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好像真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做的!繼小米筆記本、小米筆記本Air和小米筆記本Pro之後,盯著日益火熱的電競遊戲市場,小米早早就放出了即將推出遊戲本的風聲。不過直到2018年的4月,小米遊戲本才算是姍姍來遲。
按照小米公司一貫行為準則,IT及3C類產品必須是面向玩家的高性價比產品。小米Air讓玩家們體驗到了MBA的快感,這次的小米遊戲本會不會讓玩家們又以「白菜」的價格得到ROG或者是Alienware般的享受呢?我非常好奇!
處理器:Intel 酷睿i7-7700HQ
顯卡:GeForce GTX 1060 6GB
內存:8GB×2 DDR4 2400
屏幕:15.6 英寸霧面屏@1080p/60Hz
存儲:256GB M.2 SSD+1TB HDD
電池容量:55Wh
尺寸:364mm×265.2mm×20.9mm
重量:2.7kg
參考價格:8999 元
事實上,現在國內有一種有趣的「小米」現象,這也算是這家公司在網際網路營銷方面的一大成功,這個現象就是但凡小米要推出某些重磅產品時,它總是會在一段時間內成為IT圈子裡的熱門話題。這一方面凸顯了小米品牌的影響力在玩家群體中的影響力日益加深,另一方面則又顯示了用戶對小米產品的期待,從而也驗證了小米產品在品質與設計上的可靠性。
就像這次的小米遊戲本,從兩年前的立項,到經過幾個月時間的市場預熱和前期宣傳發酵,它已經成了不少「米粉」近期來最期待的產品,而還在預售階段就已經被「米粉」瘋搶的熱潮,更讓這款遊戲本充滿了各種神秘的色彩。
4月上旬,小米遊戲本來到了《微型計算機》評測室。作為一個評測工程師,我對這款身邊很多朋友都在「期待」的產品充滿了興趣,而我拿到的這款產品是採用了第七代標壓酷睿i7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GTX 1060 6GB顯卡的強勁組合,也讓人對它的性能表現更加期待:在漸成遊戲本標配的GTX 1060 6GB的加持之下,它是否能成為一臺輕薄的遊戲怪獸呢?
我做體驗很不喜歡記流水帳,更不想按部就班地宣讀一遍產品使用說明書。在經過將近兩周的試用體驗之後,我在這裡只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體會、小米遊戲本的亮點設計、性能表現以及我認為還存在的一些小槽點,就當做是解讀小米遊戲本的關鍵詞吧!
從小米筆記本最初的產品開始,就一直貫徹了極簡的設計理念,這一點跟MacBook的美學設計觀點完全類似。在小米遊戲本上,仍然在A面看不到任何多餘的裝飾或Logo,深空灰金屬的頂蓋材質搭配細膩的表面處理工藝,這讓我的手指摸上去感覺非常舒服,這種觸感就跟我拿到喜歡的類膚材質的滑鼠一樣有點愛不釋手。
有人說小米遊戲本的極簡頂蓋設計是想「偷懶」或「省成本」,但這些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我相信雕刻一個Logo也並不會帶來多少成本的提升。所謂「大巧不工,重劍無鋒」,極簡的設計帶來的更廣闊的自由發揮空間,無論你是想要噴塗,還是貼紙,甚至自己去做雷射蝕刻,空無一物的A面留給你的會是一片無窮的想像空間。既然可以讓玩家創造出專屬個人的唯一風格A面,那麼小米當然沒必要再去畫蛇添足。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推崇這種極簡設計的,為後續的DIY留下了無限可能。不過A面還是比較容易留下指紋印記的,如果您對此敏感,建議花些心思搭配一個軟包平時攜帶並帶上一張絨布,時時常擦拭。在C面與D面,小米遊戲本採用的是工程塑料,搭配黑色啞光的噴漆處理,在觸感和視覺上都算是中規中矩,沒有特別的出彩,但也絕對不會顯得俗氣。
▲玻璃材質的觸控板,觸感非常不錯,觸摸順滑,按鍵則是採用了一體化的計,整體感比較優秀。
▲屏幕頂部集成了高清攝像頭以及陣列式採音麥克風,在進行視頻通話時非常方便。
我一直都認為轉軸部分的設計是每一款筆記本電腦的核心標誌之一,也是專屬於品牌,甚至是專屬於某個具體型號的重要DNA。和之前的小米筆記本在C面頂部採用大合頁式的長轉軸不同的是,在小米遊戲本上,我發現了一種更輕盈的開合方式——隱藏式的合金轉軸。
▲圓弧狀的隱藏式轉軸,支撐起了懸浮的屏幕,視覺效果非常不錯。
小米遊戲本在C面左右兩端各有一個小小的方形開孔,合金材質的轉軸就隱藏在其中。這種四分之一圓弧狀設計的轉軸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清爽的,而且在關閉AB面之後,從外部根本看不到任何轉軸的痕跡。這種隱藏式的轉軸對於保持外觀的一致性很有好處,而且在打開之後,整個B面屏幕就呈現出了懸空浮立的造型,在視覺的感觀上也是很有衝擊力的,至少相比平時司空見慣的大轉軸產品,要新穎得多。
孤島式鍵盤的分區設計已經是遊戲筆記本電腦的「標配」,所以當我在小米遊戲本上看到這種孤島式「巧克力」設計時,絲毫沒有感到意外。就我自己的體驗來看,小米遊戲本的鍵盤區設計是合格的。首先在鍵帽上,它並沒有採用完全平整的做法,而是在按觸的表面採用了略微下凹的弧面設計,這一點和不少機械鍵盤的鍵帽思路一致,帶有凹面的鍵帽更便於手指的按觸與定位,對效率上有一定的提升。其次,在鍵程上,雖然沒有機械軸的獨有手感,但是感覺絕對在1.5mm以上的鍵程在持續的輸入性上還是有比較不錯的表現,至少反饋與確認感都還比較的不錯,並沒有發現大的問題。
▲孤島式的鍵盤,鍵程約為1.8mm左右,手感還算合格。
C面的最左側,小米遊戲本設計了5枚多功能可編程按鍵,我估計小米最初的初衷是想要為那些有按鍵組合編程需要的玩家提供一個更便利快捷的遊戲體驗,但是或許會適得其反。以往在機械鍵盤上有過類似設計,但在玩家群體中的反響並不是太好,而且應用面也顯得小眾。
這種源於好心初衷的設計會帶來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那就是盲打時的誤觸,而且誤觸頻率不低。尤其是對於筆記本電腦這種C面操作區有限的產品來說,誤觸的可能性更大,我在整個體驗過程中,有好幾次就遇到過發生誤觸的情況。如果鍵位尚未編程都還好,如果已經對其進行了按鍵組合的編程,那麼無論你是在辦公還是遊戲時發生了誤觸,可能就會出現一些讓你哭笑不得的情況。所以,我個人強烈建議,如果不是一定要對按鍵編程使用的玩家,平時都不要對這幾枚按鍵編程,以免上述尷尬情況的發生。
▲左側的一排功能鍵為可編程宏按鍵,但是容易誤觸。
RGB燈效作為當前幾乎所有IT相關產品的標準配置,在絕大部分硬體產品上都不會缺席它的身影,對於筆記本電腦領域來說也是同樣如此,小米遊戲本自然也與時俱進地添加了對RGB燈效的支持。在小米遊戲本上,除了較為傳統的鍵盤區域四區1600萬色RGB燈光之外,讓我比較欣賞的還有兩側的RGB燈帶效果,小米將其稱為「光劍」。
在D面的兩側,小米也為這款遊戲本設計了豎向的兩條RGB燈帶,當我把遊戲本放置在桌面時,兩條RGB燈帶會將燈光投射在桌面上,根據桌面材質的不同,能夠反射出形態各異的RGB燈光效果,無論是呼吸、靜態還是波浪等特效,這兩條LED「光劍」都能帶來非常吸引眼球的效果。在實際體驗中發現,尤其是在噴有亮漆的寫字檯或玻璃檯面上,兩條「光劍」的效果會特別突出,在遊戲體驗之外能帶來極具衝擊力的視覺特效。
▲非常亮眼的RGB燈效,搭配底部的「光劍」效果很抓眼球。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小米遊戲本出廠預裝了「小米遊戲盒子」這款軟體,在這款軟體中,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小米遊戲本的RGB燈效進行詳細的定製,其使用方法就跟大多數RGB機械鍵盤的驅動界面一樣,可以讓玩家DIY打造出完全專屬於個人的RGB燈效,十分方便。同時,在「小米遊戲盒子」中還實時監控CPU、GPU等核心配件的工作狀態,包括溫度、使用率、風扇轉速等,提醒各位玩家,一定要多多利用。
▲玩家可以通過「小米遊戲盒子」來設置專屬的RGB燈光效果
小米遊戲本在發售之時就被定義為了「電競級怪獸」,雖然在我看來這個定義相比目前配置GTX 1080顯卡,甚至是GTX 1080 SLI系統的真正遊戲本「怪獸」還有一些差距,但作為輕薄遊戲本的代表,在20mm上下的厚度內實現這類配置,倒也可以算是另類的「怪獸」了。
從配置上來看,小米遊戲本首發一共有四款型號,最低配為酷睿i5搭配GTX 1050 Ti顯卡,而最頂配為酷睿i7搭配GTX 1060 6GB顯卡。由於小米遊戲本發布的時間點比較尷尬,剛好處在英特爾第八代酷睿移動處理器正式發布的前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批首發上市的小米遊戲本都統一採用了第七代的酷睿處理器。
不過我對此倒是覺得並不太在意,因為對於遊戲本的定位來說,其核心性能表現主要還是在顯卡。至於是第七代還是第八代處理器,對遊戲本的遊戲體驗來說,影響肯定是有,但是不會特別大,而根據我之前的經驗來看,遊戲受同等級前後兩代處理器影響的程度一般都在5%之內。而作為遊戲本核心的顯卡,小米統一採用了Pascal架構的GeForce GTX10系顯卡,而且將當前已經成為遊戲本標配的GTX 1060 6GB顯卡作為主打,在遊戲性能上自然有相當的保證。
我收到的這臺小米遊戲本正是其中的頂配型號,採用了英特爾酷睿i7-7700HQ搭配GTX 1060 6GB顯卡的組合,內存配置為8GB×2的雙通道模式,在磁碟組合上則採用了256GB M.2 SSD+1TB HDD的組合,無論是從存儲還是硬體性能上,在當前的主流遊戲本中都屬於主流偏高端的配置。
在屏幕部分,小米遊戲本統一採用了15.6英寸、1080p解析度的防眩光霧面屏,具有非常不錯的可視角度。在屏幕的部分,小米遊戲本採用了超窄邊框的設計,這也使得它的整體尺寸,尤其是長度部分相比不少同為15.6英寸的遊戲本機型來說要更小一些,在輕薄性上有了更好的表現。標稱72%的NTSC色域覆蓋率對筆記本電腦的屏幕來說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指標,在色彩飽和度與還原真實度上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即使是頂配的型號,這塊屏幕的刷新率也只保持在60Hz的中庸水平,相對於當前很多遊戲本都已經配置了120Hz以上刷新率的屏幕來說,這一點上倒是稍有遜色。不知道小米隨後會推出的基於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的遊戲本機型,會不會在屏幕上進行升級,帶來120Hz甚至144Hz以上的產品。
作為一款最厚處大約為21mm的遊戲本來說,小米遊戲本可以說當之無愧稱得上是輕薄遊戲本。但是就是在這輕薄的身材之下,小米遊戲本的擴展性卻比不少厚實的遊戲本還要強。除了標準的RJ- 45網絡接口和多達4個USB 3.0接口之外,小米遊戲本還在背部為這款產品擴展出了不遜色於桌面產品的功能,其中有一個USB 3.1 Type- C接口是我比較感興趣的,這個接口除了普通的USB數據傳輸支持之外,還可以作為顯示輸出擴展接口,和同在背部的另一個HDMI 2.0全尺寸視頻輸出接口一起能夠外接兩臺顯示器構成多屏顯示系統。這對於有這方面需求的用戶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左、右和後部配置了豐富的擴展接口,配置標準直逼臺式機,相比大多數輕薄筆記本電腦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時,在音頻的部分,小米遊戲本採用了兩隻3W的大功率喇叭,並採用了雙音圈雙磁路喇叭單元,在杜比全景聲—遊戲加強款音效系統的輔助下,能幫助玩家在遊戲中獲得最佳的聽音感受。同時,對於那些喜歡影視享受的玩家來說,獲得日本Hi-Res Audio高品質音頻標準認證的音頻系統,想必也能帶給他們不錯的聽覺感觀。
至少我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分別用小米遊戲本自帶的音箱系統,分別試聽了歌曲、電影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在聲音部分我並沒有發現它有太過明顯的短板。尤其是在播放電影時,得益於杜比全景聲技術的支持,聲音的環繞效果還是比較優秀的。相比之前體驗過的多款遊戲本來說,小米遊戲本的音頻方面讓人比較滿意。當然,如果你要追求更高的音質,建議還是戴上優秀的音樂或遊戲耳機。
要在輕薄的身軀內安放下酷睿i7與GTX 1060這種性能級的高端配件,對散熱結構自然會有不低的要求。對於長期玩筆記本電腦的發燒友來說,在很多時候,散熱結構的設計相比配置而言更為重要。小米遊戲本在散熱結構的設計也是頗具匠心,在底面的進風部位上採用了不鏽鋼材質的進風柵格,這塊柵板的表面開孔率接近50%,能夠有效保證散熱所需的風量。
▲底部進風柵採用了全鋼材質打造,相比合金材質有更好的堅固性。柵格開孔率也近50%,有效保證了進風量。
同時在機身內部,左右各安置了一枚12V電壓的大功率S型渦輪風扇用於主動的散熱,在包括GPU、CPU、顯存等在內的核心發熱元件部分,都採用了全覆蓋的大面積散熱片,搭配包圍式的5根高效能熱管,能夠快速地將熱量傳遞到風扇位置進行主動散熱。在排風口的設計上,小米遊戲本採用了三方向的出風設計,分別是左右和後部,在渦輪風扇的帶動下,完成熱交換的冷卻風流將快速排出機身之外。
▲小米遊戲本散熱風道示意圖。
從我的實際測試體驗來看,小米遊戲本在散熱部分的表現還是非常優秀的,經過FurMark滿載烤機20分鐘左右,C面操作區左右側的溫度大約在37℃上下,C面中部的溫度稍偏高一些,但基本也都控制在50℃上下,對玩家的操作來說並不會帶來任何的不適感。不過有一點讓人比較遺憾的是,或許是為了追求強勁的散熱效果,12V的渦輪風扇在CPU、GPU高負荷時的噪音還是比較明顯的,頗有點「鼓風機」的味道。如果你要長時間遊戲,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戴上一款降噪隔音效果比較優秀的耳機。
在基準應用的測試方面,我選擇了Cinebench R15用於處理器性能測試,AS SSD Benchmark用於磁碟性能測試,PCMark 10用於整體的辦公應用性能測試。從實際測試結果來看,小米遊戲本算是發揮出了酷睿i7-7700HQ這顆處理器的性能,733cb的多核成績與158cb的單核成績也正是酷睿i7-7700HQ的正常成績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測試過程中,我都開啟了CPU-Z對處理器的頻率進行了全盤監控,發現它並沒有任何掉頻率的情況。在多核環境測試時,其頻率一般都穩定在3.0GHz~3.1GHz上下,而在單核性能測試時,頻率一般都在3.4GHz~3.5GHz上下徘徊。
在PCMark 的Work Express測試中,小米遊戲本獲得了4200左右的分數,表明小米遊戲本具備了不錯的辦公性能。小米遊戲本標配的電池容量為55Wh,作為一款輕薄遊戲本來說,這個電池電量的配置已經可以算得上是「豪華」。我用PCMark 8 Work Battery Life進行了測試,最後表明在綜合了視頻通話、視頻瀏覽、網頁瀏覽、Office辦公處理等綜合應用的場景下,小米遊戲本實現了大約
5小時的續航時間。而在隨後進行的持續遊戲測試中,小米遊戲本大約能支持接近2小時的連續遊戲,對遊戲本來說,還算合格。
GeForce助力暢玩遊戲!小米遊戲本完全遊戲體驗
GeForce GTX 1060 6GB作為目前遊戲筆記本的主流標配配置,想必玩家們都不會陌生。這款針對移動平臺推出的全規格GTX 1060顯卡在絕大部分參數上都和桌面完整版的GTX 1060完全相同——1280個CUDA核心、6GB顯存、紋理單元、ROPs等都是完整保留了下來。唯一有些差別的地方在於頻率,受限於筆記
本電腦的空間,GTX 1060筆記本獨顯相比桌面版產品在基礎頻率上降低了大約100MHz。但是這100MHz的頻率降低並不會帶來性能上的太大降低,從我們以往的測試來看,GTX 1060筆記本獨顯基本能達到桌面版產品90%左右的性能,相比此前M版的移動顯卡而言,進步無疑是巨大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GeForce,一起走進小米遊戲本的遊戲世界!
首先我用3DMark軟體進行了基準3D圖形性能的測試。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小米遊戲本所配置的GeForce GTX 1060的性能還是比較強悍的。在1080p解析度的3DMark FireStrike測試中得分接近10000分,FireStrike Extreme得分近超過5000,即使在最嚴苛的FireStrike Ultra測試中,得分也超過了2500分,這說明GTX 1060從理論上已經具備了大部分遊戲的4K環境運行條件,其真實的性能表現還是相當值得期待的。
吃雞,吃雞,這毫無疑問是當下最火的一款遊戲。在1080p解析度下,我將《絕地求生:大逃殺》的遊戲畫質分別設置為中、高和最高三個檔次,測試了GTX 1060在這三擋畫質下的表現。從測試結果來看,即使在1080p/最高畫質的設置下,小米遊戲本的實際遊戲幀率也保持在60fps的非常流暢標準線以上,遊戲非常順暢,沒有絲毫的卡頓現象。而在設置為中等畫質之後,遊戲幀率甚至超過了80fps,要說行雲流水也絲毫不為過。可見,對於當下最熱門的吃雞遊戲而言,擁有GeForce GTX 1060配置的小米遊戲本已經能完全駕馭,輕鬆吃雞不在話下。
作為老牌的冒險遊戲,《古墓麗影:崛起》也是最早一批支持DirectX 12的遊戲之一。在《古墓麗影:崛起》遊戲中,我將畫質設置為最高,解析度為小米遊戲本的最高解析度1920×1080,即使這樣,GTX 1060的表現都是非常不錯的,在最高畫質和FXAA抗鋸齒設置下,遊戲的平均幀率保持在70fps以上,已經超過了非常流暢的60fps標準。而在稍微降低了一檔畫質之後,在高畫質下,小米遊戲本的遊戲平均幀率已經超過了80fps,遊戲體驗堪稱完美。
《孤島驚魂》(《FarCr y5》)被玩家們戲稱為「遠哭」(FarCry),每一代的作品幾乎都會成為當時檢驗顯卡的標杆之一,這一作自然也不例外。儘管《孤島驚魂5》是一個對顯卡有著頗高要求的遊戲,尤其是在1080p解析度和極高畫質設置以上,對顯卡的要求還是比較嚴苛的。從實際測試來看,配置了GeForce GTX 1060的小米遊戲本顯然對這款遊戲非常友好,在極高畫質的設置下,超過70fps的遊戲幀率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從我所選擇的這6款很具有代表性的遊戲實際測試結果來看,小米遊戲本所配置的GTX 1060顯卡毫無疑問能夠全部Hold住所有的測試遊戲,而且每一款遊戲在最高畫質的設置下,幾乎都能實現超過60fps的非常流暢的遊戲幀率。即使是在對顯卡要求特別高的《最終幻想ⅩⅤ》這款遊戲中,小米遊戲本也能在1080p解析度和最高畫質下取得超過40fps的流暢運行幀率。
這一方面證明了GeForce GTX 1060筆記本獨顯在性能上已經逼近了桌面級顯卡,另一方面則表明小米遊戲本在3D圖形性能上得益於GeForce GTX 10系顯卡的加持,已經具備了不俗的遊戲性能,遊戲本的稱號是實至名歸的。而且從整個測試過程來看,要想實現在最高畫質下的絕對流暢遊戲,或許GTX 1060真的是一個標準配置,也只有在這種配置之下,才能以60fps的水準駕馭絕大部分大型3D遊戲。
當然,有了GeForce GTX 1060,我還建議玩家們一定要在小米遊戲本上玩一玩GeForce Experience。作為NVIDIA推出的針對遊戲個性化而設計的強大軟體工具,GeForce Experience能幫助你更好地體驗遊戲的精彩內容。
▲安裝完成GFE之後,點擊任一遊戲,選擇「詳情」可進入詳細優化設置界面。在這裡可以對所支持的遊戲進行自動優化,達到最佳的遊戲狀態。
▲亮點捕捉(NVIDIA Highlights)錄製功能是GFE新版本的一大特色,開啟這項功能之後,只要遊戲支持,GFE就會在後臺錄製下精彩的遊戲鏡頭(稱為Highlights,即亮點)。在遊戲之後,玩家們可以將這些鏡頭與朋友們一起分享。
▲遊戲玩家可以藉助此工具中包含的多種實時後處理濾鏡,對遊戲界面進行個性化定製。藉助 Freestyle的選項,你可以為遊戲增添更多創意,例如為最喜歡的FPS增加復古的戰爭主題濾鏡,或是增強顏色和對比度,使遊戲看起來更加逼真。亦或,如果你像筆者一樣患有輕度色盲症,也可以創建一種更易於區分顏色及凸顯主要功能的風格。甚至還可以使用夜間模式,以減少屏幕發出的藍光,讓您能夠在玩了一晚上遊戲後更容易入睡。
當然,更多更精彩的GFE的內容,大家可以在拿到小米遊戲本之後,進入遊戲世界裡自己體驗。提醒一下大家,請安裝最新版本的GFE(截稿時版本為3.13.1.30)和GeForce驅動,以便完整體驗GFE的所有功能,後續小米官網也會更新最新驅動。
▲從312.0.79 Beta版的GeForce Experience開始,NVIDIA嘗試性地加入了另一個很有趣的功能——GameStream Coop。從名稱上就應該能看出,這是一個基於遊戲流媒體方面的有趣功能。在這一功能的支持下,遊戲玩家可以在進行遊戲時,將遊戲畫面以流媒體的形式分享給好友。好友一旦接收了之後,就能通過分享的地址,在瀏覽器中看到遊戲玩家是如何進行遊戲的。而在遊戲的控制端,則可以設置允許好友觀看遊戲、共享遊戲甚至於控制遊戲。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進行某些RPG遊戲時,發現遇到不識路、無法發展劇情或打不過某些BOSS時,完全可以用過GameStream Coop功能來向好友求助,甚至讓好友控制自己的遊戲。
在將近兩周的連續試用體驗之後,我也對小米遊戲本有了一個相對比較全面的認識,在這裡也算是為評測畫下一個總結的句號吧。當然,有些小米遊戲本的特點或許不是在兩周的使用體驗中能發現的,後續我們也將對這款進行產品長期試用體驗,如果有更多的心得體會,我們也將在官方微信微博上與大家分享。
1.從外觀設計上來看,客觀地說這就是一款純正的,很小米的遊戲筆記本電腦。無Logo的極簡設計見仁見智吧,但是我知道米粉們一定是會認同的。外觀設計整體而言中規中矩,無功無過。
2.從性能與擴展性來看,我所評測的這款產品當屬遊戲本中的偏高端配置,甜點級的GTX 1060搭配上一代的高端移動處理器酷睿i7能實現絕大部分3D遊戲在1080p解析度下的非常流暢效果(平均幀率>60fps)。
3.這款遊戲本的高性價比是毋庸置疑的,縱觀市面上的同類產品,在相同配置下的知名品牌產品基本都要過萬的價格,8999的價格加上這個配置,的確是良心之作。
4.當然,全負荷下略有些偏大的噪音與只有60Hz刷新率的屏幕對喜好FPS遊戲的玩家來說可能會有些難受,如果你要入手小米遊戲本,得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如果不是只玩FPS類遊戲,60Hz的屏幕也足夠用了。
總的來說,小米遊戲本是一款瑕不掩瑜的好產品。儘管它仍然還有一些不完美,但是它的誠意與優秀的性能表現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很良心的定價和高配置,這仍然是一款值得購買的遊戲本產品。在尚未真正長期綜合試用的情況下,我可能還不確定它是否大大的物超所值,但最起碼物有所值,不會讓人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