機上,由於握持帶來的誤觸問題也是經過了手機廠商們多年以來的優化。

在高曲率的瀑布屏上,由於手機原本的邊框區域被現在的屏幕所取代,所以手掌和屏幕之間的接觸面積將會成倍提升,由此帶來的誤觸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如何在系統上做誤觸優化,將會是考驗手機軟體工程師們的難題。

側屏曲面顯示區域的利用率問題。之前的三星、vivo等手機廠商在曲面手機的邊緣顯示區域加入了一系列的側邊欄小功能。比如查天氣、記事本等等需要及時呼出喚醒的小功能。但從交互的角度而言,側邊欄的交互效率並不高,日常的應用頻次並不高。

而瀑布屏的側邊顯示區域面積更大,如果不能好好利用,著實浪費了。目前來看,壓感按鍵的加入應該是側邊顯示區域的主流應用功能。其他方面的應用和系統功能適配,還需要廠商們做進一步的探索。

高曲率屏幕的日常應用問題。瀑布屏手機兩側由於沒有了邊框的保護。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如果不慎跌落,屏幕將會直接和地面產生接觸,碎裂機率更大。解決這個難題有幾個層面:精確調整機身的重量配比,儘可能讓跌落之後上下邊框接觸地面;其次就是採用更高強度,更耐摔的鋼化玻璃。

目前已經有傳聞,華為將會使用放棄康寧大猩猩玻璃,轉而採用自主研發的Air Glass,這很有可能和瀑布屏的搭載有一定程度的聯繫。最後的解決辦法,就是進一步普及碎屏險,這一點不再過多贅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多人忽視的問題是貼膜。曲面屏的貼膜問題一直是個難題,瀑布屏貼膜就更難了。後續瀑布屏的保護膜在貼合難度以及成本上將會比現在的普通手機高出一個數量級。

目前各家看重的,無非就是瀑布屏能夠給智慧型手機在ID設計層面帶來的視覺語言的改變。這一點,在當前智慧型手機正面「大眾臉」的現狀下,是實現自身產品設計差異化的有效途徑。但也正如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些問題,基於美學層面的考慮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純粹因為美學設計而犧牲主流的應用體驗。

手機廠商們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瀑布屏特有產品形態所帶來的體驗痼疾,甚至還要考慮在此基礎之上做出創新性的功能賣點和差異化的用戶體驗。只有如此,瀑布屏才不會淪為一個單純的營銷噱頭。

瀑布屏可以看做是曲面屏幕的進一步演進形態。當前智慧型手機的屏幕向更高屏佔比進軍的步伐並未停止,瀑布屏將屏幕顯示區域進一步延伸到兩側,實現左右真正「無邊框」之後。

未來隨著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成熟以及手機屏幕封裝工藝的進步,全面屏的顯示區域將會進一步壓縮上下邊框的物理尺寸,實現更高的正面顯示比例。

從這個意義上看,瀑布屏的出現也算是開啟了智慧型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相關焦點

  • 「瀑布屏」手機來了,柔性屏幕在接下來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有了 Galaxy Note Edge 的鋪墊後,雙曲面屏的 Galaxy S6 Edge 於 2015 年正式登場,三星正式進入曲面屏手機時代。隨後其他手機廠商也開始使用曲面屏,試圖在屏幕創新方面找到突破點。
  • 「熱議」瀑布屏到底是未來還是花瓶?
    從「只有不斷變大的屏幕,沒有人手握不住的手機」,到憑藉 AMOLED 可彎曲特性實現的曲面屏,再到「仿佛全是玻璃」的全面屏,屏幕可以說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路看下來,我們能發現手機屏幕正在向儘可能多展示內容的終極目標前行。
  • 「熱議」各種全面屏中,「新人」瀑布屏的價值在哪裡
    OPPO 率先公布了名為「瀑布屏」的智慧型手機外觀設計,其超高的屏佔比讓沈義人的微博被留言刷爆。同時,爆料博主表示華為 Mate 30 系列也會採用同款設計,甚至 vivo 的 NEX 系列新機,也是如此。我們尚未搞清楚「瀑布屏」是怎麼一回事,它已在一夜之間成為了「行業趨勢」。產品和行業出現創新固然是好事,但這項創新是否能為消費者帶來價值?暫時還不好說。
  • 資訊 | 又一國產全面屏手機亮相:概念被玩壞的「全面屏」手機
    :概念被玩壞的「全面屏」手機今天下午,金立在北京舉行新品品鑑會,在會上,金立首款「全面屏」手機金立 M7 亮相。小編內心 OS:又一款「全面屏」手機發布了,按照目前廠商公布的發布會排期,下一款「全面屏」手機將會是 10 月 16 日在德國柏林發布的華為 Mate 10 (努比亞好像也有一款全面屏,不過發布日期還沒定吧?)。
  • 小米又發黑科技:四曲面瀑布屏來了!手機全身無孔無按鍵
    從這一年開始,「解析度」也成為手機行業競爭的熱點,2K 屏逐漸成為旗艦機的主流配置。2016 年,在柔性屏技術日趨成熟後,小米 Note 2 首次搭載了雙曲面屏幕。這塊 OLED 屏幕成為小米 Note 系列的炫技之作,無疑也提升了小米手機系列的顏值水平。
  • 千元「全面屏」手機來襲:全面屏潮流將民主化?
    」手機來襲:全面屏潮流將民主化?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一款將被定名為 Q6 的 LG G6 mini 手機,而這款手機有望在本月的 11 日于波蘭發布。而 Q6 的跑分也出現在了 Geekbench 上,。
  • 三星Galaxy Note 8發布,究竟誰才會是「全面屏」手機中的王者
    作為三星 2017 下半年最重磅的產品,Note8 不僅要直面蘋果 iPhone 8,還有國內外一大波全面屏旗艦手機的競爭。如果說上半年的 S8 和 S8+ 是三星開啟救贖之作,那麼 Galaxy Note8,或許是三星完成救贖之作。究竟誰才會是「全面屏」手機中的王者?全面屏,或許是 2017 年手機行業最關鍵的三個字。
  • vivo APEX 概念機上手:來自未來的「真·Almost 全面屏」手機
    不過如果嚴格按照全面屏是「正面全是屏幕」的定義來看,目前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可以做到真正的全面屏,現在用戶和手機廠商口中的「全面屏手機」通常指的是採用 18:9 屏幕比例並且屏佔比較高的手機。至於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一款真正的正面全是屏幕的全面屏手機,現在來看依然是個未知數。不過在 vivo 剛剛展示的 APEX 概念機上,我們看到了一些未來「真·全面屏」手機的端倪。
  • 揭秘邊框去無蹤的「瀑布屏」背後,手機後蓋加工技術演進分析
    從2017年開始,手機行業進入了全面屏時代,劉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升降全面屏、滑蓋全面屏等等百花齊放,現在又一種新的全面屏形態橫空出世:瀑布屏。7月29日消息,OPPO副總裁沈義人公布了全球首款「瀑布屏」真機。如圖所示,OPPO瀑布屏擁有近乎100%屏佔比,屏幕彎曲度達到了88°。對比Find X,OPPO瀑布屏的曲度更高,視覺效果更具衝擊力。而且OPPO瀑布屏的機身更為修長,考慮到Find X的屏幕縱橫比為19.5:9,OPPO瀑布屏真機的比例有可能會比19.5:9更激進。
  • 小米發布四曲面瀑布屏概念手機,整機無孔化設計
    隨著近年來手機步入全面屏時代,伴隨著技術的迭代更新,手機屏佔比越做越高,但在觀感上卻愈發趨同。
  • 售價 399 元,米家微波爐上架;​88 度屏幕彎曲,OPPO 展示「瀑布屏」手機 丨24 小時
    88 度屏幕彎曲,OPPO 展示「瀑布屏」手機OPPO 展示「瀑布屏」手機,其擁有大曲面率和高屏佔比,屏幕彎曲達到 88 度。數據顯示,2019 年上半年全國移動網際網路累計流量達 554 億 GB,同比增長 107.3%,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 552 億 GB,佔 99.6%。售價 399 元,米家微波爐上架米家一直不斷豐富其家電產品品類,而其最新推出的產品則是米家微波爐。
  • Android 之父做了個「全面屏」手機,但他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美國時間 5 月 30 號,「Android 之父」Andy Rubin 創辦並擔任 CEO 的公司 Essential 發布了兩款新品:一款售價 699 美元的智慧型手機和一臺配備了全新作業系統的智能音箱。
  • 2019下半年,華為|OPPO|vivo|三星等5G手機或將搭載瀑布屏 一體化玻璃機身
    不知是新的技術探索還是概念炒作,據微博大V鋒潮科技爆料稱,下半年的年度旗艦裡,至少有5家已經在準備瀑布屏了。目前來看下半年不僅是5G手機的發行熱潮,也將是瀑布屏對目前手機同質化疲軟市場的一次新的衝擊。瀑布屏不僅是手機全面屏的研發極致,也有助於更強的一體化設計趨勢。不僅是塑膠外殼手機向一體化設計,玻璃甚至陶瓷蓋板手機也將往向一體化發展。一體化機身不僅呈現優美外觀,而且具有良好的握持感。有優勢的同時必然有技術難點,自提出瀑布屏這個概念後,對於其側邊觸屏功能誤觸,手機側邊抗摔強度,AMOLED屏幕與玻璃貼合,以及成本良率等都是大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所在。
  • vivo X21 評測:「劉海屏」加屏幕指紋,這就是下一代全面屏手機該有的樣子
    6 英寸左右的 18:9 的屏幕,輔以收窄的上下邊框,全面屏手機迅速取代了此前流行多年的 5.5 英寸 16:9 屏幕,成為當前智慧型手機中最主流的產品形態。不過手機廠商和上遊元器件廠商對全面屏手機形態的探索顯然不會就此停止。在 18:9 全面屏手機僅僅流行了半年後,全面屏手機又迎來了新的形態——異形屏。
  • 努比亞 Z17S 體驗 :當全面屏遇到「真·視覺無邊框」
    在手機的性能、品質已經很難引起用戶大面積換機需求的情況下,外觀上的一絲絲改變就可能成為手機廠商提升銷量的「良藥」。於是,到了今年下半年,當上遊供應鏈(主要是上遊屏廠)為全面屏手機量產做好了準備的時候,幾乎所有主流的手機廠商都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全面屏手機。在這一波的全面屏大潮中,努比亞不是起得最早的那個。
  • 紅米 6 上手:這可能是最便宜的雙攝 +「全面屏」手機
    也因此,高端旗艦小米 MIX2S,旗艦機型小米 8,中高端機型小米 8SE 和小米 6X 發布後,就剩下入門級的紅米手機沒得到更新了。愛範兒這次拿到的是紅米 6,其外觀依然是小米千元機產品的一貫形態,正面 18:9 的「千元全面屏」,720P 的解析度,與去年的紅米 5 Plus 相比,解析度有所下降,近距離觀察會有明顯的顆粒和鋸齒感。
  • 三星 Galaxy S8/S8+ 圖賞:不只有讓人「中毒」的「全視曲面屏」
    在手機硬體趨於同質化,外觀「撞臉」越來越頻繁的今天,三星 Galaxy S8/S8+ 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 全面屏終於「全面」了!屏下指紋手機正式公布
    產品全面屏終於「全面」了!小編內心 OS:屏下指紋手機這下真的來了,屏下指紋和面部識別,你覺得誰是全面屏時代最佳的解鎖方案?這是蘋果繼法國被告後第二次因「限速門」被指控犯罪。 CUCS 表示,蘋果限制設備性能這一行為與計算機妨礙業務(刑法第 314 條)、欺詐(刑法第 347 條)和財產損失(刑法第 366 條)相對應。據悉,如果最終上訴成功,被告方將有可能監禁 3 至 10 年,或不多於 18600 美元(119120 元人民幣)的罰款。
  • 三星 Galaxy S8 / S8+ 上手:除了第一個曲面「全面屏」,還有讓你「中毒」的手感
    三星之所以把 Galaxy S8 / S8+ 的屏幕做得這麼長,其中一個原因是 Galaxy S8 / S8+ 的上下「額頭」太窄,沿用 16:9 的話會讓整機顯得很「胖」(具體可以參考 ZUK Edge),把屏幕拉長後就「和諧」多了。
  • 門店——城市的「景點」,時代的「櫥窗」
    後疫情時代,蘋果、華為、小米、三星將如何進行海外生態布局和創新技術引領?以「寧靜的綠洲」為概念的澳門蘋果旗艦店,以簡約的幾何體和中式的「紙燈籠」造型為靈感,打造出一個被竹林環繞的「立方發光體」。這間店名為「Apple 信義 A13」,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段只做了地面一層(地下還有一層),蘋果的大氣還是很容易感受到的。為了迎合臺灣地區的市場,蘋果入鄉隨俗,將自己的蘋果LOGO非常巧妙地和漢字「臺」字進行融合(臺的口字部分變為蘋果LOGO),然後組成「臺北」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