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貨」是近期半導體供應鏈的熱詞。年初因疫情爆發引發半導體供應危機,現在接近年底,半導體供應鏈缺貨與漲價的現象在各個細分晶片領域再次湧現。
究竟當下的缺貨現狀如何?哪類晶片還將被列入缺貨名單?缺貨將產生什麼影響呢?
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11月25日消息,下遊EMS客戶接獲華新科通知,因華新科馬來西亞廠員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工廠自23日開始停工三周,在此之前,華新科已提前將部分前製程半成品運回臺灣,但數量不多。業界評估後認為,雖然產線停工三周,實際影響可能遠不止三周。
首先華新科的馬來西亞廠是其電阻產能要地,華新科馬來西亞廠由合併日本釜屋電機而來,並以車規電阻為主力業務,今年底月產能挑戰450億顆,晶片電阻平均稼動率約90%。
其次是廠區爆發疫情的「時間點」不巧,現在恰逢汽車電子和手機的需求回升,產業對電阻晶片的需求轉旺,且恰逢年前備貨需求即將到來,新華科作為全球電阻產能排名第四的大廠停工,肯定對供給面造成衝擊。
來源:工商時報
再者電阻晶片原廠在年底將面臨招工挑戰,加上晶片電阻上遊所需的「釕」材料因礦區停工,導致價格飆漲,衝擊晶片電阻廠的材料成本。各方因素挑戰下,產業開始擔憂電阻晶片的正常供應能否得到保障。
供應鏈人士表示目前臺灣各大電阻廠稼動率維持在60~90%,還有拉升空間,不過由於年底招工難,各大電阻廠均優先鞏固自己的友好客戶、挑單生產,要插隊生產的難度相當大。
下遊客戶特別關注的0201電阻的供應也不例外。供應鏈貿易商評估,受波及的規格包含車規電阻、0402以及0201等小尺寸電阻,High Power產品也連帶受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向來是被動元器件生產重鎮,現在疫情再次小範圍爆發,恐地方政府對當地生產管理加嚴,影響更多被動元器件的生產。
日本旭化成集團旗下從事半導體製造的旭化成微電子株式會社(簡稱:AKM)發生在10月底的那場持續91小時40分鐘的大火早已被撲滅,可火災對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圖:AKM火災
來源:日本共同社
大火過後,AKM主要負責製造LSI(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工廠停工了,預計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恢復生產。旭化成集團表示會增加代工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但由於火勢太大,使用旭化成音頻 IC、傳感器等產品的原廠開始搶貨,AKM產品供應遠不及需求。AKM一度傳出"部分型號上漲 22 倍" 的消息。
AKM產品缺貨的影響很快傳至供應鏈。供應鏈人士11月25日對芯師爺表示,市場上「TXC和TDS 的晶振都很缺」,有貿易商直接表示「TXC晶振不賣了」,而AKM就是這兩大晶振原廠的原料供應商。實際上溫補晶振在11月初已經出現缺貨了,臺灣第一晶振大廠TXC的溫補晶振,本身是熱銷產品,又經大火引發市場恐慌性囤貨,該晶片的價格激增多倍,甚至市場上基本買不到貨。目前有源晶振的價格也翻了幾番,隱隱顯現搶貨的態勢。
AKM的火災給石英晶振行業帶來的影響值得進一步留意。
11月24日,供應鏈消息表示目前上遊晶片漲價現象已蔓延至手機攝像頭晶片。
某業內人士透露,從12月1日開始,三星原厂部分型號的攝像頭晶片開始漲價,最高漲幅高達34.8%。
不過,目前攝像頭晶片是部分缺貨,「5M、8M的手機攝像頭晶片較為緊缺,其他像素的攝像頭晶片不缺。」該業內人士透露。
「S5K5E9和S5K4H7這兩個晶片從12月1日開始漲價,其中,S5K5E9從原來的0.52美金(約合3.42元),漲到0.7美金(約合4.61元);S5K4H7從原來的0.9美金(約合5.93元),漲到1.05美金(約合6.91元)。」
而這些攝像頭晶片缺貨的原因在於供需失衡。目前需求方中,中低端手機在向多攝發展,除了主攝像素以外,其他輔助攝像頭用的多為5M和8M;而潛望式的以8M為主,TOF以5M為主,人臉識別用的也多為5M和8M。
在供應端,攝像頭晶片採用8英寸晶圓生產,8英寸晶圓整體缺貨。原廠們暫時也無計可施。
來源:經濟日報
8寸晶圓產能緊張影響的不僅僅是攝像頭晶片。實際上,從半導體應用分類來看,模擬電路包括MCU、射頻晶片、指紋識別晶片、圖像晶片、傳感器、電源管理晶片等,這些晶片基本採用8寸晶圓製造工藝。在需求爆發,8寸晶圓產能不足的情況下,這些晶片都有可能出現供應困境。
其中電源管理晶片和MCU已經「缺貨」一段時間了,快充晶片供貨緊張的情況芯師爺此前也有報導《需求井噴,快充「芯」事重重》。主要依靠8英寸及6英寸晶圓生產的MOSFET目前也已經淪入「缺貨區」,「現在市場上的MOSFET價格普遍上漲10-20%」有業內人士表示。
在本輪「缺貨」中,終端廠家非常無奈。今年年初由於疫情,上半年各家終端產品的供貨能力和終端需求都有所下降,下半年隨著疫情逐步好轉,終端需求復甦,終端廠家在下半年扎堆發布新品,晶片需求急劇大增,卻遭遇「一芯難求」的局面,有廠家感慨:「上半年有貨客戶不出,下半年爆單但是缺料」。
就連在供應鏈上表現強勢的晶片應用大戶——手機廠商也深陷晶片「缺貨」泥潭。10月才發布的iPhone 12銷量好得出乎意料,但在雙十一期間蘋果曾一度下架其天貓旗艦店的iPhone 12 購買連結。據媒體報導,蘋果正面臨iPhone 12以及其他設備重要電源管理晶片的嚴重短缺問題已經開始威脅到iPhone的出貨能力。
原本各大手機廠商預計在2020年能普及的千元5G手機恐怕也要延至明年才能大批量上市。
手裡有貨的晶片供應廠家倒是不慌,大多用漲價來回應市場缺貨。有終端廠家對此表示理解,「晶片市場本就受供需變化影響,今年疫情對各行業打擊不小,要是能供貨的話,也算不錯的選擇」。但也有突發意外下,無貨可供的廠家如上文提到的AKM,原廠和貨源不足的供應商都只能幹著急。
相比能對上遊催貨的終端廠家和可以漲價的供應商,晶片設計公司,特別是中小型晶片設計公司處境左右為難。左邊是晶圓廠,在當前晶圓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晶圓代工廠催不得,也可能催不動,產能釋放要靠等,可能等也沒用,有用也可能要漲價;而右邊要面對客戶不斷催單。既擔心晶片不能及時生產,也擔心客戶轉單。
本文部分素材源自中國臺灣經濟日報、IT時報,僅供交流學習之用,如有任何疑問,敬請與我們聯繫info@gsi24.com。
推薦關注:全球物聯網觀察
微信號:gsi24-iot
您的物聯網中央情報局!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