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的認識 固態硬碟為何這麼神奇?

2021-02-24 太平洋電腦網

  SSD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它展現了這些年在主存儲技術上的首次重大進步,憑藉著革命性的隨機訪問速度、卓越的多任務處理能力以及傑出的耐用性和可靠性顛覆了用戶的電腦體驗。然而,作為一支存儲新軍,SSD同樣飽受質疑。一些人認為升級SSD僅僅只是較小的速度提升,昂貴的售價,根本不值得投資。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小編通過收集各位網友對SSD的疑惑,常見問題的解答以及不同人群的使用體驗報告,帶您認識真正的SSD!

  其實SSD固態硬碟的興起也就近幾年時間,加上價格貴,SSD的普及程度遠沒有達到期望值,使得大部分人對SSD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在我們全面深入了解SSD之前,先來看一看,網絡上那些常見的論調:

SSD常見論調1:SSD僅開機快一點點,其實沒啥用

  對SSD的評價,小編聽到最多無疑是:SSD僅開機快一點點,其實沒啥用的。確實SSD的開機速度比較快,傳統的機械硬碟可能需要30-40秒,而SSD僅需要10來秒,差距很明顯。但SSD所帶來的只是開機快一點點嗎?如果您這樣認為,小編只能表示:呵呵。

SSD常見論調2:SSD容易壞,不耐摔,壽命短

  一部分人排斥SSD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覺得SSD容易壞,「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不耐摔,易發生部件因磕碰而損壞的風險;另外則是擔憂快閃記憶體顆粒有限擦寫次數。消費級SSD中常見的MLC快閃記憶體顆粒P/E次數一般在3000--5000次,而TLC顆粒也僅有或低於1000次,SSD壽命短的問題一直被放大。

SSD常見論調3:SSD使用麻煩,維護麻煩,保修麻煩

  SSD就是矯情,裝XP系統不行,接SATA II接口不行,IDE模式不行,不4K對齊不行……,關鍵是越用久速度越慢,還是使用機械硬碟省心,沒那麼多要求。

SSD常見論調4:SSD速度快,但沒用,穩定性,兼容性差

  200MB/s,400MB/s,500MB/s……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是越來越快了,快到連號稱6Gbps的SATA3.0接口都「倍感壓力」。只是,這麼快的讀寫速度有用嗎?誰整天沒事看著文件複製速度發呆?SSD速度雖快,穩定性卻不行,藍屏機率增加,而且兼容性也是大問題。往SSD裡下載數據,更是不堪一擊。

編輯小記:任何新生事物自誕生到發展普及,一路走過來,推崇與質疑從來都是並存的,SSD也不例外,那事實真是如此嗎?

SSD固態硬碟是什麼?

  SSD固態硬碟,有人也稱為電子硬碟!其實我是比較認可這種叫法的,它已經完成沒有傳統硬碟的碟片、磁頭、碟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等繁瑣的機械部件。SSD是由控制晶片(主控)、緩存晶片(部分低端無緩存晶片)和用於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片(NAND Flash),主要以區塊寫入和抹除的方式來讀寫數據,正因為不用花更多的時間在機械部件上,所以它的存儲速度成倍提升。

以後叫固態盤,徹底與傳統硬碟劃清界線?

  剛過去的Intel IDF2014春季技術峰會上,Intel首次將「固態硬碟」更改為「固態盤」,雖然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此舉被認為是Intel SSD要徹底與傳統硬碟劃清界線,將SSD固態盤以一種全新的存儲媒介呈現給廣大用戶。

那到底SSD與機械硬碟又何區別呢?

  機械硬碟的運行主要是靠機械驅動頭,它必須在快速旋轉的磁碟上移動至訪問位置。從機械硬碟內部的構造可看出,物理旋轉的磁碟,等待主軸電機、磁頭和磁頭臂在碟片上找到數據位置,整個過程相當的繁瑣。

  而SSD是沒有任何的機械部件,無需進行複雜的機械運動,可以快速準確地訪問驅動器的任何位置。SSD的隨機數據訪問時間為0.1ms或更短,而傳統的2.5寸或3.5寸 HDD所用的時間約為10-14ms,SSD的數據訪問要比HDD快上100倍。

不僅是開始快一點點,它讓您使用電腦的效率倍增:


1TB 希捷機械硬碟的測試成績


512GB 浦科特M6e SSD的測試成績

  上面兩張CrystalDiskMark 軟體的測試成績圖,分別是希捷1TB的機械硬碟與浦科特M6e 512G的SSD測試成績,單純從測試成績看,機械硬碟幾乎是完敗的。  

也許有人會說,跑分成績並不能代表什麼。那在實際體驗中兩者的差距是如何的呢?

  舉個例子,假設你在做蛋糕,並且需要收集所有配料,你有一個大房子和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廚房。麵粉放在房間另一端的櫥櫃裡,雞蛋和牛奶在冰箱裡,然而您把糖忘記在了樓下的車裡。將所有必需材料收集全可能花費相當長時間,因為你必須親自到各個位置去獲取材料,然後再帶到準備區域。想像一下,現在通過某種魔術,可以將所有東西立刻放在您的面前,你無需移動,那將節省多少時間啊?施展這種魔術的正是SSD的響應性能。

  此外,SSD在延遲方面擁有顯著的優勢,如果您有喝咖啡提神的情況,想像一下您早晨沒喝咖啡和喝過咖啡後的狀態和效率,HDD的速度感覺就是像您剛睡醒沒喝咖啡的狀態,而SSD剛代表著已經喝過幾杯咖啡,狀態滿血復活,效率自然倍增。

小編解惑:

SSD比機械硬碟更耐摔,更穩定

  雖然2.5寸SSD看起來的塊頭沒傳統3.5寸機械硬碟那麼大,但SSD的抗震耐摔能力更強,SSD可承受的振動(20G)是HDD的(0.5G)的40倍,可承受的衝擊高達1500G(傳統HDD可承受的衝擊不超過350G)。

SSD壽命真的短嗎?

  由於SSD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有一定的擦寫壽命,像目前消費級SSD的MLC顆粒一般只有3000次P/E(P/E擦寫壽命次數指:實際寫入量達到SSD實際使用容量,算一次),而TLC顆粒更是低至1000次P/E,很多網友會擔心SSD的壽命問題,那我們來看一下SSD壽命計算公式:

  以一塊128G MLC SSD為例,最理想值:實際可使用容量為119GB,每天實際寫入20GB,寫入放大率為1,那算出來的壽命為48年。當然實際運用中並不會這麼理想(因為實際可使用容量與寫入放大率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值)。如果您不是一個BT下載狂,SSD的壽命足夠您使用3-5年的。

SSD體驗報告書:

  抗震、耐摔、靜音、低功耗都是SSD的標籤,高速的持續、隨機讀寫速度也是它性能強者的表現。但這些標籤最終得到認可的都在用戶的體驗上。下面,小編通過採訪不同代表人群,看看他們使用SSD的一些心得體會,或許通過他們的體驗,能讓您更切身了解SSD的神奇之處!

辦公用戶:助理王小樣

辦公用戶:助理王小樣 SSD使用心得體驗

作為一名助理,平時的工作很繁瑣,與電腦打交道的時間長。我那臺老爺機,基本上多開一些網頁就會卡頓,處理一些文檔時打開的速度特別慢,尤其是加載一些圖片多,體積大的PPT,更是要費些時間。另外,平時發E-Mail要壓縮一些大型的文件包,壓縮的速度更是令人鬱悶。

然而這一切,自從換上SSD後,得到大幅度的改觀,網頁瀏覽延遲變短了、辦公文檔的打開處理速度更快,文件的壓縮速度同樣有明顯提升。用SSD,切切實實提升電腦的速度,提高我的辦公效率。

遊戲玩家:達人鍾爺

遊戲玩家:達人鍾爺 SSD使用心得體驗

平時玩遊戲最不能忍受就是硬體拖後腿,多年的遊戲經驗悟出,想更爽快體驗遊戲,強大的硬體支持必不可少的。在解決了CPU、顯卡、顯示器之後,遊戲流暢度、畫質問題基本解決。但佔用率高的遊戲包解壓縮、遊戲安裝,遊戲的載入速度、大型場景的切換等常遇到的問題卻沒有根本性好轉,有時候花在等待的時間還要長於遊戲體驗的時間,令我相當不爽的。看來,硬碟才是木桶理論中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最終還是選擇了一塊120G SSD作為系統盤,取代傳統的硬碟。將常玩的遊戲裝在SSD裡。令人驚訝的是,遊戲體驗瞬間上升一個臺階。玩單機遊戲《使命召喚10》時,每個場景的數據包都很「龐大」,平時遊戲場景加載都要等上一支煙的功夫(雖有點誇張,但時間挺長的),換SSD後,點菸的功夫,已經進入遊戲了,這種感覺非常棒。

資深網絡編輯:DIY頻道編輯MAN.2

資深網絡編輯:DIY頻道編輯MAN.2 SSD使用心得體驗

作為一名網絡編輯,平時工作除了碼字之外,還要經常處理圖片,大型的Word/PPT文件,另外有時還要拍視頻,做一些視頻剪輯工作,對電腦性能要求較高。我所使用的電腦性能已經達到中高端水準,但打開大型圖片處理軟體時,像Adobe Photoshop,加載圖片速度很慢,尤其是一些高清大圖。剪輯視頻時更加痛苦了,花費大量的等待時間,常因此耽誤了工作的進度。

究其原因,還是硬碟的讀寫瓶頸,自從辦公機裝上SSD後,機器好像喚發第二春一樣,開機速度變快了。打開PS,基本不用等待,加載幾十張高清大圖也無壓力,時間上比原因快了起碼三倍,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節約了時間成本,這SSD的投資真心覺得超值。

廣告設計製圖專業戶:美女鍾馨

專業設計製圖廣告用戶:美女鍾馨 SSD使用心得體會

好馬需要好鞍,作為一名專業設計工作者,組裝一臺性能出色的PC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原來裝電腦時,將大部分的注意力與成本都集中在了CPU、顯卡、內存及顯示器上,卻輕視了硬碟,僅當成數據存儲的媒介,容量夠大即可。正因如此,裝好電腦用過一段時間後就明顯感覺性能不夠用。

經朋友的介紹購買了 SSD,把以前的硬碟就當倉庫存儲,用 SSD做系統盤,把平時設計、製圖的常用軟體裝在裡面,多窗口,多任務處理時,之前卡頓現象大大減少了。最讓我驚喜的是,滑鼠沙漏旋轉的出現沒有以前那些頻繁了。

老平臺升級者:KSP321

老平臺升級者:KSP321 SSD使用心得體會

2009年配的機器,算起來也有5年時間,E5200平臺,ATI R5750 512MB
,4GB DDR2內存,7200轉 160G 希捷250G 機械硬碟,230W長城電源,平時就上上網,看看視頻,玩玩LOL,但已經明顯感覺到卡頓,開機就得花得近1分鐘。

聽太平洋編輯的建議,買了一塊60GB SSD回來,做系統盤,將LOL,常用的軟體放在SSD裡,不僅開機速度縮短至18秒,而且各種軟體秒開秒關的,LOL的加載明顯變快了,遊戲也更加流暢。原來升級一塊SSD,老機器也能煥發第二春。

  SSD顛覆了上述這些人電腦使用體驗。可以說,SSD不僅在理論讀寫性能擁有不俗的表現,而且是名副其實的應用能手。應對像遊戲、大型軟體加載,運行專業軟體,多任務處理,高負荷運載都輕鬆自如。

如何選購一款適合您的SSD呢?

  不像機械硬碟那樣只有兩家寡頭希捷與西數,SSD準入門檻並不高,品牌眾多,導致產品魚龍混雜,品質參差不齊,如何選擇一款值得信賴的SSD呢?對於不熟悉硬體的用戶來說,可能要頗費一些腦筋。

看性能

  購買SSD之前,大家可能會通過各種網站,論壇或其他途徑去了解這款SSD的性能參數,測試數據等。面對著這些測試成績,我們應該如何去評判一款SSD性能的優劣呢?

  很多SSD廠商在持續讀寫上大搞宣傳,但這並不能代表一款SSD的真實性能。在實際應用中,更加考究SSD的4K IOPS性能(即每秒輸入輸出值)。佔用戶大部分時間來處理的任務不是複製大型文件或安裝應用程式(再快的持續速度也無用武之地),而是執行多任務(如電子郵件、網頁瀏覽、程序啟動、遊戲加載)以及處理多種工作和媒體文件,這些任務都受IOPS的影響。我們知道,SSD在IOPS方面的提升要比HDD(結果可能因型號而異)快上200倍,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選購前要考慮這款SSD的IOPS讀寫值。

選快閃記憶體

  SSD的快閃記憶體主要分SLC、MLC及TLC三種不同類型的快閃記憶體。SLC性能雖然好,但價格昂貴,主要運用於頂級企業級SSD。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在消費級SSD和中檔企業級SSD用的較多的MLC快閃記憶體、U盤產品或快閃記憶體卡產品用的較多的TLC快閃記憶體,由於TLC快閃記憶體比MLC擁有單位容量的成本,而且價格低廉,目前一些SSD品牌也在使用TLC快閃記憶體,典型的像三星840EVO。

  不過TLC耐久度和性能等方面是一個大問題,在製造工藝相同的情況下,每個狀態之間的間距也更小,造成錯誤率增加,而且判斷的時候需要進行多次比較,增加了延遲也影響了性能。所以在技術未成熟之前,我們還是建議選購採用MLC快閃記憶體的SSD。另外快閃記憶體市場也是白片橫行,大家應該選購一些採用了原廠(像東芝、美光、Intel)快閃記憶體的MLC顆粒,避免買到坑爹貨。

實事求是,根據自身需求、預算購買

  SSD市場也趨於成熟,各種定位的產品都有,各大SSD廠商對低、中、高端的SSD產品線布局完善。作為消費者,應理性消費,根據自身的需求、預算去購買,切莫盲目追求高性能,售價昂貴的SSD。

總結:

  SSD的出現改變了存儲行業的發展現狀,引領著存儲行業的革新,讓硬碟不再成為整機的短板。而升級SSD也不僅僅是性能上小幅度的提升,SSD帶來用戶體驗是具有顛覆性的,這正是它的神奇之處!

  但SSD並非是完美的,阻礙SSD的發展無疑是它的價格與容量。不過進入2014年,SSD價格大幅度下降,120/128G SSD的售價大部分已低於500元,240/256G SSD價格也更加友好。容量問題,由於快閃記憶體的技術進步,單顆快閃記憶體可封閉的容量越來越大,2.5寸消費級SSD的容量已經達到1TB。

  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拋開那個命題:SSD會取代機械硬碟嗎?如果SSD能徹底解決自身發展的矛盾(容量與價格),那取代機械硬碟或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如何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好友?

●點擊右上角→點擊「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每天都能收到內容速遞?

●點擊標題下的「太平洋電腦網」→點擊「關注」

●點擊微信主頁右上角的「+」→選擇「添加朋友」→輸入微信號「太平洋電腦網」→點擊並關注

太平洋電腦網官方微信號有如下內容哦

【查產品】查各類IT產品參數、報價等內容

【看資訊】看最新IT資訊、產品評測文章

【觀展會】觀看MWC等各大展會專題報導

【追直播】圍觀最新手機等數碼產品發布會

【數碼幫】求助、和小夥伴們交流用機心得

相關焦點

  • 一站式解決固態硬碟升級?
    ,當然現在很多商家推出了2.5轉3.5的硬碟託盤,可是覺得還是不穩定,近期看到奧睿科居然有個臺式機固態硬碟升級套裝,據說一站式解決舊電腦升級固態硬碟的各種不服,奧睿科做電腦周邊我是懂的,這貨還能做固態?
  • 關於固態硬碟 你應該知道這些
    這次英特爾為大家科普的問題是:「相比於固態硬碟(SSD),為什麼機械硬碟(HDD)用的時間長了就會很慢?」也好在,有這麼一家你我熟知的、「不顛覆世界會死」的公司,總能以其巨大的影響力,把新技術變成行業標配:2008年2月19日,蘋果震撼發布當時全球最薄的筆記本MacBook Air,最薄處只有4毫米!而賈伯斯在發布會現場,從信紙中掏出MacBook Air的動作,也成為了經典。
  • 菜鳥必看:教你認識固態硬碟(SSD)
    固態硬碟(SSD)如今已經不是新鮮的玩意,這幾年來普及速度非常之快,固態硬碟是由可擦寫的存儲顆粒組成的新形式存儲產品,可以用於臺式機、筆記本上,由於存儲介質的改變,大大提升了存儲速度。固態硬碟由於物理構造上的不同,簡直比機械硬碟好太多了:它的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發熱低、結實、抗震性強、適應溫度範圍廣,性能衰減低。固態硬碟只是開機快嗎?
  • 為何說固態硬碟不需要整理碎片?淺析固態硬碟工作原理
    小楊相信很多玩家的電腦裡都有一塊固態硬碟做系統盤,一些需要大容量存儲的用戶還會選擇固態硬碟+機械硬碟的組合。在硬碟的使用過程中,相信大部分玩家都看過這樣一個選項,名叫「碎片整理。」作為消費者來說,這個碎片整理需要點擊嗎?或者說可以給固態硬碟用嗎?
  • 固態硬碟、機械硬碟誰更安全可靠?顛覆你的認知..
    點擊上方藍字「電腦報」關注我們SSD固態硬體正在取代傳統機械硬碟成為主流的存儲媒介
  • 帶你認識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內部結構和區別
    每個人都應該聽過用過固態硬碟,現在大部分新的電腦或者新配置的硬碟都是固態的了。
  • 固態硬碟什麼牌子好?最新固態硬碟品牌排行榜及固態硬碟推薦
    那麼固態硬碟什麼牌子好?下面裝機之家小編根據市場銷量、好評度來介紹一下目前固態硬碟的十大品牌,此外文章最後再推薦幾款高性價比固態硬碟。不過對於固態硬碟(SSD),相信不少小白還是不了解,下面裝機之家來科普一下。
  • 顛覆!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不僅僅是速度的差別
    大家都知道,買筆記本一定要選有固態硬碟(SSD)的機型,那麼固態硬碟到底和機械硬碟有啥區別,固態硬碟的哪些優勢讓大家趨之若鶩呢?
  • 固態硬碟這麼火,可是我的電腦也能裝固態硬碟嗎?
    ,固態硬碟取代機械硬碟也許指日可待,基本上新配電腦都會考慮固混搭配或者乾脆就只考慮固態硬碟了,可是很多老電腦也想小成本提升性能怎麼辦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從固態硬碟這端入手,看看都有些什麼樣子的固態硬碟。上圖紅框中是某電商固態硬碟的接口分類,也就是說需要你的電腦有這些接口中的一個即可,然後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還得有足夠的安裝空間,因為筆記本裡面空間有限,不一定會有多餘的空間給安裝。
  • 聯想固態硬碟一年兩壞,聯想,拿什麼去愛你?
    今天我的聯想固態硬碟又壞了,毫無徵兆的壞掉,再次重啟,無法發現固態硬碟。
  • 告訴你如何發揮SSD固態硬碟最強性能
    這要從文件系統與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之間的溝通說起。正是由於FTL的存在,固態硬碟能夠了解到哪些位置有數據存儲,哪些位置是空白的。在主機請求讀取的邏輯地址內容為空白時,固態硬碟就可以不執行實際的快閃記憶體讀取操作,進而直接返回零,提升效率。這也就是為何空盤讀取延遲只有滿盤1/5的原因:其中沒有包含快閃記憶體實際讀取。其實是所有固態硬碟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只是多數情況下普通用戶沒有關注自己運行性能測試時固態硬碟的空間使用情況。
  • 固態硬碟
  • 十代酷睿攢機為何選擇 三星970 EVO Plus固態硬碟
    所以今天就以「假如用十代酷睿攢機,為何要選擇三星970 EVO Plus固態硬碟」為命題進行講解。首先,就是上文提到的處理器性能,十代酷睿也代表著英特爾最新的成果,也是前沿技術。而當下市場衝斥著機械硬碟、SATA固態硬碟、入門級的NVMe固態硬碟等等,並不能滿足處理器與硬碟之間的配合。
  • 【固態科普】家用電腦組裝知識(混合硬碟、固態硬碟)
    然而機械硬碟速度雖然也在提升,但提升速度遠遠比不上其它配件。硬碟成了制約電腦速度的一個短板。終於經過各個公司和廠家的研究,新式硬碟營運而生。終於覓不上了機械硬碟在速度上的不夠,這些硬碟包括混合硬碟、固態硬碟。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些新式硬碟。混合硬碟是基於機械硬碟的一種產品,其內部構造和機械硬碟一樣。
  • 為什麼換了固態硬碟電腦會快?詳解硬碟與內存的關係
    這麼神奇麼,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為什麼換了固態硬碟系統會變快,以及把軟體放到固態和機械裡有啥區別。首先我們需要先梳理一下內存與硬碟的關係,這裡的內存和手機的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從這裡開始你需要把對於手機內存認知的那一套全部拋到腦後,否則你會被幹擾。
  • 加裝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的缺點就是容量小,能夠買1TB機械硬碟的錢只能買到120GB的固態硬碟。現在120GB固態硬碟的價格多已降入400元以內,120GB的容量,安裝個系統之後,還能裝下你所有的軟體,之後系統及軟體啟動的速度就有極大的提升。
  • 硬碟速度快慢要這麼看!
    處理好自己的電腦後才想起,很多人對硬碟的認識還是在最簡單的參數上,機械硬碟看轉速,固態硬碟看讀寫速度。然而硬碟性能真不是這麼簡單的兩種參數而已,今天小編就把它說說明白。性能好壞還要看看4K這個4K不是說顯示器解析度的4K哦,而是4KB隨機讀寫文件的能力。
  • 固態硬碟(SSD)與機械硬碟的區別
    硬碟在電腦裡是整個電腦的存儲中心,你的音樂、電影和各種文檔等數據都是存儲在硬碟上的。硬碟就像人的胃一樣,有大有小,一般有160GB、320GB、500GB、1T、2T甚至更高。2、硬碟的分類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和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主要三大類。
  • 固態硬碟怎麼安裝 SSD固態硬碟安裝圖文教程
    隨著固態硬碟的發展及普及,固態硬碟在提升性能的同時,也為了用戶的使用方便,演變出了多個接口規範,其中體積更輕巧的mini固態硬碟更實用,目前主流的固態硬碟價格與傳統機械硬碟一樣採用SATA接口,不過STATA接口硬碟普遍較大,安裝方法與普通硬碟安裝無區別。
  • 阿斯加特固態硬碟這麼便宜,你考慮買嗎?
    對於固態硬碟產品,我們此前推薦了不少,包括一些大品牌的產品,以及基於國產方案或者國產顆粒的產品,而對於這些以外的固態硬碟卻一直沒有提及。