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大限」已至,華為手機批發商應聲漲價。有「大佬」囤了約1000萬元的手機,他預計兩個星期可賺300萬元。
來源丨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
作者丨司雯雯 編輯丨王畢強
本文授權轉載自【鳳凰WEEKLY財經】
9月14日,臺積電正式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片,華為高端手機或將無芯可用;明天,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全面禁令正式生效;後天,蘋果公司將召開2020秋季新品發布會……
「長遠來看,華為需要建立一條『去美國化』的晶片供應鏈,否則脖子永遠捏在別人手裡。」華為研究專家、《華為國際化》作者周錫冰告訴記者,綜合國內外晶片企業情況,華為或將與歐洲企業合作完成「去美化」產業鏈,預計樂觀情況1至2年內可完成搭建,突破重圍。
除了晶片,華為還在加快自研系統鴻蒙在手機上的應用節奏。在9月10日召開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華為將在12月向開發者提供手機鴻蒙2.0的測試版本,明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將全面升級支持鴻蒙2.0。
華為公布其手機將全面變革作業系統的消息,出現在一個微妙的時間點上。9月14日,即開發者大會4天後,華為手機的另一「殺器」麒麟晶片或將全面斷供,計劃於今年秋季上市的華為Mate40手機可能成為「麒麟絕唱」。
「大限」已至,華為手機批發商應聲漲價。餘承東講話當天,華為官方商城、線上渠道及授權專賣店價格穩定,但「華為價格暴漲」的文案出現在多個渠道商的朋友圈中,提醒買家「只會漲,不會跌,下單要儘早」。
李明在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為個人和零售店代購手機,自8月中旬至9月初,華為大部分機型上漲了200元左右,甚至一天內價格接連上漲了兩次,「上午是一個價,下午變成另一個價」。一位批發商在朋友圈中聲明,「因行情變化大,手機詢價只在10分鐘內有效」。
華強北某批發市場的兩份報價單顯示,8月18日至9月9日,華為部分機型上漲200元左右
供貨渠道正在收緊。餘承東在開發者大會上表示,華為過去一個季度國內市場份額佔比超51%,已出現缺貨。一位專營華為的分銷商提供的報價單顯示,相較一周前,9月9日的報價單中除價格上漲外,缺貨型號也大幅增加。
華為漲價,銷量遇冷
擠在華強北電子市場的一處檔口前,背包客李明扒拉下當天的報價單,立刻意識到華為手機還在漲價。有客戶託他購買一款華為手機,要貨20件(20部手機),這已是近期不常見的大單。他猜測,客戶看中華為手機進貨價格連日上漲的勢頭,打算囤貨,等待價格更高時再出售。
華強北電子市場是電子零售商們主要的進貨源頭之一,檔口密密匝匝,穿梭著無數像李明這樣的背包客。
聽到華為手機的最新報價,又一位顧客取消了定好的買賣。李明沒忍住,把退單的聊天記錄發在了朋友圈,夾在付款和好評的截圖堆裡。他抱怨了一句,「天天漲價」。
一位手機零售店主在朋友圈中表示,華為手機進價上漲,「一天兩三個價格」
官方渠道價格穩定,批發市場和渠道商手裡的華為手機最近價格漲得反常。李明注意到,自8月中旬,報價單上的華為手機開始小幅上漲,多是二三十元,等到8月底,進貨價一路走高,大部分機型漲幅約200元,高端機Mate 30 RS保時捷售價超過13400元,相較此前上漲約3000元。
李明被退單的這款手機在半個月內漲了255元,進貨價3780元,加上他的酬勞和郵費,已與官網價格相差不多。
頻繁變動的報價,「黃」了背包客們不少買賣。
「昨天和顧客談好價格、下了單,今天跑到市場拿貨發現又漲價了,要多付錢,客戶也不太願意,不加錢自己就白幹了。」一有消息提醒,王強就趕緊翻出手機,「有時候,一天能連漲兩次價,這誰受得了。」原本他每天能售出10臺左右華為手機,最近一周,生意冷清,運氣好的時候至多賣出2臺。
依靠渠道商、批發市場進貨的手機零售商,也感受到了華為手機的熱度。一位手機零售店主做了十多年生意,很少遇上這種情形:已上市的手機,通常價格將持續下跌,華為手機反倒漲了。
她進貨時,部分機型價格上漲約500元,甚至一天連漲幾次。其報價單顯示,目前價格漸趨穩定,9月9日與8日的價格基本相當。
在她店裡,華為手機售價通常較官網、專賣店便宜500元左右,是對顧客最大的吸引力,如今「不敢喊這話了」。
熱門機型Mate30 5G官網售價為4499元,她報價4350元,還需加上50元利潤,只較官網優惠99元。她只能在短視頻裡更加賣力地吆喝。
缺貨問題開始顯現。9月,一位專營華為品牌的手機店主的報價單上,熱門機型Mate30 5G、nova 7 5G等經常缺貨,他解釋稱,最近不好拿貨。據AI財經社報導,一名渠道商表示,華為以往都可按需拿貨,要多少有多少,而近期的供貨數量減少了30%至40%。
某經銷商認為,為應對晶片斷供危機,華為在有意識地維持最低供應,把生命線拉長,保持品牌熱度。
一位手機店主的報價單顯示,華為部分熱門機型為缺貨狀態
華為官方線上渠道未出現大規模缺貨現象。在華為官方商城,多數機型均有現貨,天貓旗艦店中,Mate 30 5G及Mate30 Pro 5G存在部分缺貨,其餘搭載麒麟990晶片的機型現貨相對充足。
華強北電子市場的背包客們也沒感覺到進貨變得困難。檔口拿貨仍舊順利,讓他們苦惱的是,漲價後的華為新機生意冷清,他們得去尋找新的機會,李明打算多去議價彈性更大的二手機市場碰碰運氣,王強的朋友圈裡蘋果電子產品們開始刷屏。
大佬囤貨,對手搶位
有人在華為手機這場突然的漲價中嗅到商機,重倉進場。
批發商張軍在視頻中分享了一則信息:8月中旬,華為手機露出漲價苗頭,有「大佬」囤了約1000萬元的手機,預計兩個星期,可賺300萬元。
不信的人居多。有人評論,如今沒有某個品牌的手機不可替代,一家漲價太多,消費者自然選擇另外一家,「囤貨等漲價,只能等著砸手裡」。
「一部手機賺得不多,可是薄利多銷啊。」張軍告訴記者,「批發商一般出貨給檔口,基本不愁銷路,關鍵是價格,能不能在合適的價位把囤貨賣出去。」他遇過囤貨反倒賠錢的時候,掙這個錢講究「資金能扛住,還要有眼光」。
另一位手機店主在8月底進貨時,相熟的批發商勸他囤些華為手機,「最近只會漲、不會跌」,他動心了,購買了10部價格位於中端的華為手機,賣出後每部多掙了100多元。
少有個體手機店主敢冒風險。華為手機開始漲價後,基本沒有個體店主找王強從華強北電子市場囤貨,「手機又不是股票、黃金,零售店主們大多是跟著炒氣氛,並不會囤貨,否則賣不出去還是虧錢。」他也並未遇到哪怕加價、一心只要華為手機的顧客,價格高了,顧客便會選擇其他品牌。
小米、OPPO和vivo因而獲利。一位手機店主表示,華為手機漲價後,購買小米等品牌的顧客變多,他解釋說,華為與小米等同是國產品牌,部分機型價格相當,互為替代品。他在帶貨時,如果感覺到顧客對價格敏感,就會主動介紹其他品牌的手機。
通信行業分析師郭明錤指出,無論華為能否在9月15日後取得手機零部件,華為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與市佔份額均將受到負面影響,Apple、OPPO、vivo與小米長期可望提升市佔份額。
晶片斷供,系統自研
「麒麟絕唱」成為外界對尚未面市的華為Mate40系列最大的期待。
餘承東曾表示,今年秋季上市的Mate40,搭載麒麟9000晶片,可能將是最後一代華為高端晶片,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在9月14日後將不再向華為供貨。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擴大對華為晶片供應鏈的限制,華為作為買方、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客戶參與相關交易,除獲得許可外,均被禁止。
此外,所有使用美國基礎技術和軟體的公司都受到禁令限制。這意味著,即使華為放棄自研晶片,選擇向第三方晶片設計企業購買通用品,若使用美國基礎技術和軟體,也需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
美方的禁令既包括晶片的技術和設備,也包含手機作業系統等軟體。
華為手機業務的巨大體量,是其推出鴻蒙系統的主要底氣。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去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為全球第二,出貨2.4億臺。
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19年去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為全球第二,出貨2.4億臺
受美國商務部制裁影響,華為手機的作業系統面臨多重風險。谷歌母公司Alphabet稱,按美商務部要求,將停止與華為相關的業務和服務,僅允許華為使用公開、開源版本的安卓系統。
華為、小米、OPPO和vivo等採用的系統均基於原安卓系統重新開發,這意味著華為手機可能面臨服務落後、體驗下降甚至安全問題。
「鴻蒙系統目前已能達到安卓系統70%至80%的水平。」餘承東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副總裁楊海松在開發者大會上透露,鴻蒙團隊的內部目標是,在一年之內,使華為搭載鴻蒙系統的自有設備裝機量超過1億臺,搭載鴻蒙的第三方設備裝機量也超過1億臺。
部分業內人士對華為手機未來市場的判斷變得悲觀。通信行業獨立分析師黃海峰表示,華為「最後一代」高端晶片麒麟9000的備貨量在1000萬片左右,或將支撐半年,備貨用完後,華為高端手機業務很快將遇到巨大挑戰。
「美國商務部的禁令並非是『鐵板一塊』,徹底切斷了華為採購晶片的途徑,操作上仍留有彈性。」周錫冰分析稱,通過高通、聯發科向美商務部申請,華為有很大可能獲允購買晶片,加上其此前的晶片庫存,中低端手機基本不受影響,高端手機的銷售規模或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但不會導致退出高端機業務。儘快打造可自控的晶片供應鏈或已成為華為不得不做的選擇。
華為手機面臨難關,鴻蒙系統的考驗也不小。建立手機作業系統是一項「生態工程」,需要眾多App開發者的配合,如果主流App無法適配,消費者也不願買單。
在華為手機晶片受限、市佔份額或將下降的前提下,應用廠商是否有足夠的跟進意願尚不可知。
(應受訪者要求,李明、王強、張軍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鳳凰WEEKLY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