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一塊NAS硬碟壞了之後

2021-02-14 姓麥的胖子

對於很多人來說,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直譯為網絡存儲),可能還是一個新鮮的名詞。不少朋友看到我搭建的家庭NAS環境,第一反應是說我折騰,第二就是問到底有沒有必要那麼折騰,那麼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到你。

首先,NAS的作用並不是代替傳統的存儲,比如你電腦裡面的內置硬碟,而是作為一種補充,一種集中化的數據存放地,而其作為一種外部存儲,比較多的會被拿來和移動硬碟或者優盤之類的比較。

作為可以滿足我們日常數據轉移/備份需求的兩種方案,不可否認的是,NAS的搭建成本比較高,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經濟成本:即便是一臺入門級的NAS,售價都在一兩千元左右,還不帶任何硬碟,如果配齊,價格可能還要翻倍。相比之下,一塊64G的優盤售價只有一百多元,一塊4TB的移動硬碟也只有不到千元的售價。一臺NAS的價格可以購買四五塊這樣的移動硬碟,買優盤的話可能都能論斤買了。

學習成本:即便是系統再簡單的NAS,也並不能做到完全的即插即用,你可能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去學習系統配置(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絕對比USB插拔一下要多得多)才能讓這臺機器按照你的要求去工作。

那麼,就我個人而言,之所以還是選擇NAS,是因為傳統的數據外部存儲方式——無論是已經淪為古董的光碟,還是現在還比較常用的優盤,或者是移動硬碟——有以下的缺點:

多設備之間接口不統一:絕大多數外接存儲都是USB接口,比較新的是Type-C或者雷電接口,然而,這樣的設備在安卓手機上需要轉接線才能使用,蘋果手機或者平板則更麻煩,不少筆記本也已經為了輕薄而捨棄了傳統USB接口,光碟機更是已經淪為博物館收藏品了。如此一來,很難用同一個存儲媒介來覆蓋多個設備的讀寫需求。

多設備之間文件版本不統一:如果你像我一樣,經常會有同一個文件需要在不同地點訪問的話,那對這個問題可能有切身體會。在沒有使用NAS的時候,當我用移動硬碟從臺式機轉移一個文件到筆記本,在上面編輯之後,往往會忘了哪一個版本更新,從而會浪費不少時間去核對,而因為誤操作而覆蓋掉修改成果的情況也常有發生;亦或者通過郵件發了一個文檔回家修改,但是之後忘記發回去,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

內容管理效率差:將數據備份到單獨的存儲媒介上之後,數據等於處在一個離線狀態,裡面有些什麼內容,是什麼時候的備份,都需要重新連接上電腦進行查看。

數據安全差:或許很多個人用戶而言,壓根從來就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只要像我一樣有過一次因為一個壞道損失將近好幾百GB照片素材的經歷,這就絕對是個問題了。傳統的本地存儲方式,你的數據都只有一個備份,只要那個存儲媒介損壞,還是照樣玩完。比如之前有過很多刻盤保存的數據,然而很多現在都已經讀不出來了,所謂的光碟可以保存上百年,真的只是說說的,千萬不要太當真。

操作繁瑣:不少人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會採用一些手段,比如在電腦上設置定期的自動備份任務,或者同時備份到多個存儲設備上等等,然而這會大大加劇操作的繁瑣程度——設置的自動備份任務需要人為將電腦按時開機並運行,多個單獨的備份媒介也同樣會有版本管理混亂等問題。

很多人會說,現在有公共雲盤服務,也可以很好的存儲數據,訪問起來也算方便,而且現在我們的手機拍的照片都會自動同步到雲端。這的確不假,然而還是有些指標不治本。比如如何在眾多雲盤服務商之間選擇?如何管理多個公共網盤之間的數據?同步到小米雲服務上的照片如何在換了蘋果手機之後也同步過去?公共網盤的訪問速度完全取決於外網速度而非區域網等等這樣的問題,還是很影響使用。當然,並不是說NAS可以完全替代這些公共的雲服務/網盤,相反,也是一種補充,兩者結合在一起使用,絕對會有1+1>2的效果。

對我個人而言,NAS下面的功能才完全解決了我日常的存儲需求:

文件集中式存儲和統一訪問:NAS通過網絡訪問,無論是有線無線,文論是手機、電腦、平板或者電視,都可以輕鬆地訪問上面的文件。

文件快照功能:這絕對是是一個超級有用的功能。一個文件會自動保存多個快照,每一次修改都會保存,最多可以保存幾百個快照,這樣,一旦有一些誤操作之類的,可以從快照恢復,哪怕將文件刪除了,都可以恢復。另外,快照功能也方便對同一個文件的不同版本進行管理。

磁碟陣列保證數據安全性:既然上了NAS,那麼就絕對不推薦再使用單硬碟的存儲模式了,RAID磁碟陣列可以很好的保護數據安全性。以RAID1(兩塊硬碟)為例,一個文件寫入NAS,會自動同時寫到兩塊硬碟上去,這樣其中一塊硬碟損壞,數據不會丟失,替換掉懷硬碟之後,在新的硬碟上還會自動同步數據。

私有云:有了NAS之後,絕對不僅僅只能在家庭區域網中訪問,通過手機App,或者任何有網絡連接的電腦,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訪問到家中NAS上的文件。這樣,即便遺忘了一個什麼文件在家中,或者想給朋友看一下最新拍攝的家庭電影,NAS都可以完美搞定。

專為存儲而設計的軟硬體:從硬體層面來說,低功耗,靜音,高可用性都是NAS的優點,你不必擔心NAS因為24小時開機而會耗費很多電或者會吵到你。從軟體層面來說,除了之前提到過的磁碟陣列,還有諸如硬碟寫緩存,定時自動檢查硬碟健康狀態等,都確保了你的存儲不僅安全,而且高效。

 豐富的附加功能:這個能寫的就太多了。個人比較常用的有:

家庭媒體中心,NAS支持很多媒體協議,所以存在上面的照片、音樂和視頻都可以直接在支持這些協議的高畫質電視上面播放而不用每次都藉助其他媒介。再比如,我的個人iTunes音樂庫也存放在NAS,這樣一來所有裝了iTunes客戶端的區域網內的電腦都可以訪問到這些曲庫。

和公共網盤(比如百度雲盤等)的後臺自動同步。

離線下載,NAS可以擺脫電腦(因為其本身就是一臺電腦啊)去下載你要的內容,而不用整晚開機。結合之前提到過的雲訪問,當我想要下載一個什麼東西,即便人不在家,通過手機App也可以搜索資源並下載,到家之後已經下載完成。

開發環境,NAS可以搭建簡單的開發環境,比如Java,Python,Github等。

虛擬化,現在很多NAS都支持了容器和虛擬化,對於有那些樂意折騰的,絕對是一個很有性價比的選擇。

以上只是NAS可以實現的附加功能的冰山一角。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像我這樣的數據存儲需求比較極端——比如我收藏了大量的4K電影,無損音樂文件等,這的確不是每個人都會去做的,但是,相信熱衷各種隨手街拍或者需要在不同場合訪問同一文件的人,可絕對不是少數,這些數據的重要性比我那些電影音樂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寫下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安利NAS,畢竟沒有任何一家廠商付錢讓我這麼做(所以我儘量不提任何具體的品牌),但是,只要你對存儲的要求哪怕和我的只有一丁點一樣的話,那麼NAS絕對可以幫到你。

除了基本的文件存儲功能,NAS可以實現的功能還有很多

關注姓麥的胖子公眾號:

同時也歡迎請訪問:

www.fatmike.net

相關焦點

  • HP伺服器硬碟壞了一塊,教你如何快速更換
    一、需求描述客戶公司的一臺HP DL360p Gen8伺服器硬碟壞了,為了防止另外一塊硬碟也損壞
  • 家庭NAS部署指南(一),如何搭建自己的第一臺NAS主機?
    我們可以將家裡的電腦、平板、手機、電視等設備連入nas,輕鬆實現數據共享。筆者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壞了一個存放數年數據的硬碟。只得花費數千元進行數據恢復。這之後就開始用nas備份自己的重要數據。缺點:這類NAS設備的售價相對比較高:入門級的雙盤位產品+硬碟也需要兩千左右的預算,並且NAS設備的硬體性能通常較,擴展性也較差。之後要擴容的話就需要更換更多盤位的設備。
  • 更換 FreeNAS 中損壞的硬碟
    於是乎登錄終端,檢查一下 FreeNAS 的狀態,發現其中一塊硬碟掛了。本想著隨便檢查檢查磁碟就修復了,沒想到……不說了,心疼錢包一秒鐘,買硬碟去了…… (╥╯^╰╥)更換故障硬碟新硬碟到貨,更換之前先確認是哪一塊硬碟有問題
  • 拆一塊移動硬碟
    手中有一塊壞掉的希捷 2T 移動硬碟,之前就拆過,但是沒有留下照片和文章。今天重新拆一次,寫篇文章記錄下。1.
  • 個人NAS升級小結
    這個nas支持3.5/2.5寸雙盤位,1g的運行內存,4核心的arm架構的處理器。由於家境貧寒,我只插了一塊4t的希捷酷狼和外接一塊2t的西數移動硬碟。(亡命之徒操作,不建議模仿,我這樣做是因為我的資料同時在兩個雲端都有備份)在6個多月的使用中,我對它的基本功能是滿意的,但是有一些地方與我需要的還有一些差距,如下:1.
  • 1塊硬碟、1個398元憶捷NAS,這樣最划算
    不少人選擇手機品牌提供的付費雲盤,其實還有另一種辦法,那就是自建一個"雲盤"給手機備份,順便它還能做一些別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你要有一塊閒置的機械硬碟,然後再花398元買一個憶捷NAS就可以了。說到nas,總會讓人想起一些專業的品牌,比如鐵威馬、群暉之類,產品高端價格也高端,其實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未必好用。
  • AS1102T 雙盤位 NAS 使用分享
    今天就借著我新入手的愛速特雙盤位nas來給大家從零開始,再給大家分享一下nas的一些玩法。雙盤位nas基本上屬於nas產品中的丐版,一般情況下,雙盤位是入門級的標配。雖然配置相對不高,但對於家用nas的需求來說,綽綽有餘。一般家庭來說,掛上兩個4t或者8t的硬碟基本上能存上好幾年的數據了。
  • 我的硬碟也壞了
    突然,我想起來了,我的硬碟也壞過很多次,並且也沒修好過。那塊硬碟裡,存滿了我用各種下載工具,網絡螞蟻、網際快車、電驢……蝸牛一樣的網速,沒日沒夜地掛著,從世界各地的網站上拖下來的MP3,還有我用膠片相機拍完、衝完、掃描出來的照片。視若珍寶。
  • NAS網絡附屬存儲
    NAS 與「路由器 + 硬碟」方案對比鑑於之前寫過一篇 DIY「NAS」 的文章,當時是基於有限條件下做出的次優選擇,既然現在有 NAS 了,簡單做下對比,供有需求的朋友參考。手機不再需要多花幾百買大容量版本,1t硬碟約等於8臺128gb手機。nas是影像、攝影、圖形相關職業的必需品。2.存放珍藏學習資料,包括書籍、音頻、視頻,使用zerotier或quickconnect等內網穿透工具可以很方便的在任何設備、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進行學習。dsfile就是我的隨身圖書館。3.作為影音庫,存放電影電視劇。配合智能電視或電視盒子,組建家庭影院。
  • 計算機硬碟發展史、硬碟數據恢復十大神器(附下載連結)、中國硬碟簡史、造一塊理想的硬碟
    ,分別有固態硬碟(SSD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HDD傳統硬碟)、混合硬碟(HHD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新磁頭相比MR磁頭而言更加敏感,如果說用MR磁頭能夠達到3~5 Gb/inch2的存儲密度,那麼使用GMR之後,存儲密度可以達到10~40Gb/inch2,相對於以前提高了8倍之多,這使硬碟的存儲密度又上了一個臺階。
  • 群暉NAS入門教程第一節:群暉NAS硬碟及DSM系統安裝
    安裝系統注意:        1、請不要拿有數據的硬碟放到nas裡面,群暉是linux系統內核,新放進去的硬碟需要格式化成linux系統分區的!        2、安裝過程請選擇手動安裝,一般手動安裝只需要十幾分鐘,自動安裝的話有可能需要十幾個小時,謹慎選擇!
  • 低成本打造宿舍 NAS
    現在這個時代,數據就是金錢,那麼 nas 就相當於一個保險柜(還是自動會幫你存錢的那種)。比如說我在用了這個 nas 之後,它每天會自動幫你備份電腦的數據文件夾,當你的手機連上 WiFi 後也會自動幫你備份照片和數據。外出拍照回來,把相機往 nas 上一插,就會自動備份照片並按日期建立文件夾。甚至還可以運用第三方應用成為下載機,自動下載電影。
  • 創建文件系統與掛載NAS
    創建文件系統創建一個文件系統,df -h顯示掛載,而不是mkdir直接創建文件夾VMware添加硬碟編輯虛擬機,添加一塊硬碟後重啟虛擬機
  • 介紹一款現在比較流行的NAS系統
    unraid非常輕量(一個u盤加載到內存運行) ,直接samba共享,windows連接nas很方便。
  • 群暉NAS入門教程第四節:群暉存儲空間管理員功能和磁碟陣列類型的簡介
    你如果有重要數據要備份的,可以用其中兩個硬碟做raid1,其它的硬碟用basic模式。反正就是群暉NAS可以多種模式組合使用,按自己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2、basic模式:basic模式就是最基礎的模式,每個硬碟互不相干,都是獨立的,就像電腦上面的硬碟一樣。basic模式還支持升級raid1或者raid5,比如你現在一個盤設置的是basic模式,以後多加一個硬碟,可以和舊硬碟組成一個raid1模式,如果再多加一個硬碟,可以升級成raid5模式(raid5至少三塊硬碟)。
  • 什麼是NAS
    入坑NAS在沒有使用nas之前,我用的一直是某度的網盤。在那個還沒怎麼限速的年代,用起來確實是很方便的。尤其是離線下載功能,很多資源都是秒下載成功。然後直接就可以看了。比起某雷,要好用不知道多少倍。於是,我知道了nas,知道了nas那麼多的概念和產品,慢慢就入坑了。為什麼要用NAS1. 照片備份這個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了。現在一個家庭裡面,幾乎都是人手一手機。一旦手機丟失或者是系統出錯了。手機裡的珍貴照片,就找不回來了。
  • NAS是什麼?只是小姐姐的豪宅麼?錯!大錯特錯!!
    其實呢它就是netdata,可以遠程實時可視化系統運行狀態,而且很有逼格不是嗎說到性能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配置,理論上來說呢NAS可以是任何電腦甚至是用剩下的舊電腦安裝系統使用,如果用正常臺式機第一體積太大,第二風扇噪音難以抑制,第三呢因為nas
  • 硬碟總是壞,怎麼破?
    近幾日沸沸揚揚的紅黃藍幼兒園事件有了飛躍性的進展——硬碟壞了。
  • 聯想固態硬碟一年兩壞,聯想,拿什麼去愛你?
    今天我的聯想固態硬碟又壞了,毫無徵兆的壞掉,再次重啟,無法發現固態硬碟。
  • 自己動手、豐儉由人——NAS選購和安裝
    nas的特點比較突出:首先肯定是24小時開機,那麼功耗就一定要低;其次則是穩定性,7*24的運轉,各部件的穩定性能一定要好,尤其是電源和硬碟;還有則是nas開機以後就不需要顯示器、鍵盤、滑鼠了,也不用放在顯眼的位置,但是網絡要好,機箱最好要小、聲音最好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