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即可免費收閱政商內參。
By政商內參 (微信最好的政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商信息,深度解讀政商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
世界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被形象的稱作中國「天眼」。21日上午,位於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核心部件饋源艙起艙,這標誌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已接近尾聲。
FAST核心部件饋源艙起艙
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由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採用中國科學家獨創設計和我國貴州南部喀斯特窪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設的一個約30個足球場大小的高靈敏度巨型射電望遠鏡。
FAST可把中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將深空通訊數據下行速率提高100倍。其應用價值可以是為自主導航這一前瞻性研究製作脈衝星鍾;診斷識別微弱的空間訊號,為國家安全服務;提供高解析度和高效率的地面觀測;跟蹤探測日冕物質拋射事件,服務於太空天氣預報。
FAST項目的科學意義非常重大。建望遠鏡是瞄準21世紀的科學前沿,尋找暗物質、暗能量。現在宇宙中有99%的質量和能量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的特性是什麼。FAST不僅讓中國的天文學家為之振奮,全世界的天文學家也在緊盯著它——寄希望於這個最大的「天眼」或許能找到外星人,並解開宇宙起源之謎。
世界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有多大?記者今天沿著FAST的圈梁走了一圈用了43分鐘。「天眼」的「眼眶」是一圈鋼鐵結成的圈梁,登上圈梁往下看,巨大的天坑裡,星羅棋布地排列著一個個「網結」。FAST的圈梁被50根6米到50米高低不等的鋼柱支在半空,周長約1.6公裡。FAST口徑有500米,組成的球形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
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技術人員介紹說,探聽地球之外的音訊,「天眼」的能力和其大小息息相關。簡單來說,眼睛越大,看得越遠。尤其特殊的是,這隻「天眼」並非「死眼」, FAST的索網結構可以隨著天體的移動自動變化,帶動索網上活動的4450個反射面板產生變化,足以觀測到更大天區的天體,同時,饋源艙也隨索網一同運動,採集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如同人類轉動自己的眼珠,調整視線的指向,遙遠的太空對它來說將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中國「天眼」的視野有多遠?據專家介紹,哪怕是遠在百億光年外的射電信號,中國「天眼」也有可能捕捉到,還可能發現高紅移的巨脈澤星系,實現銀河系外第一個甲醇超脈澤的觀測突破;用於搜尋識別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尋找地外文明等等。
國家天文臺副臺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指揮鄭曉年強調,「天眼」建成後,將有能力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探測星際分子、觀測脈衝星、搜尋星際通訊信號。FAST作為一個多學科基礎研究平臺,能用一年時間發現約7000顆脈衝星,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與物理規律;有希望發現奇異星和夸克星物質;發現中子星——黑洞雙星,無需依賴模型精確測定黑洞質量;通過精確測定脈衝星到達時間來檢測引力波;作為最大的臺站加入國際甚長基線網,為天體超精細結構成像。
中國「天眼」 建成後,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德國艾菲爾斯伯格100米口徑望遠鏡相比,其靈敏度能提高約10倍;與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阿雷西博3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相比,「天眼」的靈敏度是其2.25倍。
FAST工程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持,全國20餘所大學和研究所的百餘位科技骨幹參加此項工作。2007年7月FAST項目正式立項。2011年3月25日,FAST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世界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將於2016年9月25日竣工。
本文轉載自:中國廣播網
附:當代中國的奇蹟工程
中國人創造了哪些工程奇蹟,還是長城、大運河?或者是紅旗渠、南京長江大橋?不要停留在過去了,來看看當代中國的工程奇蹟吧!
NO.1 杭州灣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是連接長三角的經濟樞紐。大橋工程全長36km,是當時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長的跨海大橋。該橋於2003年11月4日開工建設,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車。
NO.2 掛壁公路:掛壁公路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我國一共有六條掛壁公路,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及晉東南,有錫崖溝(陵川縣)、郭亮(輝縣)、陳家園(陵川縣)、回龍(陵川縣)、崑山、井底(平順縣)。其中郭亮被稱為「第九大奇蹟」、「世界最險要十條公路之一」、「世界十八條最奇特公路之一」。
NO.3 終南山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國家高速公路包頭至茂名線控制性工程,也是陝西「三縱四橫五輻射」公路網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重要組成部分。單洞長18.02公裡,雙洞共長36.04公裡,建設規模世界第一,中國公路隧道之最,需15分鐘才能穿越。
其中為緩解駕駛員視覺疲勞,保證行車安全,特別設置了目前世界上高速公路隧道最先進的特殊燈光帶,值得一去。
NO.4 矮寨大橋:位於湖南湘西矮寨鎮境內。矮寨懸索橋,距吉首市區約20公裡,跨越矮寨鎮附近的山谷,德夯河流經谷底,橋面設計標高與地面高差達330米左右,全長1073.65m,懸索橋的主跨為1176m。該橋跨越矮寨大峽谷,主跨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矮寨盤山公路
矮寨盤山公路,為國道319幹線(舊稱湘川公路)公路奇觀。自下而上經13處彎道始達坡頂。山勢陡峭險峻,近坡頂處有一公路天橋,全國罕見。山頂建有「湘川公路死事員工紀念碑」及「開路先鋒」銅像。
NO.5 天門山盤山公路:張家界天門山盤山公路有「通天大道」之稱,盤山公路全長10.77公裡,海拔從200米急劇提升到1300米,大道兩側絕壁千仞,空谷幽深,共計99個彎,180度急彎此消彼長,似玉帶環繞,彎彎緊連,層層迭起,被譽為「天下第一公路奇觀」。
NO.6 塔裡木沙漠公路:南北貫穿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對於渴望穿越塔裡木沙漠的遊客來說,塔裡木沙漠公路無疑是提供了最好的條件,自駕車穿越整個沙漠,耗時將在5個小時左右,沿途可看見奇異的沙漠景觀和千年胡楊。
NO.7 入藏公路:川藏、青藏、滇藏、新藏,四條入藏的公路風景都是極好的,是騎行者的天堂。尤其是川藏線,可謂是中國的景觀大道。
NO.8 蘇花公路:是臺灣東海岸的一條省轄公路,為省道臺九線的一段,北方起點是宜蘭縣蘇澳鎮,南方終點是花蓮縣花蓮市,臨海道路全長118公裡,大致依海岸線修築,間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為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
NO.9 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是個地名,是一段二十四道彎的公路。從山腳至山頂的直線距離約350米,垂直高度約260米;在傾角約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4公裡。24道拐盤山公路,堪稱險峻公路建設史上的傑出典範。
內容綜合轉載自:中國網、百度百科、發展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