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OGS全貼合工藝?有什麼優缺點?In-Cell、On-Cell及OGS/Tol全貼合屏幕技術

2021-02-13 易觸網科技

什麼是全貼合?
        智慧型手機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許多廠商都希望通過硬體的差異化來凸顯自己,什麼IPS、SLCD、視網膜、ClearBlack等新名詞不斷的出現,很多時候在我們還未理解新技術的時候新的技術名詞又誕生了。最近又有不少手機廠商開始以「全貼合」這一技術來給自己的手機增加賣點?究竟這是什麼,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1、屏幕的結構
        從屏幕的結構上看,我們可以把屏幕大致分成3個部分,從上到下分別是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而這三部分是需要進行貼合的,一般來說需要兩次貼合,在保護玻璃與觸控螢幕之間進行一次貼合,而另一次的貼合則是在顯示屏與觸控螢幕之間。按貼合的方式分可以分為全貼合和框貼兩種。

2、框貼
        所謂框貼又稱為口字膠貼合,即簡單的以雙面膠將觸控螢幕與顯示屏的四邊固定,這也是目前大部分顯示屏所採用的貼合方式,其優點在於工藝簡單且成本低廉,但因為顯示屏與觸控螢幕間存在著空氣層,在光線折射後導致顯示效果大打折扣成為框貼最大的缺憾。

3、全貼合

        全貼合即是以水膠或光學膠將面板與觸控螢幕以無縫隙的方式完全黏貼在一起。相較於框貼來說,可以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全貼合屏幕主要是以原有觸控屏廠商為主導的OGS方案,以及由面板廠商主導的OnCell和InCell技術方案。全貼合優點:全貼合技術取消了屏幕間的空氣,這有助於減少顯示面板和玻璃之間的反光,可以讓屏幕看起來更加通透,增強屏幕的顯示效果。目前一些手機像iPhone4S、米2、Nexus7、AscendD1四核也都採用了全貼合技術。另外蘋果最新推出的iMac也採用了全貼合的技術。採用全貼合技術的iMac反光可以減少75%全貼合技術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屏幕再也不會進灰了。觸控模塊也因為與面板緊密結合讓強度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全貼合更能有效降低顯示面板噪聲對觸控訊號所造成的幹擾。雖然說全貼合的優勢巨大,但良品率相對較低,因為良率不佳而造成的表面玻璃和甚至面板於貼合過程中的消耗、報廢,必然會造成成本的上升,因此脫泡與貼合良率的控制就會成為比材料成本更重要的因素。

二、全貼合In-Cell、On-Cell、OGS三種屏幕技術
        手機屏幕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對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著三部分進行兩次貼合,如果才用框貼顯示效果將大打折扣,而如果採用全貼合良品率又是一個問題。由於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間每經過一道貼合製作程序,良品率就會大打折扣,如果能夠降低貼合的次數,無疑也將提高全貼合的良品率,目前出現了幾個發展方向:以原有觸控屏廠商為主導的OGS/TOL方案,以及由面板廠商主導的OnCell和InCell技術方案。目前較有實力的顯示面板廠商傾向推動On-Cell或In-Cell的方案,主要原因是其擁有顯示屏生產能力,即傾向於將觸摸層製作在顯示屏;而觸控模組廠商或上遊材料廠商則傾向於OGS,即將觸控層製作在保護玻璃上,主要原因是具備較強的製作工藝能力和技術。兩者的共同點均可以減少貼合次數,這樣也就可以達到節省成本提升貼合的良品率。另外由於少了一層觸摸層,從而也可以達到節約材料成本和實現輕薄化的目的,而其中蘋果iPhone5就是採用了In-Cell的技術。

1、In-Cell
        In-Cell是指將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即在顯示屏內部嵌入觸摸傳感器功能,這樣能使屏幕變得更加輕薄。同時In-Cell屏幕還要嵌入配套的觸控IC,否則很容易導致錯誤的觸控感測訊號或者過大的噪音。因此,對任一顯示面板廠商而言,切入In-Cell/On-Cell式觸控屏技術的門檻的確相當地高,仍需要過良品率偏低這一難關。目前採用In-Cell技術除了蘋果的iPhone5,還有諾基亞的Lumia920。其中iPhone5屏幕的厚度估計為2.54mm,In-Cell薄化貢獻為0.44mm,約佔到厚度下降1.7mm的25%。iPhone5比iPhone4S少了觸控螢幕這一層雖然說目前有蘋果這一巨頭大力推動In-Cell技術,但是在未來幾年內仍僅限於高端智慧型手機領域,主要問題還是良品率,因為In-Cell一旦損壞損失的不僅僅是觸控螢幕,顯示屏也將連同一起報廢,因此廠商對In-Cell良率要求更高。2、On-Cell

OnCell是指將觸控螢幕嵌入到顯示屏的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間的方法,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觸摸傳感器,相比InCell技術難度降低不少。三星、日立、LG等廠商在On-Cell結構觸控螢幕上進展較快,目前,OnCell多應用於三星Amoled面板產品上,技術上尚未能克服薄型化、觸控時產生的顏色不均等問題。In-Cell和On-Cell對比

3、OGS/TOL
        OGS技術就是把觸控屏與保護玻璃集成在一起,在保護玻璃內側鍍上ITO導電層,直接在保護玻璃上進行鍍膜和光刻,由於節省了一片玻璃和一次貼合,觸控螢幕能夠做的更薄且成本更低。目前國內手機品牌廠商中如天宇大黃蜂1代、金立風華、小米2已都採用了OGS技術。不過OGS仍面臨著強度和加工成本的問題。由於OGS保護玻璃和觸控螢幕是集成在一起的,通常需要先強化,然後鍍膜、蝕刻,最後切割。這樣在強化玻璃上切割是非常麻煩的,成本高、良率低,並且造成玻璃邊沿形成一些毛細裂縫,這些裂縫降低了玻璃的強度,目前強度不足成為制約OGS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有些觸控廠商的內部文檔中會用TOL(TouchOnLens)來表述OGS,兩者是一個意思。(MX2的TOL/單玻璃是一個意思,和小米的OGS本質上也是一個東西)在保護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導電膜及傳感器的技術,一塊玻璃同時起到保護玻璃和觸摸傳感器的雙重作用。當然還有其它類似OGS全貼合屏幕結構,如GG、GG2、GF等,


4、In-Cell、On-Cell、OGS、GG四種屏幕對比
        In-Cell是三種方案中最薄

專業設計大尺寸 TP sensor FPC 6年設計經驗,加微信 CTPHJH

TP(觸控)技術 視頻教材(多多轉發)

匯頂(GOODIX)IC 調試課程25課時全部結束

奕力IC 調試課程30課時全部結

思立微IC 調試課程20課時全部結束

PS: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小編個人微信公眾號,有不一樣的觸控技術(用手機長按二維碼點擊 「識別圖中二維碼」 加入)

相關焦點

  • 絕密:OGS全貼合及IPS技術
    91站長微信號:ctphjh(交流與與合作)對於一款智慧型手機來說,首先吸引眼球的當屬手機顯示屏幕。此次小米3屏幕選擇的是一塊由夏普/LG打造的5英寸1080P,解析度達到1920×1080,擁有441PPI的視網膜屏幕,採用IPS全視角、OGS單玻璃全貼合技術,並且選用康寧玻璃。
  • OGS全貼合屏幕技術詳解
    框貼又稱為口字膠貼合,即簡單的以雙面膠將觸控螢幕與顯示屏的四邊固定,這也是目前大部分顯示屏所採用的貼合方式,其優點在於工藝簡單且成本低廉,但因為顯示屏與觸控螢幕間存在著空氣層,在光線折射後導致顯示效果大打折扣成為框貼最大的缺憾。   而全貼合技術即是以水膠或光學膠將面板與觸控螢幕以無縫隙的方式完全黏貼在一起。
  • 【技術科普】手機屏幕全貼合技術究竟是什麼?
    手機屏幕作為我們天天接觸的部分,卻也是我們常常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如果不想讓自己對新手機一無所知,那麼了解一下手機屏幕的全貼合技術還是挺有必要的。按照工藝成本和顯示效果來劃分,全貼合技術也可以分為好幾種:GFF、OGS、TOL、On-cell、In-cell。
  • 如何保障In-Cell全貼合品質?
    蘋果為了保持它的技術優勢,把水膠全貼合工藝轉移到了日韓面板廠內以inhouse模式生產,基本上屏蔽了技術外流的通路。 其它品牌廠商為了得到跟蘋果類似的視覺體驗,在全貼合工藝上,要麼採用蘋果淘汰的G+G(玻璃對玻璃)電容屏LOCA水膠貼合工藝,要麼沿用電阻純平時代的OCA光學膠貼合工藝來進行全貼合加工。
  • 手機屏幕全貼合技術究竟是什麼?
    手機屏幕作為我們天天接觸的部分,卻也是我們常常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如果不想讓自己對新手機一無所知,那麼了解一下手機屏幕的全貼合技術還是挺有必要的。按照工藝成本和顯示效果來劃分,全貼合技術也可以分為好幾種:GFF、OGS、TOL、On-cell、In-cell。
  • OGS全貼合、InCell、OnCell三種屏的屏幕技術及工藝區別
    全貼合即是以水膠或光學膠將面板與觸控螢幕以無縫隙的方式完全黏貼在一起。相較於框貼來說,可以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全貼合屏幕主要是以原有觸控屏廠商為主導的OGS方案,以及由面板廠商主導的On Cell 和In Cell技術方案。
  • In/On-Cell/OGS屏幕全面解析
  • 全平面貼合技術是什麼?什麼是全貼合技術?全貼合優點
    此外,全平面貼合更可讓螢幕更具高輝度與高畫質的真實感,甚至在戶外的強光之下,仍可清晰看見SMT加工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螢幕顯示內容。全平面貼合將會是不可檔的趨勢,但目前挑戰在於其貼合難度比觸控面板玻璃電容貼合的難度高出許多,而且尺寸越大越難貼合。液晶面板與觸控面板這兩種產品價格都不低,萬一在貼合的過程中損壞,損失將非常龐大。全貼合技術是什麼?
  • Incell、On-Cell、OGS 技術解密和對比
    關於屏幕概念的炒作,從之前的IPS、AMOLED、SLCD的面板之爭,到現在清一色標榜自己是OGS全貼合屏幕,如何輕薄、透光、圖像
  • 全貼合屏幕技術解析
    「全貼合屏幕」可以說就是近一年來各大手機廠商熱炒的話題之一,那麼「全貼合」技術擁有什麼特點,對於用戶來說,又能帶來什麼體驗,相信大家也都非常關注,因此,本期的瘋狂百科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全貼合屏幕技術。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屏幕的結構,手機屏幕的組成可分為大致3個部分,分別為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
  • 深入淺出談屏幕全貼合技術
    「全貼合屏幕」可以說就是近年來各大手機廠商熱炒的話題之一,那麼「全貼合」技術擁有什麼特點,對於用戶來說,又能帶來什麼體驗,相信大家也都非常關注,因此,本期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屏幕全貼合技術。(全貼合屏幕和非全貼合屏幕對比)       如上圖所示:並沒有採用全貼合技術的手機,顯示面板出現了明顯凹進去的感覺,和保護玻璃明顯不在同一個平面,另一方面,習慣了操作全貼合屏幕的用戶,換了使用非全貼合手機之後
  • 全貼合技術趨勢剖析
    ,讓手機、平板製造商使用,如各式嵌入式觸控方案(如On-cell、In-cell等)、導入新的ITO-replacement(替代性)材料,更在貼合技術上也力求突破。觸控面板薄型化全貼合需求浮現以貼合技術來看,業界常用的方法有「口字膠貼合」與「全平面貼合」兩種。
  • 【大有玄機】告訴你為何千元機都愛用屏幕"GFF全貼合"做噱頭
    因為目前就算是千元內的入門機也都採用了屏幕「GFF全貼合」的方式,但你知道全貼合屏幕裡面,GFF、OGS、TOL、on-cell、in-cell又有哪些區別嗎?以往的非全貼合方式屏幕最大的問題就是通透性較差,息屏時能明顯看到屏幕是一大塊灰色矩形,這主要與其結構有關。
  • 【乾貨】什麼是手機屏幕的全貼合技術工藝流程?
    當前市場上用戶更關注手機的功能,如屏幕、相機、內存、處理器和軟體等;       智慧型手機屏幕的要求越來越高,全貼合這個詞彙走進了我們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工藝之中,今天讓我們SMT行業頭條網小編給大家分享下,什麼是手機屏幕的全貼合技術工藝流程? 一. 工藝流程: (一)OCA貼合流程
  • TP全貼合技術深入分析
    、In-cell等)、導入新的ITO-replacement(替代性)材料,更在貼合技術上也力求突破。觸控面板薄型化全貼合需求浮現以貼合技術來看,業界常用的方法有「口字膠貼合」與「全平面貼合」兩種。全平面貼合挾以上種種優勢,成為近兩年來主流與高階手機/平板產品的最佳貼合解決方案。全貼合技術剖析:良率是最大關鍵雖說全貼合技術具備較佳的顯示效果,但其塗布材料與加工成本也相對較高。跟口字膠貼合整體成本相比,兩者大約有15%~20%左右的價差。
  • 全貼合技術類型分析
    擴展了顯示器的應用場景,採用全貼合技術組合的顯示器,減少了光的折射,同時提高了清晰度,逐漸成為大尺寸戶外顯示器的必需組合技術。全貼合技術有以下五種技術類型,其不同類型具體說明如下:         一、框貼 傳統的組合方式採用四周邊框貼合方式組合,CG蓋板與顯示器之間留用空氣層,工藝簡單,良率高,缺點是無法解決光線在玻璃上下傳輸時產生的折射問題
  • 【深度】3D-Touch/On-cell 及In-cell 技術剖析
    今天OLEDindustry君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關於3D-Touch、On-cell 和 In-cell 技術。先從3D-Touch說起。2015年9月10日,蘋果在新品發布會上宣布了3D一Touch功能。3D-Touch觸控技,被蘋果稱為新一代多點觸控技術;有Peek&Pop兩種新手勢,看起來類似PC上的右鍵。
  • 全面解析:全貼合屏幕技術
    許多廠商都希望通過硬體、技術的差異化來凸顯自己,很多時候在我們還未理解新技術的時候,市場又出現了新的技術概念。如現在觸控市場比較火熱的In-Cell、On-Cell及OGS全貼合技術,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從屏幕的結構上看,我們可以把屏幕大致分成三部分,從上到下分別是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
  • 全平面貼合技術是什麼?有哪些優點?
    此外,全平面貼合更可讓螢幕更具高輝度與高畫質的真實感,甚至在戶外的強光之下,仍可清晰看見SMT加工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螢幕顯示內容。全平面貼合將會是不可檔的趨勢,但目前挑戰在於其貼合難度比觸控面板玻璃電容貼合的難度高出許多,而且尺寸越大越難貼合。液晶面板與觸控面板這兩種產品價格都不低,萬一在貼合的過程中損壞,損失將非常龐大。全貼合技術是什麼?
  • 手機全貼合屏幕技術解析:將成主流
    「全貼合屏幕」可以說就是近一年來各大手機廠商熱炒的話題之一,那麼「全貼合」技術擁有什麼特點,對於用戶來說,又能帶來什麼體驗,相信大家也都非常關注,因此,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全貼合屏幕技術。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屏幕的結構,手機屏幕的組成可分為大致3個部分,分別為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