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固態硬碟的速度追求是越來越高,而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數據通道,PCI-E和SATA,那麼PCI-E通道和SATA通道的固態硬碟有什麼區別?他們之間孰優孰劣?
SATA通道在讀寫數據的時候,數據需要經過內存再到達CPU或者硬碟,而PCI-E通道則是通過總線直接連接CPU和硬碟,省掉了內存這一節點,因此傳輸上沒有延遲,自然讀寫速度更快,數據量也更大。
主流的SATA 3.0固態硬碟實際讀寫速度為560MB/s,SATA 2.0大概是SATA 3.0的一半左右,而PCI-E 2.0的實際讀寫速度就高達780MB/s~1560MB/s,PCI-E3.0是PCI-E 2.0的兩倍,速度可謂相當的快。
有些人覺得M.2固態硬碟就是PCI-E通道,但其實不對,M.2固態硬碟也有SATA通道的,此外,即使是使用PCI-E通道的固態硬碟,在不同的主板上可能速度也不一樣。因為有些主板廠商的PCI-E通道是CPU原生的,但有些是通過PCH南橋擴展出來的,因此會影響到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
AHCI協議和SATA通道是專為機械硬碟設計的,因為機械硬碟的延遲比較高,當然,固態硬碟也會採用AHCI協議和SATA通道,不過這種固態硬碟的速度自然不高。假如要提高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AHCI協議一定不合適,因此,為了高速度的固態硬碟,就有了NVMe協議,最大的優勢就是低延遲。
對於固態硬碟來說,如果使用NVMe協議,那麼他的速寫性能必然超過SATA通道的極限,因此,一個支持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一般都是M.2接口,走PCI-E通道。所有採用SATA接口的固態硬碟是無法支持NVMe協議的。
下面就給大家一個比較易懂的表格。
PCI-E的好處很多,但是價格相當昂貴,500G左右的SATA固態大約800元左右,而500G左右的PCI-E固態在2000元左右,此外,並不是所有主板都適合使用PCI-E固態,一些入門級或者中端平臺CPU通道數是很少的,不適合使用PCI-E固態,如果要用,那也得配一個高端的主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