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音樂的最後一夜:千萬人的浪漫被強制退出

2021-02-22 鳳凰WEEKLY財經

2月5日0時,蝦米音樂平臺停止運營,音樂發燒友們的筵席散了。

目前進入蝦米音樂APP,頁面只剩停服公告、資產處理及退款申請等選項。

  

停運前夜,「蝦米星球的最後一夜」趴間,自4日晚8點開始,陸續聚集了大量蝦米用戶,做最後的狂歡。臨近0時,裡面還有將近1000人在聽《難忘今宵》,隨後用戶陸續被「強行」退出平臺。

  

秒針跨過零點,蝦米音樂歸於沉寂,聚集於此的音樂發燒友,各自零落,不知歸處。

  

一個月前,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將於今天停止服務時,蝦米用戶們紛紛到蝦米微博評論區表達不舍與無奈。隨後,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分別開通了「一鍵導入外部音樂」功能,對蝦米用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這一個月裡,這些音樂發燒友有的繼續享受蝦米最後一個月的音樂服務,有的已經轉往別的平臺。但很多用戶表示不會轉入網易雲音樂、QQ音樂等主流平臺,用起來很不舒服。

  

2006年,音樂愛好者王皓從阿里程式設計師的崗位上離職,和幾個朋友創辦了EMUMO,也就是後來的蝦米。憑藉「最全的音樂分類,最多元的音樂庫,最具氣質的編輯」,蝦米音樂成功獲得了大批用戶的認可。

蝦米音樂擁有許多專屬於音樂人的產品理念和氣質,「小而美且多元」,成為了小眾音樂愛好者的烏託邦,一度居於鄙視鏈頂端。

但是隨著版權大戰的開始,蝦米逐漸走下坡路。2020年10月,中國在線音樂APP月活用戶排名中,QQ音樂第一,20122萬;蝦米音樂第五,2236萬,僅為QQ音樂的十分之一左右。

蝦米關停,誰來認真對待聽歌這件事?

  

  

「蝦米關停了,是不是認真對待聽歌這件事的時代也結束了?」蝦米用戶劉霖說。

  

劉霖,蝦米音樂9年用戶,至今還在用MP3聽歌。

  

「最開始被蝦米徵服,就是因為它的風格分類列表和電臺分類。」劉霖對《鳳凰WEEKLY財經》說。在劉霖熱愛的金屬風格列表中,有「重金屬」「激流金屬」「死亡金屬」「前衛金屬」「石人金屬」等47種金屬樂分類,「反觀其他平臺,那分類約等於沒有」。

  

「倆字:專業!」

在蝦米這座音樂「圖書館」裡,一位用戶總共整理出584類音樂。蝦米創始人王皓此前接受採訪稱,音樂風格分類是「壓箱底」的東西,是給用戶做算法推薦的基礎。

在蝦米APP,歌曲一定要按照專輯裡面的順序排列,而不是按智能順序或者是單純的播放熱度;歌單製作完畢後,用戶可以選擇在歌曲前面添加推薦語;每一個專輯都有著其他音樂平臺沒有的詳細介紹;橫屏卡帶模式,暫停與切歌兩項基本操作也可以通過點擊兩邊的旋鈕來實現。

最令音樂愛好者嘆服的,還是分類的繁複細緻。

  

「也不知道是算法作祟,還是什麼別的魔力,蝦米的推薦機制總能戳中我,或者是推薦了我尋尋覓覓好久的歌,或者是推薦了很符合我當下心境的歌,或者就是推薦了我那一秒想聽的那首歌。」劉霖說。

  

蝦米的魔力,背後是王皓還在蝦米時對算法推薦的堅持。「蝦米的推薦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每天都在用。隨時發現問題,發現推送不精準、有問題,就會去找工程師:這個問題你們找一下為什麼會這樣。」王皓此前接受「壞蛋調頻」採訪時說,「蝦米已經在2013年或者2014年做到極致了。」

  

「推薦絕對在你的範圍裡,即使超出範圍的也讓你很喜歡,就這個基本操作,其他平臺做不到。」劉霖說。蝦米的推薦不會只在「同溫層」,也會推薦一些以前不在劉霖興趣範圍內的音樂。

  

蝦米與其他平臺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對於頭部音樂推薦不會那麼積極,而更多地推薦處於長尾部分的獨立音樂人的音樂,這倒也符合有調性的蝦米用戶的品味。幫獨立音樂人找到贏利的可能,是王皓創辦蝦米的初衷。

  

這份對於風格分類和算法推薦的雕琢,經常給劉霖帶來驚喜。

  

劉霖以前在江西景德鎮上大學,經常去學校對面的酒吧聽「景德鎮文藝復興樂隊」的歌。有一天在工位上打開電腦端的蝦米,首屏的banner上赫然寫著這個樂隊的名字,「感覺十分奇妙」。

  

這種奇妙的經驗到2月5日也就正式結束了,和大多數用戶一樣,劉霖還沒有想清楚以後怎麼辦,只是做了初步的預測:聽一段時間蝦米的本地下載,間歇性用Spotify和豆瓣FM。直到本地下載聽膩了,開始深挖收藏樂隊的其他沒怎麼聽過的專輯,然後再上appstore找找其他金屬樂垂直電臺產品。

  

在腦海裡構想了這麼多可能,劉霖就是沒有提到主流音樂平臺。

  

音樂發燒友何去何從?

  

「在蝦米真的可以和陌生人交流些什麼,感悟些什麼。」劉霖說。

  

劉霖以前在自己喜歡的歌下面總能發現同一個人的評論,「關注了他,也收藏了他的某一個歌單,不是常聽,但一直留著」。有一天,劉霖發現那個歌單不在了,那人也換了頭像和暱稱,這個沒見過面的「神秘好友」就這樣消失了。

  

過了一段時間,聽歌看評論的時候,看到一個用戶的留言,劉霖感覺像他,一問果然是他,才發現他是蝦米音樂人,在做自己的音樂。

  

「有一種失而復得的狂喜。」劉霖說。

  

和騰訊音樂(TME)不一樣,蝦米音樂和網易雲音樂裡有很多獨立音樂人。2013年,蝦米推出音樂人平臺,主要面向獨立唱片公司和獨立音樂人,希望將內容方和聽眾聯繫起來,申請成功後可通過平臺推廣並取得完全的收入,「音樂人的獲利應該由音樂消費者買單」。2014年,又推出尋光計劃,挖掘了程璧、金玟岐、聲音玩具、鯨魚馬戲團等獨立音樂人。

  

在網易雲音樂,很難找到像劉霖一樣的用戶——與獨立音樂人間有評論互動。

  

「我平常不太光臨評論區,可能是因為網易雲音樂之前有『網抑雲』這個稱號,評論區有大量複製粘貼的和歌曲無關的評論。這個挺影響觀感的,我更希望熱評是和歌曲有關的,而不是『抖音來的』或者其他複製粘貼的一些內容。」網易雲音樂用戶李禹對《鳳凰WEEKLY財經》說。

  

對音樂發燒友來說,交流評論是很重要的。李禹平時也會和別人交流音樂,「能夠純粹只聊音樂的人很少了。」李禹說。

  

和李禹一樣,因為蝦米版權較少,王冰心選擇了網易雲音樂,但不會在網易雲音樂上留言評論,經常會去更加小眾的音樂分享軟體space上尋找陌生人交流想法。「每個人都擁有一個星球的那種感覺,這個軟體特別浪漫。」王冰心介紹說,「它是一個匿名的空間,你可以通過聽音樂,發各種各樣的想說的話,相對比較私密。」

  

與其他音樂平臺相比,劉霖認為,蝦米更適合音樂發燒友們交換意見。劉霖小時候看《風雲音樂》,有一天播了一個MV,裡面有一個鏡頭:男主唱化著煙燻妝,塗著黑色的指甲油。

  

「多年以後已經是中年人的我,在這首歌的評論區看到有人和我有相同的記憶,當時那個片段的記憶點也深深地刻在了他腦子裡。」劉霖說,「一條評論連接的是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共同的回憶。好像時空也相連了,打開上帝視角:我看見這個鏡頭的時候在上初中,一天晚上該洗臉睡覺了,但是因為想看後面出來的是哪個樂隊,遲遲不肯去洗簌;那當時也在看這個節目的,和我有同樣記憶的,在蝦米裡留言的這個人,他當時在幹什麼呢?」

  

版權大戰之後,無路可走

  

對大多數主流音樂平臺,劉霖並不滿意,「版權都在大平臺手裡,但一切東西在資本面前都是以流量和收益來衡量,不光是文娛,任何一種平臺也都是集團布局上的一顆棋子罷了。」

  

音樂平臺掌握版權,但話語權仍緊緊握在唱片公司手中。蝦米初創時要打破的正是唱片公司一家獨大的格局,希望音樂人可以和聽眾連接起來,通過粉絲的支持最終養活音樂人。

  

2013年,蝦米因為運營資金短缺,被阿里收購。2015年,時任阿里音樂集團董事長高曉松和CEO宋柯有著更大的夢想:要做全球最大的音樂平臺,將音樂生產、分發和消費連結起來。2016年,推出阿里星球APP,然而好景不長,用戶不買帳,8個月之後阿里星球下架。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音樂平臺之間的版權大戰開始,最終以阿里的失敗告終。2016年,艾瑞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騰訊系QQ音樂、酷狗、酷我三家音樂平臺版權音樂在整體版權音樂中佔比均達到90%以上。

  

在版權大戰期間,2016年1月,王皓離開蝦米,轉崗釘釘。離開時在社交平臺寫下一段話:「這次轉崗的確是不想幹音樂了,我投身這個行業已經八年,初衷是想讓這個行業跟上時代,但是這個行業現狀已經荒誕到令人髮指,有些行業註定要死去,我乾脆等到它涅槃好了……」王皓在最近的訪談中表示,現在很多大的唱片公司都不製作內容了,用歷史留下的版權營收,永遠可以掙錢。遊戲的規則出現問題,版權方控制市場,決定音樂價格以及怎麼給用戶提供服務。平臺將流量更多地導入直播、遊戲、廣告,而不是音樂本身。

  

各個平臺陷於版權的漩渦之中,將運營模式從音樂本身更多地轉移到流量的營收。

  

「網易雲音樂目前往各種交友、k歌之類的方向發展,加了很多新功能,我個人很不喜歡這一點,我覺得聽歌軟體單純聽歌就好了,蝦米給人一種比較乾淨的感覺。」蝦米平臺用戶洛裡對《鳳凰WEEKLY財經》說。

  

最後,洛裡轉去了MOO,一個小眾音樂平臺。

  

(應受訪者要求,李禹、王冰心、洛裡為化名。)

作者|王鑫  編輯|江淼

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原創


你用過蝦米音樂嗎?怎麼看待蝦米音樂停止運營?

×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關停,成也音樂,敗也音樂
    答:蝦米音樂走向關停,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有以下幾點:1、團隊運營的失敗。被收購後,創始團隊退出,後續接任的幾個團隊,多屬於職業經理人,對於產品的靈魂和感情不能和創始團隊相比,對於產品核心精神缺乏有效的領悟,此外還有阿里巴巴大文娛人員的變動以及機制的原因。2、戰略的失敗。
  • 被懷念的蝦米音樂:其實從未站到舞臺中央
    2018年3月9日,擁有更多用戶的多米音樂宣布「停服」,並沒有這麼多懷念的聲音;同屬阿里系、月活千萬級的天天動聽,變身「阿里星球」後7個月陣亡,也並沒有聽到這麼多的悲鳴。與之對比,蝦米關停,在社交媒體上像是被安排了一場隆重的葬禮。懷念蝦米的,包括用戶、媒體、合作夥伴。一個時代的終結,不是在一夜之間,蝦米的告別只是畫了個充滿儀式感的句號。
  • 蝦米音樂今日關停 最後一次推送歌單所有人都相同
    無論你相不相信或接不接受,蝦米音樂在今天終將與你告別了。2021年2月5日0點,蝦米音樂正式關閉,12年的陪伴,說不出口的再見,爺的青春它突然就不見了。現在進入蝦米音樂App,頁面只剩停服公告、資產處理及退款申請等選項。
  • 謝謝,蝦米音樂,再見!
    「最喜歡蝦米音樂的磁帶界面」「只有蝦米音樂最懂我」……蝦米音樂還是關停了,這個很多人心中有預料,但不願相信的事實,在今天敲下定音錘。  1月5日上午10點15分,蝦米音樂於微博發布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
  • 蝦米、資本和音樂流媒體
    隨後,網際網路公司紛紛開始試水數位音樂,主要想法是給彩鈴業務導用戶,騰訊和新浪都參與進來。當時新浪音樂相關業務的負責人是謝國民。彼時谷歌還沒退出中國,比照百度MP3對整體流量的貢獻,還在流量爬坡階段的谷歌投資了主打正版音樂的巨鯨,將音樂流量都導給對方,並於2008年與巨鯨聯手推出谷歌音樂,提供免費正版音樂下載。
  • 蝦米音樂要關閉了?
    蝦米音樂是專業的音樂內容發現及消費平臺,依託曲庫全、分類細,同時致力於扶持原創音樂,2014年起,啟動原創音樂扶持項目——尋光計劃,集結了程璧,左安西西,銳豆,邱比,聲音玩具等國內獨立音樂界的音樂人。蝦米音樂非常具有品牌特色,是最了解你音樂的品牌客戶端,安卓上最受好評的手機音樂客戶端。
  • 劉興亮 | 蝦米音樂的休止符
    這意味著「最全曲庫、簡單、懂你、隨時隨地、小秘籍」的一款音樂應用退出了因特耐特。說實話,進入中年以後,開始追求寧靜和致遠,對音樂的追索從鏗鏘激烈轉移到了低緩深沉,仿佛一切歷史事件都是在大提琴的背景下發出的悲鳴,看到寒鴉和樹枝上的落雪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冬天的畫框。就是習慣了,對沉落、消逝、蕭瑟和單調都習以為常。小時候說,冬天來了,春節還會遠嗎。
  • 大眾的狂歡,小眾的孤單,簡記蝦米音樂停服
    今年剛剛開始沒有多少天,音樂平臺市場就再次送別一位老將,月初的5日,蝦米音樂官方發聲表明,由於經營業務的調整變化,蝦米音樂的播放器業務將在本年2月5日正式停服。傳聞終究還是得到了實錘,20年11月,就有蝦米音樂將在21年年初停服的消息傳出。
  • 關於#蝦米音樂關閉#的傳言,我的幾個感想.
    這則傳言來自於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市場總監相徵今日的一條微博,文字為:「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份關閉。」 而這則消息的二傳手來自一個僅有310粉絲,默默無名的小號,無加V認證,自稱吐槽號的果殼放大燈。
  • 雲棲·蝦米音樂節24小時倒計時!
    國內首個科技音樂節全天攻略:大體量科技展+動感500人探樂跑+黑科技音樂節除了探樂實驗室之外,今年的雲棲·蝦米音樂節圍繞著「黑科技」做足了文章,如果你是個科技迷,全天玩樂也不在話下——白天逛一逛大體量的科技展,傍晚參加500人動感探樂跑,晚上加入燃爆了的音樂節~簡直不能更完美!
  • 再見了,蝦米音樂和節奏大師!
    ,蝦米音樂和節奏大師很多人應該都用過,在陪伴了各位多年之後,這兩款經典軟體將要在今天0點之後和大家說再見了,網上可以說是一片惋惜之聲。我們先來說說蝦米音樂,作為一款已經有10多年歷史的音樂軟體,蝦米也曾經有輝煌的歷史,在2013年初被阿里收購之後,蝦米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後續由於曲庫豐富和功能齊全,短時間內受到了大量用戶歡迎,直到去年5月還參與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網上義演活動,當時誰都沒想到蝦米音樂會在義演之後不到一年時間裡就宣布關停。
  • 再見了,親愛的蝦米!蝦米音樂正式關停,網友:青春結束了!
    蝦米音樂成立於2008年,是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擁有3000萬首海量曲庫,至今已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擁有1000多個曲風流派、5億多個優質歌單。關鍵詞:蝦米音樂;王皓;阿里巴巴彼時,正趕上在線音樂創業熱潮。酷我音樂、酷狗音樂、新浪樂庫、巨鯨網勢頭初盛,QQ音樂在QQ渠道的加持下快速擴張,早期巨頭千千靜聽則加入百度MP3麾下。
  • 蝦米音樂,再見啦
    國內最完整的音樂圖書館、唯一一個願意花時間區分專輯與 EP 的 APP、永遠合口味的日推……自 2008 年上線以來,它始終以超越其他平臺的專業水準,在樂迷群體中有口皆碑。但因為阿里大文娛介入帶來的體驗差異、版權缺失等種種原因,聽眾們最終選擇轉投其它 APP——在關閉之前,蝦米音樂的日活僅為百萬上下,被同類產品遠遠甩開。沒有出色的 DAU、沒有成熟的變現模式,自然,在逐利的掌權人眼中,它也漸漸和改廢了的「阿里星球」一樣,成為一個食之無味的產品。在頻遇用戶出走、資本漠視的境況之後,運營 12 年的蝦米,也終於要和我們說聲再見了。
  • 再見蝦米,回顧「蝦米音樂」的好設計
    >蝦米音樂首頁區別於其他音樂APP常規的橫線,而是以音波線為設計元素充當分割線,非常貼切音樂應用主題的設計細節。「蝦米音樂」送TA首歌在播放歌曲的界面,用戶可以通過「點歌臺」把自己喜歡的歌曲分享給朋友,還支持官方簡訊通知,如果想給自己喜歡的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歌曲,可以試試這個功能,給TA帶來特別的儀式感
  • 蝦米關停,網易雲和酷狗「打架」:音樂APP們這是怎麼了?
    2021年2月5日0點,蝦米音樂停止歌曲試聽、下載以及評論,停止個人資料的導出與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也就是說,蝦米音樂正式關停。2月4日,蝦米音樂播放器運營的最後一天,所有用戶日推歌曲都一樣:《好久不見》《Thank You》《Best Friend》《你一直在》……點開推送歌曲還能看到一行小字,寫著「好久不見了朋友,謝謝你一路以來的陪伴……」。可以說是很好哭了。
  • 蝦米音樂的鍋,高曉松必須背
    文|財經琦觀  訃告是贏得關注的最後一招。中國人講究死者為大,移情到品牌、產品上,竟也有類似效果。11月29日,微博認證用戶(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發布微博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在蝦米音樂官方給出了「不予置評」的回應後,該條新聞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 和蝦米音樂的9年 | 我的蝦米9首歌
    2012年是我開始談戀愛的日子,也是從那一年起,我成了一名蝦米用戶。我這個人比較長情,談戀愛一定要談到結婚為止,而理所當然地,作為一名蝦米用戶也堅持了9年,直到它停止運營。如果沒有這些風波,我使用蝦米的時間應該還會延續下去。嘗試著把蝦米的歌單導到QQ音樂,在沒有衝VIP的情況下,用戶體驗非常糟糕,很多歌曲只能聽半分鐘,還有就是版本換了人,不能下載離線音樂等。這讓我更加懷念用蝦米的這幾年。
  • 蝦米音樂正式宣布關停 | 在線音樂巨頭沉浮史
    然而坐進阿里音樂董事長辦公室的高曉松,卻開始承受版權之重,演繹了一個真人版的《秋菊打官司》。 20世紀90年代,高曉松在旺盛的創作期為劉歡寫下《好風長吟》,誰料盜版成災,申訴無門。「電影有國家電影局,上面還有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管著,可音樂連個處、科、股都沒有」。
  • 蝦米音樂之死
    五位創始人中四位來自阿里,蝦米的誕生有著濃濃的「阿里基因」,也為以後被阿里收購和放棄做了鋪墊。蝦米音樂是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擁有3000萬首海量曲庫,吸引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1000多個曲風流派、5億多個優質歌單。
  • 蝦米音樂落幕,但你的音樂烏託邦還在!
    2021年剛剛開始,陪伴了我們很多年的蝦米音樂終究還是說了再見。一月初,《蝦米音樂》發布公告,2月5日將停止所有歌曲視聽、下載、評論等音樂內容消費服務,3月5日則將關閉伺服器,「屆時及以後將無法登錄」。就在2020年的年底,還有很多樂迷在朋友圈裡分享自己的蝦米音樂年度總結,他們與蝦米共度了上千分鐘、與上百首音樂相遇,而現在卻只能對突然的離場說一句「再見了,我的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