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瀕危,企鵝數量銳減...百萬物種瀕臨滅絕,這個星球何去何從?

2021-02-07 帶你遊遍英國

點擊上方「帶你遊遍英國

點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

點擊加星★ 每天看國外事兒 ❤

話說,你能夠想像到北極圈的冰川完全消失的樣子嗎?


有研究預計本世紀末之前,北極圈將會出現「季節性無冰」的景象。這並不誇張,許多徵兆已經在警示我們。



今年夏季,北極圈氣溫再度創新高。


在7月25日,位於北極圈的挪威斯瓦巴群島的氣溫更是創下了41年來的歷史新高,當天氣溫達到了21.7℃


在往年這個時候,群島的溫度通常只在13℃~17℃之間。


往年來這裡旅遊的遊客都是穿著厚重的冬季衣服,然而近日竟然還可以看到有遊客穿著短袖,在露臺喝著啤酒。



你可能不相信,但是北極地區的暖化速度是全球上最快的,甚至是其他地表區域的兩倍。


而其中斯瓦巴群島和周邊的北巴倫支海溫度上升最快,海水流失率也最高。上周的異常高溫也造成北極圈內許多積雪、冰川融化,


這不僅會對當地居民造成影響,對陸地和海洋生物的生存也會帶來新一輪的危機。


近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報告就指出,由於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緣故,北極熊將會在2100年滅絕!


因為在北極,它們賴以生存的海冰面積正因為全球變暖在不斷萎縮。


也許在80年後,我們的後代子孫將永遠看不到北極熊。



目前大約有2.5萬隻北極熊在野外生存著,它們面臨的生存挑戰將是有史以來最嚴峻的。


北極熊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冰上漂浮,只有在繁殖期才會登上陸地,而且海冰還為它們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海豹。


當海豹爬上海冰上休息的時候,北極熊就會瞄準機會捕獵自己的食物,除了海豹,它們還會食用一些鯨魚的屍體。



我們看到的北極熊通常都是體型高大,看起來非常壯實,


那是因為它們體內需要儲存大量的脂肪,以便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度過北極的寒冬。


但是報告指出,在某些地區的北極熊已經陷入惡性循環中,由於海冰不斷縮小,使得北極熊獵捕海豹的時間縮短,


同時它們也被迫花更多時間在海水裡遊泳,尋找下一個能夠找到食物的海冰。



它們的體力會不斷耗費,而且皮下脂肪也逐漸減少,北極熊的體重下降,只會削弱它們生存的機會。


雖然說北極熊是禁食專家,一年中可以有一百多天不吃進任何食物。然而每一個器官都有容忍的極限。


一旦它們的禁食期超過一定的時間,留給它們生存的機會就會減少,最終會活活地餓死。



生物學家Andrew Derocher表示,他曾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觀察北極熊的生存狀態。


但從本世紀開始,他開始發現北極熊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


當他在北極圈探索時,他偶爾會發現餓得瘦骨嶙峋的北極熊,行走起來踉踉蹌蹌的,餓得只剩下骨架。


這些北極熊如果再找不到食物,基本難逃餓死的命運。


國際北極熊中心(PBI)首席科學家史蒂芬巖士特普(Steven Amstrup)表示,北極熊在冰層結冰且能回去覓食前,將會面臨更長的禁食期。


他還表示,北極熊的滅絕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雖然,人類能夠將全球全暖的上限控制在2.4攝氏度(比《巴黎協定》的目標2度高出0.4度),這可能只會延遲北極熊的滅絕。」



他說,溫度升高並非威脅北極熊的主因,而是這個食物鏈中最主要的食肉動物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


而且在這種環境下,新生的北極熊幼崽更是難以存活,特別是當北極熊母親的脂肪不足以提供營養的哺乳時。



隨著海冰的消失,到2100年,除了北極熊之外,在南極的帝企鵝也難逃滅絕的命運。


面積正在不斷縮水的海冰,將直接影響帝企鵝的繁殖,


因為他們一年中九個月的繁殖季節都是在海冰上度過,這裡也是它們可以躲避食肉動物的地方。



而且由於溫度上升,連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磷蝦都消失了。


因為磷蝦對水的溫度非常敏感,這些年來它們不斷向更南方向遷徙,因為那裡有更冷的天氣,更厚的冰層。



而為了研究地球變暖後南極帝企鵝的最終命運,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史蒂芬妮·耶諾維耶和她的同事們模擬了三種不同情況。


第一種就是如果未來全球變暖能控制在巴黎協議的最高目標1.5攝氏度下,第二種是達到巴黎協議最低目標不超過2攝氏度,


而第三種則是任由氣溫像如今一樣繼續上升,看看將會發生什麼。




結果顯示,如果我們不作出任何氣候控制的話,到2100年帝企鵝的數量將減少81%至86%,這幾乎意味著種群滅絕。


史蒂芬妮表示:「最終將只剩下很少的個體,從生態學角度講,這將被視為滅絕。」


而如果我們能夠達到巴黎協議的最高目標,把溫度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帝企鵝數量則只會減少44%。


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也顯示,如果全球變暖沒有得到控制,全球氣溫接近最壞的情況,那麼全球60%的魚類都將面臨生存威脅



受到威脅的物種包括許多我們在超市常見的魚類,比如大西洋鱈、鮭魚、劍魚,梭子魚和鱒魚等等。


德國海洋生物學家弗萊明·達克(Flemming Dahlke)博士表示:「超過一半的物種將可能受到威脅,這是非常驚人的數據,


因此我們真正想強調的是,採取行動並遵守政治承諾,以減少氣候變化並保護海洋棲息地,這一點很重要。」



而且由於研究還沒有考慮到海洋汙染造成的影響,所以這個數據還可能只是一個保守的估計,


這意味著,將來這些物種面臨的生存挑戰將會比這還要嚴峻。


根據聯合國的說法,全球物種正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加速滅絕。


現在大約有100萬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


而專家表示,到2100年由於氣候變化,全世界估計有50%的物種將面臨滅絕。



關於全球變暖,對於整天待在空調房裡續命的人類來說,只不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新聞,


然而對於那些並不能控制自己生存環境的動物來說,


那是關乎它們的生死,關乎它們整個族群最終命運的走向。


然而,人類和這星球上的其他動物何嘗不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呢,


我們作出的努力,不僅是在拯救這個星球上即將瀕臨滅絕的生命,同時也是在拯救我們自己....





Ref

https://www.cbsnews.com/news/global-warming-cited-as-antarctica-chinstrap-penguin-population-drops-by-half/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weather/weather-news/sns-nyt-global-warming-polar-bears-extinction-20200725-isdzcwnhuvdbfpmypmf3hdnbwq-story.html

https://www.ecowatch.com/ocean-warming-fish-survival-2646322671.html?rebelltitem=4#rebelltitem4


哈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公眾號最近改版,不再按發布時間推送,如果文章打開率太低,或者點讚不高,就會默認你不喜歡這個號,從而停止推薦,我們的號可能因此就會被「淹沒」了。帳號創作至今幾年了,相信這裡已經成了很多孩紙的家,大家記得把我們帳號星標,看完文章記得順手給我們點個「在看」喔(^∀^)



點個【在看】鼓勵下我們↓↓↓

相關焦點

  • 多少生命可重來 全球794物種瀕臨滅絕
    這個世界的美好有很多就是這些珍貴的野生動物賦予我們的,因此保護瀕危動物是我們對自然界應盡的責任。  ■ 「零滅絕聯盟」的使命  雖然生物滅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目前人為造成的生物滅絕率是自然滅絕的100倍。近代滅絕的物種大部分都生活在孤島上,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物種大量入侵,但是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瀕危動物都生活在山區或地勢低平的地帶。
  • 全球十大瀕臨滅絕動物!
    兩者都是導致該物種滅絕的原因。墨西哥小頭鼠海豚Vaquita棲息地:加利福尼亞灣剩餘:200至300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一個稀有鯨種,墨西哥小頭鼠海豚本身的數量,和被漁網困住是其將要滅絕的主要原因。在1986年,只剩下18隻,但物種的數量正在回升。
  • 遠古海洋生物滅絕只能嘆惜 現存瀕危物種我們一起保護!
    不幸的是,包括海洋哺乳動物、海龜和大馬哈魚在內的許多海洋生物的非自然滅絕,不僅危及生態系統的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生態問題。造成這種威脅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是由於人類的非理性行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出了三百六十八個海洋物種,它們要麼已經瀕臨滅絕,要麼即將瀕臨滅絕。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生物多樣性中心瀕危物種主任Noah Greenwald 說:「這類似於氣候變化,一旦開始,就很難停止。我們不知道這個臨界點是什麼,這很可怕。」花點時間思考一下「滅絕」的意義是值得的:一個物種徹底消失了。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加速,但真正走向滅絕的是人類自己
    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上所剩無多的珍貴物種就開始大量消失,數百種珍奇物種瀕臨滅絕。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17年前  科研人員搶救瀕危物種白鱘。  白鱘最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是2003年大年初一。當年1月23日,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鱘。  長江流域還有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長江魚王:中華鱘  中華鱘。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中華鱘是中國特有古老珍稀魚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和「活化石」。
  • 當北極熊和企鵝成為鄰居
    北極熊的生活離不開浮冰,它們每年都與海冰共進退,在浮冰上獵取海豹、海象等富含脂肪的動物。南極大陸雖然缺少這些食物,但南極周邊的海域常年有浮冰,並且有南極海狗、食蟹海豹、威德爾海豹等可供捕捉,還有大量的企鵝,這些都能成為北極熊的食物,有利於北極熊在南極生存。然而,北極熊還是無法在南極生活下來,因為更寒冷的氣候會直接影響它的冬眠時間。
  • 【關注】逾3.8萬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當一個物種滅絕消失時,我們會失去什麼?
    當某一物種在世界任何區域不再有存活個體時,就代表該物種滅絕消失了,這是一個物種的徹底滅絕,滅絕可以是局部地區的毀滅,也可能是全球範圍的消失。在局部地區物種毀滅中,物種將不再出現在某一特定地理區域,但它們會生存在世界其他地區,慶幸的是,這些瀕危物種可以再度人工引入原棲息地,相比之下,全球性滅絕是指該物種完全從地球上消失,例如:渡渡鳥。導致物種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 世界上正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在這種包含錯誤的人類道路上,許多動物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有一些動物被認為永遠消失了。好消息是,今天我們掌握了重要的信息,可以去了解和應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例如,擁有最完整的物種保護現狀清單,即被稱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它可以表示物種類別滅絕的風險,並告訴我們哪些動植物正在恢復。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世界上正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
  • 兩個瀕危物種的不小心結合,竟造就了「神奇物種」
    生命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38億年之久,從最初的簡單單細胞生命,發展到今天生機勃勃,數百萬個物種蓬勃發展。但同時因為地球環境的持續性變化,很多物種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最終只能被淘汰滅絕。還有很多是因為人類活動的持續性擴張,它們的生存空間和環境遭到破壞,最終被迫所滅絕。總之物種滅絕和新物種的出現,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上很常見。
  • 走近非洲,橫跨南北半球,拯救瀕臨滅絕的黑犀牛...
    僅黑犀牛而言,近 40 年來,其總數量從 65,000 頭銳減至 2,300 頭,其中肯亞黑犀牛數量從 20,000 頭銳減至 395 頭。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在黑市,犀牛角的價格堪比黃金,其暴利引發了偷獵者瘋狂的獵殺行為,同時也為該物種帶來了滅頂之災。人為獵殺是導致黑犀牛數量急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全球 80% 的犀角貿易,發生在中東、越南和中國大陸地區。
  • 我國五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最少的僅存一隻,滅絕或成定數
    伊利屬兔,這一物種首次於1983年在我國天山山脈中被科學家所偶然發現到,屬於我國特有的小型山地哺乳動物,其外貌憨態可掬像兔子又像老鼠。
  • 把3米高的北極熊搬進廣州太古匯,重建「消失的動物園」
    在這個被忠實用戶稱為「瀕危物種」的分享社區,人們討論天南地北所有事情。點擊搜索框輸入「北極熊」三個字,兩個相關小組,35條討論,一句跟帖與小組氣氛巧妙互文:「這裡果然和北極一樣冷清」。至少在這個地方,很久沒人關心北極熊了。或許是因為它的境況既沉重,又遙遠。
  • 盤點即將滅絕的幾種動物,藍色鸚鵡已不在,其他物種數量少的可伶
    這也是一個屬於科普類型的節目,不管老人還是小孩子都比較喜歡這個節目,在動物世界裡面生存著數以萬計的生物,每一種生物也是形態各異,從大體上類分類,就是天空當中飛的,水裡遊的,陸地上跑的,雖然大家長得不一樣,但是還是有很多相似點的,在物種形成前,很多的動物其實也是近親。大自然生存的原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裡,現實就是如此的殘忍,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誰先到。
  • 震驚朋友圈的物種滅絕: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澳大利亞官員正式把嚙齒類動物珊瑚裸尾鼠從瀕臨滅絕的物種名錄轉移到了「滅絕」類別。 目前,世界上剩下的,唯二兩頭北白犀都是雌性,儘管科學家們想通過試管受精的方式,拯救這個物種,但這個方式成功的可能性,卻已微乎其微。
  • 這十二種馬正瀕臨滅絕!
    隨著技術的發展,新機器逐漸取代了它們,馬的數量逐漸減少。時至今日,馬主要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被使用,在發達地區也有被用於娛樂或其它目的的,但它們不再是普通人正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某些品種的數量急劇減少,已經面臨瀕危或極度瀕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瀕臨滅絕的馬品種中的12種。也許我們永遠不會親眼看到它們中的任何一個了。
  • 靜悄悄地滅絕​!​長頸鹿也將成為瀕危物種?
    而一旦被列入「瀕危」物種,與長頸鹿有關的非法商業行為都有可能面臨嚴懲。快拍小友「邊走邊拍」攝多年來,動物學家們說,長頸鹿一直在「靜悄悄地滅絕」。根據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數據,野外生活的長頸鹿數量僅剩下9.7萬頭,相比30年前數量減少36%到40%。
  • 【雙語閱讀】地球上100萬種生物正在瀕臨滅絕!
    超過 40%的兩棲動物正瀕臨滅絕,三分之一的海洋哺乳動物、三分之一的鯊魚和三分之一的珊瑚(下一篇文章描述了保護珊瑚的新想法)也瀕臨滅絕。此外,全球 10%的昆蟲也正瀕臨滅絕。A cynic might suggest that 1m is a suspiciously headline-grabbing fig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